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嘉实低年级“趣味科学课”研讨活动专贴 [复制链接]

1#

嘉实低年级“趣味科学课”研讨活动专贴

 

“趣味科学”咖啡论坛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意图说明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纵观美、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韩国等发达国家,科学课程的安排都从5岁儿童开始,连续进行到12岁,只有日本和新加坡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去年PISA评估结果出来以后,日本有关教育组织已经提到日本科学教育进一步改革的问题。而现在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向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扩展。


在我国,无论在清末,还是在民国时期,小学课程设置中科学教育在低年级都占有一定比重,其受重视程度不亚于算术。但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一、二年级的科学课却不合常理的被腰斩,这明显不符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等国家基本战略。鉴于此,2009年,工程院院士韦钰博士等9位院士曾联合上书教育部,希望恢复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据悉,在明年《新科学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全国也有望在2012年秋季的一年级中开设科学课。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提出了2010年秋季在一年级中开设趣味科学课的设想。我们以为,小学低年级虽然开设科学课很有必要,但难度相对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两年的先行探索先集聚一些经验,从而为2012年的正式开设打下基础。而通过今天的咖啡论坛活动,我们期望能对小学低年级开设趣味科学课的可行性、开设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科学材料的组织等核心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二、活动预期效果


1.参与的每位教师了解小学低年级“趣味科学”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学校一年级“趣味科学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展开自己的思考。


2.围绕小学低年级开设“趣味科学”课程的开设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科学材料的组织等核心问题,参与的每位教师充分展开思考,积极献计献策,为解决相关问题形成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方案。


3.参与的每位教师在学校内外积极宣传学校一年级开展的“趣味科学课”,为科学课程的深入推进、学校科技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做好相关的工作。


三、活动聚焦问题


1.我们学校是否需要从小学低年级起开设科学课?为什么?


2.比较《我和你》和《动物》两个单元内容,你们认为哪个单元的设置更符合一年级科学课程开设的方向?请说明理由。


3.以《动物》单元为案例,我们如何在小学一年级中实施这一单元的教学?


1)《动物》单元的学习,对一年级孩子意义所在是什么?能否根据教材的编写进行阐述?


2)从教学方式上来看,这一单元你倾向于讲授、谈话、演示实验为主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请说明理由。


3)这一单元中如果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该如何应对?


4.《动物》单元中需要有蜗牛、蚯蚓、金鱼等活体材料供学生探究,作为一年级的科学老师,是否需要为孩子准备这些活体材料?如果需要准备,我们将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四、相关资料


1.附件:教科版一年级教材《动物单元》、 牛津版《你和我》。


2.提供一个网址:上海教育资源库 http://www.sherc.net/sherc/index/


五、相关步骤分工2小时半或3小时)


1.主持“破冰活动”融洽气氛,说明活动意图,交代相关研讨任务。(10分钟)


2.在主持人带领下,各小组围绕话题进行组内研讨,做好记录。(围绕每个话题,要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要发言,都要精炼地概括出一个观点,但不能重复前面发言者的观点,这样不仅保证了每一位学员都有发表看法的权利,而且保证了发言的质量和观点的新颖60分钟)


3.选择其中的一至两个话题进行小组轮式交流(在本组充分研讨完后,各小组组长分别以推磨式的方式去其他组介绍本组讨论情况,并听取补充意见,以保证每组和每个学员对问题都发表了充分的意见。)


4.汇总整理(10分钟)


5.小组长成果展示(30分钟)


6、主持人汇总,总结提升(15分钟)


六、组内人员安排


召集人:吴建伟          行政领导:张晓萍          


1.牛顿组:


小组长:张庆文     书记员:顾华杰


组员:冯加惠、沈雅芳、姚丽丽、张 


2.爱迪生组:


小组长:莫加伟     书记员:阮晔斌


组员:申海明、沈雅芳、李  萍、周海芳


3.瓦特组:


小组长:何宇青     书记员:杨惠珠


组员:钱震亚、褚川英、龚  霞、钱惠瑜  吴建伟


4.张衡组:


小组长:李张宇    书记员:姚理佳


组员:徐世芳、倪冬娟、张晓萍、吴  杉、 


七、后续活动


1.我们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2/28063/index.html


2.我们的后续探讨(可在博客呈现我们的作业)


1)一年级的科学老师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学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2)一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和师资培训方面,需要学校哪些支持?


3)如何实施一年级科学课的评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 22:47:38编辑过]

本主题由 版主 曹文佳 于 2017/3/28 15:16:3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占位,供整理目录!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占位!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4#

     烹香醇咖啡 蕴趣味科学


 


    雨过天晴的日子,透过飘逸着的曼莎窗帘,斜斜地照射进来两三束光线,温柔地投洒在书桌上。泡一杯温热的咖啡,扑鼻而来的芳香总让人想起慵懒的爵士抑或是轻柔的钢琴演奏,细细地品尝一口,回味又像是扣人心弦的歌剧使人神清气爽。咖啡的品尝总是在这样惬意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体会其入口的香醇、回味的甘甜,而作为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开拓创新又何尝不是呢。
    8月29日上午,顺着香醇的咖啡味,嘉兴市实验小学“咖啡论坛”之趣味科学专场里正对一年级开设“趣味科学课”这一市内创举各抒己见、热情四溢。

        咖啡的研磨:轻轻旋转,反复雕琢,芬芳四溢

    真正喝咖啡的人,喜欢研磨咖啡,享受制作的过程,就像喜欢喝茶的人士一样,即使选择低价的茶叶也很少购买袋茶,另外沏茶的用具和方法也很讲究,咖啡是同样的道理。而一门新的课程的开发也不例外。需要耐心地研磨,太“粗”了不宜“冲泡”,太“细”了香味容易逸散。
    本次“趣味科学”研讨活动的组织者经过前期的大量调研取材,把本次咖啡论坛的核心议题进行了聚焦。首先针对学校在低年级开展趣味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小组讨论并书面记录,然后牛顿组、爱迪生组、瓦特组、张衡组的组长依次到后一个组进行推模式分享本组的观点,吸取别组的精华。就如同咖啡的研磨,轻轻旋转,把颗粒打磨均匀,最后大组交流。第一次试水后大家就有了经验,研磨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这也是将近二十名老师之间的一次心理“破冰”。思维被激活了,头脑风暴的效果也显现了。
    讨论“比较《我和你》和《动物》两个单元内容,你们认为哪个单元的设置更符合一年级科学课程开设的方向”时大家的热情就更高了。牛顿组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特别是他们所钟爱的小动物。在兴趣的激发方面更能体现趣味科学的“趣味”二字。瓦特组认为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时间较长,有生活经验。可能更符合从身边的科学入手引领孩子体悟科学的理念。张衡组和爱迪生组则从课堂实施的角度剖析了两个单元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调控方面显然《我和你》单元教师组织引领比较容易把握,取材也方便,如果一只只蜗牛爬在孩子们的桌上,不难想象孩子们停不下来的兴奋劲。但是从请蜗牛的过程中观察它的身体特征和生活的环境,更能引起孩子们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甚至还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大自然和谐的美,虽然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表达的很完整。
    经过轻轻的,耐心的研磨,咖啡的芬芳和思维的交融慢慢演变成一缕缕的馨香,扑鼻而来。

        咖啡的调配:仁者见智,效率至上,趣味共赏

    在这个“速溶”的时代,人们总能够想着不同的办法创造出新的口味、新的喝法。卡布奇诺、麦斯维尔、香草咖啡、奶油咖啡……咖啡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香浓的口味,我们要的更是一种感觉,然后肆意地沉浸在那种感觉中。咖啡论坛也在推进中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调配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口味。
    在实施《动物》单元的教学中是倾向于讲授、谈话、演示实验为主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这个问题上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爱迪生组认为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仍应该以科学探究为主,在一个个活动中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衡组则支持谈话演示和探究活动相结合,从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和探究问题的指向性引导上,有必要扶着孩子有目的的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形态已经适应环境生活的特点。而在一年级同学中开设《动物》单元将遇到的困难也会是不少的。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各小组各抒己见。瓦特组认为由于材料引起的学生分组活动混乱情况可以引进数学老师经常使用的小组竞赛机制,既可以激励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进去,又可以调控好整个课堂的收放,初步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牛顿组觉得不妨引入一些拓展训练的小游戏来专门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后期开展的探究活动抛砖引玉。
    在老师们群策群力中不断体现着低年级科学课的趣味性,一个个金点子“速溶”在浓浓的咖啡杯里,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具有新口味,新喝法,香醇可口的咖啡。

        咖啡的品尝:先苦后甜,丝丝入扣,耐人寻味

    咖啡,可以陪伴自己度过许多惬意的时光。咖啡,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也缩短了你我之间的距离。在咖啡论坛的最后,全体论坛的老师现场建立了嘉实科学讨论群,在省小学科学网探索博客里也安了家,用于分享品尝这杯咖啡后的感想、反思。为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网络研讨建立了据点。当然,及时的反刍对于这样的研磨式论坛是必不可少的。
    “一年级的科学老师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学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一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和师资培训方面,需要学校哪些支持?如何实施一年级科学课的评价?”等等一系列后续探讨问题的设计都紧紧围绕论坛的主题来深度的剖析。
    相信我们的一年级“趣味科学”课程的试水也必将像一杯醇香浓厚的咖啡一般丝丝入扣、耐人寻味。







本文由何宇青录入 共有73位朋友阅读









〖照片提供:何宇青〗




〖照片提供:何宇青〗




〖照片提供:何宇青〗




〖照片提供:何宇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3 16:24:40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烹香醇咖啡,蕴趣味科学
TOP
6#

真不错的探究活动!海风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7#

一年级开的课也只能是兴趣课,活动不错!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

不错的尝试,支持

TOP
9#

 


爱迪生小组的讨论汇总


 


1、我们有两则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比较,哪个单元的设置更符合一年级起始课开设的方向?请说明理由?


 


《我和你》操作起来相对要简单点,但是《动物》单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肯定更有吸引力,但需要充足的材料来充实课堂。加上目前班级人数的庞大,对于材料的准备、管理、操作时非常困难的。一年级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学生对于《动物》肯定兴趣要大。


2、以《动物》单元为案例,我们如何实施?


1)《动物》单元的学习,对一年级孩子意义所在是什么?跟三年级甚至五年级学目标上有何不同?能否根据教材的编写进行阐述?


2)从教学方式上来看,这一单元你倾向于讲授谈话演示为主还是以探究活动为主,请说明理由?或者你有更好的教学方法?


3)这一单元中学生分组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1)《动物》单元的学习,以培养学生感性认识为主,只要是培养兴趣、简单的观察能力、尊重事实的基本科学素养,让学生掌握零碎的这几种动物的特点,不用像高年级那样要有系统的认识甚至比较。


2)一年级的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很低,我们考虑主要还是以对话、演示等方法为主,当然探究也是必要的。配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可以用画图等方式来展现,也可结合动画来反映里面的科学道理等。


3)一年级分组,每位孩子的目标性事很难定位的,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组内的合作也很难进行。教师在探究活动前的指导,往往到了防守学生自己活动时,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而且这么多人数,加上是一年级,教师很难每组都关注到。


 


3、《动物》单元中需要有蜗牛、蚯蚓、金鱼等活体材料供学生探究,作为一年级的科学老师,是否需要为孩子准备这些活体材料,如果需要准备,我们将面临哪些困难?将如何克服?


 


这里就设计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了。理想的是最好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场地。如有与学校合作的单位提供材料,例如蚕种场提供蚕宝宝等。


期间可能会面临材料难找,家长不配合等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30 12:09:20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0#

 

1.我们学校是否需要从小学低年级起开设科学课?为什么?


:部分老师认为是可有可无。具体要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刚入一年级,有许多地方需要适应,如果课业负担觉得较重,一下子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也没必要开设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一年才学会,但是如果三年级的学生只要半年就能学会的话,那也不必拔苗助长,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学也不迟。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个敏感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有老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认为三年级开始学的话,一下子接受的量比较大,无法一下子适应过来。所以如果能够从低段开始渗透一些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一些基本的科学能力,比如观察、动手等能力。关键问题是,我们现在该如何开设好这门课,怎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2.我们有两则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比较,哪个单元的设置更符合一年级起始课开设的方向?请说明理由?


答:我们组内的观点分为两种。


认为《你和我》开始开设的老师,觉得这个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认为科学是从身边开始的,是从自身开始的。再者,如果从材料准备的角度去考虑,也不太适合从《动物》单元开始,教师的活体准备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如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话,一定要从活体入手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还是简单地看看图片,学生也不会也很大的兴趣继续学习。那么材料的准备确实给教师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阻力。


认为《动物》单元开始开设的老师,觉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孩子学起来比较有热情。平时在生活中由于受父母的限制等因素,孩子们接触小动物的机会也较少,但是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们非常想去了解小动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所以可以为孩子创设机会,但是考虑到材料准备的复杂性,希望学校能在校园里开辟一个小小动物园,方便老师的教学和小朋友的探索活动。


 


3.以《动物》单元为案例,我们如何实施?


1)《动物》单元的学习,对一年级孩子意义所在是什么?跟三年级甚至五年级学目标上有何不同?能否根据教材的编写进行阐述?


2)从教学方式上来看,这一单元你倾向于讲授谈话演示为主还是以探究活动为主,请说明理由?或者你有更好的教学方法?


3)这一单元中学生分组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1)《动物》单元的学习,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充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也能满足这个年纪孩子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如果教学这个单元的话,从教学方式上看,我们组更倾向于以探究活动为主。因为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好动等,更适合用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再辅以课堂中的师生谈话或者课件演示加深印象,帮助提炼知识点等。


3)这个单元,我们一致认为材料准备是最难的,同时课堂调控也较难,因为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对于课堂常规及习惯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就要求他们分组活动,要求过高,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要通过各种奖励措施加以应对,但是教师的工作量无疑会加大。


 


4.《动物》单元中需要有蜗牛、蚯蚓、金鱼等活体材料供学生探究,作为一年级的科学老师,是否需要为孩子准备这些活体材料,如果需要准备,我们将面临哪些困难?将如何克服?


答:我们科学课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低年级的孩子,我们的培养目标还是侧重在后者。所以提供活体材料是必需的。


但是这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孩子小还不具备自己准备的能力,势必需要父母的帮助,时间长了,也会给父母造成很多麻烦。但是我们认为自己准备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的过程,能让孩子对动物生活的习性及环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更能培养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是一次极好的科学教育的机会。所以要在课前与家长沟通交流好,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实在有困难的孩子,教师也可帮助准备一些,或者在课堂上几个小组合用一个活体材料,一同观察一同探讨也是较理想的办法。


 


 


 


瓦特组整理 


2010.8.30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1#

 

 


1、我们学校是否需要从小学低年级起开设科学课?为什么?


 


“牛顿组”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科学课是必须的,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关键还在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选择“活动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科学课其实从幼儿园叫开始开设了,但操作性不强,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话有良好的氛围,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


低年级开设科学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另外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困惑:想法很好,担心到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会有减弱的现象。


 


 


2、我们有两则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比较,哪个单元的设置更符合一年级起始课开设的方向?请说明理由?


 


“我和你”单元的设置更符合一年级起始课。这一单元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也更贴近生活,学生已经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便于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升。


    “动物”单元中,教材内容尽管很有趣,但它原来属于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教材内涵比较深刻,不太符合一年级起始课开设的方向。


 


2、以《动物》单元为案例,我们如何实施?


1)《动物》单元的学习,对一年级孩子意义所在是什么?跟三年级甚至五年级学目标上有何不同?能否根据教材的编写进行阐述?


2)从教学方式上来看,这一单元你倾向于讲授谈话演示为主还是以探究活动为主,请说明理由?或者你有更好的教学方法?


3)这一单元中学生分组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1)    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养成喜欢小动物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的能力。


(2)    以探究活动为主,结合谈话、演示进行教学。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应注重培养。但也必须结合谈话、演示,让学生学会倾听,这其实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表现方式。另外,还要结合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当以谈话、演示为主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用很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


(3)    分组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纪律紊乱、学生由于目的性不明确而随意地玩;教师由于照顾不到每一组的学生,课堂调控也有很大的困难;当准备材料较多时,还要选择教学场地:专用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设计好整个活动的流程,跟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目的、任务,根据任务驱动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


3、《动物》单元中需要有蜗牛、蚯蚓、金鱼等活体材料供学生探究,作为一年级的科学老师,是否需要为孩子准备这些活体材料,如果需要准备,我们将面临哪些困难?将如何克服?


一年级的科学老师为了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是很有必要准备一些活体材料的。当然鼓励学生让家长帮助准备,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准备本身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学生在准备这些材料时,同时也会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小动物的生存条件等,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然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好,特殊情况也可以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取得班主任的支持,便于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牛顿组 整理


2010830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2#

哇啊啊!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即使没去现场也可感受现场的气氛啊!最近看了一个报道,说是要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不知道是真是假?
TOP
13#

以下是引用婆婆纳在2010-8-30 20:39:00的发言:
哇啊啊!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即使没去现场也可感受现场的气氛啊!最近看了一个报道,说是要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不知道是真是假?

 


是真的!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4#

先走一步进行探索,好事情!
TOP
15#

嘉兴实验小学这一步走的好。
TOP
16#

教材和师资如果能跟上,在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探索科学对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应该是很好的。

TOP
17#

我觉得一年级开设科学课,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神奇魅力,比如现在科学探究实验室的配备的那些器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悟,提出自己的问题交流学生自己头脑中的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不是更重要呀。


一年级开设探究式的科学研究课程,显然是不适合的,但是到了二年级,则可以开始一些简单易行的科学观察活动、种植活动,比如风险花的种植,我就觉得可以开始下移到二年级。但是对于植物体的科学认知呢,则可以留在三年级教学。这样本来就沉重的两个长期性科学观察实验被分开了觉得还是有利的。


一年级的小孩子,培养他们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培养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大脑、培养一个交流分享的意识,用科学的神奇去激发他们那个本就聪慧的大脑,觉得就够了。


个人观点。欢迎批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1 21:46:10编辑过]

TOP
18#

 

 


 


  1、低段学生是否要有必要开设科学课?


  姚:有必要,低年级的孩子对身边的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求知欲。开设科学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入门更容易。


  徐:有必要,从自己身边的东西入手更好。


  李:怎样解决低段与中段科学教学的衔接,同时课堂组织上是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教学,需要解决。


  吴:有必要,知识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物等知识的学习从小朋友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很好。但教材编排要考虑学科的整合,不要重复。


  倪:操作难度很大,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张:1 会否加重学生的负担。一年级学生初入学还没适应。要一下子学习识字、计算还要学习科学。


      2 教师实施方面不够专业。开设的时机是否成熟。


      3 内容是否重复。可能会和地方课程、思品等内容内容重叠。


   有必要,孩子平时学习科学只停留在表面,开设科学课可以使孩子能了解过程。


2、我们有两则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比较,哪个单元的设置更符合一年级起始课开设的方向?请说明理由?


答:开设“我和你”我们组认为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更符合一年级起始课开设的方向。因为相来说“动物”这个内容,对于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更专业。专业的术语要求学生来理解难度较高。而“我和你”这部分内容对于老师来说可操作性更强,对于老师教学来说也可以慢慢适应,融入角色。材料的准备相对来说更容易,而且可以在室内进行更有利于课堂的控制。同时两部分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而“我和你”的内容孩子从了解自己来了解科学。因此更适合起始课的特点。


   


 


2、以《动物》单元为案例,我们如何实施?


1)《动物》单元的学习,对一年级孩子意义所在是什么?跟三年级甚至五年级学目标上有何不同?能否根据教材的编写进行阐述?


2)从教学方式上来看,这一单元你倾向于讲授谈话演示为主还是以探究活动为主,请说明理由?或者你有更好的教学方法?


3)这一单元中学生分组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答:《动物》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并让学生从中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了解,同时逐步体会理解到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特点和关系。低段的学习可以从初步了解开始,到五六年级的系统学习逐步过渡。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先明确目标,让教学任务更明确。可以采用谈话演示为主,适当结合探究。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进行调整。让课堂管理更有序,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去探究,探究的效率会更高。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带来的材料特别是活体材料的管理会是一个问题。


 


3、《动物》单元中需要有蜗牛、蚯蚓、金鱼等活体材料供学生探究,作为一年级的科学老师,是否需要为孩子准备这些活体材料,如果需要准备,我们将面临哪些困难?将如何克服?


   答:带活体材料确实有很多困难,首先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活体材料吸引,学生容易兴奋得难以自控,同时老师去准备这些材料也比较困难。材料带来后的管理也很容易受干扰,可能还会影响到别的课的课堂秩序。学生在课堂上也有可能会不根据教师指令、自己去玩。课堂出现无序状态,小组合作交流也会出现困难。比如老师指令是看观察蜗牛,他们也许去触碰或者去让它爬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指定人员带,同时由指定人员管理。饲养的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可以在家中进行。同时在教学上通过一定的铺垫、活动来让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好习惯。同时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比赛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特殊的学生用特殊的方法等。


 


 


 


                                                        张衡组材料汇总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9#

这种探讨活动很有意义!促使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新的教学大纲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TOP
20#

 


嘉实创新之旅咖啡论坛主题分享活动之趣味科学”  开场白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代表我们“趣味科学”咖啡论坛活动小组,先我们全体老师汇报一下我们研讨的成果,感到非常激动,但在激动的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和责任,作为一个新嘉实人,我更想说的是:我们一定会努力的!努力把我们趣味科学课程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的一门校本课程,让趣味科学也能想我校少儿动漫创作一样成为我校特色教学的一个亮点。可能口号听起来有点大,但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棒的团队。不是我虚吹,看看我们本次咖啡论坛的研讨成果,相信大家也会对我们这么神秘的学科多一份期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3 22:22:11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1#

很好的探索,持续关注中……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22#

闻到了科学味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23#

校本教研之—— 


嘉实创新之旅咖啡论坛主题分享活动之趣味科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6 21:11:07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4#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5#

一年级科学课,可以开,应该开。


 


也提出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1、怎样处理和幼儿园的科学游戏衔接?怎样和原来3-6年级的科学课衔接?


 


2、科学教师的师资怎么解决?一年级科学课的课时怎么解决?一周几节?


 


3、教材的编写谁来完成,能编写出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材?怎样体现教材的双螺旋结构?

TOP
26#

以下是引用不睡觉的兔在2010-9-6 22:34:00的发言:

一年级科学课,可以开,应该开。


 


也提出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1、怎样处理和幼儿园的科学游戏衔接?怎样和原来3-6年级的科学课衔接?


 


2、科学教师的师资怎么解决?一年级科学课的课时怎么解决?一周几节?


 


3、教材的编写谁来完成,能编写出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材?怎样体现教材的双螺旋结构?


兔子的三个问题很好,这也是我们正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7#

喻老师来我校指导低年级科学开展的工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9 13:09:26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8#

让蝴蝶自由飞舞


 


——记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来校指导如何上好低段趣味科学课


 


95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特邀来到嘉兴市实验小学。对如何试教一年级趣味科学做了专程的指导。参加培训的除了实验小学全体科学教师外还有嘉兴市小学科学全体名教师。


喻老师首先针对即将在小学低段开设科学课进行了追本溯源。他将低年级科学教育的历史从古代的蒙学介绍到近代的格致、理科、自然,再演变成现代的自然、常识、科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低年级开设科学课其实在近代的初等小学堂设置格致一课就有先例,在场的老师们对科学课程的发展也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从小接受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科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参与着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在指导老师们如何上好一、二年级的趣味科学课时,喻老师举例:在深圳的某所实验学校采用美国的STC教材开设低年级科学课。其中有蝴蝶的生命周期一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只有记录本和课外阅读材料。上课之前老师的下水实验是必须的,为此该地区教研室专程请来了美国编写此书的作者来培训下水实验。特地从云南花重金买过来的美丽蝴蝶,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和实验让老师们见证了蝴蝶的成长,此时美国老师却要求每人拿一只蝴蝶去放生。拿着身价昂贵的蝴蝶,老师们犹豫了,但是培养孩子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促使他们鼓起勇气。后来正是有了让蝴蝶自由飞舞的过程,才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蝴蝶为了自由和重回大自然而翩然起舞,才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科学课程的定位,喻老师有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形成对科学课程的兴趣。经历简单的科学过程,掌握一些科学技能培养记录、合作、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为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积累基础。


喻老师对嘉兴市实验小学作为全省试教低段科学课的学校之一提出了任务和要求:按自然进度、常态要求试教,不随便变更教材的设计;逐课试教。写好试教体会;努力准备材料,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说明修改的理由。


最后老师们提出可以按照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互合作做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时则得到了嘉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张建芳老师的支持。


省教育专家高屋建瓴,市教研室鼎力支持,质朴务实、开拓创新的嘉兴市实验小学所开设的低段趣味科学课程必将像蝴蝶般翩然起舞。


 


 


 


 


 


 


 

2010-9-9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9#

创意无限,参与热情。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30#

跳舞的蜗牛——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一年级趣味科学《动物单元》单元参与式培训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微风拂来夹带着思思凉意,有种“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感慨。转眼间,嘉兴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趣味科学课程的开设将近一个月了,对于一年级趣味科学执教的老师来说,前期的“课堂破冰”实战组织能力考验也进入了常态化。教学进度表的指针迈向《动物单元》。为此,9月25日科学组全体专职教师和兼任一年级科学课的老师共同举行参与式培训。
    活动按学校趣味科学的单元内容设置分四个板块。探究蜗牛、蚯蚓、金鱼的外形结构,运动方式,应激反应。最后到室外请蚂蚁回实验室观察。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是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对于刚接触科学课的一年级老师来说,上课前亲自体验下实验的流程和设计意图,预设孩子在此环节所感所悟是必不可少的。而共同参与培训的专职3-6年级科学老师则上了一节生动的复习课,温故知新。
    首先是请蜗牛“出门”,蜗牛“宅”得很,晴朗的天气总是蜷缩在自己的房子里,请它们“出门”老师们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用食物引诱,用小棒“敲门”,给它泡澡,结果还是放在水里最管用。房价暴涨,天灾不断的情况下,有座随身带的房子在身边还是比较安心的,物业公司不解决积水问题,我就连房子一起搬走!在观察蜗牛爬杆比赛时,一年级科学老师发现蜗牛前进并不是直线的,而是螺旋上升。对于蜗牛壳线是外旋还是内旋?(即是朝逆时针转还是顺时针转)老师们展开积极的讨论,推测与蜗牛居住在南、北半球有关,北半球以顺时针为多。关于螺旋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会碰到,如牵牛花的螺旋是左旋还是右旋?南、北半球的水漩涡是不是相同的?这一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他们不断发现新的观察内容的过程尤其如此,他的价值意义不在于发现本身的内容意义,而在于他的科学素养的成长。
    最有意思的是姚丽丽老师给蜗牛选择食物时发生的一幕了,在橘子皮、瘦肉、青菜叶、大蒜等食物中蜗牛轻而易举的找到了青菜叶,等它吃的津津有味时姚老师夺走青菜叶把大蒜头拿了过去,蜗牛极其不耐烦,触角迅速伸回壳里,口吐白沫。由于动作过猛,蜗牛壳朝天翻了过去打了个滚好似跳起了华尔兹,引得大伙哄堂大笑。这就是蜗牛对于大蒜这种刺激气味做出的应激反应。蚯蚓、金鱼的探究也是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展开。最后参训的老师们一起拿着白糖、观察盒、毛笔去校园的花坛里请蚂蚁。阮晔斌老师觉得这样去请蚂蚁的过程应该让孩子们也亲自去体验,边请边观察,回教室交流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进一步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7名专职科学教师和4名一年级趣味科学兼任老师共同投入的参与式培训是每个参训人员都要参与交流及分享的培训方式。在参与式培训方法中,大家的参与机会是平等的,因此大家在探究过程中自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和困惑,极大地提高了参训人员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童心未泯的老师们尽情的体悟着科学的趣味,用心的思考着孩子的认知、探究能力,细心的策划着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科学的大门为探索者敞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6 13:28:16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