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收获——参加区科学网网管员教研活动的感想
萧山区朝晖小学 楼客
倾听:
昨天,参加了郭杰老师主持的“网络教研”活动。郭老师为我们执教了六年级《太阳系》。《太阳系》也属于理论探究类课型。科学概念清晰了然,如果放在《常识》课,我们教师讲一讲,学生记一记,背一背,科学知识也就八九不离十了。新教材《科学课》改动很大,没有了有关恒星、行星、太阳系的具体概念,增加了一个建模实践活动。这样类型的科学课,一般科学老师很少上,郭老师敢吃螃蟹,上了一堂常态课、家常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彗星、矮行星等资料,制作成小报。课伊始,在《太阳系生成》影片导入后,四人小组交流小报内容到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环节,教师适时穿插讲解相关知识及播放相关视频。第二个教学环节建模环节。让学生算一算,摆一摆。通过17亿倍比例缩小模型让按从大到小排列、从离太阳近到远排列八大行星,建立起太阳系空间概念。
教研活动第二板块——大家评议、交流。在这过程中听市教研员徐老师评课,收益非浅,让人感慨颇多。徐老师从教学开放性话题切入,结合课堂教学为我们详尽讲解了如何开展学生信息收集、处理、整合、归类。其二,又为我们传递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教学策略。同时强调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学要走一条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建构之路。言语间的理论底蕴,教学智慧让人钦佩,为自己课堂教学打开了一扇亮窗。
教研活动的第三板块——张文琴博士关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的讲座讲座。首先,暗自为张博士的人生阅历鼓掌。南下广州、深圳、出国闯荡,一条不寻常路,让“蜗居”的我们羡慕眼红。张博士的讲座“有料”。沉浮实验演示让在座教师体验建构式的科学探究活动。以美国小学教案《声音》我们讲述科学课堂要有5E,分别是导入、探究、解释、延伸、评价。让自己对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收获:
1、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的支撑,理念的武装。读书可以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行走方式。
2、教师要放下自我,体现学生自主。实现开放式教学方式。
3、潜心研读教材,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探究活动,培养能独立探究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