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熔化了湖州市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中心 沈莉芳【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是同一种物质,只是水的不同形态。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感官收集信息,并对实验方法和现象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及迁移运用。探究实践通过熔化冰块过程,观察冰块的变化,运用图表记录相关现象;进行 “冰块熔化”原因解析及发现增加热量能加快冰块的熔化速度。态度责任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教学过程】一、聚焦
1.学生进教室就看到循环播放的视频:北方冰雪天——冰凌熔化
2.每个实验桌上的小盘子里,提前放一个冰块。
设计意图:创设冰熔化的情境,直观的身边事物和现象,快速聚焦到学习内容。
3.提问:
(1)老师在你们的桌上放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东西,是什么?
(2)冰块有变化吗? (预设:冰在熔化成水)
(3)对于“冰熔化”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4)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自己解答一下吗?
4.桌上的冰块会熔化的原因是什么?
听听学生的解释
设计意图:①了解学生对冰熔化的前概念;②基于看到的现象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后续的学习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
二、探索
(一)提问:
1.你能让桌上的冰块熔化得更快一点吗,有什么办法?
2.怎么才能知道它的熔化加快了?
(二)活动:谁熔化快
1.小组讨论办法:
(1)想出了几种办法?(用手指表示);请小组派代表汇报,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其他组可质疑可补充。(教师板书办法)
(2)选取两种办法验证是否真能加快冰块的熔化?出示实验材料
2.实验前研讨
(1)怎么比较才公平?(学生说,其他同学完善)同样大小,同时开始
(2)实验指导:PPT
(3)记录指导:解读记录单(小冰块+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对比实验有初步的认识,能初步尝试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三、研讨
(一)研讨1
1.实验结束,整理完成实验记录单。


2.汇报交流:实测后哪种方法熔化最快?这种方法熔化最快的原因是什么?
(1)用手捂、吹气时,各有什么发现?你怎么解释?
(2)回到之前的问题,桌上的冰块会熔化的原因是什么?
(预测:手给冰热量,冰熔化得快,我的手感到很冷;吹气时,嘴巴里吹出的气体是热的,给了冰块热量,吹气的地方凹进去了,说明很快熔化,没有吹的地方很少熔化;放桌上的也熔化了一些,说明空气也给了冰块热量)
3.小结梳理:
(1)


(2)吸收热量越多,熔化越快
4.视频:同样大小的冰块,敲碎与不敲碎熔化快慢视频。学生尝试解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吸管和双手等多种方式熔化冰块,并观察、记录冰块的变化。在研讨中建构“熔化”概念,知道熔化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二)研讨2
1.水还能发生哪些变化?(引出水的三态变化)
2.加热或冷却时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如水结冰、冰熔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三者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设计意图:指向热量的变化,造成形态变化。
四、拓展
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可以从固态变成液态?(PPT呈现,冰淇淋、巧克力、蜡块、木头和铁块等)。
(一)蜡熔化
1.提问:蜡块现在是什么状态?它能熔化变成液态蜡吗?需要什么条件?
2.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灯加热蜡块;②观察蜡块的变化; ③若蜡块全部熔化,倒入小铁盘里继续观察;
3.学生交流:蜡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让蜡块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二)思考:蜡熔化与冰熔化有什么相同点?
(三)其他物质的熔化
展示视频或图片:炼钢炉的铁矿石熔化成铁水,糖颗粒熔化成糖浆等。
设计意图:学生从冰熔化、蜡熔化以及更多物体的熔化的共性认知中,加深对 “熔化”的认识。认识到熔化是从固体到液体的物态变化,任何物质的熔化过程只是形态变化,物质本身没有变化,还是同种物质。
五、课堂总结
1.回到猜想(剩余的猜想中)
(1)哪些猜想已经可以通过今天的实验的推理知道能加快熔化?
(2)哪些猜想可以用今天所用的实验方法去验证?
设计意图:科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科学探究能力的迁移应用。
2.回到问题
(1)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
(2)没解决的问题,引导课后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