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虞小科·课例研享】《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9月12日,我在上虞区2025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会议暨名师高徒、专业发展共同体携手研修活动中执教了《水珠从哪里来》一课,以冷饮杯壁的水珠导入,开启“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之旅。学生大胆猜想,通过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实验——封杯口、加色素、用冷冻空杯,最终揭开了“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的奥秘,并能解释生活中镜片起雾、窗玻璃水珠的类似现象,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在生活场景中落地。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10:36
本主题由 管理员 一剑飘香 于 2025/9/15 11:23:3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教材简析】

  《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指向课标学习内容要求2.1 物质的三态变化。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的递进式结构展开教学。教材首先以“冬日窗玻璃上的水珠”这一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聚焦“水珠来源”的核心问题;随后设计三组对比实验(盖紧杯口、加入色素、冷冻擦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对比,逐步排除“液体渗出”的干扰,发现“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科学本质;研讨环节通过问题链(如“水珠形成的关键条件”“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深化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温度差异导致冷凝”的因果逻辑;拓展部分则通过冰镇饮料瓶等生活实例,强化科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教材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操作与现象分析,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同时渗透“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态度责任教育。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11:19
TOP
3#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其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仍需依托直观现象理解科学概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经验,如窗户结露、冰镇饮料瓶出汗等,但对现象成因多停留在感性猜测(如水渗出冷热相遇),缺乏对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系统认知。尽管初步接触过水的三态变化,但学生对水蒸气这一不可见气体的理解较为模糊,易与可见的白气混淆;同时,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观察记录的规范性尚未完全形成,需通过实验步骤的分步指导加以培养。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手实验兴趣浓厚,但注意力易分散,需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导、直观实验现象和互动讨论维持探究动力。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11:32
TOP
4#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可见的水珠,这个过程被称为凝结。

2.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珠出现的颜色、大小,推理使水珠出现的根本原因,归纳温度是影响水状态变化的重要条件,并能进一步运用结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辩论,对水珠的来源做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运用观察、记录等多种方式获取证据进行推理,逐步排除错误猜想,得出科学结论。

4.通过班级交流,学会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实事求是”的标准审视别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水珠的来源,理解“凝结”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的过程,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13:08
TOP
5#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装入冰水混合物的玻璃杯、常温玻璃杯、冷饮8瓶。

学生:4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

实验一:2个玻璃杯、1个装水的量杯、1袋冰块、1个浅盘、1张保鲜膜、1根橡皮筋、活动记录单

实验二:1瓶色素、1张纸巾、实验记录单

实验三:1个冰冻玻璃杯、1张纸巾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13:55
TOP
6#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 现在天气比较热,很多同学都爱喝冷饮,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冰箱的饮料,表现最好的2个小组可以送给你们。老师刚才把一杯冷饮从冰箱拿出来放在讲台上,发生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嘛?(预设:有水珠)

2.水珠在哪里产生?(预设:杯壁)那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杯壁上的《水珠从哪里来》。(板贴:水珠从哪里来)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17:14
TOP
7#

二、探索:水珠凝结现象(预设30分钟)

(一)猜想(预设5分钟)

1.提问:杯子外壁的水珠从哪里来?猜猜看!

2.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那接下来请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把你们的猜想用箭头和文字记录下来,看看哪个小组有最多的猜想,可以获得一颗探究星,音乐停止上台汇报。

(预设:生1:是杯内的水蒸发后跑到了外面;生2:是杯内的水渗出到外壁上;生3:是因为有冰水,所以外壁会冷。)

3.这些都是大家的观点,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要验证它们,我们应该要?(预设:做实验)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18:38
TOP
8#

(二)实验一:证明“水珠是从杯口跑出的”(预设8分钟)

1. 该怎么样来验证自己的这些想法呢?课件出示两个装冰水混合物的杯子,第一个猜测认为小水珠是从杯子里跑出来的,怎么做能够证明它不是从杯子里跑出来的?(预设:封住杯口)

2.很有想法。既然我们猜测水珠可能从杯子里跑出来,让我把杯口给封住了,那水珠还能不能跑出来,那就行了,对不对?真棒。那谁来说说看对这个实验的预测推理。

3.学生预测推理:2号杯杯壁上____(会/不会)出现水珠,如果出现水珠,说明__________;如果没有出现水珠,说明__________。

4.那我们先填写预测,再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实验怎么做。播放实验微视频。

(从实验盒中取出一号杯与二号杯,从保温箱中取出冰块,将冰块倒入杯中,加入水至40毫升位置。在二号杯上,套上保鲜膜并用橡皮筋密封,仔细观察两个杯子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3:01
TOP
9#

5.看清楚了吗?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怎么做?有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先放冰块还是水?(预设:冰块)加水有没有要求?(预设:保证公平)我们的保鲜膜盖在几号杯上?(预设:二号杯口)我们观察的过程中,要不要把这个保鲜膜给拿起来?(预设:不能)这个实验中我们要观察什么?(预设:杯子外壁出现的现象)并且要怎么样啊?(预设:画图记录)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很清楚了,那我们开始实验吧。

6.学生实验,边观察边进行记录。最快完成的小组上台汇报。

7.你们小组看到了什么现象?(预设:杯子外壁出现了小水珠)水珠的位置在哪里?(预设:冰水下面)你来画一画,你们都看到了吗?(预设:看到了)看到这一个实验,我们把杯口封住了,但是外壁依旧出现了小水珠,那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预设:说明水珠不是从杯内跑出的)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2:44
TOP
10#

(三)实验二:证明是“水珠是从杯内渗出的”(预设7分钟)

1.那看来我们可以排除第一个猜测了,那水珠是从杯子里面渗出来的吗?怎么做能够证明它不是从杯子里跑出来的?如果是从杯内渗出的,那杯内和杯外的水都具有同样的特征,比如说容易观察到的什么特征?(预设:颜色)我们可以怎么操作明显地观察到水从杯内渗出?(预设:加入色素)真棒。那谁来说说看对这个实验的预测推理。

2.学生预测推理:2号杯壁上出现____色水珠,说明__________。

3.那实验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实验微视频。

(将保鲜膜和橡皮筋放回到实验盒中,用纸巾将二号杯的外壁擦拭干净,拿出红色素,滴入6滴红色素,并轻轻摇晃均匀,观察两个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再一次拿出纸巾擦拭二号杯的外壁,观察水珠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4:00
TOP
11#

4.那这个实验我们又要观察什么呢?(预设:杯壁外水珠的颜色)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擦几次?(预设:2次)看来同学都已经明确了实验的要求了,接下来开始实验。

5.学生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最快完成的小组上台汇报。

6.这个实验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预设:杯壁外出现了水珠)水珠的位置在哪里?(预设:冰水下面)而且水珠什么颜色?(预设:无色)这个现象,其他的组都看到了吗?(预设:都看到了)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水珠不是从杯内渗出的)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4:40
TOP
12#

)实验三:证明“水珠是来自杯外的”(预设6分钟)

1.那我们现在还剩下一个猜测了,那水珠就一定是从杯子外面来的嘛?(预设:不一定)所以我们依然还要是要实验验证。那杯子外面有什么?(预设:有空气)既然猜测是从杯外来的而不是杯内,于是我们清空杯子,只留下空气,看看是不是从外面来。我们使用冷冻空杯子。那谁来说说看对这个实验的预测推理。

2.学生预测推理:3号杯杯壁上____(会/不会)出现水珠,如果出现水珠,说明__________;如果没有出现水珠,说明__________。

3.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实验怎么做,播放实验微视频。

(将二号杯放回到实验盒内,组长从老师这里领取,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三号杯,并迅速用纸巾擦拭外壁,观察两个杯子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5:47
TOP
13#

4.学生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最快完成的小组上台汇报。

5.这次又看到什么现象啦,谁来说一说?(预设:冷冻空杯子外壁出现水珠)那这个现象说明?(预设:水珠来自杯外的空气)空气中的什么?(预设:水蒸气)

6.这一次水珠的位置出现在哪里?(预设:整个杯子外壁)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7:06
TOP
14#

三、研讨:水珠形成的原因(预设5分钟)

1.提问:水蒸气是怎样在杯子外壁变成小水珠的呢?从前面的三个实验现象中你能找到证据吗?

2.学生交流想法。

3.根据三个实验中水珠出现的位置,说说看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条件是什么?老师手中还有一个常温的杯子,有没有水珠?(预设:没有)说明水蒸气变成小水珠要满足什么条件?(预设:遇冷)杯子外壁上水珠的出现和什么有关?(预设:温度)

4.小结:当杯子遇冷时,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会在杯子壁上形成可见的水珠,这个过程被称为凝结。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7:46
TOP
15#

四、拓展应用(预设2分钟)

1.原来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呀。那你现在能不能应用凝结的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

2.提问: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并试着解释一下。

3.凝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背后的科学原理。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29:41
TOP
16#

五、板书设计

TOP
17#

六、实验记录单
最后编辑专属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3:39:55
TOP
18#

学习了,回去试一试
TOP
19#

学习了,下次试试
TOP
20#

学习了,这一课相比较而言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对知识理解还是比较好。
TOP
21#

学习了,科学而严谨。
嘉兴桐乡金国江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22#

收藏+保存,万一哪天用的到呢
TOP
23#

三个探究活动层层递进,给了孩子们充分的体验,效果挺好的。
TOP
24#

新教材果然是有挺大的区别的
TOP
25#

谢谢分享 学习
TOP
26#

个人认为教材色素这个实验容易误导学生对蒸发的理解,因为水可能蒸发跑出来,色素不一定跟水跑
TOP
27#

学习优秀的课例,感谢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