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论证系列贴1:结论先出来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实验后的研讨,从教科学第三年就开始关注。从重视动手到重视研讨,发现动手是为了学生亲历,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而研讨论证则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关键。但是,这么多年没有整理过,这学期打算把一些研讨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种类和规律。       实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是实验做完,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大部分学生立马会说:光是直线传播的。
     追问:什么现象证明了它的沿直线传播的?【当学生立马得到结论的时候,需要学生用现象来进行论证。】
(试过多次,一旦要求用现象证明他们提出的结论时,学生似乎觉得证明这个词太高深了,就不敢答了。所以我通常还会替换问题: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才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1:三个小孔连成一条直线,它穿过去了。光点掉在最后一张纸上了。(给光斑和纸屏的概念)
      生2:第二张纸移动一点,光被阻挡了。说明路弯了光过不去。
      肯定学生的从正向和反向证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同时抓住学生说出的这两个词汇:光穿过去了和光被阻挡了。(板书)【与下一课相关联】
      再追问:还有其他发现吗?
这时,引发生生之间认知冲突:将学生的作图投影在黑板上。有的光斑落在第三张纸上,有的落在第二张纸上。
       学生回忆刚才的发现:光斑落在第二张纸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穿过了去,第三张纸上也有光斑。
【为学生的更多发现点赞,但是个人觉得这里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应该用更厚实的硬纸板,或者用黑色厚卡纸,可能更理想。】


实验:当光遇到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

      这个实验做完,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学生也是立马会说结论的。(为了让他们不立即出现结论,实验前还特地讨论了观察什么,结果学生的思维还是太快,分不清现象和结论。)
      光能穿过透明的卡纸;光有一部分穿过了不透的卡纸,或者说没穿过半透明卡纸;光不能穿过不透明卡纸
      追问:第一个实验为什么说光穿过去了?生1:因为后面的书上留下了很亮的光斑。
      追问2:第二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呢?生2:在不透明卡纸上有光斑,书上没有光斑但是亮了。说明一部分光过去了。
      追问3:第三个实验什么现象证明光没穿过去呢?生3:只有在黑色卡纸上有光斑。
      追问3.1:就能证明光没有穿过去?生4补充:本子上是黑色的。生5补充:我们还看到了卡纸的影子。→回忆影子的概念。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说说影子形成的原理。(这不停地追问,显得老师话多了点,理想状态应该让学生自己来提问汇报的同学。)
       这个实验其实跟后面的内容也是有联系的:光经过透明物体,穿过去了,还发生了折射;光打在不透明物体上留下很亮的光斑,后方有了影子,与前面学的直线传播相联系;在前方形成很亮的光斑,与后面学的反射相呼应。【在后面的课中,要回顾这个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最后编辑陈芳芳 最后编辑于 2025-09-14 20:37:17
分享 转发
TOP
2#

这种寻找证据是最大加深学生逻辑思维的方式
TOP
3#

培养思维能力
TOP
4#

教师的引导也不可或缺
TOP
5#

学生循证探究,树立证据意识
TOP
6#

推理是需要证据,符合逻辑的
TOP
7#

合理追问,激发思考
TOP
8#

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
TOP
9#

同样的困惑,向你学习
TOP
10#

研讨的重要程度并不比探究小
TOP
11#

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
TOP
12#

结论先出来也是正常的,很多科学概念也是结论先出现,然后找证据的。
TOP
13#

是必要的引导,不是话多
TOP
14#

通过追问引导孩子证据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思维的进阶
TOP
15#

学生就是要有一个验证猜测的探究过程,哪怕实验没有成功,也是很好的结果,可以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TOP
16#

培养实证意识
TOP
17#

学生的实证意识得到了培养,陈老师的问题是很好的扶手。
TOP
18#

多数是实证验证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