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宁波市海曙区暑期小学科学教师集中研训活动在宁波市海曙区古林实验小学举行。宁波市海曙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凌彬老师及宁波市海曙区全体科学专职教师及二三年级兼职科学教师100余人参与此次研训。
[attachimg]252118[/attachimg]
宁波市海曙区爱菊艺术学校鲍张咪老师带来《天气》单元解读,该单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和探究常见天气现象,培养科学观测与记录能力。新教材以大单元结构呈现,内容设计更清晰、完整,并加强了跨学科融合,突出学段进阶和科学思维培养,体现科学与生活、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天气认知体系,为后续地球科学领域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宁波市海曙外图语学校的王家荣老师对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做了教材解读。讲座围绕单元分析、课时解读、教学建议展开,明确单元聚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等核心概念,对比新旧教材调整,详解8课时设计逻辑。同时强调观察测量是基础、推理论证是关键、控制变量是核心,为教师提供实操方向,助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该单元教学筑牢基础。


宁波市海曙区中原小学顾安娜老师分享二年级《造房子》单元新教材解读。她指出该单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材料”和“技术与工程”两大概念,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分类等探究实践来识别材料,经历设计,制作,评价等工程实践来应用材料,最终完成设计、建造和评价房屋模型的全过程,强调真实情境中的探究与合作,体现新课标下“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她从多维度解析教材内容,并进行深度拓展与广度延伸,给出具体教学建议,为打造多元高效课堂提供支持。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实验小学康毅恒老师分享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实践。分享围绕跨学科教学的定义、必要性展开,结合“小小营养师”“建造放学等候室” 两案例,详细介绍项目背景、目标、实施过程与成果。两案例均立足真实问题,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部分成果已落地。此次分享为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实用参考,助力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


总结环节,宁波市海曙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凌彬老师系统梳理了上学期工作成效:通报市抽测与期末评价成绩,并基于数据对各校亮点与不足进行了针对性点评,指明改进策略。紧接着,凌老师重点介绍并解读了《宁波市小学学段科学兼职教师排课指南》。围绕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从教学进度把控、课前备课实效,到实验规范登记、开出率保障、实验室高效利用,以及课后作业批改、实验过程记录——对全区专兼职科学教师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规范要求,旨在夯实教学常规,提升科学课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