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和教学 [复制链接]

1#

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和教学



     2022年版的科学课程标准,四个总目标的第一个目标是“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具体表述为: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掌握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并能用于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查阅课程标准的其他地方,很少有对科学本质的解释。只有在核心素养之科学观念的解释中,涉及到一点点科学本质的描述: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如对科学知识的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那么,作为科学教师如何认识科学本质呢?在课标解读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科学本质是指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方法,科学的历史,科学的价值,科学的限度等方面最基本特点的认识,是一种对科学本身全面的哲学性的基础认识,科学本质观是一个结构化的观念系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尽相同。
   2011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四条观点:科学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系统认识,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科学是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绝对真理,可验证性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特征;科学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崇尚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和创新,也受科学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的双重约束。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也有相应的表述: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原因;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科学的应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将科学本质观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知识的本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是可变的,科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二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是逻辑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用作解释和预测,科学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科学反对权威。三是科学事业的本质,科学是一种负责的社会活动,科学被分成专门领域,并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研究,科学研究中存在普遍的伦理原则,科学家既作为专家,又作为公民参加公共事务。
  国外学者从八种比较权威的国际科学标准文献中总结出对科学本质的一致性看法。分别是:第一,科学知识具有持久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暂时性特征;第二,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实验证据、理性的证据和怀疑,但又不完全依赖这些东西;第三,通向科学没有唯一的道路,因而没有一种普适的科学方法;第四,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的尝试;第五,在科学中规律和理论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学生应明白,即使有额外的证据,理论也并不变成规律;第六,来自一切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对科学做出贡献;第七,新的知识必须要清楚的,公开地得以报道;第八,科学家需要保存准确的记录,需要同行评议,需要可复现性;第九,观察渗透理论;第十,科学家要有创造性;第十一,科学史既揭示了科学进化的特征,也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特征;第十二,科学是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第十三,科学和技术彼此影响;第十四,科学思想受到其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影响。
  研究表明:科学本质是可以教学的,例如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通过把科学史融入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程度,影响着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形成,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教学质量。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5/7/5 20:33:1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利用科学本设计教学方案,是我想要的
TOP
3#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正确理解科学本质,有效指导科学教学。
TOP
4#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认识科学的本质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
快乐科学
TOP
5#

通读之后,感受“科学本质”与哲学的观点非常接近,最终还是需要用辩证的态度和思考去看待所有的现象和结果,在小学高段,有些时候跟孩子们聊聊也挺有意思的
TOP
6#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要思考得更多,更上位些,尤其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
TOP
7#

但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有科学本质观的意识,这可以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避免关于关注教学科学知识的误区
TOP
8#

感谢喻老师分享,作为新老师我一定会好好认识科学的本质,不断努力上好科学课。
TOP
9#

感谢喻老师分享,作为一线老师要好好认识科学的本质。
TOP
10#

感谢喻老师分享
TOP
11#

大学上科学方法论课的时候,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问我们科学是什么?理解科学的本质对于教好这门课很重要
TOP
12#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学习!
TOP
13#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科学知识既具有持久性,同时又具有暂时性,因而传授科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TOP
14#

科学本质的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各种探究式活动中体会科学本质。
TOP
15#

科学的可贵之处并非永远正确,而是承认自身可能错误,并通过可证伪的检验机制不断迭代。正如波普尔所言:“科学之所以科学,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它准备好了被证明错误。” 这种自我批判的特质,正是科学区别于教条的核心所在---所以科学的本质中还有一条:可以证伪性。
TOP
16#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TOP
17#

希望自己尽可能的在教学中融入科学本质
TOP
18#

“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绝对真理,可验证性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特征。”这句话用相对稳定这个词给予了科学知识一定的可变空间,我们对科学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是动态的,不是绝对不变的。
TOP
19#

感谢喻老师分享,理解科学的本质,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
TOP
20#

通读之后,感受“科学本质”与哲学的观点非常接近,最终还是需要用辩证的态度和思考去看待所有的现象和结果,在小学高段,有些时候跟孩子们聊聊也挺有意思的
西湖吴晓 发表于 2025/7/5 9:16:36
据了解,科学的前身就是哲学。
TOP
21#

科学是社会科学的核心元素,但又是和生活不可分割的基于人的理性认知的一部分,科学的涉及范围可能远超想象,又或是科学和其他学问之间的协同融合和互进。
TOP
22#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您讲的很切中核心
TOP
23#

感谢喻老师分享。“科学观念的形成,要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研讨交流后逐步形成。他是可验证、可重复、可检测的;同时它也是在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辉杨杨--QQ:2147339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
TOP
24#

感谢喻老师分享
TOP
25#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实验证据、理性的证据和怀疑,但又不完全依赖这些东西。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的长期观察,自觉的记录是小小科学的潜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都可以为科学作贡献,所以孩子们也可以。
TOP
26#

谢谢喻老师分享,认真研读学习了
TOP
27#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认真学习了
TOP
28#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老师对科学的理解影响如何教学。
TOP
29#

感谢喻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对科学本质有了更好的理解。
TOP
30#

感谢喻老师分享,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接近科学本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