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花开——萱草


萱草是阿福花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在早期的植物志里,是放在百合科里的,这个分分合合的事太复杂,我们就不用去管它了。通常所说的萱草是萱草属中观赏种类的统称,普通的萱草,花瓣6,橘色,中间有有“∧”形的黄色采斑,我一开始以为是彩斑,特地又去翻了植物志,上面写的都是采斑。


萱草的拉丁名意思是是开一天的美丽花朵。英语中萱草的名字更是简单粗暴,叫daylily,直译就是一日百合。如它的名字一般,萱草大而美丽的花朵,但一朵花只能开一天,但一支花葶上可以开出很多花朵,多花的品种每支花葶可以开花60朵以上。所以虽然一天一花,但整体上可以开很长时间。




萱草家族里有一个大家所熟知的,那就是黄花菜,黄花菜是萱草属中的食用种类。黄花菜的颜色不像萱草是橙色的,它的鲜花是柠檬黄色的,可以食用,但也含有秋水仙碱,如果是鲜黄花菜,吃之前一定要记得在沸水中汆烫5分钟。黄花菜是萱草属,但不是所有萱草都是黄花菜,也不是所有黄色萱草就是黄花菜。常见的萱草不能吃,它的秋水仙碱含量高,简单的汆烫也无法去除,是不能食用的哦!
重要的事情多说几次。萱草不能吃!
萱草作为我国传统花卉,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也酝酿出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文人墨客专为萱草题词做赋,时至今日,也会有很多人借歌咏萱草花寄托对母亲道不尽的深情厚意。
萱草象征思念和忘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母亲之花”。源于中国古代游子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种植萱草以表孝心的传统,早在先秦的《诗经・卫风》里写“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即萱草,“谖”(xuān)有忘却之意,“背”指北堂。古人认为,若想消解烦忧,不妨在北堂种植萱草。而古时北堂多为主妇起居之处,即是母亲的居所,久而久之,“萱堂”便成了母亲的雅称,人们对他人母亲的尊称“令堂”,亦由此衍生而来。
唐宋诗人也集体为它打call:孟郊在《游子诗》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王安石直接说“萱草花开好,吾行亦有期”,这些诗词里,萱草早已超越植物本身,成为承载母爱与牵挂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