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验证-表达-交流”教学实践深度碰撞
当“猜想”遇见“验证”,当“表达”激发“交流”,科学课堂会迸发出怎样的思维火花?5月6日,桐乡市城北小学举办专题研讨活动,全市专职科学教师代表齐聚一堂,以5节疑难课例+2场观点报告,展开一场“新课标实践方法论”的深度碰撞。
课例展示
桐乡市城北小学许启明老师展示《岩石、土壤与我们》。以石矶娘娘地质剖面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岩石纹理、翻阅地质图鉴。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岩石-矿物-土壤”生态链,使得学生对三种物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石门路学校怀宇婷老师带来课例《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怀老师通过课前引导将课堂搬至“康泾塘污染现场”,引导学生进行水质检测、分析原因、扮演角色思考处理方案以及情景剧“我有妙招来解决”。整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探索。
城北小学李梦佳老师执教《做一个保温杯》一课。李老师发起“保温杯挑战”,提供泡沫棉、铝箔纸、棉花等材料“自助超市”选购活动。学生从设计草图到测试数据,经历“工程师六步法”(任务要求→方案设计→原型制作→测试→评估→改进)探究过程。一组学生用泡沫铝箔纸设计的保温杯,以全场最小温差摘得“最佳工程奖”。
凤鸣同福学校沈中美老师展示《地球家园中的化学变化》一课。沈老师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绘制煤的形成和大气中的化学变化,提供学生材料进行“煤炭VS植物”对比实验破解抽象概念,在寻求煤和植物的不同的过程中,证明煤的形成是化学反应。
语溪小学魏琳莎老师呈现课例《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绘制月亮的图片明确月相概念,结合生活经验给月相排序、借助月相演示盒进行观察、借助月相演示盒验证猜想、制作月相变化手册,通过动态演绎的“月相变化”,深耕科学探究的种子,在具象化的体验中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观点报告
毛衫城小学顾欢欢老师分享《“铁皮石斛进校园”微项目实践》,通过互联·互惠·互促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了微项目的实践过程
翔云小学唐惠珍老师以《神奇的纸》为例,探讨理趣共生视域下小学低段科学思维课堂的实践路径,干货满满。
主题评课
洲泉中心小学杨斌老师结合“猜想-验证-表达-交流”的主题,深入剖析四个环节,结合5节课例,进行了精彩细致的点评。杨老师提出,在科学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落地。
活动总结
最后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沈东明老师进行活动总结。他强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疑难课例也应重点关注,也提出了课堂上的三点要求: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依托材料、教具解决教学重难点;对教学重点有所侧重。并在最后布置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等相关工作。

- 嘉兴桐乡:共探新课标下的创新课堂.docx (, 下载次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