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这星期我观看了特级教师徐杰《摩擦力》的课堂实录。课堂看似平平无奇,从课堂环节到教学语言,从实验设计到交流反馈都是跟家常课无恙。但深层次的感觉到,课堂却很扎实,不论从科学观念的掌握,还是科学思维的培养,实验探究的开展都能实实在在体现出来,可以说是落到了课堂实处,扎到了孩子根处。
一、科学观念落到细处
徐特在课堂上对于摩擦力的教学可谓是落到细微处,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1.感受力的存在
徐特导入非常简单,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虽然力是看不见的,但通过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到力的存在。同时通过筷子插入米瓶的活动,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这个导入让学生知道了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感觉能够发现力的存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
3.弹簧测力计的操作回顾
徐特在出示弹簧测力计之前,让学生回顾它的样子和单位等概念。然后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回答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接着教师边操作边总结,最后出示使用方法,学生尝试使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通过学生回顾弹簧测力计的样子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示范总结,学生尝试,进一步加深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是测量摩擦力的工具,只有正确掌握使用工具,才能正确的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才能进一步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探究实验落到实处
徐特在课堂实验探索这个环节,从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操作到实验要求的交流等等,都真正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实处一:实验器材的操作回顾
弹簧测力计使用回顾和尝试测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实处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徐特首先让学生猜测怎样让摩擦力变得大一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到接触面大小,地面粗糙程度。徐特按照学生猜测,准备了砂纸,让学生回答如何做这个实验及注意点等等。在这个环节,学生尽情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共同完成实验要求,并通过短视频出示实验要求。
在这部分徐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猜测影响摩擦力的各种因素,并交流实验要求及注意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对实验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徐特又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
实处三:实验交流见解明了
徐特给学生精心准备了实验单,为学生的实验记录提供了方便,但实验交流时徐特并没有按照实验单进行数据交流,而是非常简单的回答粗糙面和光滑面哪个摩擦力大。
这就是徐特的高明之处,因为实验本身只要比数据大小就可以了,不需要精确的数据;而且摩擦力很难测得准确,避免数据交流各小组之间误差很大。直接交流哪个面摩擦力大小,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大节省了时间。
三、科学思维落到点处
整堂课,徐特一直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思考交流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逐步落实到每一个点。
第一个点:与空气摩擦会不会产生摩擦力,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学生根据摩擦力概念,深入思考后,知道了不论是固体还是液体或是气体,只要摩擦就会产生摩擦力,只是由于摩擦力比较小感受不到而已。
第二个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这里虽然说是已有经验,但其实培养了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归纳总结的思维。学生交流非常充分,思维碰撞不断提升,初步建立了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光滑程度、接触面大小有关的潜在概念。
第三个点:回顾生活分析常用物体如何运用摩擦力带来方便。握笔器的分析,了解到增大摩擦力方便书写;行李箱的分析,了解到轮子减小摩擦力。不仅如此,还让学生分析生活用品的摩擦力情况,并且说明理由。
徐特这堂课看似平淡无奇,却处处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而且真正落到了实处、细处、点处,是我们上好家常课的学习典范。
蒋昌盛
扔砖换玉
好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