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注意]小学科学正规测验差题收集 [复制链接]

1#

[注意]小学科学正规测验差题收集

小学科学正规测验差题收集


 


一、活动目的


 


发现差题,进行剖析,提出建议,引以为戒,促进出题者的素质提升。


 


二、活动要求


 


1、必须是正式出现在学生期末考试上的题目,仅在网络上流传的题目不属此列。


 


2、希望写上该题出处,**省**市**区(县)……


 


3、提供差题的朋友请作简单分析。建议格式如下:


 


原题:


出处:


不足分析:


改进建议:


提供者:


联系方式:(以便交流或后续联系)


 


 


附相关链接:


[注意]小学科学正规测验好题收集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7160&page=1&star=1


 


[注意]小学科学正规测验差题收集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715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16:35:5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此楼占位。到时汇总。


 


 


 


 


强烈谢绝无意义或无实质内容的回复,见则删。

TOP
3#

原题:


选择题:两片树叶如果它们的(   )不同,它们一定不是同一种树的叶.


A、形状  B、大小  C、颜色


出处:


莲都区2009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终封闭测试试卷


不足分析:


参考答案当然是形状.但是此题不严谨.因为这里没有考虑到变异因素,也没有排除后天虫为因素或人为因素.


改进建议:


选项不变,把题干改的婉娩一点,不要说的这样绝对.改为:判断两片完整的树叶是不是同一种树的叶,我们一般是根据它们的(   )进行区别.


提供者:陈建秋(不睡觉的兔)


联系方式:QQ17369276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15:22:25编辑过]

TOP
4#

 


支持这个建议,先发个看看。不对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原题:填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同种生物,身上的特征也会有不同,像北极狐的皮毛就是(   )色的,而且体形圆而大,是因为它的身体降温速度变(  )。(“快”或者“慢”)


出处:天台县2009第一学期六上期末测试卷


不足分析:此题目本意是考查学生对生物身体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掌握情况,内容也是来源于书本。但是明显最后一小句中“是因为”与前面关联不当,前因后果倒置。另所填空内容建议统一为身体特征,也就是把“圆而大”设为填写内容。其次第一小句中“同种”建议修改为“同类”。


改进建议:填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同生物,身上的特征也会有不同,像北极狐的皮毛就是(   )色的,而且体形      这样它的身体降温速度就变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9 11:08:56编辑过]

呼吸,每个时刻都不同。
TOP
5#

原题:判断:1牛≈100克的力。


出处:杭州市胜蓝小学教科版五上期末测试卷


不足分析:牛和克力都是力的单位,而100克是质量单位,它与力的单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100克的力到底是它的重力还是拉力还是远离地球之后的力,这些都没有表述清楚。出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100克的物体的重力≈1牛,如此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很难判断,有些模拟两可。


改进建议:1牛≈100克的物体所产生的重力。


 

TOP
6#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10-1-29 7:40:00的发言:

原题:判断:1牛≈100克的力。


出处:杭州市胜蓝小学教科版五上期末测试卷


不足分析:牛和克力都是力的单位,而100克是质量单位,它与力的单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100克的力到底是它的重力还是拉力还是远离地球之后的力,这些都没有表述清楚。出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100克的物体的重力≈1牛,如此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很难判断,有些模拟两可。


改进建议:1牛≈100克的物体所产生的重力。


 


“1牛≈100克的力,”课本中有同样的表述,见书本P77。


 


我在课堂中解释:100克的力理解为100克的物体所产生(受到)的重力,产生改成受到是否更合适?

TOP
7#

 


原题:判断:实验中,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一般都要加至滤纸的边缘,但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         )


出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0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期末检测卷。(四年级科学)


不足分析: (1)一般和都连在一起用,话语自相矛盾。


               (2)过滤液体中,考察过滤的液体或混合物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或低于滤纸边缘,因为超过滤纸边缘的液体有可能没过滤纸或漏斗留到下面的烧杯中,使得这部分液体或混合物没有过滤。但操作过程中,规定漏斗中要每次加入的液体或混合物刚刚低于滤纸边缘的临界点,或规定漏斗里倒一点,就等它过滤下去,两者都没有必要。只要所过滤的液体或混合物都通过过滤纸的过滤就可以。


改进建议:为了更快过滤液体(混合物),每次倒入漏斗里的液体(混合物)可以加至滤纸的边缘,但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


联系方式:(以便交流或后续联系)QQ:909182430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望各位老师提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6 21:15:50编辑过]

TOP
8#

原题:


判断:


1.调节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中图像的亮度。(   )


出处: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六下科学作业本。


第1题在作业本第6页,第2题在作业本第7页。


不足之处:


第1题:调节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编者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了解,调节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道理是正确的,但是学生在实际尝试中,往往会碰到相反的情况,就是越调越模糊的。不太容易做好。所以这题在判断中就出现了模棱两可的状况。


第2题也是同样的情况,就不再赘述了。


改进建议:


第1题:调节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第2题: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目的是为了增加目镜中标本中图像的亮度。(   )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9#

原题:


判断:


 


透过球形透明体去观察物体,被观察物体的放大倍数是很大的。(  )


出处: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六下科学作业本。


此题在作业本第12页。


不足之处:


此题出题的目的也是不明确的,有误导。球形透明体与什么观察工具在比,观察物体的放大倍数是什么,物体会被放大吗?放大的应该是物体的图像吧!


改进建议:


透过球形透明体去观察物体,被观察物体的图像的放大倍数比一般放大镜好。(   )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0#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1-6-9 9:33:00的发言:

原题:


判断:


1.调节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中图像的亮度。(   )


出处: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六下科学作业本。


第1题在作业本第6页,第2题在作业本第7页。


不足之处:


第1题:调节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编者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了解,调节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道理是正确的,但是学生在实际尝试中,往往会碰到相反的情况,就是越调越模糊的。不太容易做好。所以这题在判断中就出现了模棱两可的状况。


我们平常使用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调节的是物镜与观察标本之间的距离。


本题出现在自制显微镜一课,我觉得改成调节自制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是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

茅盾实验小学→乌镇植材小学→羔羊中心小学   金国江  QQ:55502289
TOP
11#

不好意思,只注意了不好的题目这一说说,楼主是要期末考试卷中的题目,我写的是作业本里的了,张冠李戴了。抱歉!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