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线粒体遗传 [复制链接]

1#
最近刷手机的时候经常刷到母系遗传,怀着感慨的心,运用deepseek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下,在此分享一波。线粒体的遗传模式主要是母系遗传,即子女的线粒体DNA(mtDNA)几乎全部来自母亲,而父亲的线粒体通常不会传递给后代。
分享 转发
TOP
2#

1. 生殖细胞的结构差异
卵子:体积较大,含有丰富的细胞质和线粒体(约10万-20万个),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能量和细胞器。

精子:体积小,细胞质极少,线粒体主要集中在中段(约50-100个),为精子尾部运动提供能量。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头部(含遗传物质)进入卵子,而中段及尾部(含线粒体)通常被排除在外。
TOP
3#

2. 受精过程中的主动排除机制
物理屏障:精子进入卵子时,其线粒体随尾部留在卵子外。

泛素标记降解:即便少量父系线粒体进入卵子,卵子内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会识别并降解这些外来源的线粒体,确保只有母系线粒体保留。
TOP
4#

3. 进化优势
避免遗传冲突:若父母双方线粒体共存,可能因功能差异引发竞争或代谢紊乱,影响细胞正常运作。

减少突变风险:精子线粒体因高代谢活性更易积累DNA损伤,母系单源遗传可降低后代患线粒体疾病的风险。
TOP
5#

4. 例外情况
极少数案例:极个别研究发现人类中存在父系线粒体遗传的罕见案例(如某些病理状态或特殊基因突变),但概率极低(不足0.01%)。

其他生物:某些双壳类动物(如贻贝)存在父系线粒体遗传现象,但这在人类中不适用。
TOP
6#

5. 医学与遗传学意义
线粒体疾病: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仅通过母亲遗传,若母亲携带突变mtDNA,所有子女均可能患病。

线粒体替代疗法:通过将母亲核DNA植入健康捐赠者的去核卵子,避免传递缺陷线粒体,但涉及伦理争议。
TOP
7#

母系线粒体遗传是自然选择优化的结果,结合了生殖细胞结构、受精机制及进化优势,确保遗传稳定性。男性线粒体因精子结构限制和卵子的主动清除机制,通常无法传递给后代。这一机制深刻影响了遗传学研究和疾病预防策略。
TOP
8#

《给青少年讲生命科学:走近生命的时钟——端粒》 8
来源:中国科普网(2024年发布)

简介:该微视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团队制作,通过动漫形式生动讲解端粒的功能及其与衰老、疾病的关系。内容覆盖:

端粒如何作为“生命时钟”控制细胞分裂和衰老;

端粒酶的作用及人类能否通过调控端粒实现“长生不老”;

语言通俗易懂,画面活泼有趣,适合青少年及非专业观众。

观看链接:http://www.kepu.gov.cn/video/2024-06/01/content_198835.html
TOP
9#

母系遗传
TOP
10#

遗传学
TOP
11#

线粒体遗传,又学到了新知识
TOP
12#

人类遗传学真的很神奇。
TOP
13#

遗传学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像一个无底洞一样。
TOP
14#

人体的奥秘还有太多
TOP
15#

神奇,那是不是孩子应该更像母亲一点呢
TOP
16#

谢谢介绍!
TOP
17#

感谢分享,又学到新知识了。
TOP
18#

遗传学,学问很大,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深入人心。
TOP
19#

人体的奥秘好多。
TOP
20#

上一次听到线粒体这个词语还是在高中时候,好久没看到了
TOP
21#

第一次看到线粒体遗传,谢谢🙏
TOP
22#

感谢分享,涨知识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