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定海:第二十三届“教研之春”以思维课堂撬动科学素养落地 [复制链接]

1#

舟山定海:第二十三届教研之春以思维课堂撬动科学素养落地

  

  为深化“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近日,舟山市定海区组织全区小学科学教师在舟嵊小学开展了第二十三届“教研之春”活动,通过课堂观摩、观点报告、专家引领、课题驱动等路径构建思维课堂新范式,探索出“情境激思—实践促思—评价固思”的科学素养培育链条,为区域科学教育注入创新动能。


  一是情境锚定认知冲突,激发思维跃迁

  本届活动聚焦“素养导向”,探索思维课堂有效路径,以思维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起“问题—探究—实践”的思维培养闭环。活动中,双桥中心小学鲁燕炎老师以“舟山渔船休渔”社会情境切入《动物的繁殖》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生物繁衍规律,将生态保护意识融入科学认知和实践;白泉中心小学沈佳丹老师设计的“渔船动力故障”真实工程情境,让学生在《风帆设计与安装》中思考探索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融合的解决方案,凸显工程思维培养的实践性;绿城育华学校的嵇欣怡老师让“鸡蛋容易滚落掉地”这一生活情境贯穿课堂,在《认识物体的形状》中引导一年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和实验探索。


  二是实践赋能素养转化,促进思维进阶

  定海区突破传统课堂边界,以学生亲身实践经历作为思维发展的基础,打造“具身体验(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概念建模(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创新应用(经历学以致用的实用过程)”三级进阶体系。活动中,舟嵊小学董丹凤老师在《我们关心天气》中让学生先通过阴晴、雨雪、刮风、冷热等亲身经历感受,建立起气象系统整体的认知框架,再进一步转化为记录气象数据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绿城育华学校杨智超老师则借助人工降雨模拟实验,驱动学生将《水的蒸发与凝结》原理迁移到生活中更多的现象和实例,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记忆转化为系统思维的跨越。


  三是评价驱动精准改进,夯固思维深化

  屠琴老师在观点报告中展示了“科学笔记”连接“教学评一致性”改革的亮点。屠老师创造性地把科学笔记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评价干预工具,从逆向教学设计出发,将“理解六侧面”的学习目标前置,通过动态记录学习轨迹,将隐性的认知过程转化为显性证据,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实现了素养目标的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同时建立“师生双向反馈”、“三级评价体系”等机制,让科学笔记充分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功能,帮助教师精准改进教学,夯实深化学生思维。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省特级教师袁优红带来题为《素养课堂:我们应该遵循的几个规律》的学习讲座。袁老师提炼素养课堂应该遵循三个规律:一是以素养为导向,而非以知识为目标;二是抓住科学思维培养契机,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深度卷入;三是遵循学习进阶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定海区科学教研员林宏华同步发布省立项课题“渔趣”的深化方案,推动教师们参与跨学科项目开发,鼓舞教师们加强“思维课堂”实践,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新路径,为定海区小学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讯员:舟嵊小学  屠琴)


舟山定海:第二十三届“教研之春”以思维课堂撬动科学素养落地.docx (, 下载次数:8)


活动资料附件:

本贴6楼:定海区第二十“教研之春”暨小学科学培训日程安排

本贴7楼:《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本贴8楼:《动物的繁殖》教案

本贴9楼:《风帆的设计和安装》教案

本贴10楼:《水的蒸发和凝结》教案

本贴11楼:《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舟山定海:第二十三届“教研之春”以思维课堂撬动科学素养落地.docx (, 下载次数:5)

(2025/4/1 17:36:15 上传)

分享 转发
TOP
2#

第二十三届“教研之春”活动
TOP
3#

情境锚定认知冲突,激发思维跃迁
TOP
4#

实践赋能素养转化,促进思维进阶
TOP
5#

评价驱动精准改进,夯固思维深化
TOP
6#

定海区第二十“教研之春”暨小学科学培训日程安排

时间

内容

执教或主讲

班级

主持人

地点

3月

18日上午

8:10—8:20

教师签到

舟嵊小学教师

丁红霞

舟嵊小学一楼报告厅

8:30—9:10

三上

我们关心天气

舟嵊小学  

董丹凤

3

9:25—10:10(眼保健操)

三下

动物的繁殖

双桥中心小学

鲁燕炎

1

10:20—10:35

观点报告:《科学笔记助推小学生理解能力进阶的路径建构》

舟嵊小学  

屠琴

10:45—11:25

帆的制作测试

白泉中心小学

沈佳丹

6

3月

18日下午

13:00—13:10

教师签到

舟嵊小学教师

13:15—13:55

《水的蒸发和凝结》

绿城育华学校

杨智超

3

14:10—14:55(眼保健操)

认识物体的形状

绿城育华学校

嵇欣怡

4

15:00—16:30

讲座:素养课堂:我们应该遵循的几个规律》

省特级教师

绿城育华学校

袁优红

16:30—16:40

培训小结

区教师进修学校林宏华

3月19上午

研讨并完成研训作业

各校教研组长

学校

TOP
7#

我们关心天气


定海区舟嵊小学  董丹凤

教材简析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承担着激发学生对天气关心和认识的重要功能。本课的聚焦环节中雨后天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探索环节有三个活动组成:首先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词句描述不同的天气类型,来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本课的核心任务是观察记录现在的天气,围绕怎样观察、怎样记录的交流,指导学生更好地从天气多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最后通过资料阅读和视频等方式来认识大气圈,了解天气变化大气运动的关系。拓展环节,提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次观测记录天气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对不同天气类型进行交流和分析,知道不同天气可以用不同的词句进行描述,初步感知天气是会变化的

科学探究

能借助身体感官、周围事物来观察天气的多个方面,并用简单图画和词句进行记录

科学思维

通过大气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交流分析,认识到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圈中,天气变化与大气运动有关

态度责任

观察记录天气的过程中感受天气的多样性养成持续观察记录天气的意识激发对天气的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怎样去关心天气,能用简单词句描述天气的四个方面并通过各种方法去观察天气,用简单图画和词句进行记录。

难点:通过大气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分析解释,认识到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圈中,天气变化与大气运动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

小组:天气现象观察记录单、大气圈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你们关心过天气吗?(板书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2.关心了天气的哪些方面呢?板书天气概念的四个方面:冷热、刮风、阴晴、雨雪

二、用简单词句来描述天气

1.班级交流:描述天气的词语

2.师板书概况学生的描述词。

三、观察记录天气

1.过渡:通过刚才词语描述,同学们已经在关心天气了,那在科学课上我们还要会科学的观察记录天气现象。(板书:描述、观察、记录)

2.你会怎么观察天气的这四个方面呢?

3.你能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

4.老师强调:室外观察注意要点。

5.组织学生室外观察记录天气。

6.全班展示交流,各组补充。

四、探究天气现象与大气圈的关系

1.现在的天气和早上的天气还是一样的吗?天气是在时刻发生变化的,天气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2.学生通过大气圈视频和资料阅读,寻找天气变化与大气圈有关的信息。

3.小结并板书: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与大气运动有关

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描述、观察并记录天气,知道了怎样去关心天气,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关心天气,观察记录天气。

TOP
8#

动物的繁殖

双桥中心小学 鲁燕炎

核心概念

8.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④举例说出动物丛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⑤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动物繁殖方式的了解,知道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即卵生和胎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并描述和判断具体的繁殖方式。

探究实践:能够运用查阅资料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态度责任:愿意调查动物的繁殖过程,并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有保护大自然、关心和爱护小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难点: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5月1日起,浙江省除钓具外的所有类型渔船将统一进入休渔期。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置休渔期吗?

2.在这期间,许多海洋动物们正在生小动物,即在繁殖后代

二、卵生和胎生

(一)卵生

1.我们舟山常见的梭子蟹、石蟹这一类螃蟹是如何繁殖的?

2.播放螃蟹繁殖的视频。

3.交流与小结:我们把像螃蟹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这种动物就是卵生动物。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卵生,他们的卵长什么样?卵产在哪里?

(二)胎生

1.所有动物的繁殖方式都是卵生吗?我们来看看狗的繁殖过程是怎样的?

2.播放狗繁殖的视频。

3.交流与小结:我们把像狗这样直接生出小幼崽的繁殖方式叫胎生,对应的这种动物就叫做胎生动物。而且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4.除了狗,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为什么这么认为?

(三)分类

1.分一分:根据繁殖方式给12种动物分类。

2.贴一贴:分类后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卵生或胎生动物,用记号笔写在白纸条上,贴在黑板对应的地方。

3.看一看:对有疑惑或感兴趣的动物,iPad上浏览视频寻找证据

4.学生活动。

5.动物繁殖交流

①小组汇报:12种动物的分类情况。

②黑板上其它动物的分类情况。

其他发现鸟类、鱼类、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

④动物的繁殖过程中还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求偶、交配、育幼

四、拓展

1.渔场幽灵视频。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我们的哪些行为正在破坏着动物的家。

TOP
9#

风帆的设计和安装

白泉中心小学  沈佳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风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和研讨分析风帆的结构特点,理解帆船动力来源和影响因素。

探究实践:设计并安装帆船的风帆,通过实验探究风帆与风能的关系。

态度责任:通过探索风帆活动激发对航海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设计安装帆船的风帆并通过实验探究风帆与风能的关系。

【活动准备】

1. 帆船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泡沫船底、模型帆船布、细木杆、粘性橡皮泥、剪刀、双面胶、长水槽、电风扇等。

3. 项目记录评价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刚刚老师接到一个求助,有一艘渔船在舟山本岛开往金塘岛途中失去了动力,无法行驶,希望同学们能够帮帮他们。你们觉得可以安装什么样的动力呢?(预设:摇撸、风帆、蒸汽)

2.师生选择合适的动力方式

3.揭示课题:风帆的设计与安装

二、认识并设计风帆

1.出示制作材料和工具教师引导:船员从船上找出了这些材料和工具,大家觉得可以怎样利用起来呢?

学生交流风帆对应的材料和制作步骤。

2. 教师补充风帆相应知识学生提问

教师提供相应资料:风帆的常见形状和结构图片、帆船行驶视频。

3.讨论渔船安装风帆的任务达成。

4.小组进行风帆设计,直接在帆布上绘制单桅,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绘制形状和桅杆、帆骨的位置。

5.展示两个小组设计的风帆结构,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点评。

三、安装并测试风帆

1.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设计了自己小组渔船的风帆,接下来就要进行制作,需要注意剪刀裁剪帆布和桅杆是要细致小心,给大家10分钟时间制作调试。

2.学生进行风帆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回顾求助渔船的情况,各小组领取测试材料并按照真实情况进行测试,测试完后进行评价并把出现的问题记录到评价表中。

学生进行测试,教师巡视指导。

4.研讨交流:

1你们小组安装的风帆效果如何?

2渔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问题?有没有改进措施?

教师总结风帆设计与制作活动内容,强调风帆制作的重要性和实验测试的意义。鼓励学生保持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特别是航海科学方面的兴趣。

TOP
10#

水的蒸发和凝结

绿城育华学校  杨智超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稳定与变化

学科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1.2.3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水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认识到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实践: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态度责任:对水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以实验现象为依据作出独立判断,能与同学分享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

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教学过程】

一、聚焦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以不同状态存在,有哪些状态?不同状态之间会发生变化吗?

2.(出示4幅图)照片中是什么现象?

3.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能重新变成水,到底是什么让它们能够发生这样的状态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蒸发和凝结

二、探索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一: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1.水的蒸发是生活中常见的变化,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2.在生活中,你能找到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吗?

3.水要吸收热量才会变成水蒸气,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活动二: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发生凝结现象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能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水蒸气变成看得见的水滴呢?

2.能不能用对比实验进一步来寻找证据证明你的观点呢?

(学生讨论分享,设计实验)

3.1号杯是常温下的杯子,2号杯加入冰块,为了进一步寻找证据,我们还可以加入3号杯来制造更低的温度,怎么做呢?——加盐

4.通过这个对比实验,一起来看看会怎么样,是否和温度有联系,要记得仔细观察烧杯外壁哦

5.(出示记录单)要记录哪些信息?

6.小组活动

7.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8.说说蒸发和凝结的区别

三、应用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温度有关。生活中还有很多自然现象都与蒸发和凝结有关,你能来说一说吗?

2.降雨是蒸发和凝结共同作用形成的,能不能运用蒸发、凝结的研究所得把降水模拟出来?需要什么?

3.小组模拟降水活动

4.交流汇报:模拟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

5.其实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还有很多,课后可以继续去探究

TOP
11#

认识物体的形状

绿城育华学校 嵇欣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比较活动,知道物体有各种形状,物体的形状对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有影响,认识到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

科学思维:在观察、比较试验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是否容易滚动和是否容易稳定摆放方面的异同。

探究实践: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认识到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

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

难点:通过实验探索,能概括出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形状的物体能稳定摆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早上老师吃早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大家想不想知道?

(拿出鸡蛋摆在桌面上,鸡蛋四散)发生了什么?

鸡蛋这么容易滚动,与它的什么特征有关呢?

也就是说,是形状导致鸡蛋非常容易滚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认识物体的形状)

二、探索

(二)叠放实验

1.提问:哪些形状的物体像鸡蛋这样容易滚动,哪些形状不容易滚动呢?

2.老师带来了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认识吗?

(根据实物一起认一认:1号圆柱体木块、2号螺母、3号长方体橡皮、4号乒乓球、5号塑料方块、6号透明胶带)

提问:大家来猜一猜,他们是容易滚动还是不容易滚动呢?

3.到底是不是这样?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测一测。怎样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试呢?(出示斜面)

检测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播放视频,介绍检测要点)

提示:同时还要注意小组合作,轮流检测,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记录单:

4.学生实验。

5.交流汇报:    号物体容易滚动,是     形状。

——同一种有物体有没有不同的情况?

——你找找规律吗?

6.小结:原来都和物体的形状形状有关系。弯弯的形状容易滚动,平平的形状不容易滚动。形状非常重要。

(二)叠放实验

1.过渡:拿起几个小方块:这样平平的形状虽然不容易滚动,它有没有其他本领呢?(出示叠放)

2.今天我们也来一个稳定摆放挑战,好不好?(板书:稳定摆放)特别是让这些容易滚动的物体也能稳稳的,看看哪组叠得又高又稳。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稳定摆放的?

出示小组的照片,提问:你们小组稳定摆放的秘诀是什么?

5.小结:想办法改变叠放时的形状,这些弯弯的物体也能平稳地叠放。

三、研讨

1.出示一个鸡蛋盒子:这是一个鸡蛋盒子,为什么要把它做成这个形状呢?

(因为鸡蛋的形状不容易摆放,容易摔坏……)

2.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的设计也适合物体的形状有关,(出示更多此类物品)大家也可以在日后继续观察、研究,发现更多秘密。

TOP
12#

恰是气象之春 还是万物之春 更是教研之春
TOP
13#

此次教研之春,让与会的老师们深切关注到“思维型探究教学”与我们课堂教学的链接路径,未来向着这一目标继续努力探索。
最后编辑屠琴 最后编辑于 2025-03-21 13:55:45
TOP
14#

活动丰富,主题鲜明,课例典型,报告有深度,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