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师者绿色情
——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之感悟
上周教师培训,学校请来了中医专家给老师们讲解养生知识,这有点让人意外,陈永灿教授的报告使大家很受启发,养生既能够使自己活得健康、开心,而且能更好的工作。随性而行,我马上搜到了一本好书《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看了起来。
这的确是一本有趣的书,一本让人感动的书。看了这本书,不仅使人对养生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使人对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也有所感悟,推荐老师们也一起看看这本书。
一、医者父母心
本书的封面非常吸引人,出版者也很花心思,大卖广告——“在网络上掀起新一轮中医废存大辩论”“一本掀起学习中医热潮的书”“2009年最值得阅读的书”“一个中医博士 用周星驰式语言 讲述震撼心灵故事”。使人很想拿来读一读。
本书作者罗大伦,中医博士,他的文笔和说书人有一拼,而且看他的文章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不忍释卷之感油然而生。整本书读下来还使人感觉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作者在《序》中写道“我原来想写的是一个讲稿,在写好后,把这些故事贴到了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板块,结果没有想到,受到了网友的欢迎,大家非常热情地在我的帖子里讨论中医,甚至讨论中医的废存问题,有好多网友也一起讲述了自己找中医看病的经历,让我深受感动,结果就一路写了下来,越写越多,最后达到了几十万字。严格地说,这是一本写信念的书,各位看的可能是故事,但是从中体悟的可能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在各行各业里您都能够出成绩。这也是一本学习养生的书,古人的养生智慧太让人惊叹了,大家学习点,就是对古人的继承,对自个儿的身体有好处,对古人也算有个交代——没把前人的好东西都丢了。”由此段文字可见,本书也是妙手偶得之作。
本书最令人感动的故事是第一个——关于古代名医李东桓的故事。李东桓生活在南宋时代的金国真定(今正定地界),家境富裕,从小成为一个品行高洁的儒生。他母亲的病逝给予他很大的打击,于是就寻访名师学医,学成回家却没有从医,而是通过捐官,做了一个监税官。当时出现大头瘟的疫情,附近一带尸横遍野,他第一次出手就救人无数,他的救人药方“普济消毒饮子”被刻写在石碑上,名扬天下。在金朝动乱、蒙古铁骑之下,李东桓也颠沛流离,但是始终在自己所到之处治病救人,活人无数。
在人生比较迷茫的时候,李东桓也非常无助,好友范尊师劝他说:“东垣,你不要放弃,你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当世的人,更是为后世做的啊,要知道,天下总有国泰民安的那一天,那个时候的百姓,更需要你的学问!”。范尊师又说:“你我可能都不会见到那一天了,但是,你现在就要把你的学问写下来,传下去,虽然你现在很累了,但也要坚持写下去(就令著述不已),即使有一天累死了(精力衰竭,书成而死),也在所不惜!因为学问传下去了,就和你还活着是一样的啊!”
于是他回到家乡到他去世这八年中,他做了大量的事情:一、他治疗了大量的患者,从有时间记载的医案中的编年来看,《东垣试效方》中几乎全部的医案都出自这个时期;二、他整理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将已经写过的《内外伤辨惑论》重新整理,成书,其他如《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书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整理了出来;三、传授学问,他开始着手物色自己的传人,将学问传下去。
他终于得到了优秀弟子罗天益,把他的医学思想很好地秉承下去了。
看完这个故事,最使人感动的是李东桓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使人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二、师者绿色情
李东桓寻师和找弟子的经历是富有古代学习者特色的,而今,我们的教师没有了这样的烦恼。学生既不用担心没有老师,老师也不用担心没有学生。但是今天的老师和今天的教育,缺乏李东桓时代那种崇高和执着。而今,我们的教师缺乏绿色情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从学校方面来看,缺乏崇高理想和权威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可怜的学校,没有希望的学校。
首先我们今天的教育背景非常糟糕
社会、家长、政府等把什么问题都推给了学校。在江苏玉峰实验学校,据说在搞新父母学校,给人感觉很难过,大家想想看家长教育关我们教师什么事?在我们国家这样破烂的教育里,学生还没有教好,做什么家长的教育保姆?教师完全沦为奴隶和奴婢,伺候学生的一份职业。
在教育领域,行政干预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干预得对不对。我国教育部门对下面的行政干预比较频繁,但不够谨慎。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加强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的对象不仅要有专家、行政干部,更重要的还要有一线教师,还有学生和家长。要保证这个行政干预是正确的,才能去实施。因为,在别的领域,犯点错误、交点儿学费,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在教育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差错、交学费,耽误的可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尊重教师,实际上是尊重知识,是尊重教育的权威性。而我国现今教师被学生、家长、社会尊重的程度,处于历史的最低点。教育行政部门天天喊着聘任制,好像学校里大批教师不合格。教育科研部门倒是在呼吁尊重,但说的是尊重学生。学生说老师就知道收钱,家长说交多少钱你就该给我们多少钱的服务,出了问题咱们就法院见。而那些媒体,抓住一些有辱斯文的个别教师大炒特炒,好像今天的教师都是坏蛋和混蛋似的。不尊重教师,实际上是不尊重教育的权威性。学生不相信老师,甚至反对老师,那教育还会有什么实效性,还怎么完成社会给他的任务呢?教育没有权威性,怎么能把人教育成好人,如果学校生产的产品出现严重问题,我们明天的社会将向何处去?
其次,我看我们的部分教师也缺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把自己的职业看成了谋生的一只饭碗,这是比较可悲的。做教师固然还得穿衣吃饭、养家糊口,但是我的职业更有意义的是能传承知识和文明。在李东桓收徒的时候,他问罗天益,你为何而来:这个问题是:“你是想来学挣钱的医生呢?还是想学个传播医道的医生呢?” (汝来学觅钱医乎?学传道医乎?)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不知道如果各位的导师如此问您会怎么回答,因为不大好回答,您说挣钱的那个估计是没戏了,您说想学传道的,则很容易被认为是说大话。罗天益同学虽然憨厚,但脑子还是蛮快的,立刻回答:“亦传道耳”。真是高啊,罗天益老婆孩子都有了,拖家带口的,如果说不赚钱仅仅是为了传道,谁信啊,所以说了个“亦传道”,说明养家糊口还是要的,但对您的学问的传播,少不了您的。
目前的学校里,拜金主义泛滥,特别是绩效工资方案的出台过程更是上演了一场“讥笑工资”轻喜剧。各个学校把所有工作量化成钱来衡量,细化了很多工作量的结果是,我们都是为了钱工作,难道不令每一位教师脸红吗?我们还谈什么传道、授业、解惑呢?绩效工资方案应该是一场工资改革,方案的出台的确需要教师们认真讨论过,但不能是太过细化的,毕竟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工厂出产产品,可以审查检验。方案应该是一个宏观的大略方案,细化的部分应该能体现教师可见的劳动成果,更多的应该是粗略的条条杠杠。
第三,通过读这本书,我们还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做一个教师应该像医生对待患者一样,不同的病情要不同地对待。医者父母心,应该把病情了解清楚,而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师爱。
名医李东桓有个患者叫王善甫的,得了比较麻烦的病,小便不利,憋得眼睛都突出了, 腹胀得像鼓一样,膝盖以上的皮肤变得十分坚硬,皮肤胀得像是要裂开,喝水和吃饭都无法进行了。前面的医生用了各种利小便的药,都没见效果。于是请来了李东垣,李东垣一看,好家伙,这是个危急重症啊。李东垣当时虽然已经是个名医了,但人家看病还是十分谨慎的,没把握的患者决不轻易处置,他说:“这个患者的病已经很危急了,如果不仔细考虑好是无法处理的,让我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吧(疾急矣,而非精思不能处,我归而思之)。”然后回到家里认真地分析,但总是没搞清楚,为什么用淡渗利湿的药不起作用呢?结果晚上也思考,都躺下睡了(估计没睡着,还想呢),半夜的时候,忽然又拿着衣服就起来了,大声说:“我想明白了!”(忽揽衣而起,曰:吾得之矣。)估计罗天益一定是被吓傻了,以为闹鬼呢,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师父。罗天益同学糊里糊涂地被惊醒,然后还要赶快拿笔记录老师的思考成果。李东垣衣服还没穿好呢,就开始论述:“《黄帝内经》说过:膀胱是负责津液的器官,只有在气化功能正常的时候,水液才能出来啊。可现在这些医生用了淡渗利湿的药,却没有效果,这是气化不正常的缘故啊。启玄子(就是唐朝的一个叫做王冰的高人)说过: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这些淡渗之药都是阳药,只有一个孤独的阳气在那里,这阴气从何而来啊!”(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和阳是一对儿总在一起的东西,离开谁都不行,它们互根互生,又互相制约)不知道罗天益迷蒙中是否听懂了,反正内容是都记下来了。第二天开方,用了很多药性属阴的药物(以群阴之剂投之),患者很快就好了,尿也出来了,腹胀也消了。没有再服第二付药就痊愈了(不再服而愈)。 看来高手就是高手啊,一击而中。
再看我们教育,如果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孩子没有爱心,可能就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还是要提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而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要关注他的心灵,不要将较多的力气花在事后的指责上,要多进行反思式教育,要知道我们达到鞭鞑责任人方是真正的目的。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而我们的老师一点也不要吝惜您心中的爱。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惊奇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正因为老师的爱而发生着改变,正在走向健康的人生轨道。总之,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
最后,我们还要做一个有发展眼光的教师,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名医李东桓为了使自己的医学成就能造福后代,不仅仅对学生倾囊相授自己的成果,而且对学生传授做人之道,不惜重金资助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完全洒在徒弟身上。这和我们当今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不谋而合,真让人惊奇。
现在教师在学校里传授知识,我认为要更重要的是点燃一支火把——“使学生心中对知识有着渴望和兴趣”,这比单纯传授知识有意义地多。特别是在小学里,如果课业负担太重,把小学的知识方面的成绩通过苦练达到优秀,这是非常短浅的行为。当学生通过反复操练得来的成绩,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搞坏眼睛,搞坏身体,从而对知识没有了兴趣,这是多么可悲啊!小学教育固然要教一些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小学老师应该多培养一下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品味到知识是甜的,有知识的人到社会上去后,对祖国的贡献会更大,使自己的人生更快乐。
老师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多元智能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在你的眼里应该要看到孩子的将来,不要只顾着眼前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要更多地想到,这些只是工具,是孩子将来学习的工具。
综上所述,看了这本书,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大有裨益。而且从书中还可以领悟到很多教育真理,值得反思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