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议]动笔写一写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1#

[建议]动笔写一写读书笔记

动笔写一写读书笔记


——给收到喻伯军老师赠送书籍的朋友一个小建议


 


 


各位科学老师:


 


     承蒙浙江小学科学网搭建小科教研平台,让农村的、乡镇的、山城的和大中城市的一线科学老师不出家门就可以学到想要的知识;承蒙浙江小学科学网管理员对论坛发言科学老师的厚爱和提拔;承蒙喻老师领头羊无微不至的全程关爱……直至今天,收到浙江小学科学网赠送的礼物的老师为数应该不少了。科学老师,我们何不好好利用寒假里的大好时光抽空读一读浙江小学科学网赠送的礼物,写一篇读书笔记,再在以后的课堂里好好落实书籍里的理论。科学老师,我的建议可以接受吗?


     我们以三个月为期限(截至2010年4月30日),收到浙江小学科学网礼物的老师写一则读书笔记!科学老师,好好享受浙江小学科学网礼物,三个月后,我们再来分享读书笔记可以吗?


[此贴子已经被不睡觉的兔于2010-1-23 20:59:5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

阳光的提议很好啊!支持中……
TOP
3#

    接受你的建议,有空时间好好地读一下。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4#

这个主意很不错!大家应该沉下心好好看看书!做做读书笔记,谢谢读后感!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5#

好提议!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6#

作为寒假作业啦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好建议,附上浙江小学科学网2009年度优秀会员和优秀管理成员名单 



 


一、2009年上半年积极会员:


潇寒逸月、阿强、hxm19831019、黑色天使、罗海军、一品轩、谢勇波、易慈溪。


 


二、2009年度优秀会员:


罗海军、沈丹(长兴吊瓜子)、邵惠英(一品轩)、谢勇波、李愉均、邱良川(晓秋)、陈志强、沈小华(一缕阳光)、詹林芳(我予我乐)、夏雪莲(冰山雪莲)。


 


三、2009年度优秀技术管理员:


吴建伟(海风)、桑建辉(爬爬虫)、王世力(追求)


 


四:2009年度优秀网络联络员:


徐春建、朱钻飚(酸牛奶)、管建林(坐看云起)


 


五:2009年度优秀论坛版主:


陈建秋(不睡觉的兔)、陈梅娟(二剪梅)、郭杰(三江侠)、俞华忠(羽化中的蛾)、邹小斌(草帽呀呀)、盛国荣、蓝桂勇(白云的家)、秦爱军(YUMIFEIFEI)、王琦峰(龙山黄泥螺)。


 


另外,表扬牧夫、陈荣林、一江东水和武装警察四位会员。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689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3 19:50:57编辑过]

TOP
8#

阳光这几天的贴有了很大的长进,不像以前那样过于随意不着边际。


 


本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关于蜗牛的那个讨论贴也不错。


 


不过,有些细节还要注意,比如本贴的标题是“[原创]动笔写一写读书征文”,我觉得应该把[原创]改为[建议],因为原创往往是指自己独立完成并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或资料。


 


文章中关于“读书征文”和“读书笔记”两个词语交替出现,其实这两个词义是有区别的。根据阳光的想法,我觉得应该是用“读书笔记”更合适。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10-1-23 14:20:00的发言:

动笔写一写读书征文


——给收到喻伯军老师赠送书籍的朋友一个小建议


  


各位科学老师: 


     承蒙浙江小学科学网搭建小科教研平台,让农村的、乡镇的、山城的和大中城市的一线科学老师不出家门就可以学到想要的知识;承蒙浙江小学科学网管理员对论坛发言科学老师的厚爱和提拔;承蒙喻老师领头羊无微不至的全程关爱……直至今天,收到浙江小学科学网赠送的礼物的老师为数应该不少了。科学老师,我们何不好好利用寒假里的大好时光抽空读一读浙江小学科学网赠送的礼物,写一篇读书征文,再在以后的课堂里好好落实书籍里的理论。科学老师,我的建议可以接受吗?


     我们已(以)三个月为期限(截至2010年4月30日),收到浙江小学科学网礼物的老师写一则读书征文!科学老师,好好享受浙江小学科学网礼物,三个月后,我们再来分享读书笔记可以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3 20:08:03编辑过]

TOP
9#

我的理解:征文是指有组织有评比的活动,读书心得或者体会或者笔记更好!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0#

谢谢科学老师的抬爱!遐想已经订正自己的错误!


 


“读书征文”的提法受教师周刊影响,自己的一篇读书征文获得了个第四届教师周刊读书征文优胜奖,丽水地区9个老师(丽水4个,缙云2个,庆元2个,龙泉唯我独尊)都是优胜奖,受此影响该帖落笔时都是征文,最后来个读书笔记了!


 


兔子建议:做事细心,说话得体,真诚交流,这样才更能获得友谊。


[此贴子已经被不睡觉的兔于2010-1-23 21:00:50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1#

以下是引用不睡觉的兔在2010-1-23 20:07:00的发言:

阳光这几天的贴有了很大的长进,不像以前那样过于随意不着边际。


 


本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关于蜗牛的那个讨论贴也不错。


 


不过,有些细节还要注意,比如本贴的标题是“[原创]动笔写一写读书征文”,我觉得应该把[原创]改为[建议],因为原创往往是指自己独立完成并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或资料。


 


文章中关于“读书征文”和“读书笔记”两个词语交替出现,其实这两个词义是有区别的。根据阳光的想法,我觉得应该是用“读书笔记”更合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3 20:08:03编辑过]

兔子,永远是好老师!谢谢,似乎你很应该到教师话坊当作文生活版主?因为老师的修改非常到位。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2#

建议不错,支持!
TOP
13#

我可没收到什么礼物!
TOP
14#

以下是引用爱的牧羊人a在2010-1-24 8:32:00的发言:
我可没收到什么礼物!

 


想收礼物很简单,今年好好在论坛上发言,多发贴发好贴,积极参与论坛组织的活动,到年底的时候,就可以心想事成了。

TOP
15#

以下是引用爱的牧羊人a在2010-1-24 8:32:00的发言:
我可没收到什么礼物!

好老师,没收到礼物一样可以写读书笔记呀!把你读书笔记(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也发到这里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心得!热烈欢迎新朋友!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6#

非常懊悔这次心血来潮


 


 


      本该我的心血来潮是针对课堂上的孩子的!这几天不知道干什么了。课堂上倒没什么。却把心血来潮针对浙江小学科学网里的老师了。今天细想,昨天的遐想肯定是疯狂无限了!怎么有这个胆量发这个帖子呀,怎么敢布置寒假作业给浙江小学科学网里的老师呢?昨天在浙江小学科学网里比兔子还兔子,比喻头还喻头了!非常感谢科学老师的大度,原谅遐想的无限疯狂!


 


 


     科学老师,说出去的话很难收回了。假如对遐想有意见,请发短信给我,也可以发到我的QQ邮箱里骂骂我,出出气!


     哪天,有机会我们一起聚会,我请老师们吃口香糖!算惩罚我给大家带来的多事之秋!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7#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10-1-24 13:12:00的发言:

非常懊悔这次心血来潮


       本该我的心血来潮是针对课堂上的孩子的!这几天不知道干什么了。课堂上倒没什么。却把心血来潮针对浙江小学科学网里的老师了。今天细想,昨天的遐想肯定是疯狂无限了!怎么有这个胆量发这个帖子呀,怎么敢布置寒假作业给浙江小学科学网里的老师呢?昨天在浙江小学科学网里比兔子还兔子,比喻头还喻头了!非常感谢科学老师的大度,原谅遐想的无限疯狂!


      科学老师,说出去的话很难收回了。假如对遐想有意见,请发短信给我,也可以发到我的QQ邮箱里骂骂我,出出气!


     哪天,有机会我们一起聚会,我请老师们吃口香糖!算惩罚我给大家带来的多事之秋!


 


好不容易得到大家的肯定,怎么又懊恼了?


说了不要后悔,呵呵,更何况这个建议的确很不错,是应该动员大家多看看书!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8#

非常好的建议!


书是用来读的,而不仅仅是为了收藏。

TOP
19#

感兴趣的科学老师请看读书征文的格式,这是教师周刊第四届读书征文一等奖的作品:


 


 


慢的艺术: 教育永恒的真谛


——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金明强


暑假来临之际,去学校图书馆借书,两位管理员正在赶着把一批新书编号上架。《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我一眼就看上的,就因为这书名。一瞧作者,张文质--在刚阅读过的刘良华先生的文章里,被多次提及,一些观点我很认同。于是毫不犹豫地把书抱入怀中。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并非专著,而是作者的教育演讲录。由于从事生命化教育课题研究,演讲主题自然都与"生命化教育"挂钩;由于是演讲录,所以行文通俗、流畅,阅读如听演讲,现场感超强。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但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又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仔细翻阅,再回眸最近一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陷入了对"教育是慢的艺术"的多重思考。
    
思考一:"教育是慢的艺术",有多少教师愿意信奉?


有个班主任曾因碰上一个"问题孩子"向我寻求对策,正好她也面临女儿的养育问题,于是我花了不少周折购得海姆·吉诺特的三本书供她阅读。谁知,没过两周,她一脸无奈地告诉我:"金老师,我用书上的那些方法与那个孩子交流,怎么一点用都没有?"弄得我哭笑不得。也许她太急迫了,不曾意识到"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P153)也许她没有体会过"如果让人失去了自尊心,失去了尊严,完全丧失了自信心,那时候就是苦口婆心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P130"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P182
    
刚刚从报纸上看到周迅获得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还大方地表明自己已35岁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在暑假读书会上,周迅的一位小学同学讲到的一些儿时花絮。说是在小学时,周迅就表现出了相当的文艺天赋,但是学习成绩不怎么样。有一位老师曾当众说她"肯定上不了大学""对人,最难的就是对他作判断,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急切呢?quot;P122)的确,上大学是一条成材途径,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通道!
   
张文质深情地说:"遇上好教师不仅是孩子的福分,甚至也是一个家族的福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福分,我们一生都会有很好的方向感和一种可以汲取的并能最后转化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的力量,我们的生命会始终围浸在人性的光泽之中。"(P122)
   
我想,"好老师",应当信奉"教育是慢的艺术!"
  
思考二:"教育是慢的艺术",有多少家长愿意操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任教师。"一旦你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这个角色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改? "一日为父,终身为师""这个''里面同样包含着养育、教诲、帮助、指导、督责、成全等等责任。"P40)中秋节,我并不意外地收到多年前的一位家长的问候,当我问及她孩子的近况时,她很感慨地回复道:几年的澳洲生活磨练,使得儿子学会了独立、感恩,这是做家长最欣慰的。回想起来,对孩子最好的爱还是信任、理解与宽容。我一时无语。这个吞过中考失利苦果、尝过重点高中里借读生寄人篱下滋味的男孩,在父母一如既往的关爱下,毅然远走澳洲。如今已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更可喜的是,在家长的真心关爱下,男孩的人格获得健康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题为《当心孩子们崩溃在起跑线上》的文章(见20091010日《钱江晚报》)。文中援引《现代快报》的消息说:湖北的一对父母在暑假里花1.5万元为年仅5岁的女儿报了12个培训班。到国庆长假,可怜的女孩出现用手、头撞墙等自残行为,被迫求助心理医生。本以为只有在冯德庸的《绝对小孩》里才能读到的幽默,没想到还真有现实版,让人唏嘘!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经常听到家长从外界找根源,其实,他们忘了"任何孩子的'成长失败'往往也都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问题有关"。(P46
   
真的,身为教师家长,我越来越觉得这是真理:"教师教育子女过程中最难的恰恰就是平常心--顺其自然,耐心--所有的成长其实都是一件极为费力的事情。"P46
   
我想,"好家长",应当操守"教育是慢的艺术!"


思考三:"教育是慢的艺术",有多少学校愿意秉持?


张文质这样哀叹:"在分数才是硬道理的情形下,几乎要把所有的初高中都变成考试集中营,变成精神废品的加工场,还洋洋自得不以为耻"。(P11)因此,他大声疾呼:"我们绝对不能对自己孩子的'受活'状态一无所知,麻木不仁,甚至火上浇油啊!"P11
   
教育的真正难度在于其对象是"具体的人""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人都简化成平均分,一切都量化,都成了冰冷的数字,教育就会变得很笨拙,教育就不需要耐心,不需要有智慧,不需要高超的艺术,也不需要有过人的胆?quot;。(P28)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前,被发现偷手机行为。校方终于解除了一大隐患,再加上其"分数"平平,于是利用其"致命弱点",令其"自行消失"。其实,这孩子家里钱多的是,因为怕他玩游戏丧志,其母对他使用手机控制得很紧。他抵不住诱惑,终于铤而走险。
   
这件事为张文质的下列观点提供了鲜活的证据:"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对每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视与用心,缺乏对每一个人发展的责任感……我们的目光常常只投向那些成功者,我们的教育对弱者、发展迟缓的人、学习困难者太缺乏最基本的仁慈,这一点几乎已经成了我们职业的习惯和原则"。(P103)多么可怕的"职业的习惯和原则"
   
在此事的处理过程中,倘使学校能从"具体的人"的发展考虑,小范围处理,让孩子能顺利走过初三的最后一段时间。我想,孩子及其家长会对学校永远心存感激的。
   "
一所好学校一定什么时候都像一个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是一个让人感到安全、舒坦、才华得以展现、精神获得归宿的家"。(P126
我想,"好学校"应当秉持"教育是慢的艺术!"


思考四:"教育是慢的艺术",有几成已成社会共识?


还在9月初,一则关于幼儿识字量多少成为入小学门槛的报道,再次使"幼教小学化"问题引起人们的关切。最后,"专家们""没必要"。可家长急了,这关乎孩子的"起跑线"呐!
  
张文质毫不客气地说:"今天,应试教育的灾难不仅仍在继续加深,而且已经越来越理直气壮,成为荣耀,成为政绩,成为赢利的工具"。(P10
  
难怪著名作家麦家说"我对中国教育有一种焦灼,但不知道应该怎么突围"。原来,一年前,麦家把孩子送到家乡富阳上六年级,因为,"家乡对一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没有家乡的人是没有根的"。如今,他听从当地教育界人士的建议,想让孩子回杭州读书。麦家很现实地说:"去年,我敢把他放在乡下,因为孩子还在上小学,可以做试验… …人的成长最终是靠见识,初中是他人生第一个起跑线。我真不敢把他丢在乡下了"。当然,麦家是有心理准备的,"这种教育体制不改变,我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惹不起,躲得起啊。"(详见20091013日《钱江晚报》)是啊,他是麦家呀,那平头百姓呢?
   
叶澜教授早说过,我们教育20多年的改革最大的麻烦在于缺少具体的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来说,遗传不能改变,但是不要让遗传变成决定性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改善遗传、改进文化;教育就是价值引导、自主建构。(P21
   
教育的失败,其背后是"巨大的疼痛和家庭、社会的灾难"。(P21)某一程度上还可以说,"教育失败也延缓了国家的发展与文明进程,更不要说教育失败带给人一生的创痛"。(P21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是期待'每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我们最缺的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注、呵护与帮助"。(P21
   
我想,"好社会"应当浸润在"教育是慢的艺术"的氛围中!


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冰心说,教育,"爱在左,同情在右"。杜威研究了一辈子的教育,临终前说"教育是神秘的艺术";教育界的"活化石"吕型伟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生涯时说"教育,太难了,为之献身是值得?quot;。张文质则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意味着新课程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概念,它是一个过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成全。"P165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说,只有健康的国家才有健康的学校。我们学校中许多病态不健康现象与社会的病态不健康现象是一回事,教师与校长的关系的不正常与社会各种人际关系的不正常是一回事。学校不是一座孤岛,它受制于整个社会发展的状态"。(P114
   
是的,我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方方面面的成全"


书 名:《教学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演讲录(第二版)》
作 者:张文质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0#

哈哈,这段时间没怎么来论坛了,还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一建议呢,谢谢了。
TOP
21#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10-1-26 14:51:00的发言:

感兴趣的科学老师请看读书征文的格式,这是教师周刊第四届读书征文一等奖的作品:


谢谢阳光的推荐,学习了!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2#

也谢谢校长为帖子助阵!谢上小诗一首(无关主题帖):


 


 无题


 


暂别科学论坛,脱却教师的外装;


跨进农村夫家,肩承媳妇的责任;


洗刷整理旧家院,祭祖过小年;


欢欢喜喜迎新春,忙碌又来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8 22:28:11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3#

 

医者父母心,师者绿色情


——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之感悟


上周教师培训,学校请来了中医专家给老师们讲解养生知识,这有点让人意外,陈永灿教授的报告使大家很受启发,养生既能够使自己活得健康、开心,而且能更好的工作。随性而行,我马上搜到了一本好书《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看了起来。


这的确是一本有趣的书,一本让人感动的书。看了这本书,不仅使人对养生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使人对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也有所感悟,推荐老师们也一起看看这本书。


一、医者父母心


本书的封面非常吸引人,出版者也很花心思,大卖广告——“在网络上掀起新一轮中医废存大辩论”“一本掀起学习中医热潮的书”“2009年最值得阅读的书”“一个中医博士 用周星驰式语言 讲述震撼心灵故事”。使人很想拿来读一读。


本书作者罗大伦,中医博士,他的文笔和说书人有一拼,而且看他的文章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不忍释卷之感油然而生。整本书读下来还使人感觉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作者在《序》中写道“我原来想写的是一个讲稿,在写好后,把这些故事贴到了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板块,结果没有想到,受到了网友的欢迎,大家非常热情地在我的帖子里讨论中医,甚至讨论中医的废存问题,有好多网友也一起讲述了自己找中医看病的经历,让我深受感动,结果就一路写了下来,越写越多,最后达到了几十万字。严格地说,这是一本写信念的书,各位看的可能是故事,但是从中体悟的可能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在各行各业里您都能够出成绩。这也是一本学习养生的书,古人的养生智慧太让人惊叹了,大家学习点,就是对古人的继承,对自个儿的身体有好处,对古人也算有个交代——没把前人的好东西都丢了。”由此段文字可见,本书也是妙手偶得之作。


本书最令人感动的故事是第一个——关于古代名医李东桓的故事。李东桓生活在南宋时代的金国真定(今正定地界),家境富裕,从小成为一个品行高洁的儒生。他母亲的病逝给予他很大的打击,于是就寻访名师学医,学成回家却没有从医,而是通过捐官,做了一个监税官。当时出现大头瘟的疫情,附近一带尸横遍野,他第一次出手就救人无数,他的救人药方“普济消毒饮子”被刻写在石碑上,名扬天下。在金朝动乱、蒙古铁骑之下,李东桓也颠沛流离,但是始终在自己所到之处治病救人,活人无数。


在人生比较迷茫的时候,李东桓也非常无助,好友范尊师劝他说:“东垣,你不要放弃,你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当世的人,更是为后世做的啊,要知道,天下总有国泰民安的那一天,那个时候的百姓,更需要你的学问!”。范尊师又说:“你我可能都不会见到那一天了,但是,你现在就要把你的学问写下来,传下去,虽然你现在很累了,但也要坚持写下去(就令著述不已),即使有一天累死了(精力衰竭,书成而死),也在所不惜!因为学问传下去了,就和你还活着是一样的啊!”


于是他回到家乡到他去世这八年中,他做了大量的事情:一、他治疗了大量的患者,从有时间记载的医案中的编年来看,《东垣试效方》中几乎全部的医案都出自这个时期;二、他整理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将已经写过的《内外伤辨惑论》重新整理,成书,其他如《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书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整理了出来;三、传授学问,他开始着手物色自己的传人,将学问传下去。


他终于得到了优秀弟子罗天益,把他的医学思想很好地秉承下去了。


看完这个故事,最使人感动的是李东桓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使人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二、师者绿色情


李东桓寻师和找弟子的经历是富有古代学习者特色的,而今,我们的教师没有了这样的烦恼。学生既不用担心没有老师,老师也不用担心没有学生。但是今天的老师和今天的教育,缺乏李东桓时代那种崇高和执着。而今,我们的教师缺乏绿色情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从学校方面来看,缺乏崇高理想和权威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可怜的学校,没有希望的学校。


首先我们今天的教育背景非常糟糕


社会、家长、政府等把什么问题都推给了学校。在江苏玉峰实验学校,据说在搞新父母学校,给人感觉很难过,大家想想看家长教育关我们教师什么事?在我们国家这样破烂的教育里,学生还没有教好,做什么家长的教育保姆?教师完全沦为奴隶和奴婢,伺候学生的一份职业。


在教育领域,行政干预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干预得对不对。我国教育部门对下面的行政干预比较频繁,但不够谨慎。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加强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的对象不仅要有专家、行政干部,更重要的还要有一线教师,还有学生和家长。要保证这个行政干预是正确的,才能去实施。因为,在别的领域,犯点错误、交点儿学费,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在教育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差错、交学费,耽误的可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尊重教师,实际上是尊重知识,是尊重教育的权威性。而我国现今教师被学生、家长、社会尊重的程度,处于历史的最低点。教育行政部门天天喊着聘任制,好像学校里大批教师不合格。教育科研部门倒是在呼吁尊重,但说的是尊重学生。学生说老师就知道收钱,家长说交多少钱你就该给我们多少钱的服务,出了问题咱们就法院见。而那些媒体,抓住一些有辱斯文的个别教师大炒特炒,好像今天的教师都是坏蛋和混蛋似的。不尊重教师,实际上是不尊重教育的权威性。学生不相信老师,甚至反对老师,那教育还会有什么实效性,还怎么完成社会给他的任务呢?教育没有权威性,怎么能把人教育成好人,如果学校生产的产品出现严重问题,我们明天的社会将向何处去?


其次,我看我们的部分教师也缺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把自己的职业看成了谋生的一只饭碗,这是比较可悲的。做教师固然还得穿衣吃饭、养家糊口,但是我的职业更有意义的是能传承知识和文明。在李东桓收徒的时候,他问罗天益,你为何而来:这个问题是:“你是想来学挣钱的医生呢?还是想学个传播医道的医生呢?” (汝来学觅钱医乎?学传道医乎?)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不知道如果各位的导师如此问您会怎么回答,因为不大好回答,您说挣钱的那个估计是没戏了,您说想学传道的,则很容易被认为是说大话。罗天益同学虽然憨厚,但脑子还是蛮快的,立刻回答:“亦传道耳”。真是高啊,罗天益老婆孩子都有了,拖家带口的,如果说不赚钱仅仅是为了传道,谁信啊,所以说了个“亦传道”,说明养家糊口还是要的,但对您的学问的传播,少不了您的。


目前的学校里,拜金主义泛滥,特别是绩效工资方案的出台过程更是上演了一场“讥笑工资”轻喜剧。各个学校把所有工作量化成钱来衡量,细化了很多工作量的结果是,我们都是为了钱工作,难道不令每一位教师脸红吗?我们还谈什么传道、授业、解惑呢?绩效工资方案应该是一场工资改革,方案的出台的确需要教师们认真讨论过,但不能是太过细化的,毕竟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工厂出产产品,可以审查检验。方案应该是一个宏观的大略方案,细化的部分应该能体现教师可见的劳动成果,更多的应该是粗略的条条杠杠。


第三,通过读这本书,我们还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做一个教师应该像医生对待患者一样,不同的病情要不同地对待。医者父母心,应该把病情了解清楚,而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师爱。


名医李东桓有个患者叫王善甫的,得了比较麻烦的病,小便不利,憋得眼睛都突出了, 腹胀得像鼓一样,膝盖以上的皮肤变得十分坚硬,皮肤胀得像是要裂开,喝水和吃饭都无法进行了。前面的医生用了各种利小便的药,都没见效果。于是请来了李东垣,李东垣一看,好家伙,这是个危急重症啊。李东垣当时虽然已经是个名医了,但人家看病还是十分谨慎的,没把握的患者决不轻易处置,他说:“这个患者的病已经很危急了,如果不仔细考虑好是无法处理的,让我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吧(疾急矣,而非精思不能处,我归而思之)。”然后回到家里认真地分析,但总是没搞清楚,为什么用淡渗利湿的药不起作用呢?结果晚上也思考,都躺下睡了(估计没睡着,还想呢),半夜的时候,忽然又拿着衣服就起来了,大声说:“我想明白了!”(忽揽衣而起,曰:吾得之矣。)估计罗天益一定是被吓傻了,以为闹鬼呢,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师父。罗天益同学糊里糊涂地被惊醒,然后还要赶快拿笔记录老师的思考成果。李东垣衣服还没穿好呢,就开始论述:“《黄帝内经》说过:膀胱是负责津液的器官,只有在气化功能正常的时候,水液才能出来啊。可现在这些医生用了淡渗利湿的药,却没有效果,这是气化不正常的缘故啊。启玄子(就是唐朝的一个叫做王冰的高人)说过: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这些淡渗之药都是阳药,只有一个孤独的阳气在那里,这阴气从何而来啊!”(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和阳是一对儿总在一起的东西,离开谁都不行,它们互根互生,又互相制约)不知道罗天益迷蒙中是否听懂了,反正内容是都记下来了。第二天开方,用了很多药性属阴的药物(以群阴之剂投之),患者很快就好了,尿也出来了,腹胀也消了。没有再服第二付药就痊愈了(不再服而愈)。 看来高手就是高手啊,一击而中。


再看我们教育,如果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孩子没有爱心,可能就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还是要提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而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要关注他的心灵,不要将较多的力气花在事后的指责上,要多进行反思式教育,要知道我们达到鞭鞑责任人方是真正的目的。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而我们的老师一点也不要吝惜您心中的爱。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惊奇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正因为老师的爱而发生着改变,正在走向健康的人生轨道。总之,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


最后,我们还要做一个有发展眼光的教师,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名医李东桓为了使自己的医学成就能造福后代,不仅仅对学生倾囊相授自己的成果,而且对学生传授做人之道,不惜重金资助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完全洒在徒弟身上。这和我们当今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不谋而合,真让人惊奇。


现在教师在学校里传授知识,我认为要更重要的是点燃一支火把——“使学生心中对知识有着渴望和兴趣”,这比单纯传授知识有意义地多。特别是在小学里,如果课业负担太重,把小学的知识方面的成绩通过苦练达到优秀,这是非常短浅的行为。当学生通过反复操练得来的成绩,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搞坏眼睛,搞坏身体,从而对知识没有了兴趣,这是多么可悲啊!小学教育固然要教一些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小学老师应该多培养一下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品味到知识是甜的,有知识的人到社会上去后,对祖国的贡献会更大,使自己的人生更快乐。


老师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多元智能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在你的眼里应该要看到孩子的将来,不要只顾着眼前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要更多地想到,这些只是工具,是孩子将来学习的工具。



综上所述,看了这本书,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大有裨益。而且从书中还可以领悟到很多教育真理,值得反思品味。

TOP
24#

各位老师,感兴趣还是把读书笔记发到:


 


 








『公告』第五届教师有奖读书征文活动启事

第五届教师有奖读书征文活动启事


  由《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编辑部举办、浙江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教师有奖读书征文活动,于每年的4月开始征稿,迄今已是第5个年头了。即将到来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正适合鼓励教师们浸染书香,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因此当你看到这份周刊的时候,第五届征文活动已正式启动。自春徂秋的几个月中,将会跨越漫长的暑假,以及“五一”、“十一”,让参赛者们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写作。
  征文要求:1.图书内容可与教育教学有关,也可以写非教育类图书(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科普等);2.文字洗练,表述畅达,真情实感;3.文末请注明所读图书的书名、作者和出版社;4.篇幅以不超过2500字为宜;5.文章请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地址、联系电话,以便获奖后投寄证书,刊登后投寄样报和稿费;6.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20日,可发送到电子信箱:let_us_read@yeah.net,或邮寄到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邮编310012),请在信封上注明“《教师周刊》读书征文”。奖级分四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获奖者均有证书。周刊阅读版将刊发部分获奖作品。其中一、二、三等奖作品将在“教师话坊”上展示,一为供广大阅读者学习,二为接受群众监督,如有抄袭现象,经举报查实后,将取消参赛者获奖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上级机关。
  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仰赖于每一个公民的阅读修养。教师朋友们,请端起清茶一杯,捧起你心爱的书籍,享受阅读的快乐,并将最真诚的感受写进你的文章。

  
《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编辑部 
  2010年4月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5#

好好看书,好好思考,努力撰写读书笔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