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杯底起舞
教学目标
1.观察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掌握杯底起舞的安装和操作步骤,探究振动与共振;
2.通过视频展示,从示范到实践,逐步掌握科学原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独立完成杯底起舞的组装和操作步骤,锻炼学生利用简单材料独立完成杯底起舞的能力。
3.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展示,从示范到实践,逐步掌握科学原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独立完成杯底起舞的组装和操作步骤,锻炼学生利用简单材料独立完成杯底起舞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杯底起舞:实验成品、圆木棍、扭扭棒、纸杯、双脚钉、工字针、橡胶塞等;
一、主题内容,激趣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却蕴藏着大大的科学原理,小实验,领悟大智慧,保留孩子的好奇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二、讲解示范,增趣
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出现振动的情况有哪些?(桥梁和建筑物在阵风或地震激励下的振动,飞机和船舶在航行中的振动,机床和刀具在加工时的振动,各种动力机械的振动,控制系统中的自激振动等等)谁来描述一下振动是什么呢?(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讨论)
今天我们要制作的小制作是杯底起舞,下面让我们变身科学小侦探,开启今天的科学任务吧!
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振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还有哪些?
(人们生活中也离不开振动:心脏的搏动、耳膜和声带的振动,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人的视觉靠光的刺激,而光本质上也是一种电磁振动;生活中不能没有声音和音乐,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都离不开振动)
(1)出示视频,展示材料。
(2)实验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制作杯底起舞,同时说一说做杯底起舞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点。
实验竞赛:比拼大赛
比赛规则:以4人为小组,卡通人物转圈快的为获胜者,获胜的人代表小组继续参赛,最后获胜名额只有三个,分别为冠亚季军。
比赛操作:一手轻轻按住纸杯杯口白色边缘处,另一只手拿住圆木棍一端,圆木棍另一端快速的在5个双脚钉之间摩擦。
(3)讲解实验原理:
1.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时,摩擦的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微小振动,引起振动波。
2.另外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3.振动(又称振荡)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