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4学年共同体傅蒋专帖(一四年级) [复制链接]

61#

回复 33楼傅蒋的帖子

学校的动物园真是孩子们课余生活的乐园,这些我们不常见的动物,更能吸引学生去接触,去观赏。
TOP
62#

回复 49楼傅蒋的帖子

这个教具看起来很实用。关于月相很多学生总是搞不清楚,如果能用这样的家具来教学的话,可能会更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观察。
TOP
63#

    【技术分享】Excel中 小组数据的选择性可视化图形呈现(含源文件 可直接使用)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9946.aspx
TOP
64#

小小动物园,真的很好!
TOP
65#

山间地头的全自然环境,小动物们的乐园
TOP
66#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70142.aspx
六上工具单元《斜面》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TOP
67#

参加2024年慈溪市、前湾新区、上虞区、余姚市四地小学科学教学联合活动











TOP
68#

这个学校的天文真的好,竟然还有天文台,甚至还有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一册教材







TOP
69#

冬天了,意外发现菜园里有一只蝼蛄,很久没看到了,小时候经常在路灯底下看到




TOP
70#

回复 66楼傅蒋的帖子

这节课上得非常的好,向傅老师学习。
TOP
71#

感谢老师的分享。受益良多。
TOP
72#

回复 68楼傅蒋的帖子

看起来很高大上,学生也有福了,可以借助学校的天文台观察天体。
TOP
73#

回复 23楼傅蒋的帖子

好精致的板书
TOP
74#

不错的记录,拍图能手!
TOP
75#

回复 66楼傅蒋的帖子

很荣幸能听傅老师上课,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TOP
76#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1课时 感受我们的呼吸
学生对于呼吸有许多经验性的感性认识,他们能感受到鼻子、咽、喉在参与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气,甚至有部分学生知道呼吸是为了得到氧气。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时人体外部和内部是怎样变化的”“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等问题是模糊的。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描述、交流活动发展对呼吸系统的新认识。
学生很容易潜意识地混淆呼吸时胸腔的变化。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吸入了空气,胸腔内的空气增加,胸腔肯定会扩张,而扩张的胸腔会将膈肌往下压,因此,吸气时膈肌向下,呼气时膈肌向上,以上都需要学生理解性记忆,而不是机械背诵。
TOP
77#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2课时 呼吸与健康生活
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许多活动会加快呼吸,但对于减缓呼吸的活动了解不深。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地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点拨。
个别学生在测量呼吸的时候会刻意地控制呼吸,比如憋气深呼吸,或者是故意呼吸得很快,导致三次呼吸的次数相差很大。所以后面先提出方法,给学生一个安静下来的时间,准备好了再开始计时。
TOP
78#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3课时 测量肺活量
学生在体育课上也会对肺活量进行测量,这是教学可以利用的点,但是对于“肺活量是指什么”“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意义”等还需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尤其是对肺活量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还需建立在体育锻炼,加强肺部功能的基础之上。
比肺活量的大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用“比比谁吹的时间长”这个小游戏导入本节内容,效果很好,能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吹哨子比赛时,同学们拿到哨子后就开始试吹,特别吵闹,我维持课堂纪律花费了不少工夫。因此在其他班级的教学中应在活动前强调课堂纪律,规范游戏过程。另外,这个活动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困惑,在提问“什么是肺活量”的时候,有的同学就会说是呼气的时间长短。关于这一点,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强调肺活量的概念。
TOP
79#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4课时 一天的食物
四年级学生对于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够全面。本课时在记录、整理和分类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为后续探究食物的营养,合理饮食健康生活作铺垫。
分类是学生在关注食物中自然而然采用的方法,而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分类,因此要求不必太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分类的问题所在即可。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确定意义很大,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对熟知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关注我们的饮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TOP
80#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5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
学生对营养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有些认知是错误的,如“要想获得更多的营养,就要多吃菜,多吃饭”等。而且对营养的辨别方面,学生几乎一片空白。因此,在课前和课中要给予学生暴露前概念的机会,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调整,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全面。
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而且偏难。适合先讲解,直接给出结论,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讲述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根本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我尝试着把这节课建立在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展开,先提问引出“营养”,再根据生活实例展开说明食物中的营养有哪些及其作用的交流活动。
TOP
81#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6课时 营养要均衡
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营养,而且没有任何一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因此人要每天吃各种不同的食物,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他们对于不同营养的大致摄入量却不太了解,甚至对于食物的搭配是杂乱的,故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本节课学生将从对整体的调查研究回到对个体的研究上,用自己一天中的食物搭配与科学的膳食宝塔比较,来了解均衡膳食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这节课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大家都积极地讨论着一天的食物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说到喜欢的食物时,很多同学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分享自己的想法,看得出来他们有小小的遗憾。以后我会给同学们更多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这里我询问了一些同学吃午餐的情况,并让周围的同学进行补充,同学们都积极地评价着他人的午餐习惯,发现了一些同学消瘦或肥胖的原因。然后我让同学们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为自己及家人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提醒他们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
TOP
82#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7课时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学生对食物在口腔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食物被咬碎、嚼烂等。这种认识更多的是靠自身的感觉,真正细致的观察很少,大多数学生对于食物在口腔里变化的具体情况是不清楚的。
在指导讨论“怎样才能把食物的变化过程逐步观察记录下来”时,有点冷场,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这里可能是我的问题提得不是很清楚,学生有点不理解。后来我补充了很多,以便让学生理解,但效果不好。这个环节上我觉得自己的话太多,而且说得不明白,显得有点多余。其实我课后想,只要直接让学生看着表格,告诉学生怎样一步步操作记录,学生反而更清楚。
TOP
83#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8课时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食物的消化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很多学生在前概念里认为胃是最主要的消化场所,食物的营养都是在胃里被吸收的,所以本课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比科学家绘画的人体消化图来让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通过模拟实验、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并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新课之前,我先引领学生回顾了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由此引入食物消化的话题。
TOP
84#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让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但是他们对运动与力的关系是不太清楚的。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作为单元教学的起点。
本课设置了两个主要活动:一是研究不同类型的车运动的动力是什么,二是用垫圈作动力,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感受小车速度的变化。第一个活动较为简单,所以我把重心主要放在了第二个活动上。这节课学生们的兴趣是比较高的,每一次实验都能把数据记录下来,研究结果也显而易见。由于学校条件受限,只能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桌子比较短,小车行驶的路程不够长,会导致计时误差过大。最好准备一个稍微长点的赛道,实验效果会更好。
TOP
85#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2课时 用气球驱动小车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玩气球,很多学生都知道放气时气球会运动。部分平时较细心的学生甚至还感受过气球喷出气体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生活中常见的划船、游泳等,学生也会想到这其中有一种相反的推力,使小船、人前进。在此基础上,提出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基于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本课内容不难理解。
本节课,学生对于气球有非常高的兴趣,拿到气球就开始不断地吹气、放气,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阻止,学生很快发现了反冲现象,并通过我的引导,正确认识了反冲力,轻松聚焦到本课研究的重点问题。
TOP
86#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3课时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橡皮筋拉伸后再松手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且拉伸得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力叫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这个动力来自哪里等。本课以“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为教学起点,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当然,本课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课前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自己能把组装过程拍成微课再呈现一次,或许学生能看得更清楚。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了在闲聊,有的组还在摸索,这个情况是自己现场处理不佳,现在想来,可以让最先完成的小组去帮助那些还未完成的小组,学生教学生或许比老师教更有效果。
TOP
87#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4课时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
TOP
88#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5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对物体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对“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其实,在本单元第1课时中记录下的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所挂垫圈的数量就体现了摩擦力的大小。
本课旨在让学生亲身感知摩擦力,使摩擦力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抽象变为了具体;让学生亲力亲为去进行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析研讨、发现新知,能够使课堂充满实践性、概括性和科学性。另外,课堂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拓展新知,使课堂成为学生课余学习的桥梁,从而真正实现授之以渔。
TOP
89#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6课时 运动的小车
不少学生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发光、发热的物体是有能量的,还知道人每天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但是能量这个概念本身过于抽象,我们要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体所产生的某种现象来认识、理解它。
对于学生来说,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能量是有点困难的,我一直在提问很多物体运动的现象,学生观察到什么,其实就是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物体是有能量的,要让物体具有能量,就是让它动起来。而动起来的物体在接触到其他不动的物体后,让其动起来的过程,就是能量传递的过程。我们无法让学生从能量的本质来认识能量,但可以让学生根据物体的一些现象来认识能量。例如: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TOP
90#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7课时 设计制作小车
学生对玩具车是非常熟悉的,大多都有着拆车、组装等经验,对汽车的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自制过玩具小车。但他们基本上是靠“感觉”来制作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制作的认识,不知道设计制作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这些都是开展设计的有利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去设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产品,还要让他们能持续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开展有始有终的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中学生们充分参与了科学设计的过程,体会到自己参与设计的乐趣。本课主要是进一步地将所设计的方案加以实施,做出产品并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改进方案,体会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开展有始有终的实践活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