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四地小学科学教学联合活动的感受
11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举行的主题为“双新背景下学为中心的设计"的慈溪、前湾新区、上虞、余姚四地小学科学教学联合活动,聆听了五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和特级教师王小梅、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员丁言君老师的两个讲座,收获颇多,感触极大。
下面就结合丁老师的讲座《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谈谈我一天的收获。
丁老师首先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为什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他从弥补教材的局限;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素养导向: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是诸多教育理论架构的基础四个维度进行讲解,简明扼要。
接着从四个方面给我们道出了怎样的情境设计符合标准:1.真实情境;2.迅速聚焦;3.一镜到底;4.赋予意义。
首先丁老师说真实情境是能够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合情合理”的现象、情景、故事或任务,五堂课都体现了这个思想。
马央鸿老师执教的《阳光下的影子》就用情景《踩影子游戏》导入,虽然里面的主人公是动物,但情景就是小朋友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发现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等不断变化,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从生活中来,分析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科学现象。
余沁老师执教的《影子的秘密》,通过日晷引出课堂,一方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为引出影子的秘密打下伏笔。
高珠怡老师执教的《心脏和血液》开篇就是献血的照片出示,特别感动的场景,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血液从哪里抽出来?为什么可以抽出这么多的血液?血液为什么是流动的?等。直指所学知识,导入非常自然。
最深奥的要说章碧沁老师在执教《光是怎样传播的》,她刚开始播放新疆坎儿井的视频,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真的是学到了,但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跟教学有什么关系。直到引出挖井人通过烛光照耀下为什么不需要其他工具就能挖出笔直的隧道,我才恍然大悟。这真是我没有想到的,通过这样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坎儿井作为这一课的导入,但细想觉得真的是妙笔生花,一方面介绍了学生不熟悉的瑰宝,另一方面感叹古人的智慧,同时又为学习本课知识提供了生活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而最为有趣的是陈森祺老师执教的《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这一课,他用烧烤作为导入真的太妙了。满屏的美食勾起了学生的食欲,而亲切的生活场景为研究播下兴趣的种子。烧烤的铁签刚好符合研究金属棒,而铁盘恰恰是研究金属盘的好素材,严丝合缝,衔接巧妙丝滑。
其次丁老师指出要迅速聚焦。他指出好的情境与聚焦的科学问题有必然的联系。情境创设不宜太复杂,更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五位老师的情境导入能迅速聚焦课堂,与所学科学知识,体现的科学问题息息相关。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有的情境比较有故事性,例如《踩影子游戏》、《坎儿井》,但都不拖泥带水,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迅速而有效地指向科学问题。
再者丁老师指出要一镜到底,如文章的首尾呼应,线索贯穿这个课堂,给人感觉舒畅自然。这一点,章碧沁老师做得就比较好,她做到了首尾呼应,最后还是点到了“为什么沿着影子挖就可以直线打通两个竖井?”这一问题,实现了一镜到底;而陈森祺老师以烧烤为线索的研究策略从本质上讲也符合丁老师提出的一镜到底的思想,如果收尾处再点一下就完美了。其他三位老师由于研究内容的关系,没有做到一镜到底,但是依然是优秀的情境设计,我们毕竟不能生搬硬套,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最后丁老师讲到了要赋予意义。他认为情境设计要体验到学习内容对真实生活的意义,甚至包含着一种社会责任。不要落入情景化陷阱即为情境而情境,假情境,主题脱离了单元情境的三种不合理的情境。他还举了一个典型的假情境:在月球上用气球推动玉兔号。
五位老师的课堂情境导入,是贴近生活的赋予意义的情境,甚至如坎儿井的导入更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
一天的听课充实难忘,需要慢慢消化吸收,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优秀教师的经典导入,渗透他们的教育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