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曾经是剧毒霉菌,如今是酱料之王?!
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素,这种致癌物已经“恶名昭著”了,然而它被驯化后却成了烹饪界的巨星——米曲霉,不仅能够发酵大米或大豆产生酱油和甜面酱,还能参与酿酒。
在大约9000年前,玉米和猪刚开始被人类所驯化的时候,有人在“驯服”真菌。
其中一种真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后来成为了烹饪界的巨星。它们不仅在生产酱油和甜面酱时出力,在东亚其他的传统食物中,也有它们的影子,比如日本的味噌和清酒——在日本,它们被称为“米麴菌”,有日本“国菌”之称。在酿酒时,它们是分解淀粉的高效糖化菌种,能促进其他菌完成发酵过程。
但米曲霉也不是完全无害的,它会引起工农业产品的霉变,每年对花生和玉米等作物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它的野生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更是会产生一类致癌物黄曲霉素,对肝脏有很强的毒害作用,日常烹饪的温度下,这种强效致癌物质不会失活。


米曲霉(左)被认为是由黄曲霉(右)驯化而来,黄曲霉会产生剧毒致癌物黄曲霉素,尽管图片上的两个菌落差异明显,但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非常多变,在自然条件下并不好区分。
我们目前对驯化的几乎所有概念都来自于动物和植物,我们用肉眼就可以分辨狗和狼,玉米和大刍草之间的区别,但微生物被驯化主要是代谢产物的变化,我们无法用肉眼感受。
米曲霉属于真菌家族的散囊菌目,其中的许多成员被称为青霉或者绿霉。曲霉科的曲霉属是其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分生孢子梗长得像根棒棒糖。曲霉属有很多著名的物种,在食品和制药工业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米曲霉和黑曲霉等。
我国河南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遗址的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分析,发现里面含有酒石酸,确认了里面曾经装有果汁、蜂蜜和大米发酵产生的古酒。在同属新石器时代的关桃园遗址中,也发现了微生物的痕迹。
想到这次去良渚博物馆看这里的先民,驯养了水稻和猪,相信酿酒的这些菌类也是驯养了。










更多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VpuJ9txNZnrImWqLjr5RNQ[/url]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一种曲霉属真菌,米曲霉表面含白色绒毛,在显微镜下,这些菌丝仿佛顶着一团绒球(孢子囊),表面生长出用于繁殖的孢子。 米曲霉是在米粒上生长的美丽霉菌,是最古老的被驯化的微生物之一,它在生产清酒和味噌中至关重要。
米曲霉可以将大米或大麦中的淀粉降解成糖分供其他微生物利用。不仅仅是大米,大麦甚至鹰嘴豆都可以供米曲霉生长,米曲霉会合成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糖类。 在清酒的制作中,米曲霉产生的糖分被酿酒酵母所利用,后者是生产啤酒和红酒的原料。

https://mp.weixin.qq.com/s/u8Em2sOyFyduSFrstQ0v4g[/url]
2. 微生物的神奇魔法,食物的神奇变身!
https://mp.weixin.qq.com/s/jB2VBCT1YqnY-lrVUnIRxA[/url]
https://mp.weixin.qq.com/s/BHPnY7zsi-C8gW42G47jrw[/url]
https://mp.weixin.qq.com/s/SiiLF1SXOyp9j12eP4HYtQ[/url]
3. “美食改变世界观”,你的心情由微生物做主?(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一顿美餐之后,人的世界观有时都会改变。这话虽是戏言,但从肠道菌的角度看,确实有一定道理。近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能显著影响人类的脑活动和心情,如此一来。。。
https://mp.weixin.qq.com/s/xTtkR-ycSCxaaiimuYQJZQ[/url]
4.温州小学科学-素养作业||微生物与食物(可以借鉴学习)
https://mp.weixin.qq.com/s/sXhbCX_42v3fv9F3PHpdNg[/url]
5.微生物有大用处
食物都与微生物关系密切。顾名思义,微生物是我们瞪大眼睛也难以发现的微小生物。常见的微生物杆菌宽0.5微米,即使80个杆菌“肩并肩”地排列成行,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当然,万千微生物中也有特殊者,并没有那么微小,比如蘑菇、灵芝。这些或大或小的微生物在食品、农业、医药、环保、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
小小微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科学家在观察细菌对抗病毒入侵的过程中,发现细菌通过剪切DNA,解除了病毒的“武装”。受此启发,两位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这一技术像是自带身份识别功能的“小剪刀”,精准剪裁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人体的遗传基因。两位科学家凭此在202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微生物很古老,也很前沿;很微小,也很强大。这个生命的源头,正带给我们越来越多惊喜。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像是一间毛坯房,没啥家具,但也能维持正常生活。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好比一座精装修的房子,家具家电齐全。而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和前两种细胞型微生物截然不同,喜欢利用其他细胞来供养自己。动植物患上病毒性疾病,就是病毒利用动植物细胞来快速繁育子子孙孙。不过,我们不必谈“微”色变,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生存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人体内微生物数量多达数百万亿个,总重量可超1公斤。
https://mp.weixin.qq.com/s/yvCJ-IG0jOiOyQrtjIxNNA[/url]
6.传染病文化史(书籍阅读)
http://m.ndlib.cn/04/html/detailBook.html?resType=1&resourceId=504939[/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