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尊重孩子(对方)才是爱




玫瑰自己的父母对孩子是尊重。使得玫瑰独立自主、自爱。整部剧的主线是呈现了玫瑰20年坎坷的感情经历。只有有正确观念的人才能走出前三段感情的阴霾,这同时也跟一个人的学识、爱情观有关。
初恋为了去国外工作而分开,实则是因为对方不知道商量与尊重。第二段是结婚生女儿了,丈夫因为自卑对她的生活做了很多限制,私自辞去她的工作不让她打扮等,同样也是不够尊重她。(第三段与第四段与这个主题无关,展现的是怎么面对死亡与离别。)
当下很多年轻人,在一段感情里会迷茫,不能清晰地意识到对方这是不尊重还是霸道的爱,经常会迷失自己。根源也许就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尊重,不懂得亲密关系的尊重应是怎样的。
2. 新木桶原理


当玫瑰的女儿问起自己为何没有妈妈艺术细胞好的时候,玫瑰作为妈妈,夸女儿逻辑思维强、动手能力好。而不是像我们现实中的那样,说应该如何如何好好学习才能变得一样好之类的话。




因为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特长,不一样的能力。不该用老一套的木桶原理来激励孩子努力,在现在社会拥有一技之长也能扬长避短发光发热。所以因材施教才是尊重个性的教育。
3.遇到小糟心事,情绪稳定


当5岁的女儿不小心把牛奶撒了,玫瑰不紧不慢地让孩子自己来解决。这与爸爸在女儿打破一个鸡蛋破口大骂情绪暴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女儿学会了如何冷静地处理应急事件;后者女儿只有恐惧和哭泣。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4.学会学习方法就会实现学习自由
当玫瑰在学习怎么飞飞机的理论书时,女儿很不解。为啥要去学这与实际生活根本不相干有难懂的东西,因为女儿觉得学习晦涩难懂的内容很苦。于是就产生的下面的对话。




另外:场馆互动理念
黄亦玫的第三段感情源于她设计的一幅画,是能与观众互动的。这给我了一点启示,我们总是提创设情境,有时是虚拟的有时是可触,我们也不防试一试可以与学生互动的,能有肢体接触,能有反馈的那种情境,学生的代入感和求知欲可能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