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杯“吸住”抹布了
五上第四单元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作业本活动记录“水的凝结现象”。这一个实验利用冰块和冰块加盐的对比实验来观察水的凝结。疑问1:凝结现象中是谁被凝结了?疑问2:凝结现象会出现在哪里?疑问3:冰加盐和不加盐对凝结现象的不同在哪里?
实验前,看图猜测:
1.一杯加冰饮料的外壁有水珠,这个水珠从哪里来?
(个别学生提出是玻璃杯内原有的水跑出来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杯凝结成了水珠。
2. 如何证明空气中是有水蒸气 的?
(气象预报里的湿度,就是指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3.这个水珠是谁变化变化过来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小水珠。
实验中的观察有以下困难:
1. 观察加冰烧杯和加冰加盐烧杯中的水蒸气凝结现象的不同。
可以用到眼看,手摸等方式
2. 凝结现象的变化
学生可以观察两边不同的水珠产生已经很不容易,要写出两边变化着实不容易。
解决办法:观察凝结现象的学生只能一人,两边同时摸烧杯外壁。时间到了,同时摸。
两次实验改进:
因为每个班有11个小组,每组都需要冰,四个班对冰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第一次第一个班的实验过程中只准备了大概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烧杯,每个组两个烧杯,一边只有冰,一边有冰和盐。
实验前为了观察,要求学生用抹布擦拭烧杯,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水珠或其他。
发现的问题:
冰太少,温度计的红色液泡不能完全浸没在冰水中,导致好几个组的实验产生了误差。于是实验重做。
改进后:每一组的两个烧杯中的冰都在一半以上。实验过程中现象很明显,加盐的冰不仅融化快,而且温度更低。


小魔术就这样产生了:抹布神奇地跟着烧杯起来了。


接下来学生还尝试在烧杯底下放置了餐巾纸的尝试:
加盐的烧杯底部黏住了餐巾纸,手摸摸是干的;只有冰的烧杯最开始餐巾纸也黏住了,但一拉发现是纸巾湿掉了:


学生更加奇怪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揭开了“魔术”真相:冰加盐的烧杯温度达到了零下十多摄氏度,烧杯外壁的水凝固成了霜(冰),就在这个凝固的过程中抹布也被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