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蚯蚓的选择》一课意外发现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蚯蚓的选择》一课意外发现


      今天上《蚯蚓的选择》一课,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光与水分对蚯蚓的生活环境的影响,结果在探究的时候,有学生说,自己的蚯蚓生“小宝宝”了,引起学生的围观,大家看到一条小小的、淡黄色、有点透明的大约3厘米左右的小蚯蚓,都非常惊奇。


      我问:你看到哪条大蚯蚓生下了“小宝宝”?


      发现的学生说:不知道,没看到。我只是看到了小蚯蚓,觉得是大蚯蚓生下来的?


      “那条小蚯蚓真的是大蚯蚓生下来的吗?”


    生1:我感觉是的,蚯蚓也要生宝宝的呀。


    生2:有没有可能是本来就在的,不是生下来的?


    生3:蚯蚓是直接生小蚯蚓的?从哪里生出来的呀?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对蚯蚓的繁殖与繁殖器官非常感兴趣。因此,后面我们一起科普了蚯蚓的繁殖。


1.温度
蚯蚓的活动温度一般在5-30℃左右,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就会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是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
2.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要保持湿润,蚯蚓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75%以上,防止水分流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3.繁殖方式
蚯蚓的交配方式大多为异体交配,个别种进行孤雌生殖。在一般条件下,除了寒冬或干旱的地方,全国均可繁殖。交配时,两条蚯蚓以头部迎面相互接近,在环带前部的腹面充分接触。
头端相互交错,精液由雄性生殖孔排出后通过对方受精孔而进入对方受精囊里贮存起来,相互交换精液完成交配后,两条蚯蚓才分开。交配过程可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在受到惊扰时都不会分开。
然后生殖带的微小细胞分泌乳白色的黏液于卵茧内,由环带形成的黏渣管逐渐向头部运动,当黏液管移至雌孔时,成熟的卵即由输卵管产入茧内的蛋白质中,精液由受精囊孔射人茧内。
最后茧膜由头部脱落下来,两头自行封闭,变成椭圆形的卵茧,并迅速在空气中氧化变硬,颜色变深呈棕褐色或红褐色。卵茧形成过程需要50秒至5分。
胜蚓的卵茧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约2周后开始孵化。一个卵茧能孵出3-4条小蚯蚓。刚孵出来的小蚯蚓呈乳白色,2-3天后即变成桃红色,长到1厘米左右时可变为红色。


4.注意事项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来进行呼吸的,所以土壤的通气性越好,蚯蚓新陈代谢就越旺盛,不仅产卵会多,而且成熟期也会缩短。
以上就是蚯蚓繁殖的方法,其实蚯蚓断了也并不是百分之百能够再生,是否能成功再生,与许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蚯蚓的种类、断掉的位置、有没有其他的伤势、周边环境影响等。




分享 转发
TOP
2#

学生是不是觉得长的细小的蚯蚓都是宝宝
TOP
3#

我觉得学生对课外和意外更感兴趣这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好奇心和求知欲
TOP
4#

学生的想法,有很多奇特的
TOP
5#

我觉得学生对课外和意外更感兴趣这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好奇心和求知欲
海豚阁 发表于 2024/4/7 21:48:43
但这个与很多教育目标不符啊,需要课外另找时间探究
TOP
6#

原来蚯蚓是这样繁殖的,谢谢。
TOP
7#

原来蚯蚓的新陈代谢和土壤的通气性有关,学到了
TOP
8#

我也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9#

感谢分享
TOP
10#

一个卵茧原来能孵出3-4条小蚯蚓。
TOP
11#

这一课有些小女孩不敢看,更不敢触碰
TOP
12#

有效把握学生关注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最有意义。
TOP
13#

能发现问题就是一个探究项目的产生,适当引导下进一步研究看看。
TOP
14#

学习了
TOP
15#

怎样能克服害怕蚯蚓的心理
TOP
16#

又涨知识了,还真没关注过这些问题
TOP
17#

蚯蚓繁殖倒是还真没见过
TOP
18#

有很多孩子还是有些害怕蚯蚓的
TOP
19#

防止水分流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TOP
20#

回复 1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天生怕蚯蚓,对蚯蚓只是简单地了解,今天终于知道蚯蚓是这样繁殖的,长见识了。
TOP
21#

回复 1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探究来自于好奇,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探究!
TOP
22#

我也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23#

能够因生生问,真不错。
TOP
24#

感谢老师的分享,原来蚯蚓的新陈代谢和土壤的通气性有关。
TOP
25#

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探究猜想,说明学生热爱科学
TOP
26#

感谢分享
TOP
27#

感谢分享
TOP
28#

学生对蚯蚓的繁殖方式的确是最感兴趣的,原来有这么多知识可以获取,学习到了
TOP
29#

蚯蚓的秘密又被你们发现了
TOP
30#

我们的蚯蚓也生了小宝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