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法探讨 [复制链接]

1#
       经典课例《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有很多版本,在教学过程中也上过多次,本学期的教研课想再拿出来重新构思。寻找突破点:情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电路检测工具的重新考虑,探究形式和活动组织方式。
      困惑:1:如何让学生建构容易导电和不易导电的概念,学生的表述往往是可以、不可以,能或者不能,这样的表述是不科学的。
      困惑2:电路检测器具体可以做哪些优化?
      困惑3:能接入数字电流表吗?
      我想只有通过探究活动,具象化,才能够帮孩子建立容易和不容易的观点,而不是“生拉硬扯”。
      以上个人观点,请大家多多指教。
分享 转发
TOP
2#

老师上课很有思考,有思考,有行动
TOP
3#

电路检测器优化可以让孩子试试哦
TOP
4#

困惑一,在检测中灯亮说明容易导电,不亮的只能说不容易导电。
TOP
5#

可以用人体导电球试试
TOP
6#

检测手段不同绝缘体和导体的结论也不同,它们仅是一般情况下的归类认识而已
TOP
7#

人体导电球可以尝试一下
TOP
8#

学生主要任务是探究性学习,所以有些知识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就可以。

万用表可以用,效果挺好的。

用万用表检测人体是导体的方法值得提倡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0231.aspx
TOP
9#

突然脑海中想到,容易和不容易是否可以用小灯泡来演示,小灯泡链接材料后没亮,但是电流表有数据显示,换材料后点亮,电流表数据大很多体现容不容易
TOP
10#

回复 8楼金亚军的帖子

不错的尝试,定量研究,可视化!谢谢金老师
TOP
11#

回复 9楼陈朋的帖子

小灯泡+二极管
TOP
12#

用现象的话那就是用电路检测器不会导电,用人体验电器能够导电。说明不容易导电
TOP
13#

科学学习很少有绝对的情况,都是一般情况下
TOP
14#

       经典课例《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有很多版本,在教学过程中也上过多次,本学期的教研课想再拿出来重新构思。寻找突破点:情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电路检测工具的重新考虑,探究形式和活动组织方式。
      困惑:1:如何让学生建构容易导电和不易导电的概念,学生的表述往往是可以、不可以,能或者不能,这样的表述是不科学的。
      困惑2:电路检测器具体可以做哪些优化?

木易振 发表于 2024/3/5 8:43:44 有想法,数字化、可视化的实验结果,可能更有说服力。
TOP
15#

感觉不能看灯能不能亮,毕竟有些物体是导电的 但是自身电阻比较大
TOP
16#

这两天在已经上过这节课的五年级展开了调查,发现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太理想,反思原因,是不是当时的教学在概念理解和实验探究存在衔接“真空”。本着学生发展和“纠偏”的原则,我想在五年级上过的班级再次尝试,这样的课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一种特殊的尝试
TOP
17#

没有万用表,单单看灯泡亮不亮确实不够说明
TOP
18#

回复 1楼木易振的帖子

对于困惑一,我也有同样的困惑,不知道有没有很好的策略
TOP
19#

万用表比电路检测器好用
TOP
20#

探究活动多一点,孩子理解更深刻些。
TOP
21#

可以、不可以,容易、不容易老师的思考很严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