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18
一、理论学习(第一章 课程性质)
(一)科学课程是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二)基础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的属性。
(三)综合性是本次课程改革得重要特点。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强化学科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
(四)强调实践性,是为了变革与人方式。在实践中学习科学。
(五)在教学中要做好基础性探究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教师要具有综合视野的整体观,注重以下四点的结合渗透:学习内容—已有经验、知识学习—社会实践、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课程—并行开设课程;大力提倡探究实践活动,加强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二、论文学习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中的“微项目式学习”》
要从“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化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困境
1.真实的问题情境缺失。(仅把某一操作作为一个活动的步骤完成。)
2.学生学习时间不足。(课时时间不足,研讨环节缺失。)
3.评价效度的缺失。(缺失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4.“玩”和“学”分离。(缺少主动思考)
核心素养的养成:以真实情景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关键。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微项目式学习"
“微项目式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一节课一个项目,教师按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学生设计“微项目”、指导学习过程,并以评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三)“微项目式学习”的意义及其实践
1.创设真实情境,驱动高阶学习。(具有真实要素的情境及驱动问题。)
2.增加探究实践,创造项目条件。(充足时间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
3.发挥评价量规功能,实现有效探究。(表现型性评价是基于标准、素养导向、高阶思维可视化的载体。教学评浑然一体。)
4.构建思维执教,聚焦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新情境中迁移和运用,解决新问题。核心概念的再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