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主题:科学特长生评价大家谈 [复制链接]

1#

[原创]主题:科学特长生评价大家谈

科学特长生评价这一方式在上虞的一些学校(滨江小学  实施者:林建锋;阳光学校  实施者:王飞)进行了一年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推广这一经验(经验推广的前提是他人能够方便的应用这一研究成果),科学特长生评价方式研究小组决定制作一批科学特长生奖章,并在对奖章的设计方案成熟后面向广大学校、科学教师实行零利润服务。
一、我们设计的科学特长生奖章的样稿
(见下图)
二、对于科学特长生类别设计的思考(敬请提出自己的想法)
(见下表)
说明:
1、三套奖章设计方案的平面效果都为科学家头像+对应章名;
2、奖章设计方案1中的头像采用章名中的科学家头像;
3、奖章设计方案2和奖章设计方案3中头像采用奖章设计方案3中的科学家头像。

关于科学特长生评比的程序等一些材料将陆续上传,欢迎老师们关注。希望老师们现在就科学特长生奖章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们的意见对完善这一评价方式十分重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分享 转发
TOP
2#

附:奖章设计方案3中的科学家介绍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此后,他又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概念,国家“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列为重要项目,经项目组科技人员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握两系法技术,并推广种植,现占水稻面积的10%,效果良好。
1997年,他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实验田取得良好效果,亩产近800公斤,且米质类粳稻,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在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1976年至1999年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3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近60%,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项国际奖励。袁隆平虽已年届70岁,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TOP
3#

张衡简介
出生年月:前78年
籍贯: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石桥镇)人
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石桥镇)人。少游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在天文学理论方面,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生万物。他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认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他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张衡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TOP
4#

李政道简介
理论物理学家。
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
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
   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
   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
   1950年获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物理学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
   198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密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中宇称守恒,那么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 K介子。但是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该是同一种介子。李政道和杨振宁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
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还是第一次。李政道又是到那时为止历史上第二个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李政道在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还有:
1949年与M.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密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D.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见固体中的元激发)的构造。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统计物理中关于相变的杨振宁—李政道定理(包含两个定理)和李—杨单圆定理。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1957年与R.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CP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运动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同年又合作分析高能中微子的作用,定出此后20多年这方面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工作的方向。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1964年与M.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消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或与木下的工作合在一起,称KLN定理。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
TOP
5#

张开逊简介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中国科协常委,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子物理专业,致力于传感器技术研究。为半导体结型温度传感器在中国工业化生产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创建半导体结型温度传感器产业,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医学提供了一代新型温度传感器。发明碳化硅高温传感器,使半导体线性温度传感技术拓展到高温领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发明多参量有源传感器、高灵敏呼吸监护器、多信息源火灾报警器和微振动探测器。获法国国防部长奖、匈牙利天才奖、日内瓦州奖、比利时王国骑士勋章和德国国际发明金质奖章。
TOP
6#

一、关于“科学特长生”评比的概念界定解释
   自200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科学特长生”评比活动。“科学特长生”评比,就是根据每个孩子在科学学科中的不同特长和优点,设立若干他们感兴趣的特长生称号,并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比细则,让孩子们对照细则,自主申报相关特长生称号,经考评合格后授予相应的“科学特长生”荣誉称号并颁发特色奖章的一项活动。“科学特长生”评比能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
TOP
7#

二、关于“科学特长生”评比的设计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即“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科学特长生”评比集中体现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会重新审视自己,让失去自信的学生学会欣赏自己,让更多的孩子学会欣赏他人,最终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TOP
8#

三、关于“科学特长生”评比的开展流程
   小学科学特长生评选过程为:确定科学特长生称号与评比细则——自主申报、积极争创——多元评价、颁发奖章。
   具体见附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TOP
9#

学习啦
TOP
10#

小学科学特长生评选过程为:确定科学特长生称号与评比细则——自主申报、积极争创——多元评价、颁发奖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