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到底能交给学生什么? [复制链接]

1#

我们到底能交给学生什么?

     我们想让学生通过科学课教学成为什么样的人?记得一位校长来我校上《热胀冷缩》一课,学生配合得不好,气氛有点沉闷,课后我批评了学生上课不够积极主动,有些简单的知识居然不知道。叶老师知道了,就跟我说:“学生已经不错了,我们能要求他们怎样呢?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啊!”这话让我震惊,也让我久久思考: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啊,又不是个个都是科学家,如果他们都是科学家了,还要我老师干什么呢?以前我认为学生就应该完美得配合我的教学设计,应该在我的引领下完成教学目标。会责怪他们怎么这个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方法都想不到。当我在责怪学生的时候,我难道就不应该想想自己能教给学生什么吗?
  
     当第一批接受一轮《科学》教学的学生毕业时,我给他们做了测试,看看他们学到了什么,我又有效地教了他们什么。测试结果让我有一些遗憾,当然,他们没有都成为小科学家,一大部分同学的主动探究的能力也没有养成,相比于三年级时,他们的求知欲与主动性都有所减弱,课堂上林立的举手不见了,小组讨论时的“看客”增多了(但愿是年龄增长的缘故)。课堂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总会有几个学生让你惊喜,他们有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生活积累,会大胆的质疑。然而除了他们,剩下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与自身都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比如他们都知道宇宙是浩瀚无边的,人类是伟大也是渺小的,天狗吃月亮的说法是荒诞的,电和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但具体到具体的知识点,情况就不是很乐观,比如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什么,一半的学生知道是二氧化碳,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泡”,又比如问他们声音是怎样产生时,还是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填上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要知道教学这两个知识点时我是让学生做了实验并经过充分的讨论的。
  
     我能教给学生什么?也许不是化为一个个答案的知识点,也许不是强调了一次次的注意点,而是面对头顶星空时不会为牛郎织女的遭遇惋叹,面对飘落的树叶时想起这是生命的循环,面对一根铁棒能够想起它可以成为一个杠杆,面对一个即将灭绝物种想起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在这些基础上,我希望他们还能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初生牛犊般的大胆质疑,丝丝入扣地推理,脚踏实地地求证,这些不是能教的,只能是培养的,至少不能扼杀吧。所以,当一个初中老师问我“你们教了他们什么,初中里还不是要重新教过”时。我问他:“难道科学里的所有都是可以教的吗?”他不理解,我想我们小学科学教师都明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8 22:23:2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我向往风的自由,无奈风也会套上缰绳。我要握住风之缰绳,做一个骑着风的大侠。
TOP
2#

“难道科学里的所有都是可以教的吗?”


顶这句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