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思维型科学课堂
——2023省疑难问题听课感想
刚从杭师毕业后,在我们吴兴任教数学,那时候吴兴区的各类公开课以“生本理念”为基调,主张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虽然,同我在大杭州实习的时候有所不同,但是慢慢地被同化了,因为我觉得很有道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好他的主体作用,毕竟学习是靠学生自己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也是这么希望的,希望孩子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根据自己的问题,展开自己的研究。虽然,尚未成功,还需努力。只是孩子在不务正业的事上确实有这个过程,也算是成功了一点点。)
转为科学老师后,我的教学热情更高了。自第一次区级公开课以后,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本次有幸听了2023年省疑难问题的6节课,和几个有关思维型科学课堂的讲座,引发了一些小想法,虽然每个区县的理念表达各有不同,但是闪光点总是那样闪闪发光的。
一、生活情境导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近几年,在项目化理念的影响下,导入越来越生活化,基本都是学生经历过或者现场体验,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我在本次大会上看到了两种体验式现场导入:
(一)建起思维支架,搭桥引路
嘉善县教育研训培训中心沈菲菲老师上的《叶的作用》一课导入:
现场互动,与老师比一比跳绳,谁跳跳得多。
师:我跳绳很厉害,可以跳140多下。厉害不?
生齐声说:厉害
个别采访几个学生,生1:我跳180多;生2:我也跳180多。
师:都跳180 多吗?(很多学生举起了手)那还说我厉害。谁来展示一下。
一生表演跳绳一分钟后,教师近距离搭了一下学生,说:你出汗了。问大家:汗是从哪出来的?
生:毛孔。Ppt出示放大的毛孔。
汗会从毛孔中钻出,人体热了以此散热。这样的亲身经历,每个人感受都很真切。而这一思考路径恰巧可以迁移到叶的蒸腾作用上,叶也会向人体一样排水散热,钱买你思维支架的铺设,为后面的思考搭桥引路,从对人体出汗这一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迁移到植物,辅助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后面实验的现象。
(二)引发疑问与好奇,初识概念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徐莉莎副校长上的《斜面》一课导入:
师:课前老师答应大家买水果给大家吃,现在老师兑现承诺,买了一只哈密瓜。谁来帮助切一下。(很多学生纷纷举手)
一生第一次切瓜,说:老师,这把刀切不开;换一把刀,切下去了。
学生都有切东西的生活经历,现在两把看起来一样的刀,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内心肯定产生了疑问和好奇,以此激发了学生学习。教师顺势出现ppt,两把刀的刀刃对比图,一把刀的刀刃被抹平,另一把刀的刀刃锋利,以此来初步认识斜面。
二、关注环节之间的逻辑与层次过渡
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郑美宏老师上的《磁铁的两极》,主体教学路径如下:
第一次实验:用一个回形针,用手去感受条形磁铁各个部分磁性的强弱。
第二次实验:用多个回形针,到磁铁的两极和中间去挂
第三次实验:用磁粉,更加请精确地反应磁铁的磁性。
从整体设计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实验师层层递进的关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进阶状态。材料的接入是由少到多,由手感到细小物体,体现了科学严谨性和人类认识事物的历程。但是,个人觉得还有改进的地方,每一次实验应该让学生汇报之后,自己发现问题,因为有了问题,才转而进入下一个研究。如:第一次实验发现手感不准,课上学生也都发现了。所以加入更多回形针进入第二次实验的研究;第二次实验后,可惜老师就进行了总结。个人觉得应该引发小组之间冲突(课上正好有红色磁极强的和中间能吸住回形针的),再用磁粉,学生的思路就走得更顺了,就照顾到了所有学生的想法。
三、把握学情让学生自主暴露思维过程
在本次大会上,学到了两种把握课堂学情的方法。
(一)收集大数据,精准把握学情
自2018年上了一节优学派的录像课后,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快捷又清晰。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没有这样的设备条件,平时我尝试过课下,用过:向上网APP、问卷星和组卷网(前二者免费,组卷网付费)。主要用复习时,因为地域经济运作模式的原因,有的孩子晚上见不到家长,总是存在滞后性。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活动中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研究院特技教师姜向阳老师如何精准把握学情的:
《点亮小灯泡》一课学生有各种猜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猜测用实验材料一一尝试,做好记录后,只见姜老师用一台仪器进行扫描,大屏幕上就出现了学生对能否点亮小灯泡的判断数据。
简而言之,这台机器就是一台批改作业的机器,后来我在下面打听,原来姜老师用的叫56教室,这台机器目前还存在缺陷,只能批改判断题。
(二)活动巡视记录,明确小组学情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徐莉莎副校长上《斜面》一课时,她拿出一个记录版,在学生长时活动时,巡视指导并给每个小组的情况做了一一记录。
这样的巡视表格,关注全班学情。也有利于后面汇报,想让学生得出一致的结论,可以先请想法大致差不多的小组;得到共同想法的同时,再请一组想法不一样小组,引发认知冲突,也许这一组也是正确的,是开拓思路,实验补充;也许是完全错误的,需要大家做进一步分析。总之,这样的巡视记录有利于研讨,照顾全班学生的想法。
四、结构性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上德校区许水勇老师的《弹簧测力计》一课,将省测考题引进了课堂,学生在学标准仪器的使用时,也发展了思维。
课上,学生在知道了使用弹簧测力计要注意调零和平视后,让学生自己测了一些材料,如:钩码、橡皮、番薯、回形针等。(有测不出,用塑料袋的提示)
学生测得回形针的数据为零,问:回形针真的没有重量吗?
生齐声说:不是。
师:那弹簧测力计测不出一个回形针的重量怎么办?
生1:测更多个,把总重量除以个数,就得到一个回形针的数量了。
教师就给了学生100个测测。
由此,我想到,如果材料是这样给的,番薯是超过量程为1牛的测力计的,回形针是给100个的,测力计也有不同量程的。学生会自己发现:超过最大量程的要选用大量程的测力计;一个回形针测不出来,用多个来试试吗?结构性的材料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