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我们的呼吸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初次备课,就很困惑,不理解这个单元怎么前面介绍呼吸,后面就突然介绍到消化,但是一遍遍的上下来,本节课的内部逻辑和本单元的内部逻辑也越来越清晰了。
一、采用绘本阅读,做到螺旋上升
单元起始课,学生的已知往往相差很大,有的孩子是真正的0基础,而爱看书的孩子知道的会很多,通过提供绘本的方法,很好的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比如有些班级孩子科学启蒙少,看完绘本的收获是鱼是用鳃呼吸的,这个内容虽然在一年级就涉及了,但是因为不考试,孩子们明显忘记了,而在科学启蒙相对较好的班级,学生的收获就是鲸是用肺呼吸的,人体每天需要呼吸的氧气量,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绘本中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就有效的促进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螺旋上升。
二、质疑绘本内容,提高质疑精神
在编写本课绘本时,关于呼吸器官,发现没办法把它编写进去,可又担心学生不会,就把这些词汇用其他颜色提示了,上下来却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不会,于是我在汇报呼吸器官内容时,让孩子们说说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大部分孩子都是根据绘本内容,说到需要在膈肌的作用下,才能呼吸,有个孩子的答案让我非常的惊喜,她说因为膈肌应该是“分隔的肌肉”,从名字推测的,这样的思维能力,真的是非常的难得!
对于膈肌是不是真的属于呼吸的结构,孩子们其实是猜的,那么如何来验证呢?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想到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于是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怎么模拟,怎么实验,一则培养了学生对于书本的质疑能力,二则培养了学生有问题就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检验的科学精神。传达给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阅读科普书籍时要学会去质疑,学会去检验。
三、尊重学生思维,给予犯错机会
第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没有强调要动膈肌来模拟呼吸,班级基本上都是用吹的方法来让“肺”变大的,孩子们根本想不到是要移动膈肌,汇报的时候,学生提出我们模拟的是呼吸而不是人工呼吸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不能吹,接下来的班级我就让孩子们先上台展示吹的方法,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这个方法不能正确模拟呼吸。
四、促进学生提问,提高科学素养 绘本看完后,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我要求每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问题的质量也能很好的反应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从不会提问到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可以慢慢进行培养的,而且提问也很好的为后续的课程提供服务。
例如大部分学生提出膈肌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就为下个探究活动服务;
爱运动的人肺更好还是不爱运动的人肺更好,就很好的为2-3两课内容服务;
我们的身体里还有哪些器官,就为第8课服务;
心脏在哪里?脑子里有水吗?这些有关身体结构的内容就很好的为五年级这个单元服务;
当然有些问题小学无法解决的,比如蜗牛怎么呼吸的?还有哪些用肺呼吸的鱼?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