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研究院 姜向阳
【教材简析】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本节课要求学生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接亮小灯泡,以此探索组建一个简单电路,初步获得电路的认识。因为要组装简单电路,就需要对电池、小灯泡等组件的结构进行观察。因而,这节课的重要探究活动是观察小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探索如何将它们组装成一个简单电路。教材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回忆生活中手电筒的使用,引出如何组装一个类似手电筒装置的简单电路的探索任务。第二部分,观察小灯泡、电池等电路元件的结构,尝试接亮小灯泡。第三部分,交流接亮小灯泡的方法,研讨小灯泡被点亮的条件。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电既熟悉又陌生,对“电”的探索有着极大的好奇与兴趣。但对他们而言,要获得“电路”的概念理解是困难的。所以,让学生具身体验组装简单电路的过程,是帮助他们认识“电路”的前提基础。让学生人人参与“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的探索实践,是学习“电路”的重要方法,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适切的学习目标要求。因为这个探究实践任务,既有一定挑战,又基本能够实现。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自主实验、交流研讨,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用相同材料、多种不同连接方法搭建。
科学思维: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从“亮”与“不亮”的电路连接图中寻找规律,从而对电流的流向、通断与能亮的原因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探究实践:能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实验等方式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记录小灯泡等组成结构以及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能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实验等方式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能大胆地想象,小心地求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小灯泡的各个组成部分,知道小灯泡内部结构与点亮小灯泡连接方式的关系。
难点:运用多种连接方式点亮小灯泡,认识到点亮小灯泡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2 只小灯泡,2 节 1.5v 的干电池,2 根导线,探学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板贴、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概述,引发问题导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已经思考了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并画了连接图(呈现学生连接方法图)。
2.从中挑选几种出现频次较高的连接方式,并提出问题:这些连接方式,真的能使小灯泡发光吗?
二、观察实物材料,预测可能点亮的方法
1.结合图示,观察小灯泡和电池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预测哪些连接方法有可能点亮小灯泡(在能亮的连接方式后面打√,不能亮的打×)。
2.汇总学生预测结果,并分类呈现。
3.交流学生判断各种连接方法是否能点亮小灯泡的初始想法。
三、实践检验预测,归纳点亮灯泡的方法
1.小组合作检测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在能亮的连接方式后面打√,不能亮的打×)。
2.汇总各组检测结果,并归类成“能亮”“不能亮”两类(对于意见不统一的,请小组进行再次验证后归类)。
3.讨论交流:怎样的连接方式才能让小灯泡发光?
四、引导提问设疑,激发进一步观察探究
1.我们已经能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小灯泡,对于点亮小灯泡还有什么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根据新产生问题,选择开展后续探究活动:
(1)观察解剖好的小灯泡内部结构,思考小灯泡结构的特点与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关系。
(2)还有什么连接方法也能点亮小灯泡(学习效果检测):让学生思考画出新的点亮小灯泡连接方式。
……
五、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