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上德校区 许水勇
【教材分析】
《弹簧测力计》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后四课主要学习运动与能量的关系以及有关小车设计的工程设计领域的内容,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归纳,以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学情分析】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弹力有大小。在生活中,学生也知道了用弹簧秤去测物体的轻重,但是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历。因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积累尽可能多的测量经验,培养估测能力和量程意识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在观察、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活动中,知道并理解其基本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掌握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培养估测能力和量程意识;能用计算的方法测量一枚回形针的重力。
探究实践: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态度责任:在实验探究中进一步培养研究的兴趣,树立细致、严谨、有序的研究态度,体会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有依据的估测,培养学生的量程意识。
【材料准备】
学生准备:弹簧测力计、一瓶矿泉水、一袋盐、一瓶牛奶、一包纸巾、一个果冻、一枚回形针、活动记录单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套、两篮番薯、100个回形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从学校“光合园”情景引入,出示两篮番薯,请同学上来比一比轻重。
2.出示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1.发放弹簧测力计,小组观察。
(1)认一认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结构。
(2)拉一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变化,感受1牛、2牛、5牛等大小不同的拉力。
2.交流小组观察结果。
(1)出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交流弹簧的变化,板书: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3)认识力的单位等。
三、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
1.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黑板汇总小组数据。
2.交流:我们来观察测量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猜测数据不同的原因,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注意点,板书:调零、平视
4.小结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5.用正确的方法再测量一次。
四、测量更多物体的重力
1.出示6件测量物体,明确测量要求。
2.说说想要估得准,你会怎么做?
3.两人一组,测量6件物体的重力。
4.交流汇报。
(1)回形针有没有重力?怎样测一枚回形针的重力?出示100枚回形针。引导学生思考塑料袋有没有重力?
(2)比较其它物体的测量结果,猜测数据不同可能的原因。
(3)完成自我评价。
5.检验估测能力:出示物体,学生估测,实测验证。(引导学生先与刚才测量物体比较,再来估测)
6.尝试测量番薯的重力,板书:量程
思考:怎样测量一篮番薯的重力。
五、认识弹力
除了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弹力,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六、拓展延伸
1.出示材料,做一把橡皮筋测力计。
2.思考:怎样标画出这个测力计的刻度?
3.分发材料。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