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八)》学习体会
2024.09.15 每月研修总第137期 黎作民 王伟兰
本次每月研修观摩学习了由湖州市教坛新秀王伟兰老师执教的《给植物画张像》优秀课例,聆听学习了由正高级教师黎作民老师带来的精彩的课例点评,获益良多,深受启发。
王伟兰老师执教的《给植物画张像》一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链接真实生活,介绍家里的植物朋友,激发学习兴趣;2.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特征,用固定句式描述吊篮根、叶的特征及生活环境;3.活动二,示范植物画像,强调观察到什么画什么,学生先后上台共同绘制吊篮画像并介绍吊篮;4.活动三,选择一种植物画像。学生自选一盆植物进行画像并展示汇报;5.研讨:爱护植物;6.拓展:继续观察我们的植物,制作植物画册进行记录。王老师也从“融入情境,丰富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提升学习兴趣”、“多维评价,培养科学习惯”三个方面对本课例进行教学总结,她也结合专家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下两个改进方面:①情境导入时可以借助故事导入:神农尝百草,再比较葱和蒜。同时情境可以首尾呼应,课的最后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科学家的介绍;②调整时间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增加研讨时间,如植物画像分享、猜植物的游戏更充分。
随后,黎作民老师对这一课例进行点评。黎老师从教材内容,学情调查等方面肯定了《给植物画张像》这一课教学内容设置的必要性,再针对每一个板块细致地还原了课堂教学,也从“把握了教学目标,有层次的将课堂教学进行分解”、“采用了多元方法”,如示范画、表达支架,星星卡评价以及“体现了学科特点”三方面肯定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在黎老师的精彩点评中,我也再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一年级观察记录中强调“看到什么画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增强表述的准确性、促进学习理解力,同时培养实证精神,客观记录,尊重事实的品质。同时在低段教学中应该减少板书文字,活动设计的目的性再细化。
(萧山区闻堰小学 裴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