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联合成长协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151#

《理解、结构、结构化实践——以科学素养培育为核心的教改经验分享》学习体会
——2024.06.15 每月研修总第134期 沈晓英
本次每月研修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专家沈晓英老师作题为《理解、结构、结构化实践——以科学素养培育为核心的教改经验分享》的讲座,沈特从她2015年12月所撰写的《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生长点》一文为缘起,跟我们分享了她这一路以科学素养培育为核心的教改经验,一线教师踏实、高效、坚持的研究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沈特认为:1.教学设计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摇篮;2.有品质的问题是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动力系统;3.理性活动是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4.科学预测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诱因(图尔敏论证模型中的观点);5.让“障碍”成为发展思维的宝贵资源(敏捷、合理运用“状况”)。教学改革并不是只有在新的课标、新的教材出来的时候才发生。教改一直在路上!我们在新课标出来之前的课堂并不是完全与新课标理念相悖,有很多做法是值得我们继续保持并发展的。当然,也要理性地看到自己课堂实践与新课标要求的距离,并且努力去缩短距离。
要做聚焦科学素养的课堂实践,就要对素养课堂有一定的理解,对自己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改路上的实践更有方向和目标,也更有成效。因此沈特提出必须要理解“什么是素养课堂?”必须要研判“原来的课堂不是素养课堂?”必须要评估“我的课堂离素养课堂有多远?”必须要出发“主动践行素养课堂!”沈特提出要围绕核心素养,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拆分“结构”,拆分的部分就是“科学素养”整体拼图中的小块,如此展开教学,更有抓手!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主体一定是学生(现行课堂中理念上都同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实践中不由自主地大包大揽);2,探究需要有思维型(做中做是高级的伪探究);3.深度学习的发生(在理念上和行动上都需要意识、需要不断地提供保持深度学习的支持)。
沈特展示的《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更是很好地诠释了结构化实践。真实情景激发真实问题,材料的结构化设计与呈现,认知冲突激发思维动机,研讨和科学概念修正是最显化的思维表现,学以致用为学习打开更大空间。
学习了沈特的讲座,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关联型课堂,关注科学思维的生长点,让科学思维与科学知识协同发展,真正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
(萧山区闻堰小学  裴玲燕)
TOP
152#

教改需要继承和发展,不能认为原来的都过时了。
TOP
153#

《理解、解构、结构化实践——以科学素养培育为核心的教改经验分享》学习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主体一定是学生(门槛),当学生为主体时候,他们习得的一定不只是知识
二、探究需要具有思维性,形式大于思维,需要有做中思
三、深度学习的发生,孩子沉浸、思维互动、基于问题解决
课例:《导体和绝缘体》
1.前概念暴露:学生先行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绝缘体
2.这样分类,对吗?电路检测器检测这些物体,材料是有差异的,有一组是灵敏检测器、湿的木头(学习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学习)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科学表达,这是我们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4.学生之间存在歧义,教师、学生配合上台再次演示(使用灵敏检测器)
5.展示灵敏检测器,分析结构,展示工具的重要性
6.木块的研讨(湿木块、干木块)
7.师生研讨。 8.学以致用,小小安全巡视员,闪电击中小蛮腰、雷电发生时如何保证人身安全
四、研讨:利用发现的数据让学生构建基于证据的观点。引导学生基于证据建构科学解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观念。关注的合理性、数据的可靠性、推导的逻辑性。
萧山区红垦学校 方佳伟
TOP
154#

2024年6月15号每日研修又准时到来,这次的研修是由特级教师沈晓英老师带来的:理解、解构、结构化实践——以科学素养培育为核心的教改经验分享》,以下是一些观后感想:对于一个人而言,特别是成长中的儿童,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位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的学生会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周围的事和物,并作出科学的、合理的相应行为,就是知行合一。最近也在观看王阳明的一些事迹与观点。在思考知行合一与格物致知的区别。
沈特的讲座令我眼前一亮。对于知行合一来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应当相一致、相结合。这一理念源自《中庸》中的“格物致知”的观念。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丰富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提倡人们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理论,更要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和实践,以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可以说,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整合,而格物致知则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论,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和智慧。一种是方法,一种是能力。方法铸就能力,能力验证方法。
沈特丰富的课例从提问,环节,探究各方面都体现思维该如何渗透,指向素养课堂。1.以为社工1.主体一定是学生2,探究需要有思维型(做中做是高级的伪探究);3.深度学习的发生。想要素养真正发生,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定位起点,找准着力点,再去实践。要多做关于科学素养的微课题,联想到各个环节共同指向科学素养的不同方面,有待实践。(瓜沥三小吴旭辉)
TOP
155#

20240715每月研修有感:听了管老师关于课题研究方案与实施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管老师强调查阅资料对于课题写作的重要性,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课题。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创新的基石。同时,管老师详细讲解了课题的格式规范,让我明确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在课题中的核心地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课题中不能出现研究结果,这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题与论文的区别,避免了在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淆。另外,管老师提出以图加说明的形式来呈现课题,这为课题的表达提供了一种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图像能够更清晰地展示研究的框架和重点,配合简洁明了的说明,能使读者迅速把握课题的核心要点。通过这次讲座,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运用所学,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严格遵循课题格式要求,精心构思研究方法和内容;最后,尝试运用图加说明的形式,让课题成果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感谢管老师的精彩讲座,为我打开了课题研究的新视野,相信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会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赭山小学 沈菲
TOP
156#

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与选题策略——管建林
课题研究对一位老师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老师成长的标志之一。我们一线教师一般的课题选择1.源于教学实践: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2.关注教育热点: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3. 结合学校特色: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课程、校园文化等,以学校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确定课题。从定性走向定量。
提问:概念的高阶、一阶、二阶的判断很想管老师最后能再讲一讲,一线老师如何快速判断和寻找。感觉自己平时干的事情都没有思维的深度的,需要加倍努力了,结构和说明书就是一个突破口,避开做法+结果,需要多次学习,做笔记,才能消化。多情况下国内外研究综述只是简单罗列能找到的文献,进行简单归类,忽视了“述”,也没想到原来研究综述还有这么多种写法。
课题标题突出关键字,结构图的呈现方式有效突出关键字内容,有效明了。课题可以1.用动词加宾语的结构,把结果讲清楚。2.用图文解释思考留痕 3.用关键字可以结构性呈现,合作性流程。通过管老师案列分析对课题选择和综述等方面收获很多,需要好好学习慢慢消化!课题标题突出关键字,结构图的呈现方式有效突出关键字内容,有效明了。通过管老师案列分析对课题选择和综述等方面收获很多,需要好好学习慢慢消化!    萧山区宁围小学 李梦琼
TOP
157#

2024.07.05每月研修学习记录:
2024年7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讲座的是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管建林老师,讲座内容为《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与选题策略》。管老师从课题的题目开始,围绕选题缘由、相关研究综述、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实施途径、研究对象、研究步骤、以及研究成果形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让我对课题的撰写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选题缘由:一个好的选题应源自于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社会需求或者学科发展的前沿。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或推动领域的发展。同时,选题还应考虑自身的兴趣和研究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热情和动力。相关研究综述:对相关研究的综述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和创新点。在综述过程中,要学会批判性地分析已有研究,总结其优点和局限,从而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界定:清晰的课题界定能够明确研究的范围和边界,避免研究内容的模糊和混乱。课题界定应包括对核心概念的定义、研究对象的范围、研究内容的具体范畴等方面的阐述。研究目标:明确的研究目标是课题研究的导航灯。研究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相关性。它不仅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还要指明通过研究期望达到的具体成果和效果。讲座中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合理设定研究目标对于研究的顺利开展和最终评价具有关键作用。研究内容及实施途径:研究内容是课题的核心,应紧密围绕研究目标展开,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实施途径则是实现研究内容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包括采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手段等。研究步骤:合理的研究步骤是保证课题按时完成的关键。讲座中介绍了研究的各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时间安排。遵循科学的研究步骤,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工作,避免出现混乱和延误。(长沙小学 方佳)
TOP
158#

听《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与选题策略》有感
课题方案设计启示:科研需要触摸边界、超越边界,防止在别人研究过的问题中重复研究,需要提出自身新的领域。在准备阶段需要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需要查阅资料,参考文献必须有一定高度(5条以上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献)。实施阶段需要收集资料。总结阶段需要加工资料(定量(精准、统计图)和定性(谁发展))和撰写报告。适度超前。
题目: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方法类型(及格),理论+操作,理论牵引下的操作(优秀)

科研课题方案的基本结构:1.选题缘由:从现实出发(第一点宏观、中观、微观)。2.相关研究的综述(突出“综”)。3.课题界定:内涵总+外延分。4研究目标:动宾结构即可。目标1重要下结论。5、课题研究内容及实施(图:结构性呈现。文:说明)。6、本课题研究采用什么法。7、研究成果形式。

听《怎样写好学科论文》有感
学术诚信问题,选题切口要小,紧跟时代脉搏,关注热点、焦点、难点。文献检索的时间需充足。被引频次。番薯生长式查询法。逗号、书名号、分号不得适用于题目。内容摘要200~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字。一(一)1.(1)上图下表
红垦学校 方佳伟
TOP
159#

记7.15研修心得,由于一些事情7.15到每月研修没及时参加,后续观看了直播回放,以下是一些感受:管建林老师从课题方案设计启示、课题方案设计要点、课题研究选题策略三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课题研究的研习内容。
研究什么?如何打算?怎么进行?得到结论、体现成果。五个步骤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清晰的逻辑,其实则是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课题的表述要有格式: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方法类型。理论性、操作性、前瞻性、创新性。标题基于现实,陈述意义,具有逻辑意识,字数工整对仗!综述知彼知己,目标排序从重要的开始!对相关研究的综述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和创新点,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但不可照搬照抄,要选择性的节选对于自己研究有帮助的文献或学习一些研究方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真实的研究,合理的表达,结构图的呈现,让课题更有价值,题目需要精心提炼。通过这次的学习激发了我对课题研究的热情和信心,我将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瓜沥三小 吴旭辉
TOP
160#

2024.07.15每月研修《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与选题策略》
本月的每月研修聆听了由管建林老师带来的题为《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与选题策略》的讲座。管老师从科研方案设计启示、科研课题设计要素、课题研究选题策略三大方面深入浅出讲解了一线教师如何做好科研课题的要点和方法。管老师指出科研课题设计的要点是课题表述规范、有理论性和操作性价值、核心概念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要注意课题研究的结构思维力,从理解、重构、呈现三个角度力求达到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形象化。管老师还突出强调课题研究选题的重要性,要以求小、求实、求新为原则。管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多角度、全方位对课题给予专业指导,让我对课题的选题与撰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161#

20240815每月研修有感:高教授在关于跨学科实践模式与案例的讲座中,他从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结合经验来介绍跨学科探究以及探究实践的案例来展开介绍。讲座中高教授认为要理解科学教育做加法。首先就要了解科学教育和其他的学科教育有什么不同。探究实践就是重要的区分点,因为别的学科可能没有这样的一个特点。课堂中通过探究实践,要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要实践。
高教授认为社会迅速的发展,使得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所以我们如果要碰到某些问题,我们要想处理。我们发现了用单一的学科不好解决。讲座中他以我们国家未来要开展的一个探月工程为例展开说明跨学科的重要性,在探月工程中,需要集中航天通讯、控制、材料制造等多方面的力量专家。每个专家对自己领域都很熟悉,但是他怎么能够理解其他领域的一些要求,因为在这个工程中,不能只是说把自己的部分做好,而是要把整个系统做好。所以这时候如果有跨时候的这个视角的话,就容易了解不同学科提出的一些要求,然后在本学科内怎么实现。
此外,高教授还将跨学科学习分为3类,一种是学科内综合学习,比如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第二类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本科学为主,其他学科占10%左右,第三类是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涉及不同的学科,学科界限不是很明确,这也是未来跨学科学习的趋势。
萧山区赭山小学   沈菲
TOP
162#

2024.08.15每月研修学习记录:
   2024年8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讲座的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云峰教授,讲座内容为《跨学科实践的模式与案例》。高老师从三方面进行了介绍: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跨学科探究实践案例。
   在对“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学习后,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认识和思考。跨学科探究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使我们以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视角去审视问题。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范畴,而是能够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解。它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当不同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相互碰撞、交融时,往往能够激发新的灵感和想法。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问题至关重要。
    跨学科探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跨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通过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此外,跨学科探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许多实际问题并非仅仅属于某一个学科领域,而是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例如,环境问题需要结合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综合分析和解决。通过跨学科的探究,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应对这些复杂的现实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长沙小学 方佳)
TOP
163#

《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学习体会——2024.08.15 每月研修总第136期 高云峰
      本次每月研修邀请了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云峰教授作题为《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的讲座,高教授对“跨学科”这一概念有着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他从“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跨学科探究实践案例”三个方面展开他的分享。
      高教授认为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首先要找出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有针对性地做加法,探究实践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特征,要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重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显得特别重要,从宏观角度来看,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从跨学科的视角更能综合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从微观角度看,跨学科学习更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整理零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皮痒高阶思维。通过自身的实践,高教授也总结了他在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1.学会观察;2.善于提出问题;3.画出关系图。在高教授看来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有这样8个特色,探究性、综合性、思维型、开放性、趣味性、安全性、丰富性、迁移性。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有3条可能路径:学科内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重头戏是高老师例举了大量的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案例,多角度多维度多路径全方面阐述了何为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给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正如高教授所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补性,要学会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复杂问题。‌跨学科学习是未来趋势,‌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社会和职业发展需求。
(萧山区闻堰小学  裴玲燕)
TOP
164#

2024.8.15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 (高云峰)
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
  科学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探究实践.   跨学科:整理不同学科知识的过程,讲方法和思维
  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
  1学会观察:从动物的角度思考飞行器
  2善于提问题
  3画出关系图,从现象到观察到提问,提问的学科之间的存在关联
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可能路径
  1.学科内综合学习:比如:科学、艺术类服装设计(美术+劳动+音乐+舞蹈)
  2.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某一学科为主 主学科(80~90%)
  主题原则:本学科有关、少而精、有教育含义、生活社会的议题;主题不是具体知识
3.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间比例不一定,未来教育的方向
  鱼菜共生系统
跨学科学习实践案例
  悬崖勒马:你是否知道悬崖勒马?出处(语文)
  主题:能否找到自动提醒或防止危险的机制
  任务:找出小马走到边缘且停止的条件
  观察现象,提问:看了现象后。如何实现悬崖勒马?为什么开始加速、后来减速?
  猜测:这一现象可能跟什么有关?
  验证自己的猜测:建模后猜想
  扩展:这一探究实践后的背后深刻含义 (萧山区红垦学校 方佳伟)
TOP
165#

本期的每月研修,聆听了高云峰教授带来的《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为主题的讲座。高教授从“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跨学科探究实践案例”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有关“跨学科”这一概念的理解。
高教授认为,随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而跨学科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整理零散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教授指出,“跨学科构筑了一个更加综合的视角,拓展了我们的认知,提高了我们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概念,从更高角度理解具体学科的概念。
高教授还给出了三条课程综合化学习的可能路径,即学科内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他指出真正的跨学科,是把不同学科的信息、数据、技能、工具、观点、概念和理论综合起来,是知识和概念的整合,是思想和方法的整合。(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166#

本月的研修是由高云峰教授带来的《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对于跨学科学习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将零散的知识体系整理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对跨学科探究进行设计?重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应该从三方面入手“学会观察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画出关系图”。简单直接,逻辑清晰。
跨学科学习的种类:1.学科内的跨学科学习,2.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学习方式。第二种难度较大但也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案例的选取令人眼前一亮,悬崖勒马,满招损谦受益的欹器、无人舟自横、琵琶行——吉他琴弦。不管哪个案例,都在根据主题不断延伸。
主题:孔子与中国文化
教育意义:满招损谦受益: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问题:语文角度:字怎么读?什么意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历史角度:寓意什么?科学角度:如何复现?科学角度:如何复现?——根据现象分析原理——试探外形函数——确定曲率半径——计算加水量(不断修改验证)——制作。
这一过程就是工程的实践的过程。
多学科融合为更好的理解与处理复杂问题奠定了基础。(瓜沥三小 吴旭辉)
TOP
167#

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高云峰)
      又是每月一次的研修,今天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高教授的《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的讲座。高教授从”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加法。学生在学习和检测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单一学科的角度进行,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学生需要快速适应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学习应运而生。
      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零散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跨学科探究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习将脑海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使用的是学生的形象、抽象、直觉思维,而高阶思维,如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工程思维等,在学习中使用的机会非常少,我们如何将教学从理论提升到实践层面,是在跨学科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尝试的。
      高教授以生动的案例讲解了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方法。我们经常说“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究竟如何“观察”,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高教授用观察鸟类的翅膀和身体比例举例,原来观察也可以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一个好的问题会引发系列后续的问题,我们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关系图,找到问题之间的关系。
      如何实现跨学科学习?高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几种可能的路径,比如学科内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等。高教授以“悬崖勒马“这一案例讲解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观看现象-提出问题(如何实现悬崖勒马、为什么开始加速后来减速?)-提出猜测(这一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悬崖勒马游戏:验证自己的猜测(实践探究)-总结(原理分析)-扩展(这一探究实践背后的深刻含义)。多学科融合为更好地理解、处理复杂问题奠定了基础。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以某一学科为主,融合少量其他学科,提升学生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城东小学孙萌)
TOP
168#

学习了高教授的《跨学科实践的模式与案例》讲座,对跨学科有进一步的学习,跨学科学习体现了综合性与实践性,是教师们研究关注的点,体现了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求。高教授从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跨学科探究实践案例进行展开。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阶思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跨学科学习是相契合的。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方法包括学会观察思考, 要善于提出问题,要学会画出关系图,从学科内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学习了悬崖勒马、孔子与中国文化等跨学科实践活动案例,动手实践,教会方法,简化建模。展现了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而制作模型自己去探究发现原因规律,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跨学科学习依托问题、主题、项目等多种载体开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科教学内容而设计,突出实践性、探究性,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强调要超越学科中心,加强学科之间的融通,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还存在哪些困惑,都要利用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成果评价。(党山小学 陆丽芬)
TOP
169#

2024.8.15 高云峰《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
     科学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探究实践.   跨学科:整理不同学科知识的过程,讲方法和思维。多学科融合为更好地理解、处理复杂问题奠定了基础。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以某一学科为主,融合少量其他学科,提升学生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跨学科学习体现了综合性与实践性,是教师们研究关注的点,体现了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求。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零散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跨学科探究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习将脑海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使用的是学生的形象、抽象、直觉思维,而高阶思维,如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工程思维等,在学习中使用的机会非常少,我们如何将教学从理论提升到实践层面,是在跨学科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尝试的。
方法:学科内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等。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
  1学会观察:从动物的角度思考飞行器
  2善于提问题
  3画出关系图,从现象到观察到提问,提问的学科之间的存在关联
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可能路径
  1.学科内综合学习:比如:科学、艺术类服装设计(美术+劳动+音乐+舞蹈)
  2.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某一学科为主 主学科(80~90%)
   主题原则:本学科有关、少而精、有教育含义、生活社会的议题;主题不是具体知识
  3.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主题:能否找到自动提醒或防止危险的机制
任务:找出小马走到边缘且停止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实现悬崖勒马、为什么开始加速后来减速?
猜测:这一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悬崖勒马游戏:验证自己的猜测:实践探究。
总结:原理分析。
扩展:这一探究实践后的背后深刻含义         萧山区宁围小学   李梦琼
TOP
170#

常思常悟,日思日记——很好的积累方式  一起加油
TOP
171#

在2024年8月15日的研修讲座中,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高云峰教授以《跨学科学习的模式与案例》为主题,深刻阐述了跨学科探究的三个核心方面:其重要性、设计方法及实践案例。在听取了关于跨学科探究的深度解析后,我深受其理念与实践案例的启迪,心中涌动着对教育新范式的感慨与憧憬。本次讲座不仅揭示了跨学科探究的精髓所在,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例,让我深切体会到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的巨大潜力。
      跨学科探究:连接知识的桥梁,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框架之内,而跨学科则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孤立的知识岛屿,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整理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新,教会我们如何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观察世界,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思维工具解决问题。正如讲座所提及,从动物飞行的奥秘联想到飞行器设计,这不仅是科学的学习,更是艺术与工程的交融,展现了知识跨界融合的魅力。
      设计之妙:问题导向与深度探究,跨学科探究的设计方法强调观察与提问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日常现象中提炼问题,再通过构建关系图,探寻不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学会提问”到“学会解答”,每一步都是对综合能力的锤炼。无论是学科内综合学习的创新尝试,还是以某一学科为主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抑或是开放性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都展示了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
      总之,这场关于跨学科探究的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更激发了我对教育创新的热忱。它让我坚信,通过跨学科的教育实践,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陈飞琴)
最后编辑陈飞琴 最后编辑于 2024-08-31 12:35:37
TOP
172#

20240915每月研修有感:听了王老师的课,这是一年级新教材的第一单元第四课,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存在这种注意力容易分散,科学素养还不够这样的一个特点。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又处在一个好奇心极强,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被肯定的特点。结合这个特点,王老师融入更多的一些教学智慧来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中,王老师进行第一个改进,就是融入了一个情景,丰富了这个教学模式。由于刚刚说的低段小学生啊。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一个主观能动性,此外王老师对于这堂课的反思,觉得可以通过故事性的导入,表明记录的重要性。后来,黎老师也进行了点评,她指出这节课其实是不同于原教材的一节课,最大的区分点在于2024版的教材,他降低了学习要求,也就是原来在2017版教材,是有科学词汇跟经验的,那么在新版的教材当中,他是不再做要求的,当然原版当中也是有画植物这样一个任务啊。原来它是和2022版的课程标准要求是相匹配的,课标要求在一二年级只需要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就可以了,所以在画图的过程当中,学生他其实抓住的是关键特征来画,也就是达到了学习要求。整节课的核心活动就是给植物画像,当然学生这个实验材料当中就不一样,有的给的就是水培的,有的就是给他土培的。所以孩子们是可以抓住这些特征来进行的。那么,植物的种类呢,也从身边找了不一样的那学生也会抓住它主要的特点来画。老师在选择植物的时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学生要顺利的能画出这样的图,那前提就是要基于非常认真和仔细的观察。
萧山区竞潮小学 沈菲
TOP
173#

      学习了“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 首先观摩了《给植物画张“像”》这节课,从介绍家里的植物朋友是怎么样的,小组讨论介绍植物;给植物画张像,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特点,并交流“我是吊兰,我的特征是......”活动二:给植物画张像,梳理画名称、特点、环境;再次介绍植物。活动三:选择一种植物画像,强调看到什么画什么,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展示交流环节:“我介绍的是,它的特点是”。做游戏,遮住植物名称,介绍植物特征,猜一猜植物是什么。研讨:我们怎样爱护植物。拓展:继续观察我们的植物,做成植物画册,画下按每一阶段植物画像。
     本课通过观察和画像及记录,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融入情境,丰富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提升学习兴趣;多维评价,培养科学习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记录单对画“像”活动进行汇报交流,对是否认真观察植物特点和是否真实记录植物的样子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特点的科学概念,意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都要爱护植物。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提出继续观察的任务,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进行对植物生长变化的长期观察。(党山小学 陆丽芬)
TOP
174#

2024.09.15每月研修学习记录:
2024年9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的主题为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为我们分别带来讲座和课堂教学的老师是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的黎作民老师和王伟兰老师。
王伟兰老师执教《给植物画张“像”》,本节课核心概念指向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①科学观念: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认识植物的主要特征,知道它们生活在相应环境中。②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画像记录,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的联系。③探究实践: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特征。④态度责任: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围绕核心概念,指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①情景导入,老师介绍从家里带来了植物朋友,引发学生的充分的好奇心。②任务驱动,在对吊兰进行了示范画像之后,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画像,遮住名称,给同学或老师介绍你的植物朋友。③交流表达,提供一定的句式,帮助学生表达观点和观察所得。④爱护植物,制作植物画册,引发保护植物的共鸣。
黎作民老师的评课,让我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本课。在一年级的课堂中我们需要强调学生客观记录、尊重事实的品质,说明“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培养好学生细节观察的能力,强调细节的准确性,真实性,不能凭借想象进行画图。(长沙小学 方佳)
TOP
175#

学习了“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八),本次活动是有湖州的王伟兰和黎作民两位老师做客每月研修栏目,执教《给植物画张像》,一切始于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尤其是视觉,来全面捕捉植物的特征。从整体上观察植物的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基本属性,再深入到叶片的形状、边缘的齿状、结构等细节。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对植物形成初步的认知,还能培养起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度。在仔细观察之后,学生需要运用绘画工具,如铅笔或炭笔,轻轻勾勒出植物的整体形态轮廓。这一步要求准确捕捉植物的外形特征,为后续的细化描绘打下基础。“给植物画张像”科学课通过一系列系统而细致的步骤,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植物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观察力与创造力,还培养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与艺术表达的能力。
TOP
176#

团队的力量,共同努力前行。
TOP
177#

2024.09.16每月研修《给植物画张像》
一、介绍你家里植物朋友(颜色、形状)
二、小组内同学讨论,把你家里的植物朋友介绍给同组小朋友
三、活动一:观察吊兰的特点(叶子长、垂下、生活在水中,叶子边上黄;根,对于有疑议的马上现场确认)
学生观察、学生汇报格式(我是吊兰,我的特征是。。。)
四、活动二、给植物画张“像”。
1.学生先上台演示画吊兰(盆、根、叶、水)名称、特点、环境
2.学生介绍(我介绍的是吊兰。。。)
3.经过前期吊兰的打样,再给其他植物画像(我画的植物是: 特点是: 它生长在   )
五、学生汇报(5位同学)
六、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植物,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植物
七、研讨:怎么爱护植物

《教学反思》
一、融入情境,丰富教学模式:带来老师家里的植物,好奇心,参与感,真实的生活情境。。。
二、任务驱动,提升学习兴趣:留住植物的美好印象 1.对吊兰的示范画像。2.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画像。3。猜植物的游戏活动
三、多维评价,培养科学习惯:口头表达、指向明确;小组表扬,黑板展示;提供表达句式
改进方面:
一、情境导入:用故事导入:神农尝百草;真实生活:比较葱和蒜;结尾呼应:科学家故事
二、时间安排:观察吊兰画像,给其他植物画像(时间分配)增加研讨时间:植物画像分享,猜植物的游戏环节。

《课例点评》
一、教材分析:12年级说出名称及特征(提供水培、土培;叶子形状)
二、课堂还原
三、课前调查:记录不完整、有差别。对花盆的想象、对叶子颜色的画法、对叶脉的想象、对根的想象
四、总体评价
1.较准备把握了教学目标 2.采用了多元的方法(示范画、表述支架、星星卡评价)3。体现学科特点:强调“看到什么画什么”
培养学生客观记录,尊重事实,培养观察力,增强准确性;促进理解;培养实证精神
五、反思建议
1.减少板书文字
2.活动设计的目的性再细化
(萧山区红垦学校 方佳伟)
TOP
178#

《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八)》学习体会

2024.09.15 每月研修总第137 黎作民 王伟兰

本次每月研修观摩学习了由湖州市教坛新秀王伟兰老师执教的《给植物画张像》优秀课例,聆听学习了由正高级教师黎作民老师带来的精彩的课例点评,获益良多,深受启发。

王伟兰老师执教的《给植物画张像》一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链接真实生活,介绍家里的植物朋友,激发学习兴趣;2.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特征,用固定句式描述吊篮根、叶的特征及生活环境;3.活动二,示范植物画像,强调观察到什么画什么,学生先后上台共同绘制吊篮画像并介绍吊篮;4.活动三,选择一种植物画像。学生自选一盆植物进行画像并展示汇报;5.研讨:爱护植物;6.拓展:继续观察我们的植物,制作植物画册进行记录。王老师也从“融入情境,丰富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提升学习兴趣”、“多维评价,培养科学习惯”三个方面对本课例进行教学总结,她也结合专家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下两个改进方面:①情境导入时可以借助故事导入:神农尝百草,再比较葱和蒜。同时情境可以首尾呼应,课的最后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科学家的介绍;②调整时间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增加研讨时间,如植物画像分享、猜植物的游戏更充分。

随后,黎作民老师对这一课例进行点评。黎老师从教材内容,学情调查等方面肯定了《给植物画张像》这一课教学内容设置的必要性,再针对每一个板块细致地还原了课堂教学,也从“把握了教学目标,有层次的将课堂教学进行分解”、“采用了多元方法”,如示范画、表达支架,星星卡评价以及“体现了学科特点”三方面肯定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在黎老师的精彩点评中,我也再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一年级观察记录中强调“看到什么画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增强表述的准确性、促进学习理解力,同时培养实证精神,客观记录,尊重事实的品质。同时在低段教学中应该减少板书文字,活动设计的目的性再细化。

萧山区闻堰小学  裴玲燕)

TOP
179#

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2024.09)
又到了每月研修的时间,今天有幸观摩学习了王伟兰老师执教的《给植物画张像》一课,并聆听了由正高级教师黎作民老师的精彩点评。
王伟兰老师上的这节课叫《给植物画张像》,内容分几个部分:首先,同学们要聊聊自己家里养的植物,这样能提起大家的兴趣;然后,大家要仔细观察植物,用特定的句子描述植物的根和叶子长啥样,还有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接下来,老师会教大家怎么画植物,然后同学们轮流上台一起画一个植物,画完后还要给大家介绍这个植物。采用画画的方式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活动,看到什么画什么。有了这个提醒,一年级学生才能真实的画出自己看到的植物图。之后,每个人选一种植物来画,画完后展示给大家看,根据每位学生自己画的话,让画主人自己说,体现了生本课堂。老师的语言和声音的语速都很符合一年级的教学。最后,大家讨论怎么爱护植物,老师鼓励大家继续观察植物,做个植物画册记录下来。整堂课活动层层递进,教学评一体化体现的很好。就像王老师所说,让同学们融入到情境中去,用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维评价,培养大家的科学习惯。
随后,黎作民老师对这一课例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点评。黎老师首先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出发,认为《给植物画张像》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必要性。接着,黎老师针对每一个教学板块,回顾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深入学习和反思,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年级观察记录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认真观察和真实记录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她总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确保他们的回答既全面又准确。她还特别强调准确表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清晰、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王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东小学 孙萌)
TOP
180#

《素养导向的科学课例实践》八 2024.9.15
又到了每月的研修时间,今日的观摩课例是由王伟兰老师带来的《给植物画张像》
课程一开始,王老师通过展示一幅已经画好的植物画,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绘画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想要亲自尝试给植物画张像的欲望。这种兴趣引导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外观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排列方式,茎的粗细、高度,以及是否有花、果实等,并要求学生用观察记录本记录下来。这种尊重事实、客观记录的态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为他们后续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绘画环节,王老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植物。她通过示范绘画,讲解了绘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用线条勾勒植物的外形、用颜色填充植物的部分等。同时,她还鼓励学生在植物画像中添加自己喜欢的元素或背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种绘画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王老师采用了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这种互动评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教师的点评也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在课程的最后部分,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养护方法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她鼓励学生课外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种拓展延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持续学习的兴趣。
总的来说,王伟兰老师的《给植物画张像》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她通过情境导入、细致观察、绘画实践、互动评价和拓展延伸等多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和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这堂课不仅让我看到了科学教育的魅力所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和创新的信念。(瓜沥三小吴旭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