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陈惠新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241#

产生气体变化的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217748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6/7 9:27:29
一课一思维导图,学生的知识点会掌握得很扎实。
TOP
242#

加热白糖,一起观察整个变化过程。
217675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6/6 9:16:50
勺子包上锡纸,否则清洗很麻烦!
TOP
243#

6月4日,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据悉,这面“石头版”五星红旗由武汉纺织大学研制。据徐卫林院士月面国旗团队介绍,团队遵从“原位利用”的原则,采用与月壤化学成分相近的玄武岩作为国旗的核心材料。据悉,这项研发历时近4年。研制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6/6 10:48:42
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越来越牛了
TOP
244#

产生气体变化的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217748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6/7 9:27:29
图文结合,绘制得很精美,点赞
TOP
245#

回复 3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学习受教
TOP
246#

产生气体变化的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217748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6/7 9:27:29
思路清晰,有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
TOP
247#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一课反思

   本课先将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聚焦到煤等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煤的形成也是化学变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与煤相关的文字资料,并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引导学生按“信息呈现→推理想象→阅读资料→分析研讨”的流程展开学习。在探索“大气层的化学变化”中,学生的前概念比较扎实,基本都知道氧气的产生与绿色植物有关,因此只需利用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来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资料大致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学生即能认识到大气中的氧气也是化学变化产生的,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也可提高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最后,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勤观察、多思考,举出生活中一些利用化学变化制造的用品,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TOP
248#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思维导图


TOP
249#

铁钉生锈需要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观察,我采用学生每天在钉钉上打卡的方法进行。


TOP
250#

铁钉生锈第四天的打卡,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我要求学生采用特写的方式打卡,把铁钉上的生锈情况看得更加清晰。


TOP
251#

每月研修
TOP
252#

活用“钉钉”,助力教学
TOP
253#

TOP
254#

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对于六年级的科学老师来说,得做到张弛有度,因为学生的重点在小学毕业考试。
TOP
255#

回复 102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板书的设计实属优秀,清晰明了,体现了本节课的知识
TOP
256#

回复 104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花瓶插花的影子很好看,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TOP
257#

回复 112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这个实验很直观的可以观察现象
TOP
258#

回复 130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有一段时间我也很喜欢煮水果茶,养生
TOP
259#

思维导图
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 下载次数:25)

(2024/6/19 8:37:22 上传)

TOP
260#

回复 148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学生真是一个小小设计师,画的很直观立体
TOP
261#

回复 151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学生对于搭建胡萝卜高塔很感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TOP
262#

回复 161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大自然的力量真神奇,鬼斧神工
TOP
263#

回复 171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这个还是第一次看见,长见识了
TOP
264#

思维导图
图片1.png (, 下载次数:0)

(2024/6/19 15:35:07 上传)

图片1.png

TOP
265#

这种思维导图好像每个单元都有提供,挺好的。
TOP
266#

思维导图
218793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6/19 15:34:50
有一本小学科学活动的书中,也有思维导图,看来是很普遍的一种学习方法了。
TOP
267#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TOP
268#

这个是印象最深刻的,孩子们 的创意无限呀  孩子们非常棒,非常了厉害 值得我们学习
TOP
269#

思维导图
218793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4/6/19 15:34:50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TOP
270#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