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6周(P119-P142),关键词“基本问题”,它是Ubd模板中的其中一个要素,作者也将它称为“通向理解之门”关键途径。在第五章的引言部分,作者又一次引用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1960 p40)的一句话来引出“基本问题”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书里的原话是:“对于特定主题或特定概念,我们很容易问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也很容易问一些无法回答的苦难问题。关键要找到一些可以解答的、启发性的起到媒介作用的问题。”在这里我初步解读到“基本问题”的两个非常重要特征——启发性和媒介作用。联系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促进研讨、承接活动的呢。所以阅读这一章,我的教学体会与作者的论述有了多次碰撞,其中有几条建议是在教学设计中比较受用的,分别是以下几点。
1.基本问题的六个指标
(1)真正引起对大概念和核心内容的相关探究。(促进探究)
(2)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深度理解)
(3)要求学生考虑其他不同观点,权衡证据,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回答。(收集证据)
(4)激励学生对大概念、假设和过程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持续的反思。(经验反思)
(5)激发与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的有意联系。(建立联系)
(6)自然重现,为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创造机会。(迁移创造)
以上6点,括号内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做的总结,感觉跟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也是想通的。
2.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本问题
在介绍专题性基本问题和综合性基本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作者为什么要在“问题”前面加上“基本”两字呢?对于“基本”,作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它的内涵:内涵一,我们的一生中会重复出现的重要问题(永恒、有争议的问题,比如“科学和宗教可以相容吗”);某一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探究(比如我们科学学科里,“什么是健康饮食”);学习核心内容所需的东西(比如,在学习宇宙科学时,我们可以如何来建构太阳系模型);能最大程度地吸引特定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者(比如“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旅行的”)。
明确了“基本”的四个内涵,再来认识“专题性”和“综合性”基本问题,以及它们和“引导性”问题之间的区别。
(1)专题性基本问题
专题性基本问题是比较具体的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如何来建构太阳系模型”,它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
(2)综合性基本问题
综合性基本问题是更综合的问题。它是围绕真正的大概念了设计的有重要价值的问题,所以它可以作为概念支柱,比如上面提到的“什么是健康生活?”要想充分地、有效地解决综合性基本问题,离不开一系列的专题探究——专题性基本问题。
(3)引导性问题
注意,这里的引导性问题不属于基本问题,它指的是对答案有引导性的问题,比如我们在聚焦环节经常会问一些关注事实和回忆的问题,我们的本意不是要让学生开始探究活动,而是通过这一问题引出真正探究的问题。引导性问题不能称为基本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它对促进学生思考或探究的意图并不强烈,也缺乏持续的探究和论证,但是它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明确了这三个问题,教学中如何去把我这三个问题呢?我的理解是它们三者需要关注教学的阶段性和节奏感。教学中,只提与大概念相关的综合性基本问题,会让学生学习很无助,没有立脚点;只提专题性基本问题,学生很难寻求广泛的联系和再思考;不提引导性问题,学习的节奏很难带动起来。促进理解的教学艺术,需要开放的和指导的、专题性和综合性探究的巧妙结合。(这是书本原话P133,非常欣赏这句话)通过恰当的平衡,我们会发现脑力激荡和创造与专家的深刻见解相伴而生。
3.使用基本问题的技巧
说技巧之前,作者出示了一份问题模板,它是基于理解六侧面的问题模板,这份模板将第四章内容和第五章内容联系在一起了。这样的模板如果生搬硬套在我们教学中,是蛮痛苦的。如果在教学设计遇到瓶颈的时候,翻翻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下面是一些实用性的技巧,可以收为己用。
(1)围绕这些问题来组织项目、课程、学习单元和课堂。使“内容”成为问题的答案。
(2)选择或设计与问题明确相关的评估任务。
(3)每个单元使用合理的问题数量(2-5个)。少即是多。划分内容的优先顺序以便使学生明确地专注于几个关键问题。
(4)用儿童语言设计问题,以便使问题更容易被理解。
(5)确保每个孩子都理解问题并看到问题的价值。必要时,进行一次调查或非正式调查来验证这一点。
(6)为每个问题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
(7)对问题进行排序,以便是它们自然地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
(8)课堂上提出基本问题,鼓励学生围绕问题整理笔记。
(9)帮助学生使问题个性化。比如让他们分享案例、手抄报、故事和直接感受,这样使问题更加生动有趣。
(10)为解决问题分配足够的时间。用问题和概念图表示问题的关联性。
(11)与其他同事分享你的问题,使教学计划更可能具有跨学科的连贯性。
以上就是自己对第五章《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的阅读感悟。相比前面几章,这一章的阅读效率更高了,可能书里所讲的理论与我平时教学经验感悟有较大的共鸣吧。
最后,借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总结此刻最大的感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理解了“通向理解之门的基本问题”,就能让这句话发挥它本该有的魔力。将这句话送给我的学生,更送给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