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验配合的积极性?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分组实验需要小组成员配合进行,老师会说“请组长分工,一个拿什么,一个看什么,一个写什么”等,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实验小组完成起来都是比较好的。
但也有一些“意外”,老师没有预估到这个实验过程中的情况,比如实验的支架不够稳定,比如一个同学做不好其中一个环节,比如实验结束的桌面脏兮兮……其他学生会安安静静做个“旁观者”,这时候老师会很着急,没有被分配要的事需不需要做?不会做还是不想做还是不愿意做?
猜测原因如下:
1. 真的不会做。比如用绳子固定在铁架台,学生不会打结。
2. 不知道要不要帮忙。有的组长很能干,习惯了包揽所有的事情。
3. 不愿意帮忙。去做分工以外的事,会觉得这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4. 想做,但怕做错。这样的学生应该也不在少数,自己说服不了自己。
可以尝试这样做:
1. 肯定第一时间来参与的
以《温度与水的变化》为例,烧杯加水放在三脚架上的石棉网上,酒精灯在三脚架下燃烧时,会发现酒精灯的外焰触碰不到石棉网,在没有点燃酒精灯的时候学生没办法很精准地估计酒精灯与三脚架的距离。
怎么办呢?办法想出了,熄灭酒精灯,在酒精灯下垫高一点,用比较完整的透明胶,这样酒精灯不会摇晃。
再次点燃酒精灯,外焰刚好可以给烧杯加热。


(酒精灯下面垫上透明胶)
2. 鼓励想做的,一边夸一边帮
以《热在水中的传递》为例,试管加水需要固定在铁架台的夹子上,但因为试管的角度有要求,所以固定试管的夹子需要通过两个旋钮来调节:一个是固定夹子与铁杆的旋钮,另一个是调整试管角度的夹子的旋钮。
实验过程中会发现,点燃酒精灯之前感觉都已经调整好了,但是一点燃酒精灯整个位置又不对了,试管底部与酒精灯之间的距离是不合理的。有学生去摆动试管,可想而知试管不会轻易被转动,试管转动了也只是把试管的角度调整了。
只有多个小组成员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把这个角度真正调整好,试管的高度、角度是分管不同的旋钮的。




3. 明确组长不要包干,激励组员给自己打帮手
以《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为例,试管中加入冷水,然后试管放入加了热水的烧杯里,同时,试管里和烧杯里分别需要一根温度计,这个实验的操作非常考验小组的合作。几个学生显得手忙脚乱,最后学生想出了给它们装个支架。
用泡沫装个烧杯盖,再给试管也装个盖,温度计轻轻插入泡沫。只有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才能真正把实验做得更完善。




4. 及时再分工,慢慢养成习惯
以《做个保温杯》为例,主要针对给普通杯子“加盖”、“外包毛巾”、“加盖、外包毛巾”、“嵌入泡沫塑料”等5种保温方式的尝试。本打算学生家里找杯子做实验,但考虑到一个学生带多个杯子不方便,如果本来有盖子的杯子呢又没有办法插入温度计,最后决定就用烧杯来做普通杯子。
这个实验中最难的一部分是“加盖”和“嵌入泡沫塑料”两种。老师事先准备好泡沫塑料,让小组成员尝试做盖子,尝试把烧杯嵌入泡沫塑料当中。惊喜的是,学生先根据烧杯底部大小,在泡沫上画个圈,抠除圈内泡沫,然后烧杯由下往上把烧杯嵌入。最底下的泡沫不镂空,上面几个都镂空,烧杯完美嵌入泡沫,实验效果非常好。




反思:
1. 合作的意识。这些做法可能也不会让所有的学生都变得积极主动,但至少让学生有一个意识。
2. 自我的肯定。现在的学生是在夸赞中长大,习惯了在夸赞中做事,并再次得到肯定。
3. 主动的动力。很多的“意外”需要及时的挺身而出,我能行,我能助一臂之力。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对自己完成这件事充满信心,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们还有什么密招也可以教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