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并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4月18日上午,定海小学教育集团教学共同体科学组在昌东校区开展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例研讨活动。教共体成员单位定海小学教育集团昌东校区、海滨校区和柳行中心小学的科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活动。
本次研讨一共推出了两堂研讨课,分别是海滨校区的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王文斌老师执教的三下科学《地球的形状》和海滨校区青年骨干教师谢丽丽老师执教的五下科学《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两位执教老师的课都能紧紧围绕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两堂课的教具准备也体现出一定的匠心,如谢老师测温时增加了一个泡沫盖子,解放了孩子双手,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验效果;王老师采用了激光切割、乳胶粘贴的木质立体船模来做船在球体上行驶时的实验,既直观又坚固,效果突出。
其中谢丽丽老师执教的《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课,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把凉牛奶浸在热水里泡一泡牛奶变热了”出发,聚焦本课探索的核心问题“热水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引领着学生经历“猜想-实践-研讨-结论”的过程,把教学重点放在观察温度变化过程和对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上,通过层层递进的讨论分析,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热量传递”的规律和特征。
王文斌老师执教的《地球的形状》一课,带领孩子们“穿越”到古代,从古印度带有神话色彩的“象背驮着碗状地球”到中国的“天圆地方”,再到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形,沿着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足迹,从想象到猜测再到事实,把教学重心放在模拟实验、寻找证据和用证据验证猜测上。整堂课教学过程环环紧扣,逻辑清晰,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兴趣很浓厚,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
在评课与反思环节,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就各自课的教学设计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今天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反思。听课老师结合前段时间的新课标学习活动和对研讨课教材的预先研读,在点赞优点的同时,对两节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次教共体科学组活动是继上次“请进来”后采用的“走出去”方式,执教老师面对的都是不同校、不同程度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备课难度。通过活动,让老师们对新课标与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教学问题诊断提供了新方法,指明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