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纸带?3条纸带?八颗行星 纸带建模 [复制链接]

1#

在上《八颗行星》,我先根据第一堂课进行复习导入,边回复边板书呈现太阳系大家庭的简单示意图,提问学生:这个示意图和实际太阳系相比,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很快提出:行星要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行星的大小、行星间的距离等都需要改进。借此引出本节课内容,深入了解八颗行星并建立距离模型。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说说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八颗行星进行排序。你能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建立模型吗?学生想到“按照等比例缩小”处理数据,如何等比例缩小?建议黑板上进行过程换算,方便学生思考和理解。

之前论贴金老师发帖“八大行星照片显示效果及数据比例建模图”,这节课我运用了这个数据。

提供三种不同的等比例缩小方式,思考哪种方式比较适合建立模型?


学生思考完以后发现中间的比较适合建立模型。


出示纸带:凌老师今天给大家提供的纸带是90厘米长的,比44.96厘米要长很多?还有其他的建模方式吗?

接着领取材料,建立模型。

最后编辑海豚阁 最后编辑于 2023-04-15 15:59:14
本主题由 进化管理员 徐玉红 于 2023/4/15 22:57:1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根据数据、米尺、太阳系天体模型、固体胶、长纸带等材料,学生积极动手建模。


TOP
3#

我的科学课每节课都有积分评价,最先完成的小组每组+2积分,剩下各个完成的小组+1积分。以下是不同班级的结果展示
603班的所有小组都采用了同样的数据,所以各个小组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个班级我最后一个班上这节课,在上课时补充了一组数据:根据90厘米长,对应各行星的距离。


604、605的数据就有不同的选择




还有小组细心的在纸带上画上精准的刻度。

通过全班展示,基本上各个小组能发现不足,并对模型提出改进建议。

TOP
4#

这是一节常态课,由于我提供的材料进行了简单的改进,比如长纸带的提供,学生在作业本做作业时,3条纸带,每条折叠4次,连接成长纸带共48段,部分学生就不太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不知道教材采用3条纸带的用意是什么?是否改成长纸带更加合理?40分钟的课时,感觉用长纸带就已经很充实了。再加上折叠、拼接,大大缩短后续研讨的时间。
TOP
5#

纸带建模对孩子空间概念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行星贴图似乎有点大哦。
TOP
6#

用纸带来建模方便简易,效果也非常好
TOP
7#

我上课用的也是一条纸带,是1的米,这样就不用接了,省时间些。
TOP
8#

楼主的方法更简洁,学习了。
TOP
9#

建模过程很有趣,学生很喜欢,同时数据的处理也引发了一阵头脑风暴
TOP
10#

建模是门学问,赞!本帖加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