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库(1-38) [复制链接]

61#

8.体会“轮子”的作用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推重物的对比实验,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分别在三种情况下拉动同样的重物,比较用力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1)利用橡皮筋直接拉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

(2)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六角形铅笔。

(3)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圆柱形铅笔。


供选器材

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六角形铅笔、圆柱形铅笔、橡皮筋




体会“轮子”的作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分别在三种情况下拉动同样的重物,比较用力大小6分)

1.用橡皮筋直接拉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体会用力大小。(2分)


2.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六角形铅笔,体会是否省力。(2分)


3.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圆柱形铅笔,体会是否省力。(2分)

实验结论(2分)

实验发现:越接近圆的轮子越能够省力。(2分)



TOP
62#

9.研磨大米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研钵碾碎大米。

(2)用擀面杖碾碎大米。

(3)用石磨碾碎大米。


供选器材

大米、研钵、擀面杖、石磨、小碗、刷子




研磨大米——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使用不同工具研磨大米

5分)

1.用一只手拿在研杵恰当的位置,研杵圆头的部分向下按压大米,施加力的同时沿着研钵滚动研杵。另一只手握成杯状,放在研钵和研杵顶部上端。(2分)

2.用擀面杖来回滚动碾碎大米。(1分)

3.用石磨碾碎大米。(1分)

4.不同工具选用适量的大米会用小刷子把米粉装到小碗里。(1分)

整理

1分)

将实验器材有序整理。(1分)



TOP
63#

10.多变的光斑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上的白色卡纸,尝试画出不同的光斑。

(2)调整手电筒的位置,使光斑与卡纸上印有的圆圈吻合。

(3)向评委说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供选器材

手电筒、印有不同大小圆圈的卡纸、白色卡纸



多变的光斑——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正确使用手电筒

1分)

每次实验时手电筒要竖着照射桌面。(1分)

制造不同的光斑

4分)

1.画出不同的光斑。1分)

2.按要求制造光斑使其与卡纸上印有的圆圈吻合。1分)

3.能够发现手电筒离得远,光斑变大,亮度变小的规律。(1分)

4.注意适时停顿,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

整理(1分)

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1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


TOP
64#

11.把盐放到水里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精确量取100毫升水,测量出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正确记录过程数据。


供选器材

食盐1包、2g量勺1个、玻璃棒1根、250毫升烧杯两个、水200毫升、150毫升量筒1个、滴管1



把盐放到水里记录单

根据实验,测得在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克盐。













把盐放到水里——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14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量筒量取100毫升水

2分)

1.用量筒和滴管正确量取100毫升水,倒入烧杯,正确使用滴管(2分)

2.滴管使用未竖直(扣0.5分)

3.滴管倒持(扣0.5分)

4.滴管平放在桌上(扣0.5分)

用量勺量取盐放入水中搅拌

6分)

1.用量勺量取盐每次刮平,搅拌的时候不碰到烧杯的底和壁(6分)

2.搅拌的时候偶尔碰到烧杯的底和壁(扣2分)

3.量勺未刮平(扣1分)

4.直接把盐加入量筒溶解(扣4分)

正确测量出100毫升水中溶解得盐

4分)

1.2g量勺分次把盐放入水中,等溶解到无法溶解,测量出100毫升水中盐可以溶解36±10克,填写好记录单(4分)

2.记录单没有填写(扣2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65#

12.食物与营养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2)正确填写实验记录。


供选器材

切开的土豆1个、切开的萝卜1段、花生三粒、碘酒1瓶(滴瓶)、A41



食物与营养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发现:(        )里含有淀粉,(        )里含有脂肪。














食物与营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7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测量淀粉

3分)

1.能用碘酒测量出土豆中含有淀粉,(碘酒滴到土豆和萝卜上,碘酒滴到土豆上会变蓝,说明土豆含有淀粉,碘酒滴到上萝卜没有变化)记录填写正确。(3分)

2.滴碘酒时滴管没有竖直。(扣0.5分)滴碘酒时接触到食物。(扣0.5分)吸了碘酒后倒持滴管。(扣0.5分)滴管吸了碘酒后平放在桌子上。(扣0.5分)

3.记录填写错误。(扣1分)

测量脂肪

2分)

1.能用纸压出花生中含有脂肪(纸上会留下明显的油渍),记录填写正确。(2分)

2.油渍不明显。(扣0.5分)

3.记录填写错误。(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66#

13.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所给材料,做一个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


供选器材

小口瓶1个、漏斗1个、橡皮泥两块、装有水的烧杯2个、水槽1个、塑料杯1个、纸巾1包、水适量




空气占据空间——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可选择漏斗、橡皮泥、小口瓶、装有水的烧杯做实验(2分)

1.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漏不下去),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2分)

2.没有用橡皮泥封住瓶口,水流入瓶子不多(扣1分)

3.水都倒入瓶子(扣2分)

4.未展示实验现象(扣1分)

可选择水槽、纸巾、塑料杯做实验(2分)

1.水槽内装入约 2/3 的水,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纸要尽可能塞到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水不能进入杯子,杯底的纸没有湿)(2分)

2.杯子没有竖直,材料选择正确(扣1分)

3.纸未塞到底部,有一点湿(扣1分)

4.未展示实验现象(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67#

14.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正确的方法将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2)用正确的方法将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3)用正确的方法将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供选器材

黄豆、绿豆、玉米粉混合物1份、木屑、铁屑混合物1份、红糖、沙子混合物1份、培养皿1个、手持筛子1组(孔径大小不同三个)、条形磁铁一个、水适量、 烧杯2个、细网漏勺1个、搅拌棒1个、10*20塑料盒6















混合物的分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分离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的混合物

2分)

1.用孔径不同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先大孔后小孔,并把筛出的物质放入塑料盒内,向评委展示实验结果。(2分)

2.未先使用大孔筛后使用小孔筛。(扣1分)

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

2分)

1.利用磁铁来分离铁屑,或者使用沉浮法(把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水,铁屑沉木屑浮,再用细网漏勺捞出木屑,放入塑料盒内)来分离,向评委展示实验结果。(2分)

2.如用浮沉法分离未用漏勺捞出木屑。(扣0.5分)

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2分)

1.用水溶解的方法来分离:把红糖沙子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水并搅拌,红糖溶解于水,沙子沉于水底,用细网漏勺过滤出沙子,红糖溶解于水中。向评委展示实验结果,并解释红糖在水中,最后可用蒸发结晶的方式得到红糖。(2分)

2.未用细网漏勺过滤沙子。(扣0.5分)

3.未解释红糖可用结晶的方式得到。(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68#

15.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制作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


供选器材

圆形塑料筒1个、剪掉瓶底的圆形塑料瓶1个、石子适量、沙子适量、勺子1个,剪刀1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2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水井模型(3分)

1.能正确制作水井模型。(参考图一到图四)(3分)

2.圆形塑料筒的上半部未剪掉。(参考图一)(扣0.5分)

3.沙子铺在碎石上约1厘米,太少。(参考图三)(扣0.5分)

4.先铺沙子再铺碎石。(扣1分)

演示井水的形成(3分)

1.演示:往沙子上慢慢倒水,圆筒里水位慢慢升高。(2分)

2.结合地下水示意图向评委解释地下水的成因:主要是雨水或积雪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形成地下水。(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TOP
69#

16.人的呼吸


实验内容及要求

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根据实验现象说出实验结论。



供选器材

保鲜袋2个、澄清石灰水一杯




人的呼吸——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7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测试空气

2分)

1.用保鲜袋收集空气,向保鲜袋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石灰水没有变化,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2分)没有摇晃保鲜袋。(扣1分)

测试呼出的气体

3分)

1.用保鲜袋收集呼出的气体,向保鲜袋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出现浑浊现象,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2分)没有摇晃保鲜袋。(扣1分)

2.向评委说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遇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1分)实验结论解释不清或没有解释。(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70#

17.运动和呼吸


实验内容及要求

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平静状态下、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三种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供选器材

秒表1



运动和呼吸实验记录表



呼吸次数(次数/分钟)

安静状态下


运动后


休息3分钟后


结论

通过测量,我发现运动对呼吸(     )(有没有)影响。










运动和呼吸——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9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测试平静状态下的呼吸(2分)

1.正确测试安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计时正确。(2分)

2.计时不正确。(扣2分)

3.呼吸不自然,较刻意。(扣1分)

测试运动结束后的呼吸(3分)

1.正确测试做高抬腿运动一分钟后的一分钟呼吸次数。(3分)

2.运动结束后没有立即测试。(扣1分)

3.呼吸不自然,较刻意。(扣1分)

测试休息后的呼吸

2分)

1.休息3分钟后正确测试一分钟的呼吸次数(2分)

2.呼吸不自然,较刻意。(扣1分)

填写记录表(2分)

正确填写记录表,得出结论: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分)



TOP
71#

18.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当拉力大小分别为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码时,小车在相同距离前进的时间,并归纳结论。


供选器材

小车1辆,桌面,勾码3个,滑轮1个,秒表1个,笔,纸,细线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实验报告

姓名: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2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6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2分)和改变的条件(1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1.将小车放在桌面上,用线牵住,线围绕滑轮转动,线的另一端连接勾码,确保小车能自由前进。(1分)

2.确定好小车前进的起点和终点。(1分)

呈现实验过程

4分)

1.1个勾码作拉力,记录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连测3次,计算平均值。(1分)

2.2个勾码作拉力,记录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连测3次,计算平均值。(1分)

3.3个勾码作拉力,记录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连测3次,计算平均值。(1分)

4.得出实验结论(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1分)


TOP
72#

收藏,给学生抽测练习
TOP
73#

题库内容很多,感谢楼主的倾心收集。
TOP
74#

都是比较经典的实验以及题目,感谢老师的分享。
TOP
75#

感谢分享
TOP
76#

19.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当拉力大小分别为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码,5个勾码时,弹簧拉伸的长度,并归纳结论。

4推算出当拉力大小为4个勾码时,弹簧的拉伸长度。


供选器材

勾码5个,相同的弹簧5个,刻度尺,带有5个挂钩的木板(木板可以夹纸),笔。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报告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评分标准


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5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和改变的条件。(2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1.将五个弹簧分别挂在木板的挂钩上。(1分)



2.确定好弹簧下端初始刻度。(1分)



呈现实验过程

8分)



1.1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2.2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3.3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4.5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5.推算出用4个勾码作拉力,弹簧被拉伸的刻度位置;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2分)



6.得出结论(拉力大,弹簧拉伸长;拉力小,弹簧拉伸短)。(2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5-09 14:06:18
TOP
77#

20.研究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研究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出接触面光滑程度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木块在实验室桌面和砂纸上滑行时,摩擦力大小比较。


供选器材

带有挂钩的长方体木块1块,平板测力计1把,砂纸1张。



研究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2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5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和改变的条件。(2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1.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1分)

2.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砂纸,将长方体木块放在砂纸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1分)

呈现实验过程

5分)


1.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2.将长方体木块放在砂纸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3.实验对比,得出结论(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分)







TOP
78#

21.研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研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三块不同大小木块在实验室桌面滑行时,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供选器材

大号、中号、小号长方体木块(底面积相同,重量不同)各1个,平板测力计。


研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3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5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和改变的条件。(2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1分)

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1分)

呈现实验过程

7分)


1.将大号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2.将中号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3.将小号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4.实验对比,得出结论(被拉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被拉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1分)



TOP
79#

22.研究浮力(一)研究浮力(一)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出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物体的沉浮状态。

1设计实验。

2探究出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重的物体可能下沉,轻的物体可能上浮。


供选器材

体积相同的空心可开合塑料球3个,橡皮泥3块,一盆水,标签。



研究浮力实验记录单

体积相同

预测

结果

1号球



2号球



3号球



实验结论:











研究浮力(一)——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7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2分)

简单写出实验步骤(2分)

呈现实验过程

5分)


1.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贴上标签123。(1分)

2.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号球内装一点点橡皮泥。(2分)

3.将三个装有橡皮泥的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得出结论(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越轻,越容易上浮)。(2分)


TOP
80#

23.研究浮力(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出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

1设计实验。

2探究出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体积小的物体可能下沉,体积大的物体可能上浮。


供选器材

大小不同空心可开合塑料球3个,橡皮泥3块,一盆水,天平,标签。



研究浮力实验记录单

姓名:

质量相同

预测

结果

1号球



2号球



3号球



实验结论:












研究浮力(二)——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7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2分)

简单写出实验步骤(2分)

呈现实验过程

5分)

1.给三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塑料球贴上标签123。(1分)

2.用天平称出质量相同的三块橡皮泥。(1分)

3.将质量相同的三块橡皮泥分别装入三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塑料球内。(1分)

4.将三个装有橡皮泥的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2分)








TOP
81#

24.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连接简单电路,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1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

2画出点亮小灯泡的电路图。

3点亮小灯泡。

4围绕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供选器材

电池、小灯泡1个,开关,导线,铜丝、铝丝、铁丝、塑料片、纸片、木片。



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实验记录单

让小灯泡亮的电路图







物品名称

预测

检测结果

小灯泡亮

小灯泡不亮

小灯泡亮

小灯泡不亮

铜丝





铝丝





铁丝





塑料片





纸片





木片







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12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实验装置

3分)

使用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等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小灯泡亮。(3分)

呈现实验过程

9分)


1.画出让小灯泡亮的电路图。(2分)

2.预测:拿掉一根铜导线,可以用哪些材料替代,小灯泡依然会亮?(1分)

3.分别用铜丝、铝丝、铁丝、塑料片、纸片、木片替代,观察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6分)





TOP
82#

25.探究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连接简单电路,研究纯净水和不同浓度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1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

2区分纯净水与浓盐水的导电性能。


供选器材

电池、小灯泡1个,开关,导线,纯净水,盐,勺子,烧杯。



探究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实验记录单


溶液种类

预测小灯泡亮度

实际检测情况

纯净水



2勺盐



10勺盐



实验结论












探究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使用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等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小灯泡亮。(2分)

呈现实验过程

6分)

1.预测纯净水和不同浓度盐水的导电性能。(1分)

2.在简单电路中接入纯净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1分)

3.在纯净水中加入2勺盐,在简单电路中接入盐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1分)

4.在纯净水中加入10勺盐,在简单电路中接入盐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1分)

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浓盐水导电性能好,纯净水导电性能差)。(2分)








TOP
83#

26.探究电路暗箱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利用探测器探究电路暗箱的奥秘。

1制作一个电路探测器。

2利用电路探测器,探究暗盒里的秘密。

3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供选器材

电路探测器:电池、导线、小灯泡;

暗盒:在电路暗盒外面,标出ABCD四个触点,在暗盒里,触点AB连一个小灯泡,触点CD连一节电池。



探究电路暗箱实验记录单

姓名:

小灯泡的变化

      

A-B

A-C

A-D

B-A

B-C

B-D

C-A

C-B

C-D

D-A

D-B

D-C













不亮













更亮













更暗













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探究电路暗箱——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12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实验装置

3分)

制作电路探测器:使用导线、开关、小灯泡等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小灯泡亮。(3分)

呈现实验过程

9分)

1.用探测器两个头,分别连接电路暗盒外面的四个触点,A-B,A-C,A-DB-A,B-C,B-DC-A,C-B,C-DD-A,D-B,D-C。观察并记录小灯泡亮暗情况4分)

2.从小灯泡的亮暗情况,分析电路暗盒里电路情况,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5分)












TOP
84#

27.观察岩石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一种岩石,进行观察。

观察岩石的颜色、颗粒、吸水性、气孔或条纹、敲击的声音、有无动物的痕迹等。


供选器材

花岗岩,石灰岩,放大镜,滴管,水,小锤子,烧杯。



观察岩石实验记录单


岩石名称

颜色

颗粒大小

敲击的声音

吸水性

条纹、气孔

动植物痕迹








结论















观察岩石——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呈现实验过程

8分)

1.选择一种岩石。

2.观察岩石的颜色。(1分)

3.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1分)

4.用小锤子敲击岩石,分辨敲击声。(1分)

5.用滴管滴几滴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的吸水性。(1分)

6.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条纹和气孔。(1分)

7.用放大镜观察岩石上有没有动植物的痕迹。(1分)

8.得出结论。(2分)

花岗岩:肉红、灰白、黑色的不规则颗粒;粗粒、中粒;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和条纹;不容易吸水;无动植物痕迹。

石灰岩:灰白、浅灰、深灰、灰黑;细粒;声音沉闷;没有气孔,有条纹;吸水慢;可能有动植物痕迹。








TOP
85#

28.热传导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

(1)用蜡烛分别在金属片的中央和边缘加热。

(2)仔细观察凡士林的变化情况。

3)用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火柴一盒、蜡烛一截、木夹两个、10×20厘米金属片两片、凡士林若干、小刷子一把、废物缸一个



热传导记录单







热传导——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10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

2.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涂抹凡士林(1分)

1.用小刷子分别将凡士林均匀涂抹在两个金属片上,一个涂抹在中央,一个涂抹在边缘。(1分)

2.凡士林未涂抹在金属片的中央或是边缘。(扣0.5分)

加热金属片(4分)

1.用木夹夹住金属片,分别加热金属片的中央和边缘位置。(4分)

2.未在金属片的中央加热。(扣0.5分)

3.未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扣0.5分)

4.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观察凡士林的变化

2分)

1.在记录单中用箭头正确画出热传递的方向。(2分)









2.只画出其中一幅图的热传递方向。(扣1分)

3.热传递的方向未用箭头标示。(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86#

29.小孔成像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会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2)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15×15厘米的半透明塑料膜一张、纸杯一个、橡皮筋一根、蜡烛一根、火柴一盒、大头钉一个、废物缸一个



实验记录单

在塑料膜上画出你所观察到的烛焰图像。










小孔成像——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小孔成像

实验装置

6分)


1.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用大头钉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塑料膜上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倒立图像,请评委观察,同时完成实验记录单。(6分)







2.塑料薄膜未能紧致地蒙在纸杯口上。(扣0.5分)

3.蜡烛未固定在桌上。(扣0.5分)

4.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5.未请评委现场观察清晰的烛焰倒立图像。(扣0.5分)

6.实验记录单不正确。(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制作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87#

30.人造霜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霜的形成。

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人造霜的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2)通过模拟实验,解释霜的形成原因。


供选器材

黑色易拉罐一个、湿毛巾一块、干毛巾一块、电子温度计一个、碎冰若干、盐一包、小勺一个、水、水槽

实验记录单

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时,杯子的外壁有(            ),这是模拟(     )的形成。














人造霜——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模拟霜的形成

5分)

1.在易拉罐内加入适量的碎冰、冷水,罐底垫上一块湿毛巾,向罐内加入适量食盐,插入电子温度计,待易拉罐外壁出现白色冰晶时请评委观察,向评委解释霜的形成原因: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些小冰晶就是霜。同时完成实验记录单: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时(温度的数值应低于0),杯子的外壁有(白色小冰晶),这是模拟( )的形成。(5分)

2.在易拉罐底部垫上一块干毛巾。(扣1分)

3.温度计未归零。(扣0.5分)

4.未请评委现场观察易拉罐外壁出现白色冰晶的现象。(扣0.5分)

5.未向评委解释霜的形成原因。(扣0.5分)

6.实验记录中漏写一处空格。(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88#

31.人造雨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雨的形成。

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人造雨的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个、石棉网一个、200毫升烧杯一个、培养皿一个、保温杯内装300毫升75℃的温水、小冰块若干、夹子一个、火柴一盒、废物缸一个

实验记录单

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      ),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     。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      ),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       ,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就是模拟雨的形成。











人造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加热烧杯中的温水

2分)

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温水,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2分)

2.未使用石棉网加热。(扣0.5分)

3.未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扣0.5分)

4.未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灯焰。(扣0.5分)

5.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模拟雨的形成

5分)

1.水沸腾后,将培养皿盖在烧杯口,认真观察培养皿底部的变化。用夹子取冰,将冰块轻轻放入培养皿中,当培养皿底部出现较多小水珠时,请评委观察后及时完成记录单。记录单中可填写: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就是模拟雨的形成。5分)

2.用手将冰块轻轻放入培养皿中。(扣0.5分)

3.未请评委现场观察培养皿底部出现较多小水珠的现象。(扣0.5分)

4.实验记录中漏写一处空格。(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89#

32.火山喷发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火山喷发。

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2)模拟实验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个、石棉网一个、100毫升锥形瓶一个、带有玻璃管的软木塞一个(和100毫升的锥形瓶相匹配)、番茄酱一大瓶(挤压装)、超轻黏土一小袋、火柴一盒、废物缸一个


实验记录单

火山喷发时,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火山喷发——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加热锥形瓶

3分)

1.在锥形瓶内倒入适量的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玻璃管口抹上一点超轻黏土,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3分)

2.锥形瓶内倒入过量番茄酱从而导致溢出。(扣0.5分)

3.未在玻璃管口抹上一点超轻黏土。(扣0.5分)

4.未使用石棉网加热。(扣0.5分)

5.未能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扣0.5分)

6.未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灯焰。(扣0.5分)

7.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观察番茄酱的变化

2分)

1.火山喷发时请评委观察,并完成记录单。记录单中可填写:玻璃管上面黏土被顶起来;有白气冒出;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从管口或瓶塞缝隙溢出。(2分)

2.未请评委现场观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扣0.5分)

3.实验记录中漏写一种火山喷发时的现象。(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90#

33.神奇的彩虹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彩虹的形成,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供选器材

10×20厘米镜子一面、20×25×8厘米塑料托盘一个、手电筒一个、20×25厘米的白色纸屏一个、水、水槽、小石块一个、抹布一块

实验记录单

我在白色纸屏上观察到了(   )、(   )、(   )、(   )等不同颜色。




















神奇的彩虹——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造彩虹

4分)

1.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水,将镜子斜靠在托盘的一边,用小石块固定一下,将白色纸屏放在镜子的前面。打开手电筒,照射浸在水中的镜子,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色纸屏上,直到看见彩虹,请评委观察后完成记录单。记录单中可填写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任意四种颜色。(4分)

2.未能成功造出彩虹。(扣4分)

3.托盘中放入过量的水从而溢出。(扣0.5分)

4.镜子未斜放入水中。(扣0.5分)

5.未将彩虹投射到白色纸屏上。(扣1分)

6.实验记录有一处不完整。(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