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库(1-38) [复制链接]

31#

16、模拟鼓膜的振动


实验内容及要求

能按正确步骤模拟鼓膜振动。

1使用橡皮筋、玻璃杯和气球组装鼓膜模型;

2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发生振动情况并告诉评委。


供选器材

音叉一套、玻璃杯一个、气球1个、橡皮筋3-5根、碎纸屑、细沙


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记录单

物体发出的声音

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

声音较强时


声音较弱时


声音的强弱不变

声音较远时


声音较近时





模拟鼓膜的振动——评分标准



时间:8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鼓膜模型2

使用橡皮筋、玻璃杯和气球正确组装鼓膜模型(2分)

模拟鼓膜的振动6

1.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1分)

2.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并描述鼓膜发生振动情况(2分)

3.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并描述鼓膜发生振动情况(2分)

4.整理器材(1分)


TOP
32#

17.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实验内容及要求

检验出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1仔细观察各种食物和碘酒的颜色;

2正确使用滴管,取出碘酒;

3在每一种食物的样本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正确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供选器材

碘酒1瓶、滴管1根、培养皿1个、待检测食物(馒头1个、马铃薯1个、西红柿1个、生菜叶1片等)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实验记录单

食物

滴加碘酒后的变化情况

是否含有淀粉

马铃薯



西红柿



馒头



生菜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观察食物及器材1

观察食物是否新鲜,器材是否齐全完好(1分)

使用滴管取用碘酒2

1.用手指捏紧滴管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吸入碘酒(1分)

2.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1分)

使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

1.将待检食物取样,放置到培养皿中(1分)

2.在不同食物样本上滴加碘酒、滴管头不能与食物接触(1分)

3.观察并记录食物样本的颜色变化,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淀粉(1分)


时间:6分钟   分值:6


TOP
33#

18.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


实验内容与要求

检验出食物中是否有脂肪。

1先用食用油在记录表上涂抹,作为脂肪比较样本;

2分别用不同食物在纸上涂抹;

3将食物涂抹痕迹与食用油痕迹比较,说出哪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供选器材

白纸1张、棉签1袋、食用油5毫升、花生3-5个、马铃薯1个、馒头1个、西红柿1个、生菜叶1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实验记录表

食物

植物油

花生

马铃薯

馒头

西红柿

生菜叶

涂抹痕迹







是否含有脂肪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正确留取样本1

用棉签蘸取食用油在纸上涂抹,观察并指出其油渍不会消失(1分)

用不同食物在纸上涂抹

4

4种不同的食物在纸上涂抹(4分)

观察并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脂肪1

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渍做比较,指出哪种食物中含有脂肪(1分)

整理实验器材1

整理材料并清理桌面(1分)

时间:7分钟   分值:7




TOP
34#

19.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内容与要求

通过实验得出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预测用多大拉力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垫圈让小车动起来,观察小车运动变化情况,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3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并向评委汇报。


供选器材

小车模型1个、棉线1根、垫圈若干、秒表1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记录单

预测:挂(    )垫圈时,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大小(垫圈个数)

实验次数

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秒)

小车运动快慢(慢速、中速、快速)

测量时间

平均时间


1




2



3




1




2



3




1




2



3



我发现:挂的垫圈数量越多,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评分标准


时间:13分钟   分值:13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预测用多大拉力能让小车运动起来1

作出较为合理的预测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拉力大小用垫圈个数来表示(1分)

连接小车装置2

1.正确连接小车装置(1分)

2.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1分)

用垫圈让小车动起来并记录数据8

1.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分)

2.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记录数据(2分)

3.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小车运动变化情况,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2分)

4.每次实验测量3次,求平均值(2分)

得出结论

1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1分)

整理实验器材1

整理材料(1分)


TOP
35#

20.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内容与要求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手拉弹簧测力计至不同刻度,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对其拉力的大小。


供选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记录单

测量物体

测量数值

1个钩码


2个钩码


4个钩码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调零

1

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零的位置(1分)

测量

3

1.用手拉一拉,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感受不同大小的力(1分)

2.估测,注意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注的最大数值(1分)

3.手拿提环,竖直放置弹簧测力计,将不同个数的钩码放置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1分)

读取数值并记录

1

视线与指针相平,读出数值并记录1分)

整理实验器材

1

整理材料(1分)

时间:6分钟   分值:6


TOP
36#

21、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


实验内容与要求

用运动的小车撞击木块。

1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2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

3知道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


供选器材

斜面1个、小车1个、木块1个、卷尺1


运动的小车实验记录单

坡度

示意图

木块滑行距离(厘米)

平均距离(厘米)

坡度一


1



2


3


坡度二


1



2


3


坡度三


1



2


3


我发现:坡度越大,释放的小车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行道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      ),撞击后木头滑行的距离就越(      )。小车速度越快,它的能量就越(      )。




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运动的小车——评分标准


时间:13分钟   分值:13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从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6

1.从坡度较大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2分)

2.从中等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2分)

3.从坡度较小的斜面上释放小车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2分)

正确测量、记录木块滑行距离4

1.测量准确(2分)

2.记录规范(2分)

得出实验结论2

得出实验结论:运动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其具有的能量越大(2分)

整理实验器材1

整理材料(1分)


TOP
37#

22、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内容与要求

模拟搬运重物过程,知道怎样减小摩擦力。

1测量重物(加垫圈的纸盒)直接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测量重物(加垫圈的纸盒)使用滚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3测量重物(加垫圈的纸盒)使用轮子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说出怎样减小摩擦力。


供选器材

硬纸盒1个、托盘1个、橡皮数块、长木板1块、棉线1根、垫圈若干,轮子2副、筷子一把(圆柱状)



运动与摩擦力实验记录单

搬运重物(纸盒)的方式

拉力的大小(填垫圈个数)

1

2

3

平均值

直接滑动





使用滚木





使用轮子





我发现:




运动与摩擦力--评分标准


时间:13分钟   分值:13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测量纸盒的摩擦力3

1.将装有橡皮的纸盒放到木板上,往托盘里放垫圈,直接拉动纸盒,当纸盒开始匀速运动时,记录垫圈数量(2分)

2.3次实验,求出平均值(1分)

测量安装滚木纸盒的摩擦力4

1.将筷子作为滚木放在纸盒下,往托盘里放垫圈,当纸盒开始匀速运动时,记录垫圈数量(2分)

2.3次实验,求出平均值(2分)

测量安装车轮纸盒的摩擦力4

1.给纸盒按上轮子,往托盘里放垫圈,当纸盒开始匀速运动时,记录垫圈数量(2分)

2.3次实验,求出平均值(2分)

说出怎样减小摩擦力1

物体滚动时比滑动时所受摩擦力小(1分)

整理实验器材

1

整理材料(1分)




TOP
38#

23、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结构


实验内容与要求

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1观察比较干燥的蚕豆种子和浸泡后蚕豆种子的外部形态;

2观察浸泡后蚕豆种子食物内部结构。


供选器材

干燥的蚕豆种子1粒、浸泡一昼夜的蚕豆种子1粒、镊子1个、放大镜1个、培养皿1



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结构实验记录单

种子名称

我的观察

干燥的种子

浸泡过的种子

画出种子的内部结构

蚕豆









解剖并观察种子结构——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比较干燥的蚕豆种子和浸泡后蚕豆种子的外部形态

1

1.观察两者外观上的区别(0.5分)

2.使用捏的方式比较两者的软硬度(0.5分)

观察浸泡后蚕豆种子的内部形态4

1.用镊子轻轻撕开浸泡后蚕豆的种皮(1分)

2.使用放大镜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1分)

3.画出蚕豆种子内部结构,并标出胚根、胚芽和子叶(2分)

整理实验材料1

整理实验材料,桌面整洁1

时间:6分钟   分值:6

TOP
39#

24、简易电路


实验内容与要求

组装简易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1根据所给器材连接一个可以控制电流通断的简易电路;

2画出简易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供选器材

开关盒1个、电池1节、小灯座1个、小灯泡1个、开关1个、导线3-5


简易电路实验记录单

画出简易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简易电路——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连接简易电路3

1.按照正确连接方式连接简易电路(1分)

2.小灯泡亮起来(1分)

3.能使用开关控制电流通、断(1分)

画电路连接图2

正确画出简易电路的电路连接图(2分)

整理实验材料1

整理实验材料,桌面整洁1

时间:6分钟  

TOP
40#

25、点亮小灯泡


实验内容与要求

点亮小灯泡。

1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至少4种方式);

2记录点亮小灯泡的连接;

3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说出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供选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


点亮小灯泡实验记录单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










点亮小灯泡——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点亮小灯泡

(共4

1.4种以上方式(含4种)点亮小灯泡(得4

2.3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得3

3.2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得2

4.1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得1

画出小灯泡连接方式

2

分别画出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2

得出结论1

正确说出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1

整理材料1

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

时间:8分钟   分

TOP
41#

26、制作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实验内容与要求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有故障电路。

1制作1个电路检测器;

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电路;

3排除电路故障。


供选器材

开关盒1个、电池2节、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导线5根、一个有故障的电路


电路故障检测记录单

可能出现的故障

检测项目

无故障画“√”有故障画“×”

排除故障的方法

小灯泡坏了




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电池没有电了
















制作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电路检测器

2

1.用一节电池、1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和三根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连接方式正确1

2.让电路检测器两端互相接触,小灯泡亮起来1

检测故障3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出所给故障电路的故障原因并记录3

排除故障2

替换损坏电器元件,排除故障并记录2

整理材料1

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

时间:8分钟

TOP
42#

27、检测电路暗盒


实验内容与要求

检测电路暗盒,推测电路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1制作电路检测器;

2使用电路检测电路暗盒,记录下4个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

3画出接线盒内部可能存在的连接方式。


供选器材

开关盒1个、电池1节、小灯座1个、小灯泡1个、导线3根、电路暗盒1


检测电路暗盒——实验记录单

接线柱通断检测记录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断路







根据接线柱通断检测记录,在下图中画出电路暗盒中可能存在的连接方式: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检测电路暗盒——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电路检测器3

1.1节电池、1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和3根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连接方式正确2

2.让电路检测器两端互相接触,小灯泡亮起来1

检测电路暗盒

3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暗盒接线柱之间通断情况1

2.检测两次1

3.记录电路暗盒接线柱之间的通断路情况1

画出电路暗盒内部的连接方式

1

正确画出电路暗盒内部的连接方式1

整理材料1

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

时间:8分钟   分值:8


TOP
43#

28、检测物体导电性


实验内容与要求

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不同物体的导电性。

1选取身边的10种物体,并预测它们的导电性;    

2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10种物体的导电性;

3记录检测结果。


供选器材

开关盒1个、电池1节、小灯座1个、小灯泡1个、导线3根,待检测物品10个(回形针、橡皮、钥匙、干木块、铁钉、粉笔、塑料尺、书本、金属纽扣、棉布)

检测物体导电性——实验记录单

物体

预测

1次检测

2次检测

检测表明

不亮

不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回形针









橡皮









钥匙









干木块









铁钉









粉笔









塑料尺









书本









金属纽扣









棉布












检测物体导电性——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电路检测器2

1.组装电路检测器1

2.实验前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1

预测物体导电性1

预测10种物体导电性并记录1

检测物体导电性4

1.逐一检测物体的导电性1

2.每次检测能做到检测两次1

3.做好记录1

4.整理实验记录,得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1

整理材料1

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

时间:8分钟   分值:8

TOP
44#

观察土壤


实验内容与要求

观察描述土壤,分析土壤组成。

1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并记录土壤的特征;

2分析实验记录,说出土壤的组成成分。


供选器材

放大镜1个、A42张、牙签1盒、搅拌棒1根、土壤样本2份(干燥、潮湿各一份)


观察土壤实验记录单

方法

特征



摸、捻


倒入水中


通过观察,我认为土壤是由(                              )组成的。



观察土壤——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0.5

检查器材是否完好0.5

观察土壤并描述其特征

5

1.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1

2.采用闻的方式观察土壤并描述其气味1

3.采用摸的方式观察土壤1

4.发现土壤中有水分1

5.发现土壤中有草木屑、小虫、小石子、沙等物质1

土壤静置分层3

1.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并描述1

2.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烧杯中,用小棒搅拌发现有气泡1

3.观察静置后土壤的分层现象,描述土壤中有砂砾、粉沙和黏土成分1

及时记录1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1

得出结论3

分析实验记录,说出土壤中的组成成分(砂砾、粉沙、黏土、动植物残体、水分、腐殖质等)3分,每说出一种得0.5分。

整理材料0.5

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0.5

时间:13分钟   分值:13



29、
TOP
45#

30、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实验内容与要求

探究橡皮筋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

1组装橡皮筋小车;

2推测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

3设计实验验证推测;

4比较分析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实验记录,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供选器材

小车1辆、橡皮筋3-5根、卷尺1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记录单

橡皮筋缠绕圈数

验次数

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

小车行驶距离

(远、中等、近)

测量距离

平均距离


1




2



3




1




2



3




1




2



3



我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    ),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     ),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小车1

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0.5

2.正确组装小车0.5

探究橡皮筋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圈数的关系6

1.确定好小车起点,并做到每次测试从同一起点出发1

2.分三种情况实验,橡皮筋缠绕圈数保持一定的差距1

3.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记录数据准确3

4.分别求出每种情况实验数据的平均值1

得出结论2

得出结论正确: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2

整理材料1

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1

时间:10分钟   分值:10


TOP
46#

3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1猜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有怎样的关系,并向评委叙述;

2设计实验,证明水温高低是否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3向评委叙述温度计的温度测量范围和每一小格的温度值,以及酒精灯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4看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实验,向评委叙述结论。


供选器材


100毫升烧杯2个、温度计2根、三脚架1个、石棉网1块、酒精灯1盏、火柴1盒、废物杯1个、记号笔1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1分钟               分值:11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猜测(1分)

预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1分)

探究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9分)

1.两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等温的水,用记号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2分)

2.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告知评委。(1分)

3.检查酒精灯无问题后,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移到三脚架下面,垫上石棉网,调整酒精灯火焰高度,保证用外焰加热。(3分)


4.将一个烧杯移至三脚架上,同时放入温度计,将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碰烧杯底与烧杯壁。(2分)

5.观察两个烧杯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直至明显看出实验现象,向评委叙述实验结论。(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47#

32、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现象。

1)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

2)实验结束后向评委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供选器材

   酒精灯1盏、蜡烛1根(感温油墨)、铁架台1套、火柴1盒、金属条(棒)1根、废物杯1



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  分钟               分值:10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

1分)

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使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棒)(8分)

1.点燃蜡烛,把蜡烛融化并将蜡烛油(或者涂上感温油墨)裹满金属条(棒)(2分)

2.冷却金属条(棒),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2分)

3.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移至铁架台金属条(棒)下方的一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3分)

4.观察现象并向评委叙述结论。(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48#

33、比较铜、铝、铁的导热性能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验,比较铜、铝、铁的导热性能的不同。

1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观察铜、铝、铁的导热性能;

2实验结束后向评委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供选器材

酒精灯1盏、蜡烛1根(或者用感温油墨)、铁架台1套、火柴1盒、废物杯1个、金属丝一组(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各1根)



比较铜、铝、铁的导热性能——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  分钟               分值:10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

1分)

选择合适的器材(铜丝、铁丝、铝丝长短、粗细一样)(1分)

使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

8分)

1.点燃蜡烛,把蜡烛融化并将蜡烛油裹满三根金属丝(或者涂上感温油墨)(2分)

2.冷却金属丝,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2分)

3.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移至铁架台金属块下方,用酒精灯外焰加热(3分)

4.观察现象并向评委叙述现象及结论。(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49#

34、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1选择合适材料,并向评委展示每种材料的作用;

2进行实验,并向评委表述每一步的意图;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向评委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供选器材

    激光笔1个、卡纸4张、打孔器1个、燕尾夹4个、



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 分钟               分值:6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打孔(1分)

选择三张卡纸,并在同一位置分别打孔(1分)

分别改变小孔的位置进行观察(4分)

1.用夹子固定三张卡纸,将其直立在桌上,每张卡纸相距约10厘米,最后放一张未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接收光斑。(1分)

2.调整卡纸将三个孔放置在一条直线上,用激光笔照射,使光线能直接穿过小孔,观察光斑位置。(1分)

3.将中间的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2厘米,再重复上述观察。(1分)

4.得出结论。(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50#

35、模拟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内容及要求

正确使用酒精灯并模拟火山喷发。

1检查酒精灯,向评委汇报酒精灯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2设计实验完成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


供选器材

   土豆泥1份、番茄酱1袋、罐头盒1个、铁架台1套、酒精灯1盏、护目镜1个、火柴1盒、废物杯1



模拟火山喷发的原因——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9分钟               分值:9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

1分)

观察并检查酒精灯,向评委汇报酒精灯内酒精数量及外观完好(1分)

模拟火山喷发(7分)

1.在罐头盒中放入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1分)

2.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1分)

3.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并将其移动到铁架台下,调整酒精灯火焰的高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分)

4.观察现象(1分)

5.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两次(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有序分类整理器材(1分)



TOP
51#

36、探索植物对雨水侵蚀的影响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索植物对雨水侵蚀的影响。

1选择合适器材并向评委汇报可以开始实验;

2用泥土制作小山丘;

3模拟植物对雨水侵蚀影响;

4向评委表述实验结论。


供选器材

  植被1份、泥土1份、水槽2个、喷壶1个(可用瓶盖戳孔的塑料瓶代替)、水



探索植物对雨水侵蚀的影响------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

1分)

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探索植物对雨水侵蚀的影响(6分)

1.在两个水槽中分别用等量的泥土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2分)

2.用小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2分)

3.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并向评委表述结论(2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有序分类整理器材(1分)





TOP
52#

37、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

1选择合适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摆,向评委展示摆的摆动;

2改变摆绳的长度,用秒表计时30秒,观察摆的快慢,并向评委展示。


供选器材

铁架台1套、螺母1个、棉线1根、秒表1个、直尺1


不同绳长的摆30秒摆动次数实验记录单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 10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制作摆(2分)

1.用棉线绑住螺母,并将悬挂在铁架台上,保证打结处牢固。(1分)

2.摆动简易摆。(1分)

探究摆绳长短与快慢的关系(7分)

1.固定摆绳长度,用秒表计时30秒,记录摆动的次数。(2分)

2.改变摆绳的长度两次,重复上述实验。(4分)

3.观察比较得出结论。(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53#

38、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1选择合适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摆,向评委展示摆的摆动;

2改变摆锤的质量,用秒表计时30秒,观察摆的快慢,并向评委展示。


供选器材

铁架台1套、不同质量的螺母3个、棉线1根、秒表1个、直尺1


不同质量的摆锤30秒摆动次数实验记录单


原来质量

两倍质量

三倍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制作摆(2分)

1.用棉线绑住螺母,并将悬挂在铁架台上,保证打结处牢固。(1分)

2.让简易摆摆动起来。(1分)

探究摆锤质量与快慢的关系(7分)

1.固定摆绳长度,用秒表计时30秒,记录摆动的次数。(2分)

2.改变摆锤的质量两次,重复上述实验。(4分)

3.观察比较得出结论。(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54#

苏教版:


1、滚小球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探究滚小球,并能正确记录小球的位置。

(1)让小球从斜坡的不同位置上滚下来,记录小球停止时的位置

(2)改变斜坡的高度,再次进行滚小球的实验,比较它们的远近

(3)将自己做的实验与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供选器材

带有凹槽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塑料球)、有刻度标志的绒布




















滚小球——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让小球从斜坡的不同位置上滚下来

3分)

1.能选择小球不同的斜坡起始位置(1分)

2.能熟练地把小球摆放到相应位置,让其顺利滚下(1分)

3.能如实记录下小球停止时的位置(1分)

改变斜坡的高度,再次进行滚小球实验,比较它们的远近

3分)

1.在改变了高度的斜坡上分别进行滚小球实验,并记录下小球停止时的位置(2分)

2.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如何滚小球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位到原先的样子(2分)




TOP
55#

苏教版  

2、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简易材料做一个铅笔加长器,并使用有加长器的铅笔写科学二字。

1)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吸管、冰棍棒等)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

2)能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供选器材

白纸、吸管、剪刀、胶带、铅笔头


















做一个铅笔加长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铅笔加长器(4分)

1.能选择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固定在铅笔的一端,加长铅笔,使铅笔更好使用(3分)

2.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测试(1分)

能改进自己的作品,使之更好(4分)


1.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如有不足,能针对性改进自己的作品(3分)

2.制作的铅笔加长器,实用、环保、美观(1分)

用笔写字(2分)

用笔在白纸上写字,展示给评委。(2分)













TOP
56#

3、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内容及要求

比较水的多少

(1)比较一高一矮两个瓶子里的水,哪个多,哪个少?

(2)进行实验后的反思,认识到科学课上需要遵守的实验规则。


供选器材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色素、量筒、抹布






比较水的多少——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多种方法比较一高一矮两个瓶子里的水的多少

4分)

1.实验前,能用图文结合或简洁的语言制定简单的计划,说清楚比较的方案,需要用什么材料。(2分)

2.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2分)

实验后的整理

1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位到原先的样子。

1分)




TOP
57#

4、用感官观察物体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感官观察物体,并能正确描述物体。

1)用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

2)能用正确的词语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供选器材

闻香盒、塑料杯、小刀(陶瓷材质)、水果或蔬菜、牙签、双面地毯






















用感官观察物体——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正确的方法闻、尝盒子里水果或蔬菜的气味和味道

3分)

1.用正确的方法闻盒子里物品的气味并描述。(1分)

2.打开盒子,尝尝水果或蔬菜的味道并描述。(1分)

3.不混淆气味和味道。(1分)

触摸双面地毯,能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2分)

触摸双面地毯,并用冷、热、光滑、粗糙、柔软、坚硬、有弹性等词语来描述。(2分)

实验后的整理(1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位到原先的样子。(1分)









TOP
58#

5、观察大拇指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不同的工具观察大拇指。

1用肉眼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3用手持简易显微镜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供选器材

一个放大镜、一个手持简易显微镜




















观察大拇指——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1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说出自己的发现1分)

用放大镜观察大拇指

1分)

保持大拇指的位置不动,在大拇指和人眼之间移动放大镜,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或者也可以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动,移动大拇指,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描述自己的发现1分)

用手持简易显微镜观察大拇指(3分)

1.将显微镜的物镜紧贴大拇指(1分)

2.眼睛紧贴显微镜的观察孔(1分)

3.慢慢调节旋钮,直至图像清晰,描述自己的发现1分)







TOP
59#

6.用工具观察物体


实验内容及要求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1)使用放大镜、手持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收集信息。

(2)用三种方法观察(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大拇指指纹,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凹凸感。

(3)用耳朵直接听和用听诊器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

(4)在比较观察中,知道用工具观察事物的益处。


供选器材

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听诊器


















用工具观察物体——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指纹

1分)

重点观察大拇指指纹的纹路,并描述。(1分)

用耳朵直接听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

1分)

重点听心跳的声音,并描述。(1分)

学会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8分)

1.将放大镜对准大拇指指纹,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并描述。(3分)

2.用手持简易显微镜(镜头紧贴观察物,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直到清晰)观察大拇指指纹,并描述。3分)

3.用听诊器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并描述。(2分)


TOP
60#

7.解暗箱


实验内容及要求

解暗箱,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1)思考用怎样的方法让小球在盒子里滚起来。

(2)运用合适的方法解暗箱。


供选器材

暗盒、小球、木块、双面胶

















解暗箱——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解暗箱前先思考用什么方法知道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3分)

1.在不能打开盒子的情况下,用滚动玻璃球的方法,通过听觉、触觉收集信息判断。(2分)

2.能清晰表述拟操作的顺序。(1分)

用思考后的方法解暗盒

3分)


1.用滚动玻璃球的方法,通过听觉、触觉搜集证据。(1分)

2.依据收集的信息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结果2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