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0000000000 [复制链接]

151#

校园生物:花坛。制定方案
TOP
152#

问题:从哪里开始搜索
TOP
153#

怎么样调查才能没有遗漏?
TOP
154#

方向。种类。 (顺序)
TOP
155#

动物的多样性
TOP
156#

思考🤔:生物多样性,物种、生态系统、遗传。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感受。
TOP
157#

物种多样性
TOP
158#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在生态学中,物种多样性是以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及它们的相对多度为衡量的指标,既包括群落中现存物种的数目,也包括物种的相对多度(即均度)。
TOP
159#

定义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在生态学中,物种多样性是以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及它们的相对多度为衡量的指标,既包括群落中现存物种的数目,也包括物种的相对多度(即均度)。
TOP
160#

内容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它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与海拔也有一定的关系,如物种的垂直分布。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他是根据一定空间范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数量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一般来说,一个种的种群越大,他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是,一些种的种群增加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种的减少,从而导致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性减少。
TOP
161#

生态位
生态学名词
定义
简介
具体介绍
概念应用
词义演变
计算公式
群落生境
环境因素
分类
重合
数量
种群结构
企业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1]

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的概念已在多方面使用,最常见的是与资源利用谱(resources utilization spectra)概念等同。所谓“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在没有任何竞争或其它敌害情况下,被利用的整组资源称为“原始”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realized niche)。生态位概念应用于植物尚有一定困难。几乎一切植物都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在陆地上倾向于占有环境的相同部分——土壤表面上下一定高度和深度。然而,植物种在自然环境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中占据的区域以及在生长季节、开花季节等方面出现的差异,可与动物的生态位相比拟。[2]

中文名
生态位
别名
Ecological niche
定义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简介
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为食物和空间的竞争,是影响动、植物的种分布的主要生物因子,时常受捕食或植牧的影响。种适应的环境的物理因子限度,大体决定了其地理的或生境的规模的范围,但是种在这一范围内生存,取决于同生活在那里的其它种竞争资源。要了解这对于生物地理学的完整意义,就必须论及生态学理论的一些要点。

具体介绍
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

内容包含区域范围和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1924年由格林内尔(J.Gri-nell)首创,并强调其空间概念和区域上的意义。1927年埃尔顿(Charles Elton)将其内涵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确定该种生物在其群落中机能作用和地位的内容,并主要强调该生物体对其它种的营养关系。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 如每一种生物占有各自的空间,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和营养位置,以及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变化梯度中所居的地位。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如海星(pisaster ochraceus)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居于主要捕食者的龛位。按竞争排斥原理,任何两个种一般不能处于同一生态龛。在特定生态环境中赢得竞争的胜利者,是能够最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种,其种群以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而有较快的增长。有着相似食物或空间要求的数群近缘种,因处不同生态位,彼此并不竞争。麦克阿瑟(R.H. MacArthur)的研究发现,北美洲东北部有5种鸣禽在针叶林里一起生活,都属于林莺属(Den-droica),均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至少在食物丰富时防止了竞争。

概念应用
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的概念已在多方面使用,最常见的是与资源利用谱(resources utilization spectra)概念等同。所谓“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在没有任何竞争或其它敌害情况下,被利用的整组资源称为“原始”生态位(fundamnental niche)。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realized niche)。生态位概念应用于植物尚有一定困难。几乎一切植物都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在陆地上倾向于占有环境的相同部分——土壤表面上下一定高度和深度。然而,植物种在自然环境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中占据的区域以及在生长季节、开花季节等方面出现的差异,可与动物的生态位相比拟。

词义演变
1910年,美国学者R.H.约翰逊第一次在生态学论述中使用生态位一词。1917年,J.格林内尔的《加州鸫的生态位关系》一文使该名词流传开来,但他当时所注意的是物种区系,所以侧重从生物分布的角度解释生态位概念,后人称之为空间生态位。1927年,C.埃尔顿著《动物生态学》一书,首次把生态位概念的重点转到生物群落上来。他认为:“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指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所以,埃尔顿强调的是功能生态位。 1957年,G.E.哈钦森建议用数学语言、用抽象空间来描绘生态位。例如,一个物种只能在一定的温度、湿度范围内生活,摄取食物的大小也常有一定限度,如果把温度、湿度和食物大小3个因子作为参数,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就可以描绘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如果再添加其他生态因子,就得增加坐标轴,改三维空间为多维空间,所划定的多维体就可以看作生态位的抽象描绘,他称之为基本生态位。但在自然界中,因为各物种相互竞争,每一物种只能占据基本生态位的一部分,他称这部分为实际生态位。

后来R.H.惠特克等人建议:在生态位多维体的每一点上,还可累加一个表示物种反应的数量,如种群密度、资源利用情况等。于是,可以想象在多维体空间内弥漫着一片云雾,其各点的浓淡表示累加的数量,这样就进一步描绘了多维体内各点的情况。此外再增加一个时间轴,还可以把瞬时生态位转变为连续生态位,使不同时间内采用相同资源的两物种,在同一多维空间中各占不同的多维体;如果进一步把竞争的其他物种都纳入多维空间坐标系统,所得结果便相当于哈钦森的实际生态位。
TOP
162#

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为食物和空间的竞争,是影响动、植物的种分布的主要生物因子,时常受捕食或植牧的影响。种适应的环境的物理因子限度,大体决定了其地理的或生境的规模的范围,但是种在这一范围内生存,取决于同生活在那里的其它种竞争资源。要了解这对于生物地理学的完整意义,就必须论及生态学理论的一些要点。
TOP
163#

向薛老师学习,内容很丰富
TOP
164#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如何有效实验
TOP
165#

[imhttp://img]
TOP
166#

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卷面测试
TOP
167#

进来学习一下,
TOP
168#

暑假旅游:观察日记
TOP
169#

深度学习课堂的特点: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有关光的思考》老师说到的两点:1、光源的定义2、暗箱苹果。几轮上下来,我也有这样的感触,其中第一点光源的定义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基本都能较好掌握,但第二点暗箱苹果,学生确实存在很大困惑,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这样的想法:在暗箱里只要我观察的时间足够长,我还是可以依稀看到暗箱里的苹果。(因为平时生活经验,晚上关灯之后,刚开始什么也看不到,但过了一小会儿就能看到了,所以学生觉得,暗箱里面只要观察时间足够久也能看到,这是和生活经验的冲突,如何利用好这种错误“前概念”,突破难点至关重要!)
TOP
170#

深度学习课堂的特点: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TOP
171#

这个贴图的设计很新颖,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每组都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但老师的贴法不一样!相同的覆盖,不同的穷尽!这样有相同观点的融合,又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真的很赞!而且评价维度既有组间,又有组内,评价机制丰富!对自己、对同伴,都有深入思考!
三大策略:情境连接策略;思维外显策略;深度互动策略。
情境中可以实现生动的学习,就是以一个学习事件,囊括素养目标,建构可迁移的素养。希望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路径和方法,所以需要思维外显。图说思维,设计图外显,便利贴外显(随时调整,修正),问答外显(研讨环节直指思维的生长点、本质),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外显方法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困惑于学生到底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重要,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思维的过程、学习的效果!
小车调试过程中,自我调试表,始终在向学习过程中自我驱动。评价、挑战、合作促进生生互动。核心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我觉得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思考、摸索,而不是为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去“教”书。课堂形式,还是需要老师很用心去设计,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真正的“成长”,得到的是“渔”而不仅是“鱼”。
TOP
172#

相同的覆盖,不同的穷尽!这样有相同观点的融合,又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真的很赞!而且评价维度既有组间,又有组内,评价机制丰富!对自己、对同伴,都有深入思考!
三大策略:情境连接策略;思维外显策略;深度互动策略。
情境中可以实现生动的学习,就是以一个学习事件,囊括素养目标,建构可迁移的素养。希望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路径和方法,所以需要思维外显。图说思维,设计图外显,便利贴外显(随时调整,修正),问答外显(研讨环节直指思维的生长点、本质),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外显方法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困惑于学生到底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重要,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思维的过程、学习的效果!
小车调试过程中,自我调试表,始终在向学习过程中自我驱动。评价、挑战、合作促进生生互动。核心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我觉得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思考、摸索,而不是为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去“教”书。课堂形式,还是需要老师很用心去设计,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真正的“成长”,得到的是“渔”而不仅是“鱼”。
TOP
173#

这个贴图的设计很新颖,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每组都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但老师的贴法不一样!相同的覆盖,不同的穷尽!这样有相同观点的融合,又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真的很赞!而且评价维度既有组间,又有组内,评价机制丰富!对自己、对同伴,都有深入思考!
三大策略:情境连接策略;思维外显策略;深度互动策略。
情境中可以实现生动的学习,就是以一个学习事件,囊括素养目标,建构可迁移的素养。希望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路径和方法,所以需要思维外显。图说思维,设计图外显,便利贴外显(随时调整,修正),问答外显(研讨环节直指思维的生长点、本质),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外显方法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困惑于学生到底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重要,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习的效果!
小车调试过程中,自我调试表,始终在向学习过程中自我驱动。评价、挑战、合作促进生生互动。核心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我觉得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思考、摸索,而不是为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去“教”书。课堂形式,还是需要老师很用心去设计,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真正的“成长”,得到的是“渔”而不仅是“鱼”。
TOP
174#

山川湖海皆是科学
TOP
175#

二年级 夏日冰凉饮品制作
TOP
176#

三年级 观察记录(游记)
TOP
177#

进阶 迭代
TOP
178#

丨🌳植物认识过程
TOP
179#

暑假研究:星空
TOP
180#

《有关光的思考》老师说到的两点:1、光源的定义2、暗箱苹果。几轮上下来,我也有这样的感触,其中第一点光源的定义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基本都能较好掌握,但第二点暗箱苹果,学生确实存在很大困惑,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这样的想法:在暗箱里只要我观察的时间足够长,我还是可以依稀看到暗箱里的苹果。(因为平时生活经验,晚上关灯之后,刚开始什么也看不到,但过了一小会儿就能看到了,所以学生觉得,暗箱里面只要观察时间足够久也能看到,这是和生活经验的冲突,如何利用好这种错误“前概念”,突破难点至关重要!)
老师说的苹果、镜子、小电灯的预测很精彩,比暗箱苹果更好!针对学生原有前概念,唤醒的过程很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