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年级光单元三节研究课 [复制链接]

1#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海宁市仰山小学 张炳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在上一课中,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本课包含3个探索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实验来验证光传播过程中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第1个探索活动,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入水中,发现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沿直线一直传播下去了。第2个探索活动,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水中,对比发现光垂直射向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光倾斜射向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第3个探索活动是在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知道了光能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继续传播。而本课的内容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这对学生来说,了解的不多。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见过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放在水中“弯折”了,但是有很多学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思维目标

能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分析,知道光线的方向变化。

探究实践目标

知道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态度责任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

【教学准备】

激光笔、分光器、透明塑料盒、铅笔、可调节固定夹、小木棍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射击”图片介绍模拟射击游戏

2.学生分组体验模拟射击游戏

3.提问为什么你能够准确命中有什么诀窍吗

4.学生介绍“射击”诀窍

【设计意图】“射击”模拟体验中,增强学生对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为后续探究作好铺垫。

二、探索

活动一照亮水中的图钉

1.过渡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光线会改变吗

2.介绍活动内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光从空气射到水中后方向都发生改变了吗

6.提问你认为光线如果发生了偏折发生在哪一位置的

7.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方向发生偏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图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初步感知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光的折射”模型。

活动二观察水中的铅笔

1.提问如果把铅笔放入水中呢你看到的笔会发生一些变化吗

2.介绍活动内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看到的现象

5.提问笔直的铅笔斜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折断”呢说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水中的铅笔,增强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从上一活动光的折射,具象到“水中物体弯折”,为下一个活动奠定认知基础。

活动三击中水中物

1.提问水中的铅笔看起来会“折断”那对我们观察水中的东西会有影响吗

2.介绍活动内容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击中水中物的正确方法

5.提问在叉鱼的时候你有什么小窍门吗

6.小结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将今天活动中构建的有关光的折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是第一节课的材料,老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




这个材料是用来做射击游戏的
TOP
3#

直射和斜射入水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


TOP
4#

直射还是要看观察角度的,角度偏一点现象就会不一样


TOP
5#

容器底部还有一个目标点,这套器材应该不错,赞赞赞
TOP
6#

铅笔还是很明显区别的特别是设置一个观察窗口




TOP
7#

教师风采


TOP
8#

光的反射现象
海宁市仰山小学  凌梦宁
【教材简析】
在前几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光具有沿直线传播和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等特点。本课在此基础上研究光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反射,即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方向如何改变。
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实践、理解、迁移应用的过程,前面两个活动用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用调整镜子和调整光线角度改变光斑位置,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第三个活动学生通过获取证据的方法,总结出规律。要求学生画出光线的行进路径,将光线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光的反射。最后一个环节模拟光污染,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况。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于光的反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其含义,但对于光的反射现象,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许多学生都玩过这样的游戏:用一块小镜子在太阳下晃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这个游戏反映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有初步认知,但没有形成规律总结,而这些活动中的知识储备又恰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到光遇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生活中很多器具是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的。
科学思维:观察日常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能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并动手实验。
探究实践:通过不断重复光的反射实验,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
态度责任: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
难点:归纳总结光的反射现象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偷光”
学生每人一面镜子,将灯光“偷”到桌子下面,照亮桌面下阴影处。
一、聚焦:光有反射现象
1.请学生演示“偷”光。将手电筒的光反射到黑板上。
2.尝试:请一位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
3.思考: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预设:镜子反射了手电筒的光)
4.归纳:光源照过来的光,我们称他为入射光,遇到镜面反射出去的光,我们称他为反射光。我们发现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了回去,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
5.思考:你有办法改变光斑出现的位置吗?
6.学生演示
7.交流:使用什么方法改变光斑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初步感知光的反射,提供表达的支架。引出新活动。
过渡:刚刚同学们改变镜子的角度来改变了光斑位置。现在难度升级,不能改变镜子的位置的情况下,利用反射光完成射击任务。
二、探索:光的反射实验
射击任务
材料:激光笔、镜子和靶子。
1.提出任务1:老师用胶水将镜子固定号了,你能用反射的激光照亮靶心吗?请学生演示
2.提出任务2:不移动镜子的位置,使激光笔发出的光分别反射到1.2号位置。
3.学生实验
4分享经验:在射击过程中,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完成不同位置的射击的?
5.摆一摆入射光线。
【设计意图】通过挑战项目“射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光线反射的感知。学生能通过实验了解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照射角度有关。
过渡:同学们分享了很多经验,如果我们能看到光的传播路线,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同学的经验。
三、研讨: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1.出示实验装置,观看实验操作视频
2.学生实验:绘制三组不同颜色的入射光和反射光
3.张贴实验记录
研讨交流:画完光线后,你对光的反射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三组不同颜色的入射光和反射光,丰富学生对光线反射的感知,在增强学生活动体验的同时,为学生探究光反射规律搭建了学习支架,构建了一个“光的反射”现象的模型,学生能通过实验了解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照射角度有关。
四、拓展:光的反射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每次下午四点,小明的书桌上都会出现光斑,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你有什么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TOP
9#

这个反射教师也设计了一个装置
TOP
10#

这个用来研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教师也是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TOP
11#

教师风采


TOP
12#

制作一个潜望镜
海宁市仰山小学 余波男
一、教材分析
潜望镜的制作时本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用来考查学生对光的理解程度,所以可在单元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制作活动。
本课以军事上常用的潜望镜为研究对象,教科书中介绍了制作的材料、方法和过程。要说明的是,要使得潜望镜能够观察到物体,上下两块镜面必须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配合,镜面要相对,才能把物体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到另一块镜子上,然后全部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有了上一课的知识作为基础,再来研究潜望镜的基本原理,应该没有难度。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得出潜望镜的原理并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6节课得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表达与交流,使学生了解潜望镜内部构造及作用,进一步认识到平面镜在军事及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潜望镜这项发明利用了光的反射。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体验工程技术设计制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探究实践目标:能应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一个潜望镜。
态度责任目标:通过对自制潜望镜不断改进,保持学生探究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潜望镜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对潜望镜的设计与制作。
五、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镜筒、平面镜、潜望镜、遮挡箱、观察物、实验记录单。
教师:平面镜、潜望镜、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小游戏(3分钟)
1.提出游戏要求并提问:同学们背对黑板。现在黑板上有一副图画,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不转头的情况下看到这副图画。
2.教师给提出镜子的同学分发进行进行观察,之后全班一起使用镜子进行观察。(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得运用。)
(二)导入:体验潜望镜(9分钟)
   1.教师出示遮挡物和观察要求:正对遮挡物,用一面镜子,是否能观察到黑板图像。
   2.教师出示观察工具:老师这里带来了个观察工具,它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1)出示使用图,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潜望镜。
   (2)学生体验装置。
   (3)学生观察装置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从增大学生活动挑战难度,到体验观察,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并通过观察装置内部结构,初步形成制作一个潜望镜的方案,为制作活动奠定认知基础。)
(三)制作潜望镜(25-30分钟)
1.出示材料小组讨论:我们也要制作这样一个装置,小组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2.教师提出指标,讲解指标要求。
3.学生进行装置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全体学生在工程项目指标的引领下,进行潜望镜制作活动,一级指标降低要求,让多数同学能完成这个基础指标,二级三级指标创设问题,提高难度,推进学生继续对装置进行改进,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评价与交流(5-10分钟)
得分高的小组上台分享制作改进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经验分享,展示学生对于潜望镜制作的改进过程;引领学生初步经历一个“设计-制作-改进-评价”这样一个工程制作过程,增强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成功体验,)
(五)运用
1.教师出示PPT图片:生活中潜望镜的应用。
2.课后任务布置:再次改进或重新制作一个潜望镜,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中的困难问题。
(设计意图:把潜望镜装置得使用延伸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中去,让学生在课后依旧保持研究兴趣。)
七、板书设计
制作一个潜望镜
小组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合计
TOP
13#

这一课是制作类的,真的比较难上。教师的地位不好处理。老师用了转身看黑板上的图片引入反射,用反射原理来制作潜望镜

TOP
14#

教师风采
TOP
15#

回复 5楼戚调菊的帖子

还没有发全就被你插队了
TOP
16#

回复 3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请教这个红外线的光路是直接在空气中可见还是照在白色的面上呈现的?
TOP
17#

回复 16楼运江南的帖子

直接空气中的,试教用了烟雾,牛奶水。最后定下来就是加一个背景板最好。你可以看一下图片
TOP
18#

回复 17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效果很好!学习了!
TOP
19#

直接用清水效果不太好,要加牛奶,但是又会有孩子说,那这就不是空气射入清水,是空气射入牛奶,看完您的分享这个问题解决了
激光笔前面那个黑色的套子不知道是借用了什么工作原理,可以使光线汇聚成一条细线
TOP
20#

学习了,好课。加背景板,加目标点。赞赞赞。
好的实验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TOP
21#

铅笔还是很明显区别的特别是设置一个观察窗口





周王庙师 发表于 2022/9/26 9:47:53 这个考虑的很细致
TOP
22#

可以在哪里看到视频吗?
TOP
23#

回复 22楼聂慧英的帖子

没有拍视频,这个只是市级的教研课。就是觉得第一堂课的老师很有想法
TOP
24#

正在头疼激光笔在空气中的观察不明显,学习了
TOP
25#

观察窗口把干扰因素都抹掉了,棒
TOP
26#

回复 5楼戚调菊的帖子

还没有发全就被你插队了
周王庙师 发表于 2022/9/26 10:00:32
插队不好
TOP
27#

铅笔放入水中设置观察口进行真的可以解决观察的难点,大赞。
TOP
28#

回复 27楼白云的家的帖子

所以说这个老师很会动脑思考,还能解决问题
TOP
29#

材料的改进真好!
TOP
30#

有白色背景板,有观察点,效果好明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