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实验改进及折线图分析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实验装置尝试:从大烧杯大试管组合置换到长方形塑料盒和小烧杯,装置更稳定,更易操作。其实一开始是更关注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使绘制的折线图更接近“完美”,但是试教过程中,数据的完美使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最后无法忽视小烧杯中的冷水和热水温度一致后,冷水被保温了这个因素导致温度会比外面的热水温度高的实际问题。尝过从实验时间、水量、还有装置的保温性等方面改进,发现还是没办法回避这个问题,那不妨我们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视角去正确对待数据的“不完美”,其实也无妨。热平衡的解读:反复看教参,第一个问题:1、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两个系统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3、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生活中存在各种热现象。我在这三个概念目标中提取到俩个关于热量“转移”、和热“传向”的动词,我在试教是时候纠结过描述热量传递是用传递、传向、还是转移,到底哪个动词更适合热传递呢?
2、怎么能向学生介绍热量传递过程中趋向于热平衡?试教时,学生的前概念认为冷水和热水温度基本一致时,热量的传递基本停止了,或者表述成热量传递没有了。我们应该怎么不提及热量传递还在继续,吸热放热达到平衡了这个知识,又能让学生明白热平衡的意义呢,我有些许困惑。
3、温度和热量这俩个本质概念被混淆了,学生在回答时会觉得温度就是热量,教师在引导有些难度,学生知道热量,知道温度,可是在引导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时,学生还是会说温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我一开始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对热量这个词如此“绝缘”,后来我问了几个孩子,可能由于我们当地生活中口头语言的表达习惯,大人们总说温度传过去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固化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难以转变。是不是我的推测有点道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教,谢谢!
装置.jpg (, 下载次数:0)

探究冷水放入热水中的温度变化,我们尝试过用试管放入烧杯中,试管的固定是个难题,玻璃器皿本身易破损,而且试管本身容积小,冷水温度一下子就飙高,没有呈现出很缓和的温度变化趋势,基于这俩点因素考虑,我们决定(2022/5/19 9:44:15 上传)

装置.jpg

这热高.jpg (, 下载次数:0)

根据折线图的温度变化,我们预想的是热水温度高于冷水,这一组趋势图可以明显观察趋势(2022/5/19 9:44:15 上传)

这热高.jpg

冷水高.jpg (, 下载次数:0)

但是也有很多小组呈现出来冷水的温度是高于热水的温度,与设想是违背的,这里有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冷水温度上升到与热水的温度一致时,小烧杯里的热水是被外面的热水保温了,外面的热水在源源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热量(2022/5/19 9:44:15 上传)

冷水高.jpg

水.jpg (, 下载次数:0)

这是一些小组温度数据差异比较大(2022/5/19 9:44:15 上传)

水.jpg

水2.jpg (, 下载次数:0)

(2022/5/19 9:44:15 上传)

水2.jpg

水3.jpg (, 下载次数:0)

(2022/5/19 9:44:15 上传)

水3.jpg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2/5/19 15:56:4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数据化显示,真好,一目了然!赞!
TOP
3#

回复 2楼金亚军的帖子

谢谢金老师的表扬🥰
TOP
4#

我昨天也做了这个实验,好多小组到后面冷水的温度比热水还要高一些,我猜是一起散热的时候试管里散热比较慢的缘故。老师处理得很好,我也觉得表格里少了冷水和热水的起始温度,两分钟后,冷水都热了。
TOP
5#

这个表格画得漂亮,我学生的数据没有这么漂亮,到最后两个温度都没有合在一起
TOP
6#

看来好多进度都一样的,上这节课的时候只改了时间,改为间隔一分钟,材料没有改。总体教学目标达到了,其他产生的“意外”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吧
TOP
7#

图片上有数码,还没有正式插入,少了最后一步,把图片插入发文框了,建议插入一下,

5、小学科学教学论坛之手机或电脑(通用)插入论坛图片的操作方法介绍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3603.aspx
TOP
8#

回复 7楼金亚军的帖子

好的,谢谢金老师的分享,我晚上更新哈
TOP
9#

为什么8分钟的时候冷水温度比热水高呢
TOP
10#

回复 9楼沈银彬的帖子

因为里面小烧杯的水被保温了哈
TOP
11#

这个记录标的曲线非常形象。
TOP
12#

合适的实验材料相当重要,数据的呈现也很直观
TOP
13#

冷水后续的温度比较稳定,出现热水温度比冷水低的情况是不是因为热水中的热量耗散在空气中了呀
TOP
14#

实验是基于证据的,学生能否猜测出原因呢?个人觉得应该是冷水被保温了,外面的热水散发热量速度比较快,所以呈现出这样的我呢度曲线,不知道对不对?
TOP
15#

这一改进,效果好了很多。
TOP
16#

这个实验的确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数据,从数据分析原因,是很好的一次思维提升的过程
TOP
17#

折线图的统计很清楚
TOP
18#

这个表格画得漂亮,我学生的数据没有这么漂亮,到最后两个温度都没有合在一起
TOP
19#

折线统计图画的很规范,我们做出来的实验也确实两条线没有重合,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TOP
20#

实验改进后非常方便,实验数据记录清晰,折线图画的很好。虽然最后两者的温度没有到达一致,但让学生分析原因也很有价值。
TOP
21#

赞同,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校公开课中也上了这一节课,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最终冷水的温度会高于热水。该老师的处理方式是 ,忽略这个现象,让最终温度一致的小组上台汇报。但是在研讨的时候,我们提出来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正视课堂中所出现的不在我们预期中的生成,正视它,面对它,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求真精神
TOP
22#

这个图设计很好,眼前一亮的感觉
TOP
23#

折线图的加入使数据一目了然。
TOP
24#

实验材料的改进很有智慧,统计图很清晰明了。
TOP
25#

实验材料简单实用,图表清晰明了!不过降低了难度,作业本空出了纵坐标,给学生一定的坐标调整空间,也提高了一些将数据表格转化为图的难度!
TOP
26#

实验改进后操作非常方便,接下来刚要上这节课,可以用了。折线统计图也非常好,一目了然。学习了。
TOP
27#

这个折线图绘制还用了不同颜色的线,看上去一目了然
TOP
28#

这个数据对比感很到位哦。
TOP
29#

非常感谢,已整理到首页http://www.xxkxjx.net/newsinfo/2813116.html
TOP
30#

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的现象,我在上课时也出现过,两者相差不大,最多2度左右,我仔细观察后发现,两支温度计本身也存在温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