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思考 [复制链接]

1#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思考


        这是热单元一节很经典的课。新教师面试的时候我也抽到这一节课,那时候是老教材,材料是火柴,凡士林,加热观察火柴掉落顺序。清晰记得,我在模拟上课时,让学生先自主设计实验,在交流的时候,学生把书本上的几种实验都说出来了,接着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现在看来,这就是刚毕业,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新老师设计的课堂,对学生一无所知,重难点没有考虑,“一气呵成”把课上完了。


那么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呢?通过前几节的热量传递的学习,学生的脑海里已有热在金属中传递的大概认知,本节课,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应如何突破呢?备课时,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从金属勺变热这个导入内容贯穿整节课,做金属条实验是模拟热在勺柄上的传递,做金属片实验室模拟热在勺头上的传递,贯穿的情境会让学生有模拟实验的思维,让研究更加有序,有效。


2.做模拟实验之前,请学生根据模拟材料(酒精灯,金属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如何“看见”热的传递。从学生各种各样的方法中归纳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受热,会有明显的变化(颜色,状态等)。


3.将从中间加热金属条这一活动,换成了加热弯曲金属条,落实沿着金属本身的同时,细致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越远传热越慢。


4.金属条的实验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现象。金属片的实验采用实践操作的形式,重点锻炼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金属片的实验时间长一点,学生能反复做这个实验,加热中间,加热旁边,加热任意一点,会有更多的发现。


5.拓展的部分涉及了三种传热方式,对流和辐射还没学过,我感觉放在这里拓展有点早,所以删掉了,继续落实热传导,改为列举生活中热传导的例子。

        通过有层次的活动,逐渐建构热在金属中传递的概念:直的金属条一端加热:热从高温向低温传递;弯曲金属条一端加热:热沿着金属本身从高温向低温传递;金属片上任意一点加热:寻找更多的证据,完善概念。

        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反馈,有几点感受:


1.在讨论如何“看见”金属条上的热传递时,学生想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一开始不是最优的,比如涂上水,看水的变化,通过学生的反驳与修正,改为了冰,让实验更加合理。也有的同学想到了用热成像仪,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点,现在疫情环境下,热成像仪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比凡士林等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如果有条件,买一个热成像仪,让学生看,会让现象更加直观,课堂更加惊喜。


2.在视频播放了加热金属条一端,温变油墨的变化后,请学生说说热是怎么传递的。学生会有几个层次的回答,一种是基于现象观察描述:从右边传到左边。我比较心急,会追问:如果加热点在左边呢?第二层次的回答出现了:从一端传到另外一端。我再追问,这一端有什么特点吗?第三层次的回答:从温度高的到温度低的。终于回答到“规律性”认知上。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我的课堂语言追问太过及时,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之间思辨的空间严重不足。如果多叫几个学生来回答,比较他们之间不同的回答,比我单一的追问,学生受压迫地回答的课堂要灵动许多。以前总是试着练自己的追问能力,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引导“正道”上。其实,等一等,辩一辩的课堂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参与感会更强。这里的问题可以修改成:1.看到了什么现象?——指向对现象的描述。2.这个现象说明热是怎样传递的?——指向规律性的认知。多请几个学生回答,讨论归纳出规律。

        学会及时追问,需要时间;学会何时追问,也需要时间。

最后编辑迈克的阿妹 最后编辑于 2022-05-15 22:44:42
分享 转发
TOP
2#

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有针对性的设问、追问,设计教学流程
TOP
3#

确实,我一开始以为学生会想不出怎样将热量的传递“可视化”,但学生想到了很多,可操作性的,包括蜡、凡士林、热成像,由举一反三,类似凡士林的物品。
TOP
4#

追问很需要,往往能深入地思考。
TOP
5#

老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一步步建构热在金属中怎样传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至于追问,可能还取决于学生,若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的素质比较好,教师可以采取等一等,辨一辨,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若班级素质不高,教师及时的追问避免浪费时间。
TOP
6#

有针对性的设问、追问,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TOP
7#

有针对性地提问,并且随着课堂深入不断追问,帮助学生根据问题做实验,以此解决知识问题。
TOP
8#

教师要有一个直指核心的提问
TOP
9#

上一节有思辨味的科学课,当是一堂理想课堂!
TOP
10#

课堂的追问艺术,反思的很深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