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教育,我的思考(教育随笔集) [复制链接]

1#

我的教育,我的思考(教育随笔集)

    平时也总是喜欢动动笔,敲击敲击键盘,记录一些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也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先贴最近写的一篇:


 


小蚕之死


——呼唤儿童的责任心


上三年级的科学课已经三年了,往年《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总是移至最后上,因为差不多五月一日左右,农村的蚕种也下发了,学生正好能亲身体验养蚕的过程,然而随着盛泽镇经济的发展,农村养蚕的人家也逐渐减少,导致很多孩子很难弄到蚕种,于是今年我特意早早地从湖北武汉邮购了几百粒蚕种过来,小蚕在四月中旬就已迫不及待地从卵里钻出来了,我想今年的这一单元恐怕要提前上了。


起先那些小蚕由我自己养着,有几个孩子还会送桑叶给我的小蚕吃,我知道他们很想自己养着。等小蚕稍大一点后,我也迫不及待地送给孩子们去养了,我先把小蚕送给了三(1)班几个采得到桑叶的孩子,每人送了一条,让他们试着养,可是让我感到比较伤心的是,一个星期还没到,送给他们的小蚕居然几乎全死光了。只有一名同学还拿着养蚕的盒子,告诉我还活着,我拿过来一看,蚕已经躺在那边了,不碰它,就跟死了差不多,碰碰它,还有一点动,里面的桑叶都已经不新鲜卷曲了。其实早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就已经学习过养蚕的秘诀,他们应该知道,小蚕要吃新鲜的桑叶,还要把桑叶剪成细条或碎块喂,及养蚕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可是孩子们也没有用心去养。然后我又询问其他同学蚕宝宝死亡的原因,其中有同学说,放学的时候忘了带回家,而其中一个同学告诉我,她自己想带回家去的,可是她妈妈不让她带回家,就将小蚕放在桌肚里了,而第二天过来小蚕就奄奄一息了。其实四月的天还是有点冷的,蚕宝宝也需要保暖,还需要喂饱,很令人想不通的是作为家长居然不允许孩子将蚕宝宝带回家去养,若家长都无视于生命的存在,又怎能唤起孩子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小动物的爱心和责任心呢?


鉴于此,我的心里很矛盾,小蚕应该全部发给孩子养,才能让他们去经历整个养蚕的过程,才能让他们认真观察,做好记录,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可是想到小蚕的死,我的心里就很难过,我不忍心让我的小蚕再一条条葬送生命。可是作为科学老师不能太自私,应该再给孩子们一次机会,一定要他们去亲手实践。于是其余的小蚕在我这里养了几天后,也都发给孩子们去养了,其中死了很多,也有养大的,看到蚕宝宝吐丝结茧后,他们都很兴奋。


再后来盛泽农村的蚕种也下发了,有一个叫杰的男孩他奶奶给了他很多蚕卵,过了两天小蚕都孵出来了,他自己留了一份,另外的一份则送给了我。早晨时他带着腼腆的笑容将一个自己用纸折成的小盒子放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一看,里面是大块大块的已经干枯卷曲的桑叶,在个别卷曲的桑叶上密密麻麻的有好多刚出生的小蚕,也有小蚕被桑叶压在了下面,看来这个小男孩还是不会喂养小蚕。我先感谢了他,也夸他喜欢进行科学的探究,但同时我也问他知不知道小蚕怎么喂,可能他心里还是知道的,可就是男孩子没那么细心,随便把桑叶撕成碎块就喂给小蚕吃了,结果导致桑叶太大,太多,不新鲜了,小蚕也很难找到。


我留下了小蚕,然后思考这么多密密麻麻们的小蚕怎么办,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小蚕发到每个班,让孩子们在班级里养,我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完整地经历养蚕的过程,让孩子们亲眼见到蚕宝宝的四次蜕皮。我在每个班选好了两名总负责人,然后分好小组,轮流照看喂养,每天由喂养的小组选一名同学将小蚕带回家,若小组上的人有困难可以找总负责的同学帮忙,再不行可以求教老师。还每个班发了一本记录本,让每个小组轮流记录小蚕的喂养及生长情况。  


然而我的愿望是美好的,同时我的失望和痛心也是巨大的。才过了一个星期,星期一我去其中一个班里上课,我很关注地问小蚕养得怎么样了,他们指了指班级的橱窗,我拿出来一看,里面一点新鲜的桑叶都没有,都是干枯卷曲的桑叶,再一看,不得了,小蚕都已经全饿死了,身子缩成了一点点,真是可怜极了。我问他们怎么回事,孩子们告诉我,上个星期五大家都不高兴把小蚕带回家,就这样两天三夜,小蚕一直呆在班级的橱窗里,平时小组的同学总是忘记喂蚕宝宝,或者是根本没有桑叶喂。我伤心地问他们,老师不是选了总负责的两名同学吗?有困难怎么不去找他们?而他们的回答是,这两个同学也不高兴把小蚕带回家。我又问,那为什么不来找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呢?难道你们忍心让小蚕就这样无人照看,白白饿死吗?他们没有一句话。我的心好痛,小蚕死得好惨,孩子们的责任心和爱心究竟到哪去了呢?这样一些弱小的生命,班级的每个孩子都有责任去保护它们、去喂养它们,为什么孩子们都要推脱,没有一个孩子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呢?而就这样全班同学都走光光,剩下没人喂养的蚕宝宝呢?我们的教育是否还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漏洞呢?想来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只会全盘接受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独立性差,遇事也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家里人太宠,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多,总总的问题,都在小蚕这件事上都体现了出来,结果导致小蚕之死。


我认为这件事不能算一件小事,一定要引起重视,作为教师,一定要好好引导学生,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于是,我临时决定,在班上为小蚕们举行一个葬礼,让孩子们为小蚕默哀,然后每人写一份至小蚕的悔过信,放在小蚕的尸体上面,我们将一起埋葬。起先孩子们居然还嬉皮笑脸,觉得好玩,但随着葬礼的庄严和严肃,渐渐地他们也有了悔意,也知道了生命的意义。不管是人,还是小到蚂蚁、小蚕都是一条生命,我们要对每条生命负责,我们要珍爱每个生命。那天正好是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我们为失去这么多的同胞,而痛心,而悲伤,而哭泣,我们纪念,我们献爱心……而今我们又死了那么多小蚕,同样是生命,难道不值得我们痛心,不值得我们去爱护和珍惜珍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孩子们似乎明白了很多,对于生命的意义,也更多了一层了解。


但愿孩子们从此能更珍惜生命,珍爱身边的每一个生灵,对自己,对他人,对生命,更多一份责任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0 10:40:0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200933         星期二            


呵护学生的心灵


——和学生一起播种凤仙花


    今天自己的心情特别好。自从自己汇款到武汉,向武汉的一个人购买凤仙花种子和蚕种后,已经两个星期了,都未收到种子,没想到上个星期五我的凤仙花种子和蚕种到了,真令我喜出望外。今天的科学课我将不再失信于学生,我可以将我的凤仙花种子分发给他们了,让他们也真正体验一回播种的快乐,让他们也去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那个过程该是多么美好啊!


    我踩着轻松愉快的脚步迈进课堂,脸上挂满了笑容,今天可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惊喜。当然事先我早就让我的孩子们自己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在杯壁四周垫几层餐巾纸,里面再放上泥土,然后等我的凤仙花种子来了,他们就可以将其种在杯壁和纸巾之间,做观察用了。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到前面来领取种子,每个同学基本上能得到两粒,有的同学种子太小了,我就给他们三粒,本来他们分不到那么多的,好在5班有两个孩子,他们自己得到了种子,况且有很多,然后他们给了我好多,这样,每个孩子就能多分到几粒种子了。


    在发种子的时候,发现有个小女孩,她的杯子里除了垫好的餐巾纸外,里面的泥土都没放,本来想批评她的,但是转而我又一想,批评会打消她的积极性,她材料都准备好了,肯定是不方便弄到泥土,于是我对她说:“中午的时候,你愿意跟老师一起把泥土放进去吗?”她响亮地回答:“愿意!”


    中午吃完饭,她老早就来到了我的办公室里,我和她一起到器材室里,取了两把铲子,然后来到办公室前面的大花坛,我们蹲下来一起先把泥土弄松,然后再把泥土铲到塑料杯子里,很快地塑料杯子被我们弄满了,她开心地露出了灿烂地笑容。然后跟我一起把铲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很感激地对我说:“谢谢沈老师!”,然后她又从口袋里拿出我发给她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纸巾与杯壁之间,再到水龙头边上,洒了点水上去,大功就告成了。然后我说:“行了,你的凤仙花种子种好了,恭喜你啊!”,她又再次感谢了我,然后跟我告别。


    看着她高兴地离开我的办公室,看着她幸福地走进同学中间,我的心里也十分的快乐。我想,我的这个小小地举动,必然会勾起她对我这门学科的喜爱,假如,还能勾起她的某些兴趣的话,那就意义非凡了,可见老师对学生小小心灵的呵护是多么的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二剪梅于2009-7-20 13:42:19编辑过]

TOP
3#

对生命的漠视是现在孩子的通病,自我中心的孩子越来越多,家庭教育的影响导致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有的时候真的为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担忧!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4#

看了2篇随笔,不知道为什么先前很难平静。


 


平时我们总是抱怨科学课不受重视,问题是我们自己有多少重视?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枫叶微蓝无疑是一个认真的老师,真的很让兔子敬佩。


 


怎样从细节做好科学课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要考虑的。


 


 

TOP
5#

感谢草帽呀呀和兔子师傅的支持!可能自己当过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多了一份细心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1 14:53:18编辑过]

TOP
6#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是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在学生对磁铁的性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在观察了一些磁铁后会发现磁铁的磁力有的大有的小,会发现磁铁的磁力似乎是不能改变的。他们可能会想,把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不会更大一点呢?本课就是顺着学生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老师的带领,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作出猜测——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对于科学实验探究更是刚刚开始,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在老师的“扶持”之下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而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渗透实验的公平公正、操作的科学规范,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使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显得比较重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充分探究、积极思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磁力大小比较”:激趣实验,引导操作


    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导入部分。我先出示两块磁力大小不一样的环形磁铁,问同学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磁力大小,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法,学生说可以吸回形针,然后我演示了两块环形磁铁吸回形针的实验。得到了一块磁铁磁力大小不可改变的结论。这样的直接演示实验既教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又为下面的问题作好了铺垫,一举两得。然后马上抛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那么我们再吸一个磁铁上去呢,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作出自己的猜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变小的,我顺势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猜测原因,为探究做好铺垫。


      二、“实验比较磁力的大小”:实验分层,充分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在原先书本的安排下,做了调整,将实验分层,先测量1块及两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大小,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猜测,再测量3块、4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学生先进行浅层次的实验,并且很快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知道了两块磁铁相吸磁力大小会变化。他们更想知道再多吸一块或者两块磁铁后,磁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呢?然后我马上让他们猜测,很多学生都认为增加一块磁铁,磁力也会增加一倍。而当他们再动手充分去实验、去探究时才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多个磁铁相吸,它们的磁力大小能增大,但并不是成倍的增大的。而当有两个小组在所测得的数据有误时,我及时组织重新实验,而没有置之一边,使得他们清楚地看到了严谨实验的重要性,对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


    三、汇报交流:充分表达,注重引导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运用完整、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实验的汇报和描述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虽然平时的科学课也总是强调。今天的课在汇报时,我先做了引导,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汇报,如:我们小组发现两块磁铁相吸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三块磁铁相吸……,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有了这一个汇报的模式,他们的语言表达就比较完整。当然在坐学生的倾听也是比较重要的,三年级学生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还在讲话,或者是玩着自己的东西,感觉别人的汇报跟自己无关一样,针对这种现象,在学生汇报前,我特意强调了,其他小组要仔细听好,并且积极思考,他们小组的数据跟我们小组一样吗?不一样,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一来,明显地同学们都能投入到认真的听取汇报的行列中去了。


    但整堂课上下来,感觉课上得还是比较平实的,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在设计上还应该力求新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1 15:05:16编辑过]

TOP
7#

 

记住学生的名字


——读《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


     教科室里新到了一批教育类的好书,钮老师让我们读书会的成员每人挑选一本,我有幸拿到了这本好书——《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都是由一个个经典的案例组成的,有实例,也有分析,看了很让人受启发,最主要的是,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那一个个生动的实例,有的让人警醒,有的催人奋进,有的启人心智……作为教师,如果真能养成那些好习惯,成不了名师,也会一生受用。


     在这一百个好习惯中,最拨动我心弦的是《老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一好习惯。以前我教语文做班主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那是没问题的,而现在教科学,有七个班的学生,要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一直是这样想的,但是看了这一则案例之后,把我的这一想法完全推翻了,不是我记不住,而是我心里压根就没有刻意去记,很多学生的名字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意记住的,而我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对学生的名字好好研究,好好去记住。斯霞老师每次教一年时,孩子们还没来报到之前,她就会拿着学生的名单,逐一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当学生开学第一天报到时,斯霞老师能很快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这让所有学生都感到惊讶,也让所有学生都更信任、更亲近这位新老师。一年级的纪律最难管,然而当你记住了孩子们的名字,当你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一切就不在话下了。我想斯霞老师的这一做法,是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没能做到的,斯霞老师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想我也应该试着去记住那些孩子们的名字,只要用心去记了,哪有记不住的?


     记住学生的名字,那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那是“教师树立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为什么在副科老师的课堂会存在学生纪律难管的问题?为什么副科老师得到学生的尊重会少些?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尝试去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你尊重了他,自然他会对你加倍尊重,你能叫出孩子们的名字,他们自然不敢在你班上胡闹,自然而然会对你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名字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有人从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中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奇怪吗?不,这恰恰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拨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


     在我教的三(5)班班上有个学生,可以明显地发现他比别人多动,也多嘴,总是会破坏美好的课堂,但在我观察之下,这名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上进心的,他课堂上也能经常举举手,于是我想以激励的方法去改变他上课的一些坏习惯。下课时,我故意不让课代表拿让他帮我把同学们做好的同步探究拿回办公室,他很乐意,很自豪地完成了任务。当我第二次还想让他拿,并且自己还颇以为蛮亲切地称他为“小伙子”时,他却响亮地跟我说:“老师,不要叫我小伙子,我有名字的,我叫殷××。”我猛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还想转变这个学生,连学生的名字我都没记住,怎样去教育他,怎样让他信服我呢?我马上跟他说:“对不起,以后老师一定会记住你的名字,不再称呼你小伙子了。”事实上我发现,当我记住学生的名字后,每次被老师喊到,他的脸上都会挂着自信的微笑,在我的课堂上,他明显地收敛了很多,我夸他有进步,他的学习更认真了。


    “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里的形成。……”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习惯的反应。”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


    “……”


     斯霞老师在病床上神志不清时,对于每一个来探望的学生,她都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她令所有学生都十分感动,也得到了所有学生的最大的尊重。


     “一个能记住学生名字的老师,学生也一定会永远记住他。” 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记住学生的名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1 15:08:07编辑过]

TOP
8#

敬佩你对教育如此热爱,点滴的教学体会会使老师快速发展。

TOP
9#

这样的点滴不仅记录的是自己的成长,更是孩子的成长。我想,付出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是回报。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只有真正的生成才会体会到她的真谛。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10#

蛮适合心理辅导的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1#

坚持下来,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行看流水坐看云…… 博客:http://blog.sina.com.cn/d1j2j3y4# 邮箱:yhm770514@sina.com.cn 黑龙江省齐市衣红梅期待与你的交流…… 欢迎光临http://www.qsjyy.com/bbs/《一一网络工作室》
TOP
12#

老师对学生小小心灵的呵护是很重要的~~~


枫叶微蓝,佩服你对教育的细心和热诚,向你学习~~~

TOP
13#

坚持!向你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TOP
14#

这么多的文字,这么丰富的内容,真不容易!向楼主学习,加油!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5#

写的很好,希望坚持。
TOP
16#

很好的教育反思文章,学习了,谢谢。
一直努力中……
TOP
17#

很有价值的反思。
TOP
18#

谢谢楼上各位的关注、鼓励和支持!新学期又开始了,枫叶继续努力,继续我的随笔!


 


 


科学学习需要求真


    三年级刚有科学课,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在他们眼里,科学的东西是很奇妙的,很神圣的,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对新学科的期待,很多学生一开始都听得比较认真,对新学科充满了好奇。但是作为教三年级的科学老师,责任比较重大,这一张白纸你得给他们涂上最漂亮、最标准的颜色。你得让他们懂得学科学的重要性,你得教给他们学科学的方法。然而当我每个班上了两节科学课后,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了,科学学习还必须让他们明白求真的重要性。


    三年级第一单元是《植物》单元,他们的学习从观察一棵大树开始。先是观察照片上的大树,然后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最后是组织他们去观察真正的大树,一层一层的深入,孩子们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最后让他们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然后写一篇《树的观察记录》,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令人喜欢的,很多同学都认真地完成了观察记录,然后我让他们进行交流。A同学朗读他的观察记录,他观察的是一棵松树:“松树长得很高大,形状像一个三角形。树干摸上去很粗糙,上面还有一只小蜘蛛在爬。它的叶子尖尖的像一根针,在树顶上还接了果实。我再仔细地寻找了一下,发现有一个鸟窝,小鸟在窝里快活地生活着。”听他读完,我马上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写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呢?乍一听确实是观察得不错的,可是松树上有鸟窝吗?一般情况下我很少在松树上发现过鸟窝的。我先肯定了他观察得比较细心,然后我又问他:“你在哪观察的松树?你真的在松树上发现鸟窝了?”他支支吾吾,说是在学校前面那幢楼的花坛里观察的松树,后来又说没有发现鸟窝,是他想象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很认真地处理了,我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求真,科学的观察记录也要实事求是地写,不像语文课写作文那样可以进行想象、联想。不过今天我们的同学,不知者无过,但是以后就要注意了,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要实事求是,不能添油加醋。同学们若有所悟,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无独有偶,来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课,让他们汇报观察记录时,一个作文写得很好的小女孩,认真地读着她的观察记录:“我观察的是一棵松树,它长在两排教学楼前面的一个花坛里,十分粗壮高大,需要十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树叶很绿,很尖,像针一样……”听她读完观察记录,我感到很不可思议,学校里的松树有那么粗吗?我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松树能长得那么粗的。然后我问她:“你观察的松树要十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抱住,那有多粗啊!我们可以请十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试试看,你观察的松树,有这样粗吗?”她摇了摇头,“那为什么会这样写呢?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吗?”她点了点头,我估计是她看了科学书第6页上的那张很多小朋友手拉手围住一棵大树的图片,然后才受“启发”写进了自己的观察记录,但是观察记录又怎么可以凭自己的想象或者是移花接木呢?科学需要求真,容不得半点虚假啊!然后我也像教育前一个班级一样,跟他们讲了科学学习需要求真的重要性。


    科学追求真理,科学需要求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都能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4 9:18:51编辑过]

TOP
19#


此“剪”非彼“捡”


——《植物的叶》教学有感


    上《植物的叶》的前一课,我就布置学生课后到校园里或者是小区里、家附近等去捡各种各样的落叶,下一节课带到学校里,并且再三强调一定要捡地上的落叶,不要去摘树叶,我们要保护树木,不能去破坏它。


    今天的课堂走进去,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很多学生的桌子上摊了一大堆树叶。然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的树叶都是怎样收集的,大多数孩子们都说是大树底下捡来的。我对于他们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和赞许。然后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老师有三个任务要大家完成,第一个任务“统计一下我捡了几片落叶?”;第二个任务“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种树叶?”;第三个任务:“再统计一下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孩子们一听完就兴奋地开始统计起来。我则走到下面去巡视,看他们是如何统计的,也顺便看看他们都带来了哪些树叶。走到最后一组的时候,桌子上摊满的绿色的各种各样的树叶立刻吸引了我,很明显的这些树叶根本不是捡来的,而是比较花心思的特意从公园等树木种类比较多的地方“剪”来的,此“剪”非彼“捡”,我马上问了那个孩子:“你的这些树叶都是哪来的?”他轻声地回答:“这些树叶都是爷爷帮我剪来的!”“那我想你的这个剪,就不是从地上捡来的,而是从树上剪下来的吧?”他点了点头,“为什么不自己去收集?到大树下自己去捡呢?还要爷爷帮忙呢?”他没有回答。然后我跟他说:“大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要好好爱护它,不要随意乱摘乱剪它的树叶。明白吗?”他又点了点头,我又继续说:“老师布置给大家的任务,最好要自己去完成,不要让大人代劳,捡落叶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我们自己能够完成的,干嘛要麻烦爷爷呢?说不定自己去做会完成得更好,你说是吧?以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尽量自己去做喔!”这次他点了点头然后说:“知道了!”


    我的心里继而也感到了些许的安慰,也许我是一个比较多管的老师,但我肯定是一个比较细心的老师,但是对于我们刚学科学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他正需要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耐心的教育,老师正确的引导是他以后学好科学、建树科学的有力的保障,现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为以后打基础的,所以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都不能懈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8 16:17:13编辑过]

TOP
20#

   《大树和小草》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选择一种小草进行观察,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记录;第二个活动是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此项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第三个活动是利用维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在每次上课之前,我总是喜欢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材料,比如今天的《大树和小草》,学生早已准备了狗尾草和樟树枝。自己准备材料有很多好处,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早点接触这样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生长地点、生长环境。虽然是学生有准备的课,但是学生知识的匮乏着实让我吃惊,在让学生观察狗尾草之前,我指着狗尾草的果实串问孩子们:“这是什么?”答案居然五花八门。有的孩子说:“这是狗尾草的尾巴。”愕然,植物长尾巴吗?有的说:“这是狗尾草的头。”头,又把植物当动物了。有的说:“这是狗尾草的种子。”这个答案算最比较科学了,但还是不对,我只能拿出植物来当场讲解,哪是狗尾草的果实,哪是狗尾草的种子。最后我只能又规规矩矩地向孩子们再介绍一遍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实早在本单元第一课,学生都已经接触过了,只是由树变为草,学生又搞不清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考虑全面,应该抓住三年级孩子的特点。


    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比较狗尾草和香樟树枝,我引导学生先从植物器官之间的进行比较,茎的比较要落在粗细不同,用手捏的软硬感觉不同,质地不同上;果实的比较要落在大小、形态、颜色、多少的不同上;叶子的不同要落在形状、气味的不同上。学生有了老师的引领,观察都很仔细。然后我让学生把观察结果填写在科学同步探究的观察记录表上。有了上一个环节的记录,根据学生的回答,草质茎和木质茎的概念,学生也能比较容易记住了;总结本环节时,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概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0 10:37:43编辑过]

TOP
21#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有感


晚上9点半多点,接到沈老师的电话,说是新上任的市教研员徐老师明天上午要来我们学校作指导,校长让我上一节公开课,顿时自己手足无措起来,这么晚了,准备公开课来得及吗?儿子还没睡,我还得给他讲故事陪他睡觉,但我想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硬着头皮也只能上了,况且能得到徐老师的指导,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等儿子睡着,我走出房间,已经十点了。看见我老公在电脑上下四国,让他把电脑让给我,他居然不肯,我简直气晕了,明知道我明天要上公开课,居然一点都不肯照顾我,他非要让我先去洗澡,其实,我现在哪有心思先洗澡,没办法,与其干等浪费时间,还不如去洗澡了。


洗完澡出来赶紧来到电脑旁备课,幸亏有电子教参,还可以参考、研究,一直备到晚上12点,也只是完成了教学设计的初稿和记录表。


第二天早上又重新进行修改,发现原先备课中让学生到校园观察并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让学生直接在大树上测量是不行的,因为有的树长得比较高,学生根本就没法够到。如果学生能够够到,那绝对是在外面测量比较好,这样就可以少采摘很多树叶,爱护了大树。但事与愿违,只能临时决定,采树叶在课堂上观察。


一堂准备不够充分的课,甚至上课前的那些时间都在思考,都在忙碌,但也只能赶鸭子上阵,开始上课了。


优点就无需多讲了,还是讲讲自己上课时还需改进的地方。


一、学生思维不开阔,可能引导不够


对于问题“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很多学生都只停留在“树叶变黄了。”“有些树叶落下来了。”而对于比如说有些植物会在这个季节开花,有的植物果实成熟了,种子开始传播,还有其他的小草叶子变黄、枯萎了等,学生很少去关注,这得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去关注,大胆地说出来。怎样不直接提醒,而又能很好地引导呢?让学生的思维变开阔呢?值得探讨。


二、学生操作有问题,观察前指导不够细


1、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花了大力气去准备,而孩子获得的却甚少。我认为在观察前,应明确观察的方法和测量的方法,比如观察树叶的生长变化,不一定要按照书上的直接进行测量树叶的长度和宽度,还可以让学生看树叶的颜色,摸树叶的软硬,来断定树叶的生长,跟测量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跟多的信息。如何测量树叶的长度和宽度,教师也应该说明,要做到科学测量。


2、校园观察活动


(1)测量树干的粗细


发现学生汇报数据时,测量同一棵树同一高度粗细的数据居然会相差很大,比如:测量一棵松树,第一次测得的数据是105厘米,第二次变成了135厘米,第三次是116厘米,一般误差最多1、2厘米,怎会如此大相径庭?反思再三,还应该是自己观察前的指导不够,三年级的孩子观察方法、观察能力都相对来说比较弱,教师不进行具体的指导,那肯定是不行的,出现的错误也会越大。估计是孩子们在测量的时候,自己认为是在同一高度,实际上并不是同一高度,若皮尺斜掉了,只是一面是在这一高度,另外一面或高、或低,都会大大的影响测量的数据,这也是我上课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2)数落叶


很多小组数落叶的任务都没完成或者是完不成,原因是他们观察的大树落叶的原生态已经破坏,早上扫包干区的同学早已将原本掉落在外面水泥地上的落叶扫掉了,而在用小蜡围种起来的里面落下的树叶,都是这些时候累积起来的落叶,或者是孩子们把外面扫起来的树叶倒进去的,很多,也很难数,所以给孩子们的统计带来了困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知道今天要带学生出来观察,可以事先关照扫落叶的孩子别把树叶扫掉,然后给打分的老师也打好招呼,别扣他们班的分,这样就可以保住落叶的一个原生态分布。


(3)其他活动


这个其他活动是我忽略的,因为课堂上我只布置了到校园进行这两个观察活动,其实围绕今天的课题《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活动还可以进行扩充,比如还可以观察植物的果实,树叶的颜色、大小变化,树冠的形状、大小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观察中感受植物所发生的变化。其实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和教科书上最后一个内容“记录植物的变化”结合起来,这个校园植物观察活动,就作为第一次观察记录,教师事先也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下如果和观察记录,这样一举两得,也克服了很多孩子课后不一定去认真观察的这一困难。不过这样一来时间可能很紧张,势必也是要把握好的。


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科学,到外面去观察往往很兴奋,放出去简单,而收回来难,针对班级情况,教师也要花大气力进行纪律方面的教育,虽然每个老师一般出去都教育过,但是效果有时却不尽人意,所以此时的教育业应该更细一点。


三、学生囫囵吞枣,春夏秋冬植物四季的变化一笔带过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处理得太简单了,只让学生说说一年四季植物是怎样进行变化的,而关键的地方没抓住,最后总结应让学生再说说,植物的变化跟什么有关系,当然是应该跟季节变化有关系。这样感觉学生对植物的变化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面。


总之,给我的感觉是,上好一堂科学课不容易,关键还是要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这才是上好课的前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0 10:38:51编辑过]

TOP
22#


阅读的神奇力量——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感

 


暑假里在吴江新华书店购买了几本教育类书籍,而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我早就密谋好久准备要买的书,因为汾小开始了他们的读苏的蚕食之旅,很多老师都加入到了这个读苏队伍中去,我是慕名了好久,渴望了好久,现在终于可以捧着属于我自己的《给教师的建议》认认真真读起来了。


说实话读书的进程还是比较慢的,总是发现自己没时间,或者是静不下心来。有时利用中午看学生的那会时间读读书倒是也挺好的,这样在学生面前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那些已做完作业的同学,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拿出课外书来阅读了,师生共读的感觉是相当不错的。只是自己读苏的进程才开始了那么一点点。在那么一点点中,苏大师已经给我了很多教育中一些灵感性的东西,有时甚至是顿悟,或者是让人深有感触。佩服苏大师,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他的一些理念却还是那样新,还是那样值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学习,这就是一位大师的魅力,他的很多话早已被传为至理名言了。在读苏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苏大师对阅读的重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都提倡在阅读中提高自己,我也非常惊讶于阅读所带给同学们的神奇力量,让我不得不佩服苏大师独特的教育方法。


在《建议》的第二条,他讲到了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特别出色,有位邻校老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的回答让人不得不从心底佩服,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而苏大师认为这种准备就是读书,要读本学科的学术著作,积少成多,才能使自己知识的海洋越来越壮大,不至于知识只限于教科书上的一滴水。


相同的,他强调教师也要“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假如我们的学生都具备了如此高水准的阅读,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了,教师的工作也会轻松许多,但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做到:“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阅读,也是比较令人担心的,在我教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中,一次让某个同学起来读科学书上的一段话,这个学生居然是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下去的,朗读速度也相当的慢,可想而知如果让他阅读不知会慢到何种程度,这样他对文字的理解都会存在问题,更何况还要让他思考了。阅读能力差了,对其他各门功课都有直接的影响。苏大师独到的见解,是非常有道理的。


苏大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他所教的学科是物理,他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他讲到“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使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极了……”这都是课外阅读所带的良好效果,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的环境以及阅读的书籍。


更令我佩服的是,他对“后进生”的转化,居然也是“第二套教学大纲”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苏大师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也证实了一句话“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要让他们多读书、勤动脑,充分开发大脑的潜能。而不要再走让“后进生”死记硬背一些机械化的东西的老路,那些书上的死的东西,只会让他们的脑子更迟钝,有的学生语文默词语,今天会默了,明天又忘记了,就算重复的记背又有什么用。相同的做数学题目,不掌握方法,脑子未开窍,就算今天教他会做了,过几天照样会忘记的。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后进生”,就必须从根本上去治疗他们大脑的惰性,用阅读去充实他们,改变他们。就让我们一起记住苏大师的话:“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4 14:13:06编辑过]

TOP
23#

以下是引用枫叶微蓝在2009-6-11 15:08:00的发言:
 

记住学生的名字


——读《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


     教科室里新到了一批教育类的好书,钮老师让我们读书会的成员每人挑选一本,我有幸拿到了这本好书——《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都是由一个个经典的案例组成的,有实例,也有分析,看了很让人受启发,最主要的是,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那一个个生动的实例,有的让人警醒,有的催人奋进,有的启人心智……作为教师,如果真能养成那些好习惯,成不了名师,也会一生受用。


     在这一百个好习惯中,最拨动我心弦的是《老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一好习惯。以前我教语文做班主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那是没问题的,而现在教科学,有七个班的学生,要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一直是这样想的,但是看了这一则案例之后,把我的这一想法完全推翻了,不是我记不住,而是我心里压根就没有刻意去记,很多学生的名字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意记住的,而我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对学生的名字好好研究,好好去记住。斯霞老师每次教一年时,孩子们还没来报到之前,她就会拿着学生的名单,逐一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当学生开学第一天报到时,斯霞老师能很快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这让所有学生都感到惊讶,也让所有学生都更信任、更亲近这位新老师。一年级的纪律最难管,然而当你记住了孩子们的名字,当你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一切就不在话下了。我想斯霞老师的这一做法,是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没能做到的,斯霞老师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想我也应该试着去记住那些孩子们的名字,只要用心去记了,哪有记不住的?


     记住学生的名字,那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那是“教师树立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为什么在副科老师的课堂会存在学生纪律难管的问题?为什么副科老师得到学生的尊重会少些?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尝试去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你尊重了他,自然他会对你加倍尊重,你能叫出孩子们的名字,他们自然不敢在你班上胡闹,自然而然会对你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名字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有人从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中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奇怪吗?不,这恰恰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拨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


     在我教的三(5)班班上有个学生,可以明显地发现他比别人多动,也多嘴,总是会破坏美好的课堂,但在我观察之下,这名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上进心的,他课堂上也能经常举举手,于是我想以激励的方法去改变他上课的一些坏习惯。下课时,我故意不让课代表拿让他帮我把同学们做好的同步探究拿回办公室,他很乐意,很自豪地完成了任务。当我第二次还想让他拿,并且自己还颇以为蛮亲切地称他为“小伙子”时,他却响亮地跟我说:“老师,不要叫我小伙子,我有名字的,我叫殷××。”我猛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还想转变这个学生,连学生的名字我都没记住,怎样去教育他,怎样让他信服我呢?我马上跟他说:“对不起,以后老师一定会记住你的名字,不再称呼你小伙子了。”事实上我发现,当我记住学生的名字后,每次被老师喊到,他的脸上都会挂着自信的微笑,在我的课堂上,他明显地收敛了很多,我夸他有进步,他的学习更认真了。


    “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里的形成。……”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习惯的反应。”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


    “……”


     斯霞老师在病床上神志不清时,对于每一个来探望的学生,她都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她令所有学生都十分感动,也得到了所有学生的最大的尊重。


     “一个能记住学生名字的老师,学生也一定会永远记住他。” 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记住学生的名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1 15:08:07编辑过]

 


我曾经担任数学,带两个班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名字都是很熟悉的。


但是自从改任科学教师以来,每年都是4,5个班级,要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真的很难~


您是否能提供一些使用的办法呢?


能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是对一个人的尊重。这个道理我也很清楚。


拿破仑曾经是战无不胜的将军。


据说当年有一个只见过一面的普通士兵,几年之后再次偶遇拿破仑还能叫出那个士兵的名字。


所以他的士兵愿意为他拼命死战。


斯霞老师的事情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我现在施行的两个办法也许有助于尽快的记住学生的名字。


1、每节课上课前5分钟,挑出一些作业不好的同学,叫过来,面批作业。面批的过程中,自然也熟悉的学生的名字。


2、每周组织一些活动,科学课经常有大量的资料。把收集资料的工作,让学生去做,每次挑选不同的学生,经常把学生叫过来,给学生布置任务。


其实说到底,就是和班主任和语文,数学主课老师的做法一样,把科学当成主课来上,就是有事没事多和学生接触。


接触多了,自然就记得名字了。


 


不知道老师们还有没更好的办法。

QQ:1449115571 e-mail:julian227@gmail.com
TOP
24#

很好,再次学习了

QQ:1449115571 e-mail:julian227@gmail.com
TOP
25#

     是的,想记住七个班学生的名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毕业到现在已有三年了,带过的学生快有两千了,但记住的学生名字不超过一百,一直都认为记住那么多的名字没有必要,一个星期也就两节课,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干什么呢?现在读了枫叶蔚蓝的帖子才发现自己错了,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义务,只有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学生给予重视了,学生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表现出学习的兴趣,也才能真正的把科学这门科重视起来,才能不再被别人说成不重要的副科了!
     我想下面我的一项大事就是记住自己所任教的七个班学生的名字!也许会很难,但我想我会坚持下去的!
TOP
26#

感谢无尽海洋!您提出来的方法很好,的确要记住这么多的孩子的名字很难,必须做好预备工作,先看学生的名单,在课上或课后,对照名单多提问或布置一些任务,特别是您所说的以批作业的方式记忆很好!


也感谢漫雪,让我们一起努力!

TOP
27#

当蚕宝宝死去,凤仙花遭遇不测额时候 我是多么希望见到孩子们眼角挂着的泪水……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28#

 

此帖收集至“个人(团队)成长贴、微博汇总”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071&page=1&star=1


 


整理资料时发现的好贴,顶上来大家欣赏。

TOP
29#

此贴停了好久了,一直很忙,平时写的文章都贴在自己的博客里,没有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大家多批评指正,比较惭愧。浙小论坛给我的帮助很大,还是难以割舍这一份情!
TOP
30#

   


培育花朵”   呵护心灵


    由于教师的流动政策,我第一次来到了这所位于本镇最南端的乡村小学,感觉这里的孩子很朴实,而我所教的年级一个是刚接触科学的三年级,一个是快要毕业的六年级,两个头上的孩子,都是同等的重要的。我决心要好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习惯,好好带领他们走进科学的殿堂。


    第一堂科学课,第一次和孩子们见面,我并没有马上开始上新课,我们科学一般都会安排始业教育课,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一些科学课纪律的强调,一些科学课习惯的说明,一些科学课兴趣的引领,都需要我们去做。特别是对于刚接触科学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他们还是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如何画上精彩的第一笔,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第一堂科学课上,我要求孩子们每人回去都要准备一本科学记录本,第二节课的时候带过来。这本科学记录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的观察记录中都需要用到。六年级的孩子表现都很好,第一节课布置下去,第二节课基本上全都准备好了,这令我很欣喜。然而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却有些不尽人意,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准备好,我以激励加星的方式鼓励他们去准备,有三次加星机会,第一次就带来的,加三颗星,第二次两颗星,第三次一颗星,有了加星的激励,孩子们第一次没带来的,第二次基本上都带来了。但有一个班有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到了第三次还没带来,他上课也很不是认真,经常讲话,或者是根本不在听,在玩弄他自己的东西。我走到他身边跟他说下一堂科学课别忘了带科学记录本,老师会亲自检查的,他点了点头。


    然而下一节课他还是没有带来,正当我对他的带科学记录本已经失去信心,或者也像我以前那样,对那些比较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关注,本想送一本记录本给他时,小男孩在后一节课上居然带过来了。一进科学实验室,坐在最后一个的他开心地挥动着手中的科学记录本,让我过去看。不看,我心中很欣喜,这孩子总算记得了;可是一看,却有点生气了,好端端新买的一本科学记录本,翻开的第一页上已经被他乱涂乱画得不像样,我心里看了很不舒服,想帮他把第一页撕了,这样清清爽爽的多好。可是一不小心居然被我撕坏了,原来这一页连着封面,这一撕,封面都有点掉了,小男孩伤心地哭了起来。突然间,我的内心感到一阵内疚,这还是孩子啊,他能够准备好科学记录本就已经很不错了,老师这会子为什么不好好表扬他一番,而要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呢!对小孩子的教育要一步一步来,蛮好孩子有了的积极心,或许在老师的这一举动中,又会毁于一旦。我赶忙跟他道了歉,并表扬了他终于准备好了科学记录本,并告诉他科学记录本要好好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然后我比较真诚地帮他粘好了封面,对于他在上面的乱涂乱画,我则让他自己用橡皮擦掉了。孩子此时早已停止了哭泣,眼神中流露出对老师的一种信任感来,我放心地离开了他。这一节科学课他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认真,甚至还举了一次手,我为我能及时弥补过失而感到些许安慰,我更为他的好表现而感到欣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对于儿童的教育不能总是批评,应该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而加以鼓励与引导,“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多么有道理啊,当学生有了上进的苗头,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表扬之,那么学生学习的劲头就会越来越足,反之如果就那么一点上进的火花都被熄灭在萌发阶段,那么老师就会失去教育的最好契机。庆幸的是,最后我还是抓住了这次教育的良机,呵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激发了孩子上进的求知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7 10:13:2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