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
盛泽是一个蚕桑之都,盛产丝绸。小时候家住农村,那时村上每家每户都会养蚕,少则半张蚕种,多则两三张。我母亲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她有一份缫丝厂的工作,有白班也有夜班,很辛苦。但额外,在家里她还会养上一张蚕种,添点家用。
记得那时一般五月一日左右,村里就会通知各家各户去大队处领蚕种。蚕种是两张中间隔开,一张装一面,有的人家看半张种的,需要在一张种中分一下。于是拿跟鹅毛,很小心地刮过来刮过去,将蚕种分成同样多的两堆,同看半张种的各领一堆,当然也有人家看一张半的也需要分。
蚕种来之前,母亲总会事先买好养蚕用的纸,有铺在匾中的纸和盖在小蚕上的纸。准备好石灰粉、消毒粉,喷洒在桑叶上的药水等。一切准备就绪后,领来蚕种,就可以先把蚕种倒在匾中的纸上,上面再盖上一张纸,过个一两天,小蚕很快会孵出来。
一般的蚕种出得很齐,母亲会用鹅毛将爬在上面纸上的小蚕刷到下面的纸上,然后就可以喂桑叶。如果还有部分没孵出来的,就要等一起孵出来,才可以喂桑叶。
喂小蚕的桑叶也很讲究,母亲说如果所摘取的是芽下第二片桑叶的,那么都得摘这一片,这样小蚕就会长得一样大,等到眠的时候也会很齐,这样所有的蚕宝宝都一起眠,不用喂桑叶,人也可以借此休息一下了。刚开始喂小蚕吃的桑叶需要用剪刀剪得很细小,母亲会先把桑叶剪在一张纸上,在桑叶上先竖着剪几刀,再横着剪,这样剪下来的桑叶就会很细小,如果还有比较大的,就再剪几下,然后把桑叶均匀地撒在蚕宝宝上,小蚕就会爬上来吃。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喂,等下面的残渣比较多的时候,需要进行清理。只要把上面的爬满小蚕的一层撕下来,重新再铺一个地方。当然,撕下上面一层后,下面的也不能马上扔掉,因为可能还会有残留的小蚕。母亲会拿着一双蚕筷,一个一个地把它夹过去,直到一个都不剩。
等蚕宝宝大了一点以后,大约三次眠后,就不需要将桑叶剪得很小了,只需将整张的桑叶掰开但不掰碎,然后一张张铺在蚕宝宝上面就行了。再大一些,就不用掰开,直接一张张铺挺了喂。一般四次蜕皮后,母亲会将蚕宝宝从匾里移到地上,这样喂起来方便。而此时喂的桑叶就会很多,只要一把把抓起桑叶撒上去,密密地铺满就行了。四龄蚕必须吃饱吃足,不然结出来的茧就会又薄又小,影响产量。所以这段时间是养蚕人最辛苦的时候,需要采摘大量的桑叶,母亲一箩筐一箩筐地把桑叶采回来。最后几天,索性让我父亲把桑树枝都剪回来了,然后就是全家总动员,大家一起采桑叶。蚕宝宝吃得多了,母亲半夜都会起来喂,为的就是让蚕宝宝结的茧大一些、厚一些,可以卖个好价钱。那段时间可想而知,母亲的辛劳。
眼看着蚕宝宝的身体一天天白胖起来,马上就要“上山”了,全家人又得张罗着准备蚕宝宝“上山”用的“柴龙”了。“绞柴龙”也是个技术活,首先需要把稻草捻成草绳,把几股稻草打个结钩在钩子上,一人握着摇柄不断地转动钩子,一人往后退着添稻草,草绳就会越变越长。摇柄可是双摇柄的,可以左右手一起开工,也就是说人手够的话,可以两个人同时捻草绳,两条草绳足够长的时候,便可以绞在一起,边绞边往中间放铡成一尺多长的稻柴(也可以用麦秆),很快的一条圆滚滚的柴龙便诞生了。当然,一条“柴龙”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要绞上好几条,这样才能足够蚕宝宝“上山”用。
一切准备就绪,当蚕宝宝的身体变得发黄发亮,身体呈透明状,不再吃桑叶时,此时的蚕宝宝就要“上山”了。母亲会拿来一个大脸盆,把要“上山”的蚕宝宝挑出来放脸盆里,等脸盆装满了,便端到放柴龙的屋子里,将蚕宝宝轻轻地撒在柴龙上。蚕宝宝一上柴龙,就会各自爬开来,寻找自己适合的场所开始结茧。
蚕宝宝全部上山后,母亲此时可以松一口气了,接下来就是等着采摘茧子。采茧子也是比较累的,看的蚕种多,要采好久,不过比起养蚕的过程来,已经是轻松很多了,而此时更多了一种收获的喜悦在里面,疲劳会顿减。每次母亲采茧子之前都会先采一个用手摇摇看,如果摇起来“咕哆咕哆”响了,说明蚕宝宝已经变成蚕蛹了,便可以采摘了。如果茧子想采得稍微嫩一点,还摇不响时,至少先要剪开一个看看,到底有没有变蛹。其实这个采茧子也有学问,采得太嫩了,没变蛹肯定不行,采得太老了,茧子分量就会轻,那么就卖不上好价钱。
小时候最开心的便是去卖茧子,卖完茧子,大人有钱了,一开心便会给你买上几个枇杷吃,那时吃着枇杷就觉得特别甜,特别好吃。将近两个月的辛苦,在丰收的喜悦中,便告一个段落了。而勤劳的养蚕人如果不觉辛劳,一年中还会再养秋蚕,养秋蚕可比夏蚕难养,不但天气炎热,毛虫多,产量也没有第一批的好。但为了多挣钱,再辛苦,也得拼命了。这就是勤劳而质朴的养蚕人。
如今,盛泽的农村很少再见到养蚕的人家了,原以为养蚕会淡出我们的世界。令人欣慰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书中有一个单元专门让小孩子学习养蚕及跟蚕有关的知识,孩子们也可以接触到养蚕了。而我现在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学习,也是每年都养蚕,每年都自己留好蚕种,然后发给孩子们去养,让养蚕生生不息,让盛泽的蚕桑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5 12:28: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