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兔子:《科学新视野》网刊编辑手记 [复制链接]

1#

兔子:《科学新视野》网刊编辑手记

[原创]网刊编辑手记目录


 


网刊第二期 陈建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网刊第六期 陈建秋:拉响快乐的汽笛


网刊第八期 编辑手记:别说——我们不被重视


网刊第10期   编辑手记:网刊十月大盘点


网刊第12期  陈建秋:想的更细致,做的更到位


网刊第14期 编辑手记:不抛弃 不放弃


网刊第16期 编辑手记:睁开我们的慧眼


网刊第18期 编辑手记:汇成雁群结伴飞


网刊第22期 编辑部:网刊回眸兼本期推荐


网刊第24期 编辑手记:不要轻易改变目标


网刊第26期 编辑手记:梦想和追求


网刊第30期 编辑手记:东风具备,万事开头


网刊第34期 编辑手记:个人力量和团队精神


网刊第40期  编辑手记: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1 23:09:3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网刊第二期 →陈建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http://www.kxsy.net/kxxsy/showart.asp?id=39




不知各位是否看过中央台的这段广告,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孩,在一个村庄的空地上忘情地舞着,她身后的背景不停地变化着,最后她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广场,与此同时,一句广告语出现在屏幕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它传承给我们的是,要成就自己的梦想,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找到自己的舞台,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对当今的科学教师来说,网络就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可以在这里瞭望最新的科研动态,汲取丰富的免费资源,结识各地的专家同仁,发表自己的教学心得……在网站、论坛、博客、QQ群上,到处活跃着我们科学教师的身影,也吸引了包括韦钰、郁波、章鼎儿、应飞、姚忆江、喻伯军、马学军等著名专家、学者。

  是的,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和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我们相识相约,突破时空的束缚,展开更深、更广、更近的交流和学习。在尽情地享受网络带来快乐的同时,许多人开始感叹:网络资源海量存储,却常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网络交流便捷互动,却在不经意在耗费大量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网络教研更有序有效,给广大科学教师及时的帮助,一批有热情有技术的科学教师,怀着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组建了科学网盟,投身到开发整合网络资源这项伟大而又艰巨的工作中。而且,这个队伍不断地壮大。

  科学教师目前最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做的更好?我们一直在思考着。在如今科教类网站、论坛遍地开花的局势下,我们延续曾经的梦想,在《科学课》杂志执行主编姚忆江的带领下,创办网刊《科学新视野》。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互动特色开展教研活动,树立科学教坛的优秀典型,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及教育资源。

  《科学新视野》组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网刊邀请了蔡矛、胡济良、应飞、喻伯军等专家担任顾问,汇聚了包括青杨(褚庆洋)、秋日暖阳(杨伟新)、百合(许广玲)、小季(季荣臻)、紫色鸢尾(夏敏)、小雨伞(曾小红)、渔民(张陈江)、酸牛奶(朱钻飚)、我是火太阳(蒋明)、芜湖小李(李震)、冥王星(盛国荣)、我爱老公(孟月)、二剪梅(陈梅娟)、吴王不凡(吴方)、阿里巴巴(陈耀)、向日葵(敦文术)、奔跑的蜗牛(林建锋)、水清浅(姚国春)、moonlight(李鑫)、虔诚使者(丁晓霖)、疆疆(陈海疆)、不睡觉的兔(陈建秋)等众多网络骨干,得到追求(王世力)、心雨飘逸(张双全)、周泉(周达航)、原来是你(李智成)等技术人员的加盟。因此我们坚信,我们有能力把网刊做好。

  网刊目前开设了科教群英、抛砖引玉、网上来客、网眼、同课异构、海外传真、科普天地、你来点击、编读心声这几个栏目。自第一期《科学新视野》网刊在2007年3月10日正式在网络上发布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为办好《科学新视野》献计献策,在此我们深表谢意,并将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努力改进和完善。

  当然,参与网刊编辑的大部分是一线教师,编辑工作也都是在利用业余时间内仓促完成的,肯定存在着不足。为此,我们真诚地期待您将对网刊的意见建议,以及对网络教研、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困难、问题以及新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将在“编读心声”中选载。另外,网刊特别注重交流互动,希望广大读者能参加网刊主题策划活动中来,积极撰写高质量有见地的稿件,除刊发在《科学新视野》网刊上,我们还将定期推荐优秀稿件给《科学课》杂志。您的参与请发至电子邮件《科学新视野》网刊邮箱:jycjq@126.com

  那么,还等什么呢?来吧,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编读携手,以“网”为媒,用“心”沟通,在共同的舞台上亮出我们的风采。

    

  

  责任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6 23:01:07编辑过]

TOP
3#

网刊第六期   陈建秋:拉响快乐的汽笛


拉响快乐的汽笛


                                             网刊编辑手记:陈建秋


 


题记:生命如前进中的列车,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途中风景及欣赏风景的心情,心情的好坏全在于自己。


今年4月,从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传出消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科学课》杂志可能变成《湖北教育》的一个分版,其刊名变成《湖北教育》(科学版)。这无亚于原子弹爆炸,在全国广大科学教师队伍中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愤慨,有人悲叹,有人迷茫……与此同时,网友自发开展了“保卫《科学课》杂志——全国科学教师签名大行动”,纷纷阐明自己的立场和心声,并把整理的书面材料用快件寄给湖北教育报刊社,希望能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保住《科学课》杂志拥有独立刊号的地位,捍卫小学科学教育。(详情请看:《科学课》,我们拿什么拯救你?)


http://blog.kxsy.net/user1/5/archives/2007/6409.asp


其实我们知道,以上行为可能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还是很用心地去做,因为我们热爱小学科学教育,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会刊走向衰落,乃至灭亡!


没料到,仅隔两个来月,又传来消息说,深受大家敬仰的编辑主任姚忆江老师离开《科学课》杂志到《南方周末》就职。这更是让我们困惑,《科学课》到底怎么了?要知道,《科学课》杂志是我们全国小学科学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啊!


QQ群里的朋友常抱怨,科学课得不到该有的重视,科学教师在学校地位低下,上科学课很是吃力。而有的学校几个年级居然使用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这更是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困难,挫折,失落,无奈,沮丧,这些词语总是不断地来侵袭着我们的心情,身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就只能是这样过吗?写到这,我想起中央电视台的一段精彩的广告语:生命如前进中的列车,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途中风景及欣赏风景的心情,心情的好坏全在于自己。是啊,我们一直渴望改变世界,但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就跟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一样。任何浮躁或急功近利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


做事情,固然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而我们小学科学教育更是困难重重。不妨把心放宽,只要是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那就快乐的去做吧,先不要去想能得到什么收获什么。一旦你过于注重结果,往往就会错过过程中的美丽!


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路上有风雨坎坷,但一旦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你就发现原来有许多鼓舞人心的事,而你——不是一个孤单的行走者:


2007779日,由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主办的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举行毕业仪式,共有60位学员顺利毕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也标志着我们的网络教研组织的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2007814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在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年会首次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让许多朋友借助网络领略到全国年会的风采。


给自己一份快乐的心情吧,无论你遇到什么——听说这个学期教材要进行比较大的改动,这好啊,爱磨课想出头的老师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了!没人讨论有什么关系,自己一个人静下心来琢磨,才是最能提高自己的手段!别人不重视教研范围不好,这是好机会,你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打拼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呵呵,暑假过的真快,再过20多天我们又要回到学校去了,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快乐地去跟孩子们一起学习科学感受科学,探索美妙的科学世界吧!


 


 


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jycjq@126.com

TOP
4#

网刊第八期 编辑手记:别说——我们不被重视


 


编辑手记:别说——我们不被重视


 


不知道今天看这篇文字的朋友中,有多少人听说或看过《科教第一线》——这份在2004910日由一群一线科学教师共同创办的国内首家科学教育网络杂志?那时候,我们怀着满腔激情聚集在一起,秉承着“来自一线,服务一线”的理念,共同制定出《科教第一线》的办刊宗旨:


让从事科学教育的一线老师成长为科学普及教育的成功者,立争为新世纪的科学教育作出新的贡献,立争为改变广大教师家长对科学教育长期忽视的现状作出新的贡献,立争为全面提高新世纪中华民族整体科学素养作出新的贡献!


本刊突破了目前科学教育刊物匮乏咨询短缺的状况,开创百家争鸣贴近一线的局面;突破以往低效陈旧的科教模式,开创高效先进的科教理念;突破纸张图文的有形束缚,开创虚拟生动的真实进步。


这里链接着各地科学课教师每月一期的“科学与你相约”精彩的网络讨论,链接着科学课一线教师凝聚汗水芬芳的教学实录,链接着你和我肩负重任为今天的科学教育付出的可贵的探索与实践,链接着我们新世纪科学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足迹……这里还链接着中华民族科技兴国的希望!


利用课余时间,以服务一线教师为宗旨,及时传达最新的课改信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科教第一线》一直坚持到2005825日,共出版了10期网刊,给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但是最后,我们无奈的选择放弃,因为我们缺少支持,因为我们精力有限,还因为其他种种原因……


2007310日,在原《科学课》杂志编辑主任姚忆江老师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骨干再次相约,推出《科学新视野》网刊,我们设置了“科教群英”、“抛砖引玉”、“网上来客”、“网眼”、“同课异构”、“海外传真”、“科普天地”、“你来点击”、“编读心声”共9个栏目,网刊的基本思路如下: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网刊具有纸质刊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需要很长的制作周期,不受版面篇幅的限制,推广和传播更加便捷,提供课件、图片资源更是让教学工作如虎添翼。重点是服务各版本教材。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从第一线来,到第一线去,为所有一线小学科学教师服务。网刊将有计划推出教研专题,引导广大教师用课标看教学,用科学教育思想看教学,并加强正反双面看教学、看教案、看理念的力度,让广大教师把教材吃“透”,不走过场,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及个例武断上,把教研活动引向一定的深度,注重实效。


3、注重互动特色开展教研活动。跟广大一线教师互动,进行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备课等形式,实现设计者、执教者和一线教师的沟通,让广大教师明白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对教学起到真正意义的指导借鉴作用。


4、树立科学教坛的优秀典型。展示优秀教育专家、教学骨干、教学新秀的成长经验及历程,宣扬这些先进人物的敬业精神和光荣事迹,为一线教师成长提供可借鉴的鲜活事例。


5、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及教育资源。目前广大科学教师普遍存在二大问题,一是个人知识储备不足,二是相关的教育资源缺乏。为此我们有目的的给教师们搜集和整理与教材相关的科普知识,提供配套的科学图片及课件资源等。


虽然有些设想没有落实到位,虽然我们的日常工作那么繁忙,虽然部分编辑人员不断的调整,但我们一直坚持在每个月的10号准时推出网刊。我们的网刊编辑从网站、论坛、博客和其他渠道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让朋友们从良莠不齐、海量共存的网络资源中解脱出来,用最少的投入却获得最大的收益。


时至今日,加上即将集结的10月版《科学新视野》网刊,我们已推出了8期《科学新视野》网刊,为此我们的网刊编辑和技术人员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遗憾的是,根据技术统计数据和留言情况,《科学新视野》网刊的阅读量不如人意——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做出的网刊,没有多少人真正去阅读、学习!


我们的行为难道没有多少意义?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坚持下去?我和一位好友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此友是网刊管理团队的成员,他的一席话让我顿悟:目前的现状是科学课不被重视,我们所作的努力也不被重视,我们没有行政的力量,也没有经济的利益驱动,我们唯有兴趣和热爱,我们认为有点价值就去做。我们坚信,我们的价值与科学课的价值同在!


是啊,从网刊的遭遇联想到我们的科学课,两者是多么惊人的相似!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和科教专家一直在努力和呼吁,可社会、学校给予我们足够重视了吗?我们的科学课时不时被语文、数学侵占,我们的实验室得不到保全,我们的科学教师课务如此地繁重,我们上课配套的科学仪器又在哪里……难怪经常有朋友在科学群、科学论坛上抱怨着。


但——抱怨能解决问题吗?除了渲染现实的无奈之外,除了增添我们的沮丧心情,还能有什么?目前我们不被重视,这固然是事实,就不要再去强调了。我们要做的是:在别人不重视的时候,让我们自己先来重视自己!


当世人还在为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沾沾自喜的时候,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牢记一段历史——那就是灾难深重的中国近代史。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科技落后!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坚信,要让中国自力自强,必须要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而这一切,首先就是从小学科学教育抓起! 


附《科学新视野》网刊地址:http://www.kxsy.net/kxxsy/index.asp


TOP
5#


网刊第10期   编辑手记:网刊十月大盘点


编辑手记:网刊十月大盘点


 


十月怀胎,讲述的是孕育生命的艰辛,当然还包括生命诞生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喜悦和幸福以及生命成长的漫长历程。巧合的是,从20073月到今天12月,我们的网刊《科学新视野》正好推出10期,回顾走过的这十月日夜,万般感叹在心头。


2007228日,在原《科学课》杂志编辑主任姚忆江老师的组织下,青杨、秋日暖阳、百合、小季、小雨伞、渔民、水清浅、酸牛奶、我是火太阳、芜湖小李、冥王星、我爱老公、二剪梅、吴王不凡、阿里巴巴、向日葵、奔跑的蜗牛、moonlight、疆疆、不睡觉的兔、周泉、原来是你、追求、海风、七月流火、一阵风、月白风清、大鹏展翅、阿斌、忆江南、青青小草等一干朋友汇聚一起,举行网刊第一次会议,讨论关于创办网刊具体事项。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定刊名为《科学新视野》,设置九个栏目,分别是科教群英、抛砖引玉、网上来客、同课异构、海外传真、网眼、科普天地、你来点击、编读心声,要求在每月10号完成推出,并落实了人员分工。


在前期的网刊制作中,由于整体策划的偏差和经验的不足,导致网刊软件支持平台多次变换,前面三期每期使用一个不同的软件,第一期网刊采用电子书形式,第二期网刊采用网页形式,第三期网刊采用网站形式,而且统稿交稿的时间都很仓促,但我们的编辑和技术人员都准时完成任务,其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时至今日,我们共举行了五次网刊管理会议,会议时间和主题如下:


1228,会议主题:网刊方案确定和管理人员落实分工;


2323,会议主题:第一期网刊总结评价、单双月管理团队分工和学习编辑流程与文章编辑要求;


3419日,会议主题:第二期网刊总结评价和第三期网刊工作布署;


4614日,会议主题:前四期网刊工作回顾和今后网刊工作思路;


51128日,会议主题:网刊2007年度工作总结。


其中,我们的网刊管理团队也作了一些调整。原网络单月主编疆疆(陈海疆)由于学校工作繁重退位让贤,秋日暖阳(杨伟新)担任单月主编,追求(王世力)担任网刊技术小组组长,并陆续吸取快乐相伴(曹建英)、心雨飘逸 (张双全)、七月流火(孔艳)、执着(姜丽娟)、高山流云(刘晋华)、杨梅(梅苑飘香)、早上(傅国丽)等朋友加入我们的团队。目前我们的管理团队分工如下:


一、网刊总编:姚忆江


二、网刊顾问:蔡矛、胡济良、应飞、喻伯军


三、网刊主编:杨伟新(单)+陈建秋(双)


四、技术小组组长:追求(王世力)


五、网刊编辑:(按单双月分别组成两个编辑小组)注:2008年我们对人员分工进行必要调整,替换部分人员,给新成员确定合适的负责栏目,个别栏目要重新定位。


回顾2007年,对我们网刊编辑和技术人员而言,过的有点忙碌,加班几乎成了每个月的必须程序。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很累,也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是不是还要继续,但我们深深认识到,我们正在做的网刊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最直接和便捷的服务,同时也给优秀科学教师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到目前为此,我们共编辑了307篇文章,得到许多朋友和科教专家的充分肯定:





















































































































































期数


科教


群英


抛砖


引玉


网上


来客


网眼


同课


异构


海外


传真


科普


天地


你来


点击


编读


心声


合计


一期


2


1


7


1


1


5


2


3


1


23


二期


8


4


8


2


5


2


4


5


1


39


三期


4


4


4


4


2


5


8


8


3


42


四期


3


2


6


3


4


2


1


3


4


28


五期


3


2


4


3


2


2


2


3


2


23


六期


5


4


8


3


3


2


4


4


1


34


七期


5


2


3


3


2


3


3


7


2


30


八期


4


1


8


4


3


2


2


3


1


28


九期


5


3


3


3


3


1


6


3


2


29


十期


5


2


7


2


4


3


3


3


2


31


总计


44


25


58


28


29


27


35


42


19


307


也有遗憾——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制约,我们网刊的整体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宣传工作不够细致导致“酒在深巷无人识”,还有部分栏目的定位不是很恰当,个别编辑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很好的完成相关工作等现象。


2007年即将过去,在此我想说的是,感谢所有支持和关心网刊的广大朋友,感谢所有参与网刊制作的所有编辑和技术人员,感谢网刊顾问和姚总编的专业引领,是你们,让我们的《科学新视野》网刊逐渐成长起来,在网络科学甚至小学科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国著名少儿科普杂志《小爱迪生》的主编赵明老师这样说过,“错过小学科普,错过一生科学!小学科学课老师甚至影响中国一代人的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科学热情!”是啊,虽然我们目前存在着种种困难和困惑,小学科学课的地位还不被人重视,但我们坚持心中永恒的信念:2008年——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


 


责任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jycjq@126.com

TOP
6#


网刊第12期  陈建秋:想的更细致,做的更到位


陈建秋:想的更细致,做的更到位


——一个糯米团引发的思考


前几天,某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朋友想买糯米团吃,看见一个乞丐卧在路边乞讨,便从口袋中摸一个一元的硬币,“啪”地一声,准确地抛入破碗中。差不多这个时候,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竟自从乞丐面前走过,排在卖糯米团的摊子前。


在这寒风刺骨的冬日,热气腾腾的糯米团吸引了不少路人,摊主忙得脱不开身。朋友就排在女孩的后面,听到前面的女孩对摊主说:“糯米团,两个。”


朋友买好糯米团往回走,不经意间见到这样的一幕:女孩站在乞丐面前,俯下身子,把手中的一个糯米团递给乞丐,又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硬币,放在碗中,然后转身离去……


那个乞丐的腿脚不便,所以一直卧在冰冷的地面上,仅靠披在身上的那几件破衣来抵御冷风冰雨。而此时,乞丐的脸上显露出一种特殊的表情——对,是感动!


事后,朋友坦言,如果当时没有零钱,他肯定也就算了。而在他给钱时瞥见女孩走过,心中还暗自赞许自己的品德。直到后来,女孩的行为让朋友觉得汗颜,也引发我的感叹和思考:对许多漠然走过的人来说,朋友已经做的很好了——但女孩多花了一块钱,买了一个糯米团,让饱经世态炎凉的乞丐感动了,那是因为糯米团中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关怀——其实,这并不难做到,关键是有没有想到!


于是联想到我们的科学课。许多老师总是抱怨,自己已经那么认真了,可学生不是不准备材料,就是不认真听讲。特别是公开课上,老师费尽心思甚至以拖堂为代价,可学生总还是听不懂。


问题出在哪呢?其实——课堂中的师生就是扮演着给予和索取的角色,教师一直在给予,但给予还要看看学生是不是需要,是不是最需要。就比如对乞丐来说,那时候的他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充饥取暖的糯米团。具体地说,再买一个糯米团,隐含着两层含义,首先是在给予的时候以同理心换位思考,其次是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学生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学生最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才能触动心灵,从而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有效教学。


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先仔细想想学生是不是能方便的找到,对认真准备材料的小组或成员,不妨大力表扬并记录下来,在学期结束时给予一定的加分。要给学生讲授新内容,最好在小范围作个调查,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知哪些是学生非常更兴趣的,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交流汇报时学生往往不会倾听,这时候需要的不是一句简单训斥“要学会倾听”,而是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明白倾听是多么的重要,只有会倾听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诸如此类的做法还有许多许多,而概括起来也就是一句话:想的更细致点,做的更到位点。


 


责任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jycjq@126.com

TOP
7#


网刊第14期 编辑手记:不抛弃 不放弃


编辑手记:不抛弃 不放弃


——对当前小学科学网络教研现状的思索


 


这段时间,小学科学网络教研趋于平淡,各种活动少了,很少再看见往昔人声嘈杂的情景,论坛上鲜有新贴,有的也仅仅是一些求助,QQ群中众友只顾潜水,一两个月不曾说一句话的大有人在。


这固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但似乎是必然的。小学科学网络教研,从无到有,从有到盛,到今天衰退也是正常的。初期网络教研的新鲜感已不再那么吸引人,小学科学课在全国三到六年级全面铺开也让我们少了份优越感,而那个“关于烧饭的和门卫都去教科学课”的真实笑话更是让我们悲哀!


我们这批科学教师,一直在迷茫中摸索课改的方向,科学课该怎样上,怎样才算是一节真正的好课,低效的小组合作,实验记录中的一个个不和谐数据,四十分钟总不够用……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客观原因导致小学科学所处的尴尬地位,很容易让我们忘掉信念和追求。


迫于工作压力和生存需要,我们的教学肯定会一直延续下去,老师们仍会为课堂中的精彩生成而笑颜。但除此之外,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还有几个人会耗费大量休息时间投入到网络教研中呢?


由于黑客和病毒的破坏,几个主要网络阵地(浙江小学科学论坛、浙江小学科学网、视野博客)数次被迫关闭或维护,好不容易聚集的人气也被折腾得七零八落,甚至连一些网络骨干也不见了踪迹。


当新鲜不再狂热不再,网络教研何去何从?当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挡在面前,我们依靠什么支撑走后面的路?写到这,不禁想起这几天倍受众人关注的小雨伞(曾小红老师),她因患双侧股骨头坏死而动手术,目前在家疗养,行走需拄双拐,能不能恢复、何时恢复还是个未知数——可就是她,反复强调保留她在网络教研中的几个职务,甚至还询问有没有拄双拐去上科学课的先例。是什么让生处逆境的小雨伞对网络教研和科学教学一往情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理想,是一种不甘于平庸的追求,是一份不随波逐流的信念!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不抛弃,不放弃!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这句源自《士兵突击》中的话,如今已成为坚定信念和真挚情感的代名词。小雨伞是如此,还有许许多多一直在网络教研中奉献的朋友亦是如此。


不抛弃,不放弃!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都不抛弃自己的朋友,要与朋友荣辱与共,凝结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只有这样,才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才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放弃,就是在任何艰难卓绝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目的信念,一定要克服任何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想做应该做的事。


低潮是暂时的,网络教研的快捷、经济、功效是常规教研所无法媲美的,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振作精神手挽手,开创网络教研绚丽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jycjq@126.com

TOP
8#


网刊第16期 编辑手记:睁开我们的慧眼


编辑手记:睁开我们的慧眼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我们满怀期待、大张旗鼓迎接奥运年到来之际,2008年首先带给我们的却是“难”字当头:五十年罕遇的大雪,奥运圣火在国外被骚扰,314日西藏事件,428日胶济线上的火车碰撞,512日汶川地震……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无数中国人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中国,怎么了?中国,怎么办?


巧合也好,蓄谋也罢,当天灾人祸给中国制造麻烦的时候,回应的却是全世界华人空前的团结。春节大雪没有挡住中华儿女回家的路,破坏圣火传递的藏独召来了全世界华人的喊打,无知甚至无耻的CNN及它的奴才最终低下了本不该抬起的头,灾区人民在四面八方的支援下展开灾后重建工作,奥运圣火一如既往地在中华大地上传递——有挑战就会有反击,有灾难就会有希望,有困难就会有帮助,这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这就是坚韧顽强、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


作为资深网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年的网络社会空前壮大,并在现实生活中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从抵制法国家乐福超市开始,到后来传播灾区的动态消息,公布捐款的统计数据,宣传防震抗灾的知识,网络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得到充分地发挥。QQ群、论坛、个人空间,每天都有大量的各种信息浮现。


这些信息左右着许多网友的心情和思想。信息多了,却发生了令人困惑的现象,有些相似的事情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鼓动性极强的信息真实性令人怀疑,网络特务(WT)一说更是敲起了警钟,盲信盲从,不仅不能真正表达我们的爱国之心,还会导致亲痛仇快的严重后果。


在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一位二郎神,传说是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的二儿子,他有三只眼睛,有两只眼睛与平常人肉眼一样能看到事物,还有一只眼睛,可以穿透人的灵魂,揭穿事物虚伪的外装,因此人们称他的第三只眼叫“慧眼”。还有一个妇孺皆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就更厉害了,一双金睛火眼让所有妖魔鬼怪无所遁形。而在如今这个年代、这个时刻,也许我们个人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正如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我们每个人该做的就是睁开我们的慧眼,不要传播虚假信息,不能制造紧张气氛,少抱怨,多做点实际意义的事。


有人也许会问:我们有慧眼吗?当然有,遇事三思,不轻信,不冲动,多浏览知名度高的权威网站或论坛,广泛收集多种渠道的信息资源,在无法判断的时候先保持理智和沉默。作为科学教师,我想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传授正确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首先要从提高我们的自身素养开始!


 


责任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jycjq@126.com

TOP
9#

网刊第18期 编辑手记:汇成雁群结伴飞


编辑手记:汇成雁群结伴飞


前段时间,有人在论坛上问“大雁为何排成一字型或人字型飞行”,为了回答更准确,我搜索了相关资料,得知:大雁迁徙时往往排成“人”字型或“一”字型,前面大雁的飞行可以掀起一股向上的气流,从而减少了后面大雁的空气阻力,当领头雁飞累了的时候就会发出信息,队列中的另一只强壮的大雁就会自觉地飞上去替补,有人甚至做过这样的试验:用枪射杀第一只大雁后,队型依然会保持原状不变,正是这样一种善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得大雁能够冬去春来,长途迁徙数千里;动物学家们的试验表明,大雁长距离结队飞行的速度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3倍。


说到大雁,脑海中有不少记忆片断。小时候多次见过一字型或人字型雁群,也听老师讲解过“人”字的含义,十分敬佩不畏艰难的大雁精神。而在《惊弓之鸟》成语故事中,我对射箭高手更赢没有什么好感,听听他的话吧:“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他知道这只大雁旧伤未愈、离群单飞,却不考虑他人(鸟)的感受,借机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能耐,这和当今社会中一部分有才华无品德的人何其相似!


在资料中我还看到这样的描述: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自发的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着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到新的雁群,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这让我有些疑惑,如果是这样,护卫它的那两只大雁哪里去了?难道都遇害了吗?抑或这只大雁本就是其中的一只护卫雁?这当然无从考究了,但雁群中蕴含着的许多精神,对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雁群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据科学研究表明,飞行雁群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这意味着呆在队伍中就可以节省一定的气力,这对长途迁徙的大雁来说是多么重要。头雁没有谁给它真空,带头搏击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在多次观察中发现,雁群中的领头雁一直在换,定期或不定期地有雁上去领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头雁永远保持充沛的体力在前面飞。而在雁群进食的时候,那只放哨的大雁不吃不喝,时刻关注周围的动静,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这又是一种为团队奉献的精神。


雁群之优,在于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勇于奉献。作为群体的我们也应如此。当前,小学科学改革的环境并不乐观,重要学科尴尬地步的呼吁还很少有人认同。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以雁群为榜样,学会结伴而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保驾护航。目前,我们有韦钰、郁波、章鼎儿、路培琦、应飞等众多专家在前方引领,又有《科学课》、科学教师之家等团队通力合作,还有广大科学教师的共同追求和努力,我们坚信一定能到达小学科学教育的“南方”。


 


责任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jycjq@126.com

TOP
10#


网刊第22期 编辑部:网刊回眸兼本期推荐


这段时间,有好几个网友问,《科学新视野》网刊刊号是多少,在网刊发表文章能不能作为评选职称用——不禁嫣然,看来有必要把我们创办网刊的初衷拿出来晒晒了。


我们创办的第一份网刊是《科教第一线》,从2004910日到2005825日约一年历程,共编撰了10期网刊,秉承着“来自一线,服务一线”的理念,积极收集网络科教资源,及时传达最新课改信息,给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


2007310日,在原《科学课》杂志编辑主任姚忆江老师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骨干再次相约,在汲取前次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科学新视野》网刊。网刊定位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互动特色开展教研活动,树立科学教坛的优秀典型,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及教育资源。


《科学新视野》网刊设置了“科教群英”、“抛砖引玉”、“网上来客”、“网眼”、“同课异构”、“海外传真”、“科普天地”、“你来点击”、“编读心声”9个栏目,以网站、论坛、博客的优秀资源为主,通过网刊编辑的整理和再加工,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浓缩的精华资源,每月一期,到今天(20081212日),共刊出了22期。


二十二期网刊一路走来,感受最深的是辛苦,特别是为了让老师们觉得网刊值得一读,我们召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编辑研讨会,编稿排版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庆幸的是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广大科学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成为我们工作不竭的动力。


20081129日,部分网刊团队骨干相聚杭城,专门对网刊工作进行了客观的总结评价,并对其中的部分栏目作了调整,具体情况先对大家保密,相信2009年的第一期网刊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在编辑2008年的最后一期网刊时,我总是被感动着。一篇篇的文字中,一个个富有激情、用心耕耘的科学教师跃然而现——无论客观条件怎样,老师们都是用心的工作着、思考着、忙碌着。多么值得敬佩的小学科学教师啊,你们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表达着对科学教学最执着的追求和无限热爱……


萧山的老教研员何树德老师宝刀不老,《网络学习“考考你”系列活动》中那一个个新颖有趣的题目,吸引学生进行网络查询、资料搜索、课外调查,从而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学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蝴蝶飞老师和羽化中的蛾网友,不约而同关注当前国人科学素质,揭露新闻媒体报道和大型科普展览活动中的一个个专业知识错误,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科学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能做点什么?强烈推荐网眼的两篇文章:《蝴蝶飞:从都市快报一文谈起》和《羽化中的蛾:如此随意的科普展……》。


动手是科学课的一大特色!怎样进行探究实验,如何制作简洁有效的教学器材,网上来客栏目中的《小何尖尖:我也做“光热演示仪”》和《贝贝:鼓膜!我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吗?》给我们带了好头。


另外,本期网刊还为大家收集了部分教学论文和课件,这些大多是在省级舞台上展示的优秀资源,欢迎各位阅读下载。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网络共享原则,积极进行原始资料编写和积累工作,分享各位的优秀劳动成果,携手共进开展有效科教活动。


好了,不再罗嗦拉,大家自己看吧,欢迎各位留下评论。顺祝各位2009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不睡觉的兔(陈建秋)jycjq@126.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