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课堂上的“温馨提示”的疑惑 [复制链接]

1#

对课堂上的“温馨提示”的疑惑

      上个星期有幸聆听了几节科学观摩课,获益匪浅,但也产生了一个疑惑。希望各位前辈指点。

      几乎每次听公开课,都会看到这么一个现象:教师自己再三的磨课之后,可以说都预设好了每一个细节,连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将会出错的地方也一一预知。于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得出试验结果,就把试验过程及方法一一温馨地用PPT来呈现。比如在一教师执教《摆的研究》一课时,在研究摆绳长短与摆的快慢的关系前,教师用PPT呈现试验注意三点:一:计时员严格控制时间。二:摆绳尽量控制在支架一端。三:为了避免碰到支架,摆幅可以小一点。试验结果非常精确,这节课很成功。课后,执教教师在说课时,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点,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误差,使得试验结果相当精确,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从手头的数据得出结论。说实话,我是相当佩服这位全市知名的科学老师,但是在他的这节课上,我也产生了一个疑问:科学课一定要这么精确吗?这个精确的数据真的是咱们的学生探究试验的结果吗?科学探究要让学生亲自参与,那么,这个参与难道就是根据教师的温馨提示小心翼翼,一板一眼的操作吗?“为了避免碰到支架,摆幅可以下一点。”,这样一提示,学生就该会小心地摆动,避免碰到支架,也避免试验中的失误,失误对正在探究的学生来说也许比正确来得更宝贵。

        第二次,在聆听另一位老师执教《种子的萌发》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对种子的内部进行观察,观察前出示PPT,提示学生小心地将豆的皮剥开,再将豆瓣分开,仔细观察。学生很听话,一个个循规蹈矩地剥开,在分开豆瓣,观察。然后观察到种子的各个结构。但是,我突然想到,如果有的学生想把豆用小刀切开呢,如果又有的学生想把种子碾碎了观察呢?的确,一般情况下,只有照老师的观察法才能完成观察任务,但是,我们要的应该不仅仅是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任务吧!经历失败是得到成功的的宝贵经历,教师为什么要剥夺学生试验失误的权利呢?
分享 转发
TOP
2#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科学一定不错,但会是很令老师头疼的那位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3#

实验需要适度指导,但是指导也要有度,过度了都不好。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4#

以下是引用yumifeifei在2009-4-6 12:16:00的发言:

实验需要适度指导,但是指导也要有度,过度了都不好。


也许要是能把握好这个“度”,我们的科学课就更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世界的能力了

TOP
5#

经历失败是得到成功的的宝贵经历,教师为什么要剥夺学生试验失误的权利呢?


 


 


其实科学课让孩子经历失败为啥不可?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难道不是科学家们经历千万次实验的失败才获取的吗?我还是同意搂主所说:教师为什么要剥夺学生试验失误的权利呢?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6#

我支持楼主和阳光两位朋友的观点,教师的指导要有度,不要把手伸的过长。


 


给学生自己实验的主权,让学生经历失败、错误的经历,这很重要。


 


至于在公开课上,可能教师有时候要在这些方面做的到位点,但不要过了。

TOP
7#

科学课上教师的指导怎样才是合适的“度”?怎么把握值得思考。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TOP
8#

我觉得改变这个现状是很难的,即使教师个人想改变,把试验的主权换给学生,但是公开课上行吗?很有可能会被批得体无完肤。
TOP
9#

要想改变现状可能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了。班级授课制可能不适合科学课的教学,淘汰我们用的班级授课制吧。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TOP
10#

以下是引用冬天的蜗牛在2009-4-6 15:38:00的发言:
要想改变现状可能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了。班级授课制可能不适合科学课的教学,淘汰我们用的班级授课制吧。

强烈同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