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影子大哥拍的月相整理在这里,还要补充的是:初一、初二、初三、初八、十九、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等初一(空缺)初二(空缺)初三(空缺)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空缺)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空缺)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空缺)二十八二十九(空缺)三十(空缺)资料:月球和地球一样,本身都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 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绕着公转中的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致月球的明亮半球有时正对着地球,有时又侧对,甚至背向地球。这样,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会发生盈亏圆缺的有规律的变化。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月相。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 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影子rx009 编辑于 2009-03-23 17:35]
链接原地址: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15627
影子大哥的技术好好,拍的好清晰。
期待着补充完整。
不知何故,在这里图片看不到。在链接原地址中看到了高清晰的照片,月球上的环形山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大开眼界!影子的拍摄功力真是非同一般啊!
不错不错,的确拍的不错,学习。
2009.7.22等你更精彩的作品!
不敢称前辈。
这些照片大多是用我们这边中学里的天文望远镜连接数码单反拍摄的,要算资金就比较难了!
其实国内的天文爱好者有用最普通的望远镜+普通摄像头也能拍出满意的月亮照片,只是要用一些软件进行图像叠加和拼接,比较麻烦!
这个是我用自己的天文望远镜和佳能400D相机在09年1月10日晚上拍的月亮,原图没有裁切。
这是上图的局部。
这些图片果然不错啊,花了影子大哥很大的功夫吧。
只是上面说到三十和初一的月相很难补哦,特别是初一,因为初一是见不到月亮的。
最后一张望远镜的参数能报一下吗?是90左右口径的望远镜吗?拍的很清晰哦,辐射纹也清晰可见,要是能多张叠加,那细节可能会更加清晰哦,呵呵
如果按最低标准来算的话(只是拍摄月球用)大概5000来块,包括一个初学数码单反相机,一台普通的折射望远镜(不带电跟)
龙鹏120ED望远镜,EQ6Pro赤道仪。
谢谢!
拍摄得真是不错
不过好像有好几张的方向反了,比如初五
王琦峰
谢谢影子的资料。我们寄宿生观察月相很受条件限制,这下可以弥补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