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今天真是好日子,早上门卫递来一张3月21日的教育信息报,头版里刊登着《多一些“狠心”教育要得吗?》的话题里有遐想无限的跟帖。我把这个好消息让同事和领导分享!晚上同乡坊友告诉我,3月14日的教育信息报头版里《校长该不该安静地走开》有我的两段较长的言论!
我真得感觉好幸福!说实在的,进入话坊就是冲着“教师有话说就到教师话坊”这句话的。然后把该说的和不该说的统统倾泻在那里,话坊却成了我的心理倾诉站了……
所以幸福的时刻,遐想不忘记身边的科学老师,愿你们与我同欢乐!
秦爱军
谢谢分享,同时希望转帖发过来。
知不足斋:
注意』校长该不该安静地走开?
这是将在《教师周刊》头版发表的文章,请各位发表自己的观点。
校长该不该安静地走开?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徐吉志
小杨是某乡镇学校的教学骨干,市级教学能手,也是市教研室的语文兼职教研员,出过多次公开课。最近她和笔者闲聊时,道出了自己近来的苦衷。原来,小杨担任学校高年级组语文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高年级组语文教研活动,新上任的校长也是教学业务骨干出身,来到该校履新之后,任何教研组的活动,他总要到达现场指导一番。一开始,教师们都觉得校长能身先士卒,深入教研一线,非常佩服。可时间一长,教师们的看法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怎么会这样呢?小杨说,以前教研组搞活动,氛围非常宽松,教师们都比较随便,同行交流不避嫌,有什么说什么。可是,现在校长一出场,教师们都怕自己一旦把话说重让同事在校长面前丢面子,就都不敢说真话了。再就是新校长有个最大的特点,不管在哪个教研组参加活动,总要讲上几句,评论一番,教师们普遍反映思想有压力。
校长深入课堂,深入教研一线是我们大力倡导的。可为什么该校长的做法却引起了教师的反感呢?其实,这是一个校长参与教研活动自身定位的问题。
有的校长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术权威。这样的校长一般有着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或者在某一学科有着个人专业特长,想继续在此领域保持自己的领跑状态,以期给教师们留一个学术权威的称号。但这种权威一定要用好,用到刀刃上,用得恰当!用得好,它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教研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起到维护校长权威的作用;反之会使大家对这种权威产生厌烦,从而使自己失去威信。权威一旦与威信分开,那只能是单纯的权力,就难以使人信服,难以起到有效的学术引领作用。因此,校长的学术权威应该是以其“个人人格的权威”为主,是一种内在的权威,一种知性的权威,一种体现亲和特性的权威,是以“理”服人,以“正气”服人,以“思想”和“专业性”服人。所以,学术校长要善于与人沟通、倾听意见,真正做到权威而不霸权,使权威与威信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还有的校长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检查或观察教师们的集体教研情况,以示对教学的重视,以此督促学校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其实,这样的校长干得未免太累。因为学校工作点多面广,校长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纳入自己的视线之内。一个明智的校长,就应该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站出来,该退下去的时候退下去。比如,教研活动完全可以由主管主任主持,或直接交给年轻的骨干教师组织开展;即使需要校长“站出来”,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与教师们平等交流,激发教师们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而绝对不要成为某一具体问题的“拍板者”!所以,笔者认为,即便校长参加教研活动,也要坐后排,低调一些;即便坐前排也不要随便发言,或首先发言。教研活动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而不是校长演讲台。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校长,他的管理水平值得怀疑。
还有的校长是想借教研活动来摸摸教师的“实底”,考察教师的教研能力。如果校长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参加教研活动,可以设想一下,在校长的注视下,教师们怎敢轻易发表观点,怎么会有不同意见,怎么会有撞击出来的火花?即使有所谓的“思想交锋”,也只能是“隔靴搔痒”,表演给校长看得罢了。因此,明智的校长应明确参加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师“打个分”,来一次“量化评价”,作为对教师“落实奖惩”的一个重要指标和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姿态,以亦师亦友的关系,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了解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共同商讨切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把参加教研活动当作向教师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切忌处处以管理者的身份来为教师“贴标签”。
因此,为还教研活动以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校长, 不妨请你安静地走开!
编后:校长是否该积极参与校内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作者对此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观点。对此观点有不同意见者,我们欢迎并期待您的来稿,您可直接登录教师话坊(www.bbsteacher.com)的“校长论坛”上传贴子,也可直接发送本版责编的邮箱,我们将择期刊登。观点的交锋也许会让这个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话题得出一个更加完善的结论,帮助中小学校长更好地开展学校教科研管理。
2009-3-9
yhs1233:
钱南阳:
校长该不该走开,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校长来了你又赶不掉、校长不来你也叫不动啊。但如果校长在了,组织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不敢说了,不敢讲真话了,那么这些老师也太“虚伪”了。
我觉得应该从自己做起,以前经常对学生们说“老师在不在,你们都应该一个样”,那么现在应该做的是“校长在不在,我们都一个样!”
绝对值X:
校长是应该参加教研活动,但也无须每会必参加。
遐想无限:
zjpjshen:
校长不能安静地走开。教师之所以不敢说、不能说、不想说是因为学校里没有形成一种开放、宽松、融洽的治学环境。如果教研活动能够经常化、随堂化,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长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能够多一些,那么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想不说都难。我校在此类讨论时经常出现抢话筒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校长也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并且带动了一批人。
2009-3-10
一江春水:
校长能亲自参加教研组的活动,不管他基于怎么样的用心,教师们大可用平常心去接纳他,切不可对校长过于敬而远之,甚至出现排斥现象。别把校长们想得那么可怕,有这么一个说话的场合,自己为什么不去珍惜呢?假如校长展示学术权威,你就把它当作是一次专业引领;假如校长前来检查观察,你就把它当作是一次自我展示;假如校长有意调查摸底,你就把它当作是一次业务考核;假如校长真心合作交流,你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同伴互助。何乐而不为?
在学校内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形成一种敢于暴露真问题、敢于说出真心话的民主、平等、和谐氛围。
别让校长走开,他就坐在你的边上。
我们学校很有意思,就是因为大校长没有亲自参与一次城东学区教研会(事有凑巧上级领导来视察,大校长副校长都去陪同了)。而教导处又驾驭不了所有的一线老师,只能利用话筒一遍一遍复述:“下午没课的老师请到多功能教室参加教研会!”上完两节科学课后,我去了,认真听了各个教研组长的发言。暗中数一数学校参与教研会的人数,连同发言的老师不到十人……
狂想:原来校长的威力在我们学校是那样的可贵!
汪国祥:
e-i-o-u:
校长参与、或者不参与,都是一种管理手段,出发点应该都是好的
应该先问问,这个教研活动需要参与吗?
有的教研活动没有校长进行得更加宽松、更有效率,有了校长有点拘谨,校长可以走开
有的教研活动组织不力、或者有的教研组在某一时期风气不正,校长到会有拨乱反正的作用
“小杨是某乡镇学校的教学骨干,市级教学能手,也是市教研室的语文兼职教研员,出过多次公开课。”
“原来,小杨担任学校高年级组语文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高年级组语文教研活动,新上任的校长也是教学业务骨干出身,来到该校履新之后,任何教研组的活动,他总要到达现场指导一番。一开始,教师们都觉得校长能身先士卒,深入教研一线,非常佩服。可时间一长,教师们的看法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另眼看小杨
所有的跟帖老师都承认小杨是正方,而该校的校长自然而然成了大家攻击批评的对象。
也许是自己的狂想: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小杨在学校里颇有教学魅力,也深受学校老师的爱戴。而新校长教学业务骨干出身,“任何教研组都参加,总要到达现场指导”。时间一长,于是,小杨心里就不是滋味了:”怎么可以把我的教研饭碗端走呢?”当然小杨颇有手段,面对领导说出:“一开始,教师们都觉得校长能身先士卒,深入教研一线,非常佩服……”
所以个人认为,身为上级领导还得继续深入调查此事是否真实,别被假象蒙蔽,别冤枉好人。假如说很多老师都说小杨有理,那么校长真得要改变自己的教研方式。
该话题用笨拙的方法转帖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