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践在春芽——杭州市小学科学“领雁工程”骨干班春芽实验学校实... [复制链接]

1#

实践在春芽——杭州市小学科学“领雁工程”骨干班春芽实验学校实践点

今天开始杭州市小学科学“领雁工程”骨干班第一、六、八组在春芽实验学校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


 


一天一记1(2月25日)


                                                春芽实验学校介绍


 


浙江省湘湖师范附属小学  夏志明


 


      杭州春芽实验学校创建于1995年,是江干区教育局举办的国有民办寄宿制小学。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545人,教职工60余人。学校占地8346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000平方米。学校有电脑室、音乐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自然实验室和图书阅览室各个;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绿地足球场、游泳池和各种器械、球类活动区。


      教师队伍精良, 32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3,达71.9%,获市、区以上荣誉28人,占专任教师的87.5%。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 35周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特级教师1名,江干区二层次骨干教师3 名,三层次骨干教师6名。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精细、队伍精良、环境精美、质量精品”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书法艺术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教师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务实的教育教学作风。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江干区文明单位、江干区城区一级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江干区群众满意单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20:46:4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春芽践行


萧山区党山镇小:施均捷


 


     今天是我们到春芽拜师学艺的第一天,很有幸我们的师傅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刘晋斌老师,师傅我是已经叫上了,但不知道刘老师肯不肯收我们为徒,从刘老师那富有亲和力的交谈中我想叫师傅应该是不会介意的。我们到校后,刘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春芽实验学校的几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们的一位教导主任,是一位80后的年轻女教师,同作为80后的一代,我与她的差距还很大。另一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办学理念:“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随后刘校长向我们这批来自全市各地的骨干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1、每天完成一篇300500字的学习反思或活动反思。2、精读一本科学教学理论相关的书籍,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3、设计一节完全属于自己的课。在提出要求的同时刘老师马上对我们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进行了辅导,精辟的讲解让我们就理解了。最后我们在总务处吴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作为一所寄宿制小学,寝室的管理井井有条,非常值得学习。

TOP
3#

没机会参加,希望夏老师多把这次培训的资料发上来 ,让我们也学习下。
TOP
4#

 

春芽践行之二


萧山区党山镇中心小学


     今天是我们春芽行的第二天,由于要寻找一条比较便捷的行走路线,便早早的出了门,一边看着路标,一边看着路况。看到在风雨中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急匆匆去上班的人群,再想想自己是幸福的,不用熬受雨水的侵打和寒风的洗礼,可以安稳的躲在汽车中行走着自己的路程。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比要求到校的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成了最早到实践学校的一个学员。


      进入我们的教室,查看了一天的课表,只有我们的指导老师刘老师上午有一节课,同时我们又被告知另外两个师傅下午要去参加江干区教研室组织的活动,所以我们又少了半天向他们学习的时间。但同时我们又是幸运的,刘校长邀请我们听他的常态课,所谓常态课就是没有经过任何雕琢或打磨的课,是一种让我们非常受用的课。当然刘校长也没有让我们白听他的课,要去听课就先帮他设计好教案(一份简案)并准备好课堂上所需的实验材料,在我们几个组员的相互探讨和合作下很快就完成了此任务。我们也清楚刘校长这样做并不是刁难我们,而是让我们先去熟悉教材,那样听课的时候收获就会更多。


      在刘校长上课前的半个多小时,他还与我们再一次一起探讨《放大镜》一文的教学设计及教学重难点,并且提到了书本的第二版块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时,我们都认为这个只要一带而过就行了,但刘老师却从两种方法中看到了成像的位置问题,这是我们每位学员都没考虑到的,也让我们学到了刘老师看问题非常深,在上课时刘老师花了近10分钟的时间去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听了一节完全有我们安排的常态课,虽然课我们给设计的,但刘老师上课的思路始终是那么清晰与我们的设计基本上保持了一致,同时在刘老师的课堂中让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1、语言富有亲和力且幽默。在提到放大镜作用时,学生说了变大物体,刘老师马就举了把饼干放到放的很大的放大镜下,以后我们就吃不完了,以此来纠正学生语言描述的错误。还有当学生拿着放大镜玩时,而没有观察要求的物体时,刘老师补充到:有同学想把我放大,结果把自己的眼、鼻、脸给放大了,让开小差的同学立刻收心了。在评课中刘老师提到在平时的课堂上幽默还要多,正因为有了幽默,对学生也就有了亲和力,学生就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我想这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本前提吧!


     2、对科学概念和要求一丝不苟。同样是提到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物体,刘老师不断的追问,直到有学生提到是视觉效果中的物体变大,实际物体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同样在了解凸透镜的结构特点的时候,刘老师强调一般情况下他不会让学生摸这些光学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了解放大镜的构造,所以破例让大家摸一下,请同学们把手弄干净在摸。从这两点可以让我们学到刘老师那严谨的科学教学,科学的概念和知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3、调控课堂的能力非常高。在平常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是很少听到批评的语言的,一般都是以反鼓励来约束学生,而刘老师对于那些半路出轨的学生就能一针见血的指出不足之处。例如:某同学请你把放大镜先放下来,再这样老师就不高兴了哦;某某同学你的表述还不够清楚,很多同学都没有听明白,下次请你讲明白一点好吗;某某同学你有没有在听其他同学的汇报啊。刘老师的这些批评都非常的直接,而不是说今天是公开课了,我要藏着掖着点。这样的课堂整体观察和调控是需要非常明锐的目光的,这也让我们学到了要培养科学老师所特有的明锐的观察力。


TOP
5#

怎么没人发贴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6 21:31:10编辑过]

[url]http://blog.kxsy.net/user1/hzqiang/index.html[/url]
TOP
6#

日一记之一:目标很重要,教材学情与教学机智也很重要

今天是前往春芽实验学校实习的第一天。在一番相互介绍、欢迎致辞之后,刘晋斌老师现场给我们三个实习组开了个“小灶”,围绕如何处理教学环节、达成目标的主题用一节小课让我们领略了一位名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索的风采。


刘老师认为,科学课不像语文课那样需要捧着书本向学生灌输知识;作为科学课,科学教师需要的是牢牢抓住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使脱离了书本知识的内容,也不用惊慌。就好像是放风筝,无论风筝飞得再高,飞得再远,只要手里攥着风筝线,风筝始终不会脱离攥着线的手。对于刘老师的这种观点,我觉得对一个科学教师来说是必需的,但同时还需要这位老师具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对教材的熟悉。如果说让一位新科学教师脱稿上一节课,对教材的处理、学情的了解都需要前期做好准备,没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在上课时难免会教学过程手忙脚乱,教学环节纵横颠倒,甚至丢三拉四,即使对目标再熟知,这时也帮不上忙了;二是充满教学机智。现在的科学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为他们的学习探究作引领的。那么在课堂上随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生成性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抓住了教学目标,熟知于胸,但如果缺乏了对教学问题的预知性,缺乏教学机智,不能灵活应付生成性问题,那又有何用呢?


常听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其实说的就是让我们在围绕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各种外因的影响。因此,科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水平时,除了像刘老师说的那样之外,还要在吃透教材、灵活处理等方面进行训练培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6 21:30:06编辑过]

[url]http://blog.kxsy.net/user1/hzqiang/index.html[/url]
TOP
7#

一日一记之二:听刘老师上《放大镜》一课

今天我们“领雁工程”培训班的学员终于如愿以偿地听到刘老师的课,看得出大家都是既兴奋又紧张的。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听一位“科学大家”为我们开课啊。正当我们在想象刘老师该是怎样上课时,刘老师却走进来和我们探讨起六下第一单元《放大镜》这一课的教法来。他要求我们为他这节课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设计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我们经过小组内的讨论,最终确定下教学目标、实验材料和教学过程,由刘老师来实施。1055分,我们坐进实验室,准备和他的学生那样溶进课堂,汲取养分。一节课下来,刘刘老师基本按照我们的教学设计,从从容容地上下来,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环节因生疏而卡壳、遗漏,可见刘老师说是让我们来帮他设计教案,其实他在课外早已经对这篇课文下足了功夫。同时,刘老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整节课没有去看一眼教材,在脱离文本之后,依然凭借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掌握,灵活处理,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是所谓的“生本”。


另外,有些一己之见想说,有点班门弄斧。


其一,在教学教程安排上,我觉得“用放大镜观察报纸”这一环节可以提前一个环节,接在“放大镜的使用指导”之后,再来讲“放大镜的结构、特点”,这样处理更加显得顺畅,承接更加自然一点。


其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小学六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概括、归纳,如玻璃杯、集气瓶等能放大的特点,最好是让学生归纳。前面已经提到过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后面再让学生来归纳,是对前一个概念的再次组织重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重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7 19:52:42编辑过]

[url]http://blog.kxsy.net/user1/hzqiang/index.html[/url]
TOP
8#

 

被“逼”的幸福


临平乾元小学 尤春燕


     在没参加此次“领雁工程”培训之前,我曾经找过种种理由想要请假,因为觉得学校的课务已经够忙的,这样一来又要顾着培训,又放心不下学生,两头牵挂。无奈的是区教育局“残忍”地拒绝了我的请假,于是我就被“逼”着来到了这个培训班。 到现在参加培训断断续续加起来,将近有一个月了。


     我在班上应该是属于比较年轻的,说实话,之前总觉得我还没有资格参加“骨干”教师的培训吧,我还在学校参加新教师培训呢,所以看到“骨干”两字,我心里是直冒虚汗。我想班里的其他老师肯定都是各地的精英,我混在里面算是怎么回事啊!不过,硬着头皮我还是来了。


      以上是反映个人内心思想斗争的瞎话,接下来进入正题。


     来到培训班,就有点爱上它了,因为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每天接受知识的洗礼。以前每天忙碌的工作,很少静下来想想我的工作达到这个程度就够了吗,我的知识储备有一天会告急吗。听了那么多讲座,学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这应该可以算是一种幸福吧。


     来到春芽实验学校见习,就更是一种幸福。


     曾经在《科学课》杂志上看到过刘晋斌老师的文章,那时候觉得刘老师是特级老师,用“高不可攀”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没想到借着培训的机会,可以成为刘老师的学生,真是荣幸万分啊!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几点任务,可能他自己觉得要求高了,还说可以商量着适当降低一些要求,这样的平易近人很可爱吧。单是刘老师个人的修养就很是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又说人有时候是要逼一逼的,很多人曾经下过多少次决心要做好某件事,可又有几件能坚持做下来的。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我在想刘老师你真是太了解我了,我曾经办了健身卡,去了一星期就不去了;我曾经买了台电子琴,弹了哆唻咪就拜拜了,还想学钢琴!妄想啊。所以能够被逼着完成一些任务,收获的时候,不要太幸福!


     今天,夏老师带了几本书推荐,我觉得好羡慕,因为要买到合适的书不容易啊!夏老师真是好人,为了大伙儿跑了好几家书店,在此谢谢夏老师!不过个人觉得选书买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和享受,对不?


      大家从各个地区相聚到一起学习交流,很难得。一直很喜欢台湾诗人夏宇的一首诗: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那么,何不把这一段岁月风干,等老的时候,下酒呢!


      不用等老,回去就可以受用。

TOP
9#

 

运筹帷幄


临平乾元小学 尤春燕


      来到春芽的第二天,就有幸听了刘老师的课。课前刘老师听了我们大家对这个课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这样交流的氛围很轻松,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之后我们还帮刘老师准备了一些器材,这位“老夫子”真有一套,有“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风范。因为我们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又是对整堂课内容的一次梳理和思考。


     这是一堂常规课,刘老师没有进行花哨的准备。但是听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因为刘老师自始至终没有看一眼教材,并且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渡很自然。


     当学生把放大镜的作用说成是“放大物体”时,刘老师用很幽默的一个例子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找到准确的表达;当有学生不认真时,刘老师没有严厉指责,而是很严肃地提醒一下,然后课依旧很顺利地进行下去。当学生们对如何使用放大镜信心满满的时候,刘老师的一句反问“你们真的会吗?”让学生们意识到使用放大镜应该是有一点小学问在里边的,在自己使用的过程中就会更留神。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研究放大镜的特点这一环节,刘老师首先让学生用手去触摸,去感受它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所感觉到的特点,接着又要求用语言来表述一下它的特点,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然后又引导学生们认识放大镜的另一个名字“凸透镜”,从“凸”、“透”分别去理解和掌握,相信学生对放大镜的特点会记忆很深。


    这堂课唯一一点遗憾就是没能看到刘老师漂亮的板书,期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6 23:23:31编辑过]

TOP
10#

 

走进春芽的第一天


临安市太阳镇中心小学  张怡


很荣幸能在杭州春芽实验学校进行教学实践,也非常幸运能跟着刘晋斌校长学习。走近春芽,能感受到她的那种温馨,能感受到春芽教师的热情,能感受到春芽学生的灵气。今天是在春芽实践的第一天,刘校长对我们提出了实践期间的要求,从中完全可以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有目标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有压力才会有更强的动力。我们在春芽的全体学员都一致认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能获得更多的东西。


    今天在探讨教学的过程中,刘校长提出了如何处理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关系,然后怎样通过教学环节来达成目标。说实在的,从开始接触科学学科到现在,更多的是研究教材中的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内容),然后再关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纯粹是看设计中是否能体现应该要达成的目标,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听了刘校长的那番解释,才意识到教学设计前应该理清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把握住教学中各项环节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可以是线形展开,也可以是非线形展开,只要是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得到刘校长更多的指点。

TOP
11#

走进春芽的第二天


临安市太阳镇中心小学


    一直来都想走进刘晋彬校长的科学课堂,今天终于实现了我的这个想法。上午第四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刘校长执教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放大镜》。课前大家和刘校长一起研讨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大家都交流了平时自己教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地办法,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想法,交流中再一次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刘校长认知的广度,使我也再一次认识到了“教材上的内容不是自己想调整而就能调整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渗透了编者的意图,每个环节的背后都蕴涵着具体的科学知识”。 (其实不难看出,刘校长让我们参与备课的过程是为了让们熟悉课文后再走进课堂,这样可以学得更多。)走进了《放大镜》一课,刘晋斌老师自然、风趣的教态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接一个的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有序的开展,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观察时间,及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最让我佩服的是刘老师能轻松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出现不同的结论时,他可以自然地过渡,使学生不在无谓的争论中耗费时间,这种教学机智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努力求的。回忆自己的教学课堂,似乎觉的说得太多,真正让学生动脑的机会太少,很多时候,只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他们的发现绝不会少。

TOP
12#

我怎么上传的格式怎么就乱七八糟的,哪里可以设置的啊?
TOP
13#

   

                             春芽践行之三


     今日的安排与前天没有太多的区别,但学习的收获还是非常丰硕的,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发现了自我的不足,特别在知识积淀这一方面与别的学员相比相差甚远。在课后的交谈中,刘老师也同样提到了这一点,我们要注意知识、经验、资料的积累。每天写上一句话的反思,坚持了,日子久了,翻看所记录的这些语言对自己也很有帮助,也许我们会为很多生活琐事所打扰而坚持不了每天写,毕竟我们不是圣人、上人,但你要记得只要你想到了,记上那么一两句话、一两个词或那么一笔,保存起来,久而久之这些记录都将成为你人生中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在积累自我的同时,同样要把学生的各类学习资料收集起来,刘老师拿出了他十多年前收集的一些学生记录资料,并在日后的翻阅中得到了灵感,写出了专题报告并在相关刊物上进行了发表。最后想用《士兵突击》中的一句话:“艰巨在于漫长,光荣在于平淡!”来勉励自己。    


      当然要实现知识的积累还要给自己有一定的压力,逼一逼自己,强迫一下自己,那么很多落下的活也会被赶出来了,很多浪费的时间也被追回来了,很多自己都认为不太可能的事也被做成功了。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说:眼睛一闭再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也就过去了。真的,人生就如他所描述的,不抓紧时间,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时间一旦流走了,那是抓不回来了。所以逼一逼,给自己定个目标,生活将活得更有意义。


最后我想说一说刘老师的大师风范,首先表现在他的课堂调控能力上,课前我们给刘老师准备了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课件,原本以为今天的任务又圆满的完成了,可到课前去装课件时才发现教室内的电脑没有最基本的PPT程序,使我们的课件无法使用,要改时间来不及了,只能把这个情况跟刘老师说明。原定计划中的课一半的任务被省去了,课堂将有很多时间多出来。但刘老师并没有因为这点小意外而着急的让我们帮他解决电脑问题,而是回了趟办公室就来上课了。而且课堂40分钟仍被他排的满满的,课后他跟我讲,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把教学的目标改了,定位在了放大镜作为一种工具的再使用上及学生科学画的训练和养成上,听了刘老师的分析我们真的很折服他的这种教学应变能力。其次是他所构建的民主和谐的氛围,课间他与学生的相处是那么的其乐融融,学生们并没有因为他是校长而惧怕他,反而是很愿意跟他接近和开玩笑,这当中有一个学生偷吃了一块实验用的冰糖,刘老师要他还出来,他就敢大胆的作呕吐状在刘校长的手上,正是这种关系,反而更拉近了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在这里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实验后的材料我们是不是可以分给学生吃的问题,从严格的角度来说,被实验过了,就不能再食用了。而在我们一般的印象中总觉得有些洗洗干净了还是可以再利用的。


      雨一直下,我的心情并没有因为天气而变的糟糕,我有勇气面对大雨、暴雨、冰雹。

TOP
14#

 

一日一记之三:感动我们的是那一摞摞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单


培训的第三天,我越来越感觉到做一个科学教师不难,但是做一个好科学教师不容易,关键是做一个有心人,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今天在刘晋斌校长的办公室里,看到了刘校长几年来,也可能是十几年来积累下来的各种教学档案——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单、课题研究原始资料、课题论文修改稿等,我想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与阐释。刘校长用《士兵突击》中“艰巨在于漫长,光荣在于平淡”这样一句话勉励自己,同时也是对我们全体培训班学员的一种勉励,一种鞭策。


我们在刘校长的各种档案袋里,看到刘校长珍藏的最大一块资料就是他所任教过的学生留下来的科学活动记录单,里面有四年级的“制定一份菜谱”、“观察、记录天气”、三年级的“观察植物”、六年级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等,都是厚厚的一叠一叠的。这些记录表、单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用处,因此许多教师也都是一节课用过之后就束之高阁的,也有扔到垃圾桶里,却没有想过,这一份份材料,日后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它见证了教师的工作价值,学生的成长足迹。再回头看看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发誓要将每次课堂用过的这些学生的一手资料收集起来,珍藏起来。但是最终惰性战胜了恒心,渐渐地这样的热情消失了,以往收集的资料也在几次搬迁中遗失了。从中我发现自己缺乏的是 “艰巨在于漫长”这样一种毅力。持之以恒真的不容易,但是在刘校长身上我们看到了,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还在刘校长的档案袋里看到“学前识字量与小学语文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课题论文资料,从学生入学时识字量的测试材料等一手的原始资料,到这些学生就读几年(到四年级)后的学习成绩统计,到各种实验数据的计算,再到一遍一遍的修改稿,我们看到刘校长严谨、执着的一面,也让我们深深震撼。

[url]http://blog.kxsy.net/user1/hzqiang/index.html[/url]
TOP
15#

 

    第一次听到刘晋斌老师上课,最大的感触就是刘老师天马行空的上课方式。刘老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随意但不随便。他能从学生的回答中精确地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思维,化难为易。刘老师亲和力强,在上课的过程中特别喜欢说到“玩”。让学生在“玩”实验器材中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玩”中学到新的知识!这节课的材料很简单,但每一种材料刘老师都能使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刘老师这节课只准备了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但精彩程度和实用程度不亚于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的观摩课。而且往往正是这种专家上的家常课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直接帮助!刘老师能在这短短的半小时内就能准备出这样的课,我想这都源于刘老师一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与追求完美!


    这节课简约但不简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8 16:30:49编辑过]

TOP
16#

全景式记录大师的家常课,片段式留下研究者的反思,学习中!

TOP
17#

       今天是到春芽小学实践的第一天,雨下得很大,收获也不小。今天指导老师的课没有听到,但刘晋斌校长今天跟我们的一翻谈话还是让我有所触动。这次实践,我们是带着一定的目标与任务来的,但刘校长又给我们加了三个任务……从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与负责,他确实是希望我们在这三周的实践中能有一个较大的收获与提高,从而在今后的科学课教学中有所作为,真正能起到“领雁”作用。一翻谈话,让我感到这次实践培训与以往的不同。任务多了,压力自然就大了,但真正让我倍感压力的还是刘校长的这样一句话:“现在你们要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上次给你们上课时,我发现在给你们讲纯理论的东西时,你们的眼神是发散的,没有给你们讲故事时显得有神,你们还是得多读些书呀!”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点到我们的痛处了。我想不仅是理论,还有一些科学知识,都是我们这些师范毕业生所缺乏的。以前教《常识》没怎么感觉到,这几年教《科学》越发显得自己底子的浅薄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课堂上的学生提问、其他科学教师的话询问等等,时常让我哑口。不知有多少教科学的与我有同感——既然哑口了,就不再说下去了——停笔。


 


 


                 趁着现在有点信号,赶快上传一篇。   ——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  童永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8 20:32:53编辑过]

童永才
TOP
18#

春芽小组走在前面了,我们崇文的小组落后了。

TOP
19#

 

  今天有幸第一次听到了刘晋斌校长的科学课。课前他跟我们说,他的课随时都可以来听,但必须得帮他准备实验器材。他让我们先看看教材,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之后,他坐下来和我们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案。这又是我之前参加的实践培训所不同的,他是让我们带着准备来听课,这样的听课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听完课后,他还认真地和我们一起评课……刘校长的良苦用心,让我心存感激与敬重。想想我们学校每学期的教研课、公开课也没这样认真过呀!


  刘校长今天上的是六下册《放大镜》,这是一节常态课,但照样上得精彩。他的风趣、随和、对课堂的把握力、思维的缜密性、提问的指向性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很有科学味的课堂。


  细节:课堂上,学生在“玩”放大镜,有一学生用两个放大镜前后比划着对着日光灯看,刘校长看到后,及时轻轻地进行了提醒:“这样眼睛会瞎的。”不知别的学员听到了没有?科学课也很需要这样的人文关怀。科学课堂,特别是一些实验课,如果我们不当心,是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还有一点,在研究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时,刘校长提醒:镜片不提倡摸,但为了研究需要,让大家摸摸,但摸之前得把手弄干净了。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来代替呢?不摸镜片也能得出放大镜的这一特点。


 探讨点:上课时,手放在口袋里行吗?我师范毕业刚走上讲台时,手也放在口袋里过,受到了评语;后来,听别的老师上公开课,手也有放到口袋里的现象,自然也被大家拿出来批评了;上次,我们“领雁工程”科学班学员在中泰小学开研讨课,有一学员上课时手也放到口袋里了,评课时被萧山一学员给指了出来。似乎大家对这一点还是挺在意的,看刘校长偶尔将手放入口袋里,很有大师风度,正与他的课堂一样,更显得他能得心应手驾驭课堂——不知是不是我很敬重他才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上课时将手放入口袋,能接受吗?


 


                信号又有了,再发一篇。      童永才    2月26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8 22:40:41编辑过]

童永才
TOP
20#

良好的教态,是一个老师上课的基本要求,并不能因人而异。我上课时手装在口袋了,样子一定不雅,呵呵,谢谢提醒,我一定注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14:35:16编辑过]

TOP
21#

同意你的两个观点(有些我们已经讨论过,不再赘述)。呵呵,你与其他老师的表达一样,太客气了点,完全可以更直白一些。谢谢!
TOP
22#

  225   习得一


 


     


      今天是到春芽实践的第一天,气氛相对轻松些。刘校长慈眉善目,作为全国知名的专家、教育界名人,他并没有给人以高高在上的压势,更没有瞧不起人的难以接近,他的亲和力极强,讲的话句句在理。


     1、刘校长说‘“像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理论的武装”,建议我们在实践期间精读一本书,然后组内交流观点、收获,多个人的思想碰撞会擦出火花。是的,反思自己,不就是那种“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为什么拉车”吗?进步相对较慢,甚至停而不前。


     2、刘校长希望我们在三周实践中吃点苦,给自己一点压力,在学习指导老师及同伴的同时,要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能有所感悟,三周之后收获满满,而不是茫茫然不知何为。的确,“有目标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有压力才会有更强的动力”,我很清楚我是来学习的,也很想借有所提高。


     3、刘校长在讲到如何备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六下《放大镜》一课为例,指出教学设计前应该理清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把握住教学中各项环节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听了以后真有提醐灌顶之美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21:18:48编辑过]

TOP
23#

 

2月26日   习得二


 


        今天有刘校长的课听,真是激动!不过他老人家有一要求:只有备了课了才有资格听。真是“别有用心”!赶紧翻教材,梳理脉络…第三节课刘校长夹着课本来了,在我们中间坐下开始研讨:先听听你们的设计;平时上课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问题;谈谈大家是如何处理的;平时课堂上有什么新发现可相互借鉴的…学员们都很积极,讨论得相当热烈。不过刘校长听得很理性,时而点点头表示肯定,时而把问题弹回来,为什么?怎么办?在相互的交流研讨中,我学到不少:解决了平时教学中难以处理的问题、获得了自己在教学时不易想到的策略…反思自己的备课真是肤浅,教学的内容准备肤浅,重点深入不够,考虑问题不全,甚至有时教材都还没吃透。这次备课无疑是给我敲响了警钟,并指明了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21:12:28编辑过]

TOP
24#

 

实践在春芽感受之一:


那眼神带给我的……


      我第一次见到刘晋斌老师,是他在杭师院为我们学员上课。一抬头,我看到了一张亲切的笑脸,从那双含笑的眼中透露着他内心的喜悦,让你情不自禁地认为刘老师在能为我们上课而感到高兴,作为学生的我自然也就轻松了很多。他从在实施宇宙单元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入手,一下子就把我们吸引住了。因为宇宙单元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比较难以控制的,特别是建模和观测两个方面,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让我们知道从符号到知识的过程很重要。与我们以前只告诉学生现象或者答案的教学方式完全不一样。


      有幸被分到春芽实习,虽然没有在刘老师带的组,但同样接受着刘老师的指导。再次见到刘老师,从他那依旧含笑的眼中看到了对教育事业的真诚。他在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就关起门来给我们布置实习间段的任务,当他还是带着那双含笑的眼睛问我们能不能行时,我看到了其中的鼓励。特别是当他说了一句:“这么好的培训机会浪费了很可惜的。人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当时就下决心,不管结果怎样,我还是会朝着目标前进的。


      真正让我佩服的是刘老师给班里学生上课时那从容不迫、有条有理的眼神。在听学生回答时,忘不了环顾四周,当发现有不认真的同学时,从他的眼中和语气中感到了坚持,在第二次提醒后,我注意到那位学生后来一直比较认真。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时,刘老师会用带着疑问的眼神望着大家,就像在说你们知道吗?在这样优秀老师的课堂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学得轻松。


      我当然不可能有像刘老师那样的眼神。我只希望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刘老师留给我的那份自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21:18:09编辑过]

TOP
25#

 

2月26日    一天的感言   


     


      1、听刘校长的课还有一个条件:准备实验器材。正如刘校长事先介绍的:场地小,学校小,条件简陋。的确如此,先是窄窄的过道,旁边是挤满了器具,进了仪器室,还一个字:挤。小小的空间除了实验器材,还有科技活动的各种模型,地上也是。备齐了本节课的实验器材,进入实验室,天哪!教师没有像样的讲台,多媒体赤裸在边上,学生的实验桌似乎还是上世纪的,真不敢想像眼前的一切是一个特级教师的工作室。对照自己,真是羞愧。宽敞明亮的仪器室、实验室没有好好布置、利用,还嫌弃我那个教室的多媒体落后,身在福中不知福!话到这里,干脆再抖落些身上的杂念:一直以来我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量大,课务繁重,自感身心疲惫。然而那天听到刘校长对指导老师陈前锋的介绍后,我震憾了。我得重新审视自己!


      2、激动的时刻到了,刘校长的课主线流畅、思路清晰、紧扣目标、重点突出、高屋建瓴,先前探讨的问题自然地渗透到课堂中。课堂上的几个细节让人回味:风趣的语言纠正了放大镜作用的描述;严谨的科学精神,强调不提倡用手直接摸光学仪器;从关注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下午真想留下来和大家一起评评课,汲取营养,了解其他学员的所得,或许有我可借鉴学习的。而这次的区教研活动实在也不想放弃,唉,痛苦的抉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21:20:15编辑过]

TOP
26#

 

实践在春芽感受之二:


听刘老师的课除了他的眼神让我难忘之外,我还学到很多。


1.注重常规训练。在讨论放大镜有什么用这个环节,有一位同学回答过于罗嗦,刘老师在他回答完后马上强调: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简要易懂。当学生能表述出大概意思后,他立刻用最容易理解的语句进行点拨,把学生描述不完全的地方补充完整。在发现有一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不同时,请他来回答,但这位同学没有回答清楚,刘老师请他坐下准备,并提醒他会给第二次机会。结果那位同学还是没有把握住第二次机会,刘老师对他的表现结果表示可惜。


2.刘老师的课堂提问有针对性,实效性。几乎没有出现:是不是?对不对?这样可有可无的问题。还有他的提问基本集中在几个要点上,如:放大镜有什么用?放大镜怎么用?放大镜有什么特点?(这里我个人认为还是问成: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好。)放大镜在哪里用过?是不是所有符合“凸”和“透”的物体都具有放大作用?放大镜放得有大有小,你认为跟什么有关?


3.每个环节过渡自然。虽然没有优美的过渡句,用自然的提问式过渡,同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下一个环节。


4.上课灵活自如。在大家集体备课结束后,刘老师就带着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过程开始上课了,开始都还顺利,到快结束时,学生对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起程度有没有关这个问题一时不能解决。刘老师见教室里准备的器材不利于研究这个问题,也没有强加给学生一个答案,而是放到课外去探究。


5.学生学得轻松。刘老师在上课时喜欢举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笑的过程中,学生也就知道了这么一会事情。绝对不用去背去刻意的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21:18:37编辑过]

TOP
27#

 

2月27日   对指导老师陈前锋的印象


 


      1、第一次见面会,陈老师话语不多,不苟言笑,谦虚谨慎。


      2、刘校长对陈老师的介绍。工作量很大,作为办公室主任,担任3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1个班,六年级2 个班),还负责科技节的各项活动。我看不出他有一丝的怨言,他——快乐地工作着。


      3、那天车胎坏了,陈老师叫来师傅换胎,还趴到地上察看车况。那时的我感动于陈老师的热心!


      4、今天终于进入课堂了。两大特点:语言朴实;教学环节丝丝入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科学心境同样也是平和的,兴趣却是浓厚的。这不就是我所要追求的课堂吗?务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也一样是务实的,真是言传身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21:24:00编辑过]

TOP
28#

 

实践在春芽感受之三:


强将手下无弱兵


我们组的指导老师有一个不容易让别人忘记的名字——陈前锋。陈老师很忙,第一天的课被他溜了,说是有事情出去了。好不容易等到第二节,在初步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之后(因为刘老师说过,不熟悉教材不用来听课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组就坐在了五(1)班教室后面等上课铃响。只见学生课桌上已经准备好了盛满水的塑料杯。


陈老师上《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课,听同组已经上过的老师说,这节课上到后来关于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自己也搞不清楚了。陈老师通过两次实验,三次画力的作用图,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巧妙地解决了。真不愧是强将带出来的兵,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有好几次我一开始琢磨不透他提这个问题的目的,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老师的引导,才知道是为了要让绝大部分学生真正理解,而不是有一个同学说出答案了,老师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宣布结果。


虽然最后关于“水中的物体什么情况下是沉的,什么情况下是浮的?”还有部分同学没有理解,但我认为通过画图这样的手段,使教学难点从抽象到具体化,学生理解起来省力很多。


同时我们发现书上表格中的语言有问题,在物体在水中的重力表述不当,如果改成在物体在水中时弹簧秤受到的拉力会更恰当。相应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最好也改成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秤受到的拉力。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搞错。

TOP
29#

 

 


       今天听了陈老师上的五下册科学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陈老师的课上得精彩,他班上的学生也很出色。在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浮力,他班上有一位男生竟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把下沉的物体用绳子绑在尺子上,比较放入水中和不放入水中两种情况下尺子的弯曲程度(学生能想到这方法真是不简单呀)。这时另一女生说这种方法不能测出浮力的大小,陈老师指出是的就过去了,没有对男生加以表扬(此时我觉得应对男生加以表扬,这样精彩的回答在我的班上没有听到过),学生如此精彩,足可见春芽小学科学教学的出色。


      陈老师有一个地方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在研究三个大小不同的石头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时,陈老师让两位学生到前台演示。学生先用测力计测出没有放入水中时重力,这时,学生在读数时,方法是对的,眼睛是平视的;在把石头放入水中时,因绳子长,学生够不着,陈老师就自己手拿测力计,将石头浸入水中,然后让学生读数。此时,学生因身高不能平视,学生虽然努力踮着脚看,但还远不能平视,此时读数是不正确的,但师生都没有指出。这样读数应是偏大的,如果放入的是小石头,就有可能浸入水中读数反而比没有浸入水中大(或一样大),这样学生不就会理解成小石头不会受到水的浮力了吗?我想这时应该让学生站到凳子上去看。


                                                                                             童永才   2月27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10:26:36编辑过]

童永才
TOP
30#

 


 


       参加这次杭州小学科学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的机会。还很有幸分到春芽实验学校实习。因为,这里的刘晋斌校长是全国科学特级教师,虽然现在担任校长但还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我们组可不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便提出要听刘老师的课,他很爽快的答应了,但提出要我们帮他准备材料,然后他根据我们提供的材料再来临时的组织教学过程。(这并是刘老师托大,而是他已经执教常识、科学很多年了,对教材的理解好把握已经胸有成竹了。)我们提前一节课帮刘老师准备了器材,刘老师就用他的睿智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精彩的演绎了这一节科学常态课。我对这节课最深的感受就是除了刘老师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学习新知识之外,就是刘老师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刘老师在问学生放大镜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本来只要叫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就可以了,但刘老师此时关注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爱护。他说,本来这些光学仪器是不可以用手去摸的,这很容易导致仪器的损坏,但今天上放大镜一课又必须要用手去观察,因此建议大家把手洗干净再去摸一摸。虽然这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但对于我们科学老师来说是应该具备的一种科学素养,因此我觉得我这次来学不需要学习什么高深的理论,就学这种平常被我们忽视的细节。


 


                                                                     朱国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10:30:01编辑过]

童永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