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用毛巾把热水杯包起来居然起不了保温效果!
在上六上年级的<让水凉的慢一些>时,遇到了一个问题:
做一个保温杯,试试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如何?在这个实验中,保温效果最差的居然不是无盖的杯子,而是无盖加毛巾的那个杯子...起初还以为是学生实验不准确,结果四个班级下来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数据!
你能分析原因吗?
不是湿的,也不是热的.
就是干毛巾!
怎么没有人讨论呢?
朱钻飚
为章老师的求真精神感到骄傲!向你学习!
我个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跟我们的生活常识有点出入,有可能是你的认为是对的,建议你自己再认真地做三次!哈哈哈!
我手头资料不足,能否借我六年级科学的部分资料,让我学习学习!我有时间也去做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7 0:11:06编辑过]
我在办公室做了好几次,也和办公室的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开始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就象我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样,一直认为是实验的误差!
后来,还是在实验中我发现了一些,可能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个原因!
这个保温的实验,课本上的设计,比较的时间好象是以10分钟\20分钟为单位.
而在课堂上,因为天气比较冷,我觉得水温变化肯定会比较明显,同时也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我在和同学们商量后,把比较的时间缩短了,变成了五分钟为一个单位!结果就出现了用毛巾包着反而比不包差的结果,而且是四个班级都是一样的结论.
后来,在办公室里,我严格的照着课本上的时间安排也做了一次,以十分钟为单位进行比较!也终于得出了我们大家所期待的答案:毛巾包着效果好!
我继续做这个实验,把比较的时间放的更长,30分钟后比较,效果就更明显了!"毛巾包着比不包毛巾更能保温!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时间太端反而会出现保温效果差的现象,但时间越长,保温效果就越明显了!"
真为我们的学科老师的求真精神骄傲。
短时间内水与毛巾之间肯定也有热传导的,毛巾本身的温度就要比水低,或许这样就出现了上述的实验误差。
又知道了一个小知识
或许在实验初始时,包上毛巾之后,反而为杯子增加了一个“散热片”,因为包了毛巾之后,相当于把杯子接触其他可散热的面积增加了许多,所以在温度相对较高时散热会更快一些。而当水温下降一些之后,毛巾的本身温度也提高之后,其散热量就相对减少,从而保温效果也就明显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呵呵
金亚军
章老师的探究精神值得学习,07年的帖子,那时我还在读书呢,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