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科学课上需要的科学小故事(连载) [复制链接]

1#

[推荐]科学课上需要的科学小故事(连载)

 

小水滴旅行记



  炎热的夏天,蝉儿不停地在树上高喊:“知了,知了,”树叶、小草被太阳照得低下了头,所有的生命都在无可奈何地忍受着。唯有池塘里、田野里、小溪里的小水滴不愿忍受,相聚在一起议论着到什么地方去避暑。其中一个小水滴说:“昨天下雨时,从天上来的伙伴说他们那里可凉快了,他们已经变成水汽又回去了。”不等他们商量好,小水滴们就被太阳烤得变成了水汽,踏上了到天上去避暑的征途。


 一路上,小水滴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有高楼大厦、茂密的森林、宽阔无垠的田野、连绵不断的高山,有一会儿象山,一会儿象群羊似的白云,还有从未见过的万里长城……他们又说又笑、高兴极了。突然,小水滴们觉得有些冷,停下来互相看看,伙伴们又变成了在池塘里、小溪里、田野里的样子。再往不远处一看,啊,原来白云里都是和大家一样的伙伴。小水滴们为一下子能有这么多的朋友感到高兴,忘记了旅途的疲劳,立即和新伙伴一起,追逐嬉闹,玩得开心极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小小的水滴突然哭着喊:“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听到哭声,小水滴们立刻停止了游戏,都感到又饿又累,想回家了,可谁也找不着回家的路,于是哭成一片。这时,一个小水滴说:“咱们的家就在脚底下,大家往下跳吧!”随即谁也顾不上大家,就急忙往下跳。可是一个也没有跳下去,因为下面有气流往上涌,而它们的身子又特别轻,跳来跳去,仍悬在空中。于是,这些小水滴因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有一个聪明的小水滴没有哭,他仔细想了想,大声说:“别哭了,咱们想办法,人多力量大,你们在前面手拉手,我在后面推,我们合成一个整体往下跳,怎么样?”小水滴们觉得这位大哥的话有道理,就按他的说法去做,可是大家身上光溜溜的,谁也抓不住谁。那个聪明的水滴喊道:“小尘粒有粘性,大家都抓它。”于是小尘粒把大家连起来,三五成群的,满天都是,气流再也浮不住它们了,大部分小水滴都回到了家。


 小水滴的旅行结束了,他们的旅行就是雨的形成过程。

分享 转发
TOP
2#

好心总统做错事

 



  19世纪,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有个叫凯巴伯的森林,森林中松杉挺拔耸立,生机勃勃。大约有4000只可爱的鹿在林间出没,有一群凶残的狼经常捕杀它们。狼对鹿的威胁,不知怎的引起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关心。


  1906年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地,随后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灭狼。在枪声中,一只又一只的狼倒在血泊中,“镇压”持续了25年,狼与其他鹿的天敌,总共被消灭了6000只。受到保护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自由自在地繁殖,鹿群总数很快超过了10万只。然而,随着鹿的增多,人们发现可爱的鹿,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了,灌木、小树、树皮,几乎一切可吃的绿色植物都遭到毁灭性的扫荡。森林中绿色在消失,枯黄在蔓延。紧接着,灾难降临鹿群,饥饿、疾病像魔鬼的影子在鹿群中游荡。过了短短两个寒冬,鹿群就减少到4万头。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4000只病鹿了。


  总统的初衷是让更多的鹿更好地生活,可事与愿违,4000只可爱的鹿最后变为4000只病鹿,大家想一想,美国总统到底错在哪里?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意是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却不知道灾祸就在后面。但它在客观上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现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围绕着食物发生联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是食物链的起点,光合作用的产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又被肉食动物所食;高等肉食动物吃低等肉食动物。犹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


  总统没有想到,他下令捕杀的狼,既是鹿的天敌,又是森林的保护神。通过食物链,狼和森林发生了联系。狼吃掉一些鹿,控制森林中鹿的总数,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如此狼藉。狼吃掉的鹿,多半是病鹿,这自然又抑制了疫病对鹿群的威胁。相反,总统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必成毁林的罪魁祸首。同样,森林被毁,必导致大量鹿因无食可吃而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了解环境内动物和植物间的营养级关系。否则,仅凭个人的好恶或想象,对某类动物滥加捕杀,就会影响整个食物链,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协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3 17:07:04编辑过]

TOP
3#

  巧借东风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便亲率80万大军南下,屯扎于长江北岸乌林地区,准备和东吴一决高低。当时周瑜统领5万吴军,驻扎在长江南岸的赤壁地区,两军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由于兵力悬殊,难于抗衡,周瑜便决定用火攻对付曹军。为此,他先诱蒋干盗书,借刀杀人,又命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再令黄盖诈降施“苦肉计”。可谓用心良苦,万事俱备。


  这天,周瑜躇踌满志地到各营寨视察,狂风大作,一根旗杆被风吹断,刮起的旗角抽打在他的脸上。周瑜猛然想起一桩心事,大叫一声,仰翻在地,口吐鲜血,昏了过去。怎么啦?原来,周瑜打算让黄盖假投降,靠近曹军的船队后,点着装满油草的战船,引燃曹操的船队。这样,曹操军队就会不攻自破。没想到,刮起了西北风,曹操驻扎在江北,周瑜在江南,西北风一刮,根本就烧不到曹操。所以,周瑜一着急,便昏过去了。


  鲁肃见周瑜病倒,心里着急,便来找诸葛亮商量。诸葛亮迈步跨进周瑜大帐,高声说:“几天不见,都督的身体怎么病了?”其实是明知故问。周瑜叹道:“嗨!人有旦夕祸福啊。”诸葛亮笑着说:“应该是天有不测风云吧!”周瑜一惊,然后假装呻吟起来。诸葛亮说:“都督的病是气血淤积所至。必须先理顺气血,方能除病。”周瑜赶忙问:“您看吃什么药好呢?”诸葛亮笑着回答:“我有一个药方,都督用后一定会气顺的。”于是诸葛亮拿过纸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递给周瑜,说:“这就是都督的病源啊!”周瑜接过纸条一看,大惊,不禁内心感叹:“诸葛亮真是神人,早就知道了我的心事。早知这样,不如把实情告诉他。”


  诸葛亮写了什么?纸条上只有16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东南风,周瑜的计策再好也用不上,这就是周瑜的病源。诸葛亮说:“我虽才能不高,但却遇到过仙人,经他指点,学会了一点巫术,可以呼风唤雨。都督想要东南风,可以在南屏山上建一座祭台,我到坛上作法,借它三天三夜的东南风,帮助都督打仗,您看怎么样?”周瑜急忙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就是一夜的大风也足够了。只是时间紧迫,不要再拖延了。”诸葛亮说:“那好,明天我就去祭风,后天借来。怎么样?”周瑜一听,高兴得跳起来,立即派人修建祭风台,他的病完全好了。


  后天将至,夜里三更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于是周瑜立刻发兵,一场历史有名的赤壁大战,拉开了帷幕,最后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终。


  诸葛亮真的会巫术吗?哪能呢,巫术都是骗人的东西。诸葛亮说能“借”来东风,那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历法。严冬时节,刮得尽是西北风,而后天恰是农历冬至日,“冬至一阳生”,春气开始上来了,十有八九要刮东南风。那他为什么要假借巫术骗周瑜呢,这就看出诸葛亮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儿了。南屏山,紧靠江边,远离周瑜大营,他是防着周瑜事后加害他,早就想好了退路。等周瑜派兵包围祭风台来抓诸葛亮时,诸葛亮早已登上准备好的小船,离开周瑜的防地,找刘备去了。

TOP
4#

  草船借箭


 



 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都很重视气象气候知识,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诸葛亮丰富的气象知识。


 三国时期,刘备与孙权联合攻打曹操。当时东吴都督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决定用计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不久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弓箭是最好的武器。请您在十天之内监管制造10万枝箭。”诸葛亮不以为然地说:“10天时间太长了,会误了大事,我可在3天之内完成任务。”周瑜以为他在说大话,暗自高兴,特意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然后周瑜一面命令造箭的工匠到时候故意拖延时间,材料也不给准备充分,一面又让他手下人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


  诸葛亮见鲁肃来了就对他说:“3天之内怎么能造得出10万枝箭啊!请您救救我吧。”鲁肃说:“您自取其祸,我怎么救您?”诸葛亮乘机说:“请您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士兵30人,船上都用青布罩着,每船扎满草人,分立两边。我自有安排,包管第三天有10万枝箭。不过您不能让周瑜知道件事,否则我的计谋就失败了。”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却猜不透他的用意,回报周瑜也没提借船的事,只是说诸葛亮不用箭竹、翎毛、胶漆这些东西,他自有安排。周瑜很是疑惑。


  再说鲁肃私下准备了快船20只,并按诸葛亮的要求在船上扎了草人,等候调用。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的动静,第二天也没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和他一同乘船取箭。那一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重,面对面看不清人,那扎满草人的20只船已用长绳索连在一起,径直向北岸曹操军营进发。到五更时候已离曹军水寨不远。诸葛亮命令船队头西尾东一字排开,让士兵擂鼓呐喊。诸葛亮笑着安慰鲁肃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兵。我们只管喝酒就是了,待雾散了就回去。”果然,曹操接到报信后说:“大雾迷江,敌军突然来临,一定有埋伏,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命令弓箭手用乱箭射退敌人。”于是曹军1万多名弓箭手一齐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诸葛亮看到草人一侧已扎满箭枝,便命令船队掉头,头东尾西,逼近曹军,让船的另一侧接受箭射,同时继续擂鼓呐喊。待到日高雾散,20只船两边的草人上扎满了箭枝。诸葛亮命令赶紧收船回营,并让士兵齐声高喊:“感谢曹丞相送箭!”等曹操发觉上当,欲发兵时已经追赶不上诸葛亮了。


  诸葛亮乘着大雾用草船“借”来了10万多枝箭,鲁肃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笑着说:“我在3天前就算定今天会有大雾,因而敢认3天之限。周瑜怎么能害得到我呢?”


  诸葛亮是如何算定这场大雾会在3天后出现的呢?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变小的物理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凝结的过程。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同时要求风力微弱,大气层较稳定。


 诸葛亮接受命令时,正处在晴朗少云的深秋季节,日温差大,夜间气温下降很多,空气极易达到过饱和而使多余水汽凝结,长江又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诸葛亮见那几天天气单调,少有变化,风力微弱,凭着他对天气变化的规律性认识,他料定三日之后会出现大雾,因为完全俱备了形成大雾的条件。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是军事家必备的素质,诸葛亮以其丰富的气象气候知识,化险为夷,躲过了别人的陷害,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TOP
5#

  火烧葫芦谷


 



     火烧葫芦谷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葫芦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一条妙计。


    葫芦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却能容纳1000多人。此地正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于是,诸葛亮叫士兵们把干柴、硫磺、火药等堆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山上埋伏着数千名精兵。然后,诸葛亮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葫芦谷中,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的士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与此同时,也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了谷内的干柴。霎那间,葫芦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司马懿抱着司马师、司马昭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司马懿喜上眉梢,连忙说道:“天不亡我,现在不杀出去,还待何时!”说时迟,那时快,他们父子带兵奋力冲杀,突破重围。诸葛亮在山上看到这一切,不禁长叹一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诸葛亮本打算设计将魏军司马懿等烧死在葫芦谷,然而事与愿违。这果真是老天爷的安排吗?不是。这是当时多方面的地理因素与地理环境对天气影响的结果。


    葫芦谷谷地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气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葫芦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这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所设的“火烧葫芦谷”一计毕竟是失算了,他万万没有料到是山谷风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而使他功败垂成。可见,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不仅要了解战地的地形状况,而且要善于预测一定的地理要素可能会产生的地理现象,从而得出万无一失的判断。如果说,诸葛亮当时考虑到葫芦谷起火后会产生山谷风而降雨,那么,司马懿还能死里逃生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3 17:43:21编辑过]

TOP
6#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好故事确实非常有价值!

TOP
7#

以下是引用gray0在2008-11-23 19:43:00的发言: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好故事确实非常有价值!


大家也可以到我在“网络研修区” [原创]“贝贝”日常教学感想点滴日记(师生互动) 帖中看一看,我自创了一篇“声波作客记”,不知可不可以算科学小故事,虽然简单了点,但对学生的帮助却是不小的。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8#

好东东。
滴水穿石
TOP
9#

别看这些小故事,当你自己真的要找的时候还不一定找的着和找的那么详细呢!收藏了,谢谢!辛苦!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0#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08-11-24 8:41:00的发言:
别看这些小故事,当你自己真的要找的时候还不一定找的着和找的那么详细呢!收藏了,谢谢!辛苦!

我也有同感,受到丫儿的鼓励我会继续上传的!欢迎大家都来参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4 10:53:28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